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32——34页
知识技能:
能综合运用平移和旋转来分析、设计图形。
数学思考与问题思考:
通过对图形运动过程的分析,再次对平移和旋转有了新的理解。
情感态度:
通过利用平移和旋转分析图案,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素养。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图形的运动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游戏:俄罗斯方块
师:数学无处不在,在游戏中也蕴含着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探讨图形的运动。(揭示课题: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1、活动一(课件出示)
如下图,七巧板中有两个图形移动了位置
师:你能通过平移将图①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说说你的做法。
生:(通过观察回答)图①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10格就可以了。
师:你能通过平移和旋车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吗?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同桌两人先观察,然后互相说自己的`想法。
(1)可以先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左平移9格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可以先向左平移9格,再绕直角的顶点逆时针旋转90°就能将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这一活动中既利用了平移又运用了旋转把图①和图②移入七巧板相应的位置。
2.活动二
课件出示(如图,三角形)
师:你能将图形A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然后再将图形B向右平移5格,得到图形C吗?
同桌的同学合作在学习卡上的方格中,按照要求动手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并尝试把变换的过程描述记录下来。交流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如果有不同的变换方式,可在最后补充。
师生小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P33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P33~34练一练1~5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旋转角度
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内容含量比较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因为操作过多而花去大量时间,但是不能因此而减少操作或不操作,可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另外,本课时因为是第一次将三种图形的运动综合起来,也可以在上课之前开展小组前置学习,对学过的图形的运动方式进行梳理与总结,唤醒知识,让学生对这节课有一个知识点上的充分准备。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2
教材理解
按照全套教科书的安排,本课时学生开始学习第三种图形变换——旋转。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两种图形变换,对图形变换具备一定的认识。在学生对平移、轴对称、旋转概念及其性质都有一定的了解后,课本又综合运用这些图形变换的性质进行图案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学情简介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移与轴对称,对于图形的变换已经有所认识。从平移与轴对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图形变换大致包括以下内容:⑴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图形变换;⑵探索这种图形变换的性质;⑶作出一个图形经过这种变换后的图形;⑷利用这种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⑸用坐标表示这种图形变换。本章“旋转”的教学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2.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图形变换进行图案设计,感受图案带来的美感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想把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怎么说?
2.钟表上分针从12转到6,转了多少度?这时时针转了多少度?
二、新课讲授
1.探索旋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2三角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的图形。
教师:刚才观察三角形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怎样判断三角形是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组织学生观察,并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三角形旋转后,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教师再次演示风车旋转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汇报。(教师注意引导)
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而且,每条线段,每个顶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了90°。
(3)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三角形旋转后,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什么是没有变化的呢?
①三角形的形状没有变;
②点O的位置没有变;
③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④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在旋转后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那么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2.学习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1)教师出示教材第84页例3。
教师:怎样画出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呢?
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交流:是怎样旋转的'?应该怎样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说出:
①先画出点A′,OA′垂直于OA,点A′与O的距离是6格;
②再用同样的方法画出点B′;
③然后把点OA′,OB′,A′B′连接起来。
(2)组织学生在课本上画一画,然后相互交流检查。
3.完成第83页“做一做”。
4.完成课本第84页下面的“做一做”。
先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教师小结。结合生活中的数学介绍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作业
1.完成第85~86页练习二十一第4~6题
(1)第3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对称、平移和旋转变换的知识进行判断,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体会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第4题练习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再进行交流,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理解旋转的特点和性质,体会旋转所创造的美。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日常生活中的图形丰富多彩,图形的变换千姿百态,如何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让学生透过各种纷繁的现象理解数学的本质,课堂如何发挥它的最佳效益,怎样让学生理清知识发生的脉络成为课堂知识的主动接收者,这是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想突破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遵循以下教学原理:
1、活动原理。即整堂课都是由师生的共同活动组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学习尝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休,课堂成为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平台。
2、序进原理。即教学过程既符合知识的发生进程,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根据这个原理,我设计了从“具体”→“抽象”→“具体”→“抽象”的思维发展过程。先从生活中的实例中来,再到头脑中的模糊感知,再实践操作,再抽象出数学模型,再用作具体练习。
3、反馈原理。通过探索和练习的设置,及时让学生理解知识并起到矫正的作用。
在这堂课上,鼓励探索我觉得是最重要的。教给学生学习的兴趣远远大于教给他知识。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
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出示图片)想看嘛?
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孩子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举例。
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三、学习探究新知
1、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板书
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板书:旋转中心)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方向。)
3、我发现同学们眼力越来越好了,并且脑子也越来越爱思考问题了,下面我想再试试同学们的眼力如何?准备好了吗?
(课件)请看大屏幕,请大家仔细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
1)指针是按顺时针旋转的。
2)指针是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不动。(师补充;这个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旋转中心,用字母o表示。
3)指针顺时针旋转30°,从12到1。(30°你是怎么判定旋转了30°)
(板书:旋转角度)
4)谁能把旋转的这三个要素完整的说一遍。(生答)
接着出示2、3个表,学生观察汇报。(可同桌互相说一说)
4、师: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了吗?(会了)
哦,小精灵看老师难不住你们了,也想考验你们一下,你们能不能经受的住小精灵的考验。(这一次咱们来个同桌比赛怎么样?)
请看大屏幕,仔细读题要求,看谁先拨出来。
咱们拨完以后,同桌互相对照一下,不一样的要勇敢地把手举起来,好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为后面学习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
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般要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方面去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的,那么如果给你一个基本图形,该怎样去画呢?
你们想不想试试?
好,我们拿出提卡1,认真审题哟。
师: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对照一下,答案不同的请举手。
(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那如果给你一个平面图形,它又会怎么旋转呢?
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借助三角尺探究一下。(我们快速读题要求)
请拿出一个像图上这样的三角尺,摆好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摆好三角形,按要求旋转,在旋转的时候,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操作。(看屏幕)
注意事项:是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旋转,不是用笔画三角形,不拿笔。
同桌可讨论一下如何旋转?会的同学可以帮一帮不明白的同学,看我们谁会当小老师,我们要互相帮助。
师:好,同学们旋转好了吗?观察一下你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旋转的?
(设计意图: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下节课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做准备,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
预设:1)我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
2)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是怎样判定三角尺旋转了90°呢?
(看三角尺连o点的'两条直角边或一条边)
连o点的两条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相同。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
3)旋转后的三角尺,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
(预备环节,看时间。师:三角形旋转具有这些特点,那其它图形旋转是否也具有这些特点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逆时针旋转90°)生上台展示。说发现。)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纸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纸上操作,为下节课学习例3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掌握有关旋转的知识了吗?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练习1题找出小图形。
(设计意图:本题呈现了几个通过旋转运动形成的图案,让学生根据旋转变换的特征判断该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题带阴影的三角形是以原来三角形中的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3题道闸。
(学生举生活实例,问其旋转三要素)
(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五、谈收获,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旋转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带着收获,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旋转现象,更美的运动吧!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4
一、教材分析
1、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P83页《旋转三要素》。本课计划1个课时。
2、教材的编写意图:在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以后上初中也将进一步学习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此,本课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旋转的方向,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会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地描述线段的旋转。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观察、讨论中,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敏锐眼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旋转的含义和旋转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体会旋转的含义,理解旋转的三要素。
二、教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的教学手段。教学中,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花样滑冰选手金妍儿的旋转舞蹈视频。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她在不停地旋转。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很自然的就将学生带入新课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简单的旋转现象。
A、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你还记得旋转的含义是什么吗?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B、大家能举几个例子吗?
教师指名回答。
C、老师身上有样东西在运动时也在旋转,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认真找。找后指名回答。
2、讲解例1,明确确旋转三要素。
出示时钟。
师: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那我们这节课就借住时钟进一步认认识旋转。
(1)认识旋转要素——旋转方向
教师:同学们都应该观察时钟的指针的旋转动运,那你们知道它是按什么方向运动的吗?
学生小组交流,可得出:指针是按顺时针方向方向旋转的。
教师:不在人为的干涉下,指针会逆时针运动吗?(不会)
教师:时钟中的时针只会顺时针运动,这就是指针的旋转方向。
(板书:旋转方向)
教师组织学开展“听口令做动作”的活动;让学生先平伸右臂,用动作表示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再平伸左臂做一次,亲身体验顺时针运动、逆时针旋转。
(2)认识旋转要素——旋转中心
教师指着时钟的中心。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个位于时钟的中心,时钟和分钟都沿着它转,这就是时钟的旋转中心。
(板书:旋转中心)
(3)认识旋转要素——旋转角度
课件动态出示甲时钟指针从“12”到“1”,乙时钟指针从“12”到“3”。
引导思考:
A、注意观察,甲、乙两个时钟的指针分别是怎么旋转的?
指名说一说指针的旋转过程。
B、两个钟面上都是指针在旋转,在旋转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教师:学习了上面的内容,同学们能描述指针从“12”到“1”的旋转吗?
学生思考得出:当指针从“12”到“1”时,指针顺时针绕着中心转过了30°。
教师:你怎么知道旋转了30°呢?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确:指针绕点O旋转一周共360°,一共12个大格,从“12”到“1”是1个大格,即旋转了:360°÷ 12 = 30°。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的旋转时,要注意旋转三要素: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板书: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实例入手,在看似简单的变化中请学生比较不同之处,形象地感知、体会旋转的三要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例题。
2、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1)先出示左边的图,再出示右边的图。
教师:左侧有车通过,左侧车杆怎么变化呢?
预设:左侧有车通过,车杆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教师:汽车已经通过,车杆又回归原位,车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请一个学生来当车闸,演示右侧有车通过,请大家说一说车杆是怎么变化的。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侧通车时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度的相同和不同。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课件动态出示时钟,完成练习。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5、欣赏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图片及旋转大楼。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不断完善对指针旋转的描述,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四、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5
学习目标:
1、结和具体情境,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根据指定的要求画轴对称图形或将简单图形按要求平移旋转。
2、整理学过的轴对称图形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3、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学情分析:这部分知识比较简单,学生在新授时已有较好的掌握。本节复习,重点是运用。鼓励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知识的应用。
重点、难点: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课型
复习课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其实这个游戏中还用到了许多数学中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游戏来复习图形的运动。(板书:图形的运动)这是俄罗斯方块中的一个,认真观察给出的图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A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刚才我们解决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相信同学们已经将记忆中我们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调动起来了,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
二、自主学习,回顾整理。
(一)轴对称图形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指名回答)
2、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呢?请伸出手画一画。
3、下列图案中,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出示课本97页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并说一说判断理由。
4、描述轴对称图形时要注意什么?(描述轴对称图形时一定要说清楚以哪条直线为对称轴。)
(二)平移
1、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2?
指名回答,并利用方格纸进行验证。
2、完成课本97页第2题第(1)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展示。
3、结合刚才的问题,说一说什么是平移?平移有什么特点?
点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教师小结:平移:平面内将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的图形运动叫平移,它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其大小和形状没变。平移后的位置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
4、在描述平移运动时要注意什么?描述平移时要说清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两个要素;
(三)旋转
1、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3?
2、图1中图A经过怎样的运动可以得到图4?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课本第97页第2题第(2)小题。
4、说一说什么是旋转?旋转有什么特点?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平面内将图形绕一定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运动叫旋转。定点叫旋转中心。旋转后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形状和大小不变。描述旋转时要说清楚旋转的中心、旋转的方向(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和旋转的角度三个要素;
5、小组讨论:平移与旋转和放大与缩小的异同点,并完成表格。 平移与旋转放大与缩小不同点相同点。
(二)汇报、交流,集体小结:
1、结合刚才所做的几道题,说一说在方格纸上进行平移、旋转时需要注意什么?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进行旋转时,关键是要先找到其中一条或几条较为特殊的线段(与旋转中心相连的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的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再画出图形其他部分旋转后的样子。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时要一定要注意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2、你能否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用到了平移、旋转?平移:比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推拉门的运动。旋转:比如钟摆的运动、汽车方向盘的转动。轴对称:比如蝴蝶的形状、对称的剪纸图案。
三、巩固与应用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根据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尝试画出图形运动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下周进行评比。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
平移:方向、距离
旋转:中心、方向、角度
轴对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6
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升国旗、转风车等现象,感知平移、旋转运动;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分析轴对称图形特征和观察物体平移、旋转运动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在剪纸等实际操作中激发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单元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单元难点:
能直观判断出平移和旋转运动,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共5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轴对称(一)(教材第23、24页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一副残缺的'图片,根据这张图片,你能猜出来这张照片里的建筑吗是吗?
生:天安门
左右应该是一样的,只不过方向相反的。
二、导学新课
1、观察下面的图片
这些图形是什么?
生:心形,小鱼,双喜字,房子,字母。
看一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同同伴进行讨论。
集体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第1,3,4,5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的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即:从中间分开,左右或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2、利用附页中的图1折一折,看一看。
(1):先对折,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再打开,看折痕的位置。
(2):中间的折痕把图形分成一样的两部分。
3、认一认,说一说
观察图中的虚线部分,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你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
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想一想: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呢?
生:可以用折一折的方法找对称轴。
4、小结
上面个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虚线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虚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训练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折一折。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教材 “练一练”的5题。
2、课后作业: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一)
第1,3,4,5个图形被虚线左右两边是一样的,第2个图形被虚线上下两边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猜想激趣
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交流引入
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现?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思。)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根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做”改编)
2.学生独立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判断。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活中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示不同剪法展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认识及辨别方法,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对称世界,不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领略到那无处不在的对称美。】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2:我发现了这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一些对称的实物画面,并动态显示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丰富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感性认识。】
3.列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说。
(2)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欣赏对称的图形:建筑物、京剧脸谱、雪花、民间剪纸……
【设计意图: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让学生去寻找、赏析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这样,能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轴对称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操作体验,认识对称。
1.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张白纸,你们能运用对称的知识用这张纸剪一件衣服吗?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完成,好吗?
(1)折一折: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
(2)画一画:在对折的纸上画线。
(3)剪一剪:沿着刚才画的线剪一剪,会剪出一件上衣的图案。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剪出其它图案吗?
(1)学生操作活动
(2)集体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实践操作应该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使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所以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2.认识对称轴。
师:你们知道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什么吗?(生说师板)我们在画对称轴时要画成一条虚线。(师板演画对称轴的方法)
(1)学生在自己刚才剪出的图形中画出对称轴。
(2)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将一个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的图形是一样的”这一本质特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剪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在剪对称图形的过程中,经历了折、画、剪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准确地认识“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含义,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由粗略感知上升到精细化。】
三、游戏巩固,运用新知。
师:小精灵晶晶要带大家去森林中的数学王国去玩,大家高兴吗?
闯关游戏一:猜猜看“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图案吗?”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二:火眼金睛──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下面哪些字母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自己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3)教师小结。不同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经过学习,学生已经能判断对称图形了,能感知对折的折痕,并且通过观察思考,学生已经认识几何图形的对称现象,并能找出它们的多条对称轴。】
闯关游戏三:小魔法师“这些图形少了一块,你能找到吗?”
(1)学生观察、自己连一连。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闯关游戏四:终极挑战──你能帮这些图形找到另一半吗?
小组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
四、归纳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对称图形很美,是啊!只要我们用眼睛仔细去观察,用双手去创造,就能用对称图形把生活装扮得更加美好!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9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31页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直观区分这两种简单的图形变换,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有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定位。借助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引入,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直观理解和辨认平移、旋转现象。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运动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今后学习抽象的图形运动积累感性体验,发展几何直观;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推倒等)作好铺垫;通过依据描述想象出物体的运动,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28页的主题图“游乐园”。
1、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2、在主题图中找出轴对称图形。
3、还有那些运动项目,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二)分类交流,导入新课。
1、按照运动方式的不同分类。
2、交流分类结果,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情境中,既巩固复习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又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对各种游乐项目运动方式进行分类,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图形的平移现象。
1、操作交流,认识平移现象。
(1)课件出示第一类:
(2)手势比划: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3)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
(4)归纳小结:物体沿着直的路线移动,并且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就近似地看作平移现象。(板书:平移)
2、联系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实践体验,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出示例2
(2)想一想:依据平移的特点判断。
(3)移一移:用小房子学具进行验证。
(二)探究图形的旋转现象
1、课件出示第二类:
2、讨论交流:为什么把这三个物体分为一类?他们是怎样运动的?有什么共同特点?
3、概括描述: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旋转现象。(板书:旋转)
4、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5、操作观察: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的是什么形状?(教材第31页的“做一做”)
(三)辨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7题)
2、学生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征直观判断,集体交流。
3、归纳小结,明确平移和旋转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在对物体运动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从“手势比划”到“语言描述”再到“归纳概括”最后“联系生活”等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现象,学会辨认物体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思考、交流,初步理解旋转现象;最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区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三、实践体验,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0页“做一做”
利用学具平移,画一排小汽车。
2、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8题
综合运用旋转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综合练习(教材第34页练习七的第6题)
辨别多个图形通过平移,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
(三)提高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0题)
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图案,利用平移和旋转将零散的图形有序相接,构建出有规律的美丽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美。】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课件配乐展示)
(三)课外拓展:用平移和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的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世界;并向课外延伸,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不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领略到那无处不在的图形变换之美。】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认识、感知平移现象,理解平移的本质。
2、通过探索掌握平移的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讨论、探究、归纳的过程,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欣赏数学的美,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
直观感受平移这种现象,理解平移是在做直线运动。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移的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观察操作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推拉式的黑板。
六、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在商场和游乐园的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三幅图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图片的三个物体分别在做什么运动?(出示情境图给学生时间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观光电梯、空中缆车、推拉门这三个物体都在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大小、形状、方向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做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运动也是平移吗?(学生根据刚才的所学思考发言)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举例:拉抽屉、坐公园里的滑滑梯、电动伸缩门、电动推拉门等等这些物体的运动都属于平移。大家真的很善于观察,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老师相信大家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那么,本节课的内容你掌握了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吧。
小结: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七、作业布置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看看还有那些物体的运动属于平移形象,举例说明。
八、板书设计
平移
物体的大小、方向、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把这种运动现象叫做平移。
【《图形的运动》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空间与图形教学设计12-09
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02-03
幼儿对图形掌握的教学设计07-22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1-12
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6-29
五年级上《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06-29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精选11篇)06-01
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设计10-06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05-02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