- 相关推荐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十课《风筝》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感悟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练笔:
我们跑到水磨坊,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的“幸福鸟”了吗?请你接着课文内容,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写一写吧!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复习导入
1.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了著名作家贾平凹的童年,学习第十课《风筝》(板书课题)齐读
2.先让我们认读词语,边读边回忆当时作者的心情。“风筝、精心、憧憬、依然、幸福鸟、一紧一松、凌空飞起、翩翩起舞、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水磨坊”(指名逐行读,齐读,辨认多音字,“丧”的笔画)
3.“童年时孩子们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引导板书做,放,找)我们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他们做风筝的快乐,(板书:快活)课文中的“我们”还把风筝称作什么?(板书“幸福鸟”)出示课件填空。
二、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一)品读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过渡:是啊,这是一只充满希望,充满快乐的风筝,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放风筝的乐趣吧!
1.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放风筝的句子画一画,仔细体会我们放风筝的心情是怎样的?(指答,同桌演示,指名演示,齐读体会)
(1)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
指答,指读“凌空飞起”和“翩翩起舞”两句。(体会“我们”是怎样放风筝的,用“o”标出)
(2)看到自己放的风筝高高飘荡在空中,难怪我们------(生读: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
出示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比较句子:风筝越飞越高,我们喊叫着,在田野里奔跑。(指名说说,感受作者是怎样把心情描写具体的。)
让我们一起来快活地喊一喊吧!(同桌两人练习,再指名读,再想读的读读)
(3)村里人看见了,是怎么说的?如果你是放风筝的小伙伴之一,听到了这样的赞美声,你心里会想说些什么呢?(师生对话,一位叔叔、阿姨、公公走过来)
(4)真开心呀,你觉得此时飞起来的仅仅只是风筝吗?随着风筝一起飞起来的还有什么?
出示填空: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_________也飞起来了。生交流
(5)小结:是啊,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心,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也都飞起来了,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放风筝的快乐。(板书非常快活。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引读:是啊,放风筝的我们是多么的高兴啊,我们忘了时间,忘了一切。
(1)出示生读: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2)师引读: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你默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生默读:忽然吹来了一阵风,线嘣的一声断了。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
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指说,(联系上文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师: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我们会怎么呼唤呢?指名说,体会我们的心情(难过、着急)。
(3)风筝不见,我们的_________也不见了(幸福、希望),所以,我们着急、伤心。(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作者是怎样把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二)品读感悟找风筝的心情
过渡:是呀,风筝不见了,幸福鸟不见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都------(生答:伤心)出示第五到八自然段
1.师生合作读第五到八自然段,读后,你想说些什么呢?(有可能不理解“垂头丧气”“水磨坊”),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垂头丧气?”(理解垂头丧气)
2.“就在我们垂头丧气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了水磨坊。”
出示句子:“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师:那儿找过了吗?学生读:“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多叫几个学生。指导朗读该句,有希望的语气。并谈谈自己说这句话时心里想了些什么?抓住“说不定”进行句式、语气训练,换“一定”、“肯定”加强希望的语气。体会“我们”不放弃希望的乐观精神。
3.于是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同学们,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理解省略了他们有没有找到,省略了他们去了很多地方寻找……理解“继续寻找”)
4.引导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
故事的结尾没有说我们能不能找到那失去的风筝,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接着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写下来吧。
学生展开想象,自由书写。(点评)
5.小结:是啊,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但是我们对于自由,对于快乐,幸福的追求是永远不会停止的!(板书画箭头)
三、总结
童年里发生的事有时让人高兴,有时让人伤心,但都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指着板书说话)你童年里最大的快乐又是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板书:
10 风筝
“幸福鸟” 希望
快活 非常快活 伤心
做 放 找
教后反思:
《风筝》这篇课文主要写贾平凹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做风筝,放风筝的愉快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自始而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回顾本课教学,我有以下收获:
“以读为本”开展教学,让学生充分读,多读多体会,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抓住了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以关键词句为切入点,整合了课文内容,体现了年段的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在本课时中,学生朗读的相当不错,如同切身感受。
在指导朗读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像,将语言转变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注意培养情味感,努力挖掘和体验教材的情感因素,发挥了教师自身的情感传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朗读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更注意培养意蕴感,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继续寻找‘幸福鸟’?”“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揣摩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激发了学生大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特级老师李吉林也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所以,我在教学前,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能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更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没有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民主的氛围,探究的氛围,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8-23
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08-05
《水》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及课堂总结反思09-26
西门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10-17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09-20
课时教学设计10-19
《假如》课时设计与教学过程总结与反思10-16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7-24
第二课时圆明园教学设计07-30
《李时珍》第二课时教学设计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