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5 10:13: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1

  知识与技能:

  知道水珠的形成与水蒸气和低温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装有冰块的塑料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判断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

  1、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2、探究塑料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

  3只大小形状一样的塑料杯、自来水、冰块、餐巾纸 、毛巾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出示杯子。谈话:老师在各组的桌上放了一只装满碎冰的杯子,请帮我把杯壁上的小水珠檫干净,放置好。

  2、认真观察一分钟,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3、学生提出问题: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课题:水珠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通过擦拭杯壁上的小水珠,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情景再现,引出要研究的问题:水珠从哪里来?)

  二、课堂探究。

  (一)学习猜测。

  1、小组讨论:请你们猜测一下,这些小水珠可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预测,鼓励越多越好)

  (板书预设:1、可能是杯壁渗出来的。2、可能是从杯口漫出来的。3、可能是加冰时,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来的。4、可能是空气中来的 ……)

  2、这些假设合理吗?我们怎么知道猜测是否正确呢?

  通过讨论、设计验证方法、实验来验证。

  (二)验证3种猜测的正确性。

  多媒体出示实验的3种猜测

  1、“杯壁渗出来”观念转变。

  有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你的理由?

  支持的同学也说说你的理由?

  那到底谁对,我们需要设计实验,怎么设计好呢?

  谁有办法?

  【出示】有颜色的冰块,有得到启发的同学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出示纸巾】用来擦拭杯壁外侧

  【学生实验】音乐控制,填写实验报告单。

  【汇报结果】结论:装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壁里渗出来的。

  2、“杯口漫出来”观念转变。

  我们又该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

  【出示】饮料瓶子,有得到启发的同学举手说说你的方法?

  【讨论】把冰块装到瓶子里去,关紧瓶盖,还要擦干净瓶子外面的水珠,观察一段时间,发现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汇报结果】装冰的杯子外壁上的水珠,不是从杯口漫出来的。

  3、“冰碰到杯沿化成水流下来”的观念转变。

  【问】这个又得如何证明呢?

  师:小心翼翼的再加一次冰,好不好?

  【提示】加到杯子里面后把被子外壁擦干净了。

  【观察】2分钟,看看有没有水珠在被子外壁上。

  【结论】不是加冰的时,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结论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板书)

  (三)作出新的猜测。

  【思考】杯内的冰与水珠的形成有关系吗?

  【出示】两个杯子,水、冰

  【对比试验】一个杯中加水、一个杯中加冰。

  【现象】加水没有水珠、加冰有水珠。

  【结论2】冰与水珠的形成有关系,冷热相遇。

  三、拓展延伸

  1、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但是,与杯内的冰又有关系。那么小水珠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形成的?

  2、现象回忆:夏天的冷饮从冰箱中拿出来的时候,很快就有小水珠,这个小水珠是哪里来的?

  3、冬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又是从哪里来的?

  生:杯外、空气

  师:很好,到底是不是从空气中来,怎么知道的,这个是下一次课将要继续讨论的问题。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四、板书设计

  水珠从哪里来

  不是杯内冰融化形成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4只大小、形状一样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装清水、一杯装冰块)。

  【教学过程】

  一、水珠是从冰化成的水吗

  1、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发现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现了水珠。(出示一个装好冰的玻璃杯,再现上节课的情景。)这些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板书:水珠从哪里来

  2、学生预测,解释只要符合逻辑,鼓励越多越好

  (预设:可能是从被子里渗出来的;冰化成水后从杯口满出来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时候,冰块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来了;……)

  3、师:我们的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你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解释分析一下吗?

  师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这些合理的解释。

  通过这些分析和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

  二、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1、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和分析,我们认为塑料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内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分小组讨论证明方法)

  2、做一组对比实验:(大屏幕出示实验方法:三只同样的塑料杯,其中一只杯里加自来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静静地放在桌上。隔几分钟观察两个玻璃杯外壁有没有出现水珠。)

  3、学生观察

  师:有什么发现吗?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可以用三张吸水纸分别擦拭一下三个杯子外壁。)

  4、师:那么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与杯内的冰有什么关系呢?你对水珠的形成有没有新的猜测?

  5、师:空气中有水蒸气,为什么水蒸气遇到装有冰的杯壁时形成了小水珠,而遇到没装冰块的杯壁却没有形成小水珠呢?

  (装冰的杯壁和没装冰的杯壁有什么不同呢?可以让学生用手感觉一下。)

  三、归纳结论。

  生归纳,师板书:水蒸气遇冷水珠。

  (要得到这样明确的知识结论呢,必须让学生继续求证自己的假设。)

  四、拓展延伸。

  在夏末的早上,小草上会结上许多露珠,你知道这些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吗?

【《小水珠从哪里来》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科学《杠杆》教学设计05-31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10-21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6篇)09-12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精选12篇)06-11

《小蜗牛》教学设计07-11

小学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10-06

大班语言《城里来了大恐龙》教学设计(精选14篇)03-28

科学自然教学设计评析09-08

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09-08

《风的奥秘》科学教学设计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