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者,基于对学生和教学任务的分析,而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进度、课程评估等做出系统设计的一门学科。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1~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会数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展示100颗星星)估计一下,大约有几颗?为什么?
揭示有100颗星星。
师:如果把这100颗星星送给全班同学作礼物,每人一颗够不够?为什么?
2、课件显示教材第30页百羊图。
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只羊?为什么?
3、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方法。
(1)师:同学们估计数量挺准的,老师还准备了一样东西要你们估计数量。这是一些种子(展示),农民伯伯精心挑选,将在春天用来播种的,每组的桌面上有一篮种子,现在请你们用手抓一把,估计一下你们每人手里这一把种子大约有多少粒?把你估计的数悄悄告诉同桌。
(2)将种子轻轻放下,数一数有多少粒?
(3)学生汇报。
师:怎样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
2、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1)师: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几种东西(学具,数量都在100以上),也请小朋友数一数,每人选你喜欢的一种,正好数出100,还要想办法,怎样摆放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是100。
(2)学生操作数出数量是100的实物。
(3)学生汇报。
学生数种子。
师:怎样数出100的?(一个一个地数,10个放一堆;两个两个地数,20个放一堆;五根五根地数,10根扎一捆……)
你数出的100里有几个十?(或几个二十?几个五十?)
(4)师:很多同学选择了10个一堆或10根一捆进行数数,觉得这样又好数,又看得清楚。请观察一下,十根扎一捆,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黑板贴出十根十根扎好的100根小棒)
你怎么看出来的?(有10个十,10个十是100。)
(板书:10个十是100)
(5)小结:10个十是100。这句话还能怎样说?(100里面有10个十;5个二十是100;2个五十是100……)
(6)练习。
做教材第36页第2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你是怎样数的?(鼓励学生找出多种数法。)
3、数一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1)集体操作,一边摆小棒一边数数。(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师:39根小棒,再添一根就是多少根?(40)又得到一个十下一个数就是40了,接着数41,42。
要想清楚地看出有42根小棒,可以怎样做?(引导学生十根小棒放一堆或扎起。)
师:39,40,数到这儿又增加一个十,要特别注意,那么49的后一个数是几?59呢?79呢?99呢?
师:对了,99接着数就到100了,就有10个十了。
(2)练习。
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100以内的数,集体边拍手边接着往下数。
练习3次,其中一次接着数到100。
三、巩固与发展
1、数数接龙比赛。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分组以接力赛的方式每个人数一个数,数到教师说停时,数得最多的小组获胜。
2、猜数游戏。
两个人说定一个100以内的数,其他人猜这是一个什么数。猜的过程中,要不断提示同伴所猜数与说定的数比较是大了,小了,还是接近了……
先是师生进行游戏,然后小组自己组织开展游戏。
四、总结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
五、说说生活中100以内的数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有100以内的数?
学生举例:公共汽车站牌、人民币、电梯按键……
六、布置课外任务
师:生活中100以内的数多极了,咱们在课堂上可没法说完,课后请你们找一找,或者数一数,家里哪儿有100以内的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明确事物的“标准”进行具体比较,使学生感知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会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合情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目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理解数感和心算的关系,他们就能发展在内心解决问题和估算各种问题的策略。而具有数感的人,在比较数的大小时,能利用数的相对大小与绝对大小去做质或量的判断。还能用弹性的、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和应用数的多重表达意义。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估算意识刚刚开始,教师可先通过直观图让其直观感受数之间的多少,再通过简单推理抽象到数,让学生体会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及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比较的标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从图形到数,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多与少关系。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具:红、黄、蓝、绿玻璃珠若干。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球儿,别看它们小小的,里面可藏着好多数学知识呢。你们今天可要认真听,仔细观察,去发现他们的奥秘哦!
教师出示杯子,并让学生猜一猜杯子里大约有多少个小球。
(二)探究新知
1.变换标准,比较中理解核心概念。
(1)以黄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多得多”“多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出示黄球瓶子)黄球有10个,我们以它为标准。(出示蓝球瓶子)蓝球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蓝球比黄球多。
教师:(出示红球瓶子)还是以黄球为标准,红球的数量和黄球比,哪个多?哪个少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红球比黄球多。
教师:蓝球比黄球多,红球也比黄球多。两种球的数量都比黄球多,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1:感觉不一样。
学生2: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好多,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少。
学生3:应该是多一点。
教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蓝球比黄球多一点儿,可以说成“蓝球的数量比黄球多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好多,多好些,多得太多,多得多得多……我们就说“红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
(2)以红球为标准,用“少得多”“少一些”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刚才我们以黄球为标准,红球、蓝球都和黄球进行比较,由于红球、蓝球多的程度不一样,我们将不太多的用“多一些”表示,用“多得多”表示很多。在比较中除了用数量最少的`球作为标准外,谁还可以作为标准?
学生1:红球的数量可以作为标准。因为红球的数量最多。
学生2:虽然蓝的数量不是最多的,但蓝球的数量也可以作为标准。
教师:我们先以红球的数量为标准,用“少得多”或者“少一些”描述黄球、蓝球的数量。
学生先进行小组活动,然后再进行汇报。
学生:我把红球的数量作为标准,蓝球、黄球都比红球少。
教师:你观察得很准。
学生:黄的球少,红的球多。蓝的球少,红的球多。
教师:谁多谁少大家听明白了,但是感觉不出少的程度,怎样描述能让大家有感觉呢?
学生1:蓝球比红球少得不多;黄球比红球少好多。
学生2:蓝球比红球少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
教师:听了几位学生的描述,大家对少的程度有点感觉吗?
学生:这回就能知道蓝球、黄球比红球少得不一样了。
教师:是啊!都是少,我们可以用“少一些”表示两个数量相差不多;用“少得多”表示两个数量相差比较多。
(3)以蓝球为标准,巩固用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教师:我们分别以黄球和红球为标准进行了比较,还可以以谁为标准呢?
学生提出以蓝球为标准。
教师: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谁和蓝球比,比得结果怎么样。
学生1:红球比蓝球多一些,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学生2:我认为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大家看杯子里的球就知道了。
小结:在比较中,我们先确定哪种颜色球的数量为标准,另外两种颜色的球和标准去比,获得的结论不同。虽然都是多与少,但是多与少的程度不一样,需要用比较合适的语言表述出来。由于多与少的程度不同,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
【设计意图】明确确定标准的重要,让学生加强对“比”的运用,从而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数量多少的关系。
2.量化标准,操作中深化核心概念。
(1)根据语言描述,判断绿球的位置。
教师:这里还有一瓶绿球。请听老师的描述,帮它找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绿球的数量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谁能来摆一摆?
学生将绿球放在红球与蓝球之间。如下图所示。
教师:为什么要摆在这儿呢?
学生:绿球比黄球多得多,那就是比蓝球多,因为蓝球黄球多一些。
教师:为什么不放在红球的前面呢?
学生:因为绿球比红球少一些,没有红球多,只能放在红球的后面。
教师:你们分析得有理有据,同意大家的观点,找对绿球的位置了。(出图)
(2)数与图进行对接。
教师出示卡片36。
教师:我们知道黄球的数量是10个。你能根据之前对它们数量关系的描述,推理一下36是哪个小球的数量吗?
很多学生表示只有一个数不好推测是哪个球的数量,要求再提供一个数。
教师:看来只由10和36两个数,还不能判断36代表哪个数,我再提供一个数58。这回能推理出来吗?
学生1:绿球是36,红球是58。
学生2:因为绿球比黄球多得多,比红球少一些。所以36是绿球的数量,58是红球的数量。
教师:蓝球的数量是多少呢?大家能不能试着推理一下?
学生举出大于10,又接近10的数,比如15。
(3)用描述的方式表示具体数量多与少的关系。
教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每种颜色球的数量是多少了,还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少得多”来描述这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呢?
学生:10比15少一些,10比58少得多;58比36多一些,58比15多得多;36比10多得多,36比15多一些……
教师:当我们不知道各种球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当我们知道具体数量时,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这些语言就是“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设计意图】通过推理小球的数量,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然后从直观图抽象到数的正确语言描述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推理能力。
(三)巩固练习
1.猜猜他们跳了多少下。
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用到这些知识,比如体育课上的跳绳。我跟体育伊老师了解了一下你们半分钟跳绳的情况,快来看看。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蒋琪聪跳绳的数量是标准。
学生2:我判断乐宣跳了60下。
学生3:佳琦跳了70下。
教师:其余的数为什么不选呢?
学生4:95、80都比70多,只有70离64最近;30离64太远了,60离64近,只能选60了。
2.小鸡有多少只。
教师:农场里的小鸭和小鸡想让大家帮帮忙,快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
学生1:小鸭比小鸡少一些,小鸭有32只,小鸡有30只。
学生2:不对!小鸡有40只。
教师:观点不统一了,怎么办?
在学生交流中,确定“标准”找到合适的数应该是40。
【设计意图】逆向推理出“标准”,变式训练,考查学生能否根据“给出的数据”和“用语言描述的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来确定相应的数据。
(四)本课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描述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大小、长短、高矮、胖瘦……可以用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快一些,胖一些,慢得多……这样的词汇来表达。希望大家能在生活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教师:例10课件;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数:
( ) ( ) ( )
2、在 里填上“>”、“<”或“=”。
78 73 33 41 50 80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例10的购物活动:售货员将酸奶分两次给小明(图中男孩)母子。先给30瓶,再给2瓶。学生根据此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只要合理均可。
2、从学生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多少瓶”和“喝掉2瓶,还剩多少瓶?”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3、解答求一共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加法算式30+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加法的.含义,将30和2合起来,而计算30+2的结果,则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
4、解答求还剩多少瓶的问题,列出减法算式32-2时,要使学生理解是依据减法的含义,从32中去掉2,而计算32-2的结果,则是依据数的组成知识,从3个十2个一中去掉2个一,的3个十,就是30。
5、2+30= ,学生独立思考,用不同的方法算得结果。
三、练习:完成做一做。
1、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摆小棒,再写算式。
2、第2题:
小组完成:4人,一人扮熊妈妈,三人扮小熊。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课后小记:
【《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5-30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9-01
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07-19
数学千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09-07
最新《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2篇)07-23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读写》教学设计09-05
数的组成2教案07-15
《1000以内数的认识》公开课教案05-02
小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学设计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