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

时间:2020-08-09 08:28: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

  1.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会写“贺、顾、迅”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是本课的重点。体会沉默的可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十七课,在我们学习课文之前,请大家认真观察课文中的这两幅图,请试着用合适的词语形容两幅图中同学们的表现。

  (第一幅图:热闹、兴奋、骄傲、兴高采烈;第二幅图:沉默、不安、羞愧、不好意思等)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在同一节课堂上会有这样截然相反的表现呢?让我们默读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第一幅图片的内容,哪些段落是写第二幅图片的内容。

  二.深入领会,体味情感

  1.指名汇报

  1—9自然段:展现了同学们兴奋的场面。

  10—13自然段:展现了同学们沉默的场面。

  2.其实,还有一幅图没有被印出来,你认为为是哪部分内容?

  1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

  3.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这样兴奋,这样快乐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知道!” “知道!”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3)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快乐,幸福)指名读----齐读

  我们之所以如此快乐幸福是因为我们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浓浓的-----爱。

  4. 学习课文10—13自然段

  (1)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变得沉默了呢?

  (2)找出描述此时课堂气氛的句子。

  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教室里寂然无声,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3)为什么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4)不说话不代表孩子们不思考,想象孩子们沉默着,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5.出示:“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为什么孩子们做的不好,反而说他们可爱呢?

  6.指名读第十自然段,老师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老师找到了吗?这是什么呢?

  7.老师再次使课堂变的热闹用了什么办法?同学们反应如何?(师生合作读)

  8.学习15—17自然段

  (1)齐读。

  (2)老师的教诲是孩子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师说: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我为什么认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4)今天,很多同学的父母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你想对亲人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沉默是孩子们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接受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子女的爱,给他们带去快乐。

  四.板书:

  可贵的沉默

  热闹       沉默     热闹

  ↑      ↑             ↑

  兴奋地感受爱  思索    沉默地回报爱

  教学反思:

  学校组织了“家长开放日”的活动,我选择了《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选择这课是因为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学生理解起来没有难度,可以在课堂上掀起高潮,同时这篇课文的很感人,能够点燃学生心中感情的火花,和文本很好的接触,学生能和文本融为一体。可是上完课后,还是有许多的不近人意。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想象沉默中的孩子们会想些什么,我原以为孩子们会说出很多精彩的话,可是只有寥寥几个同学举手,答案也很单一,无非是认识到自己做的不好,觉得自己很内疚,认为应该给父母祝贺生日,这些想法当然是对的,可是这些答案却没有真实的反应孩子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并没有将课文中的孩子与自己联系起来,这样怎能更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涵呢,即使理解了我想也是肤浅的。那么怎样能让他们真正的走进课文呢,我想在提出这一问题时,也可以像 文中的老师一样作个调查,问问孩子们是否也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否也向父母祝贺,有些孩子可能也会沉默,在沉默中他们的想法可能会更真实,更能反应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更能理解课文中孩子们沉默的可贵。然而,这样一个简单的设计竟被我忽略了,预想的高潮竟这样平淡无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情感是阅读的灵魂,凝聚着作者生命情致的作品需要读者主体情感的积极投入才能映射出它璀璨的光芒。在指导导学生朗读兴奋和沉默的句段时,孩子们由于缺少自己的独特体验,所以没有体现出个性化的朗读,没有与作者产生共鸣。其实这篇课文学生应该学的非常有兴趣,学生也应该很容易进入文本,学生也应该和课文中那群孩子一起受感动,心情也应该和文中的孩子一样,可是同学们读起来却没有那么有滋有味,我想,作为教学主导的我在指导孩子入情入境的朗读上还要多下工夫。

  在本课结束时,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对身边的亲人说说心里话,这个环节其实也应是个情感的高潮,可是孩子的回答太局限了,除了好好学习报答父母就没有别的话要说了,难道这就是这节课孩子们的收获吗?我有些失落。文中的老师找到了蕴藏在孩子心中极为可贵的东西-----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关爱父母,而我呢?还将继续寻找。

  下课后,我也在沉默,这个沉默也是可贵的,它让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多钻研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学设计可贵的沉默】相关文章:

《可贵的沉默》的教学设计11-24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15篇06-30

《挑山工》的教学设计06-19

《母鸡》的教学设计05-23

《手指》的教学设计12-24

《关雎》的教学设计11-25

《绝招》的教学设计11-18

《负数》的教学设计10-14

《古诗》的教学设计10-02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设计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