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4-10-15 10:21:2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晏子使楚》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详情请看以下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提供的《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了解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②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感受语言魅力,发展学生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人物语言反覆揣摩,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的智与勇。

  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晏子智与勇的共鸣。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已经初读了《晏子使楚》这篇课文,了解到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是屡次三番侮辱晏子,而晏子从容应答,巧妙反驳。

  2.那么,通过初读,课文中的人和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晏子:机智勇敢楚王:欺侮弱者、自找苦吃)

  二、揣摩对话,悟智勇

  (一)、第一个故事

  1.要想细细品味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咱们还得好好地读读课文,想读吗?(想)好!请大家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晏子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找出来,放开声音自由地读一读这些地方,感受感受。(学生读课文)

  2.最能体现晏子这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的语句有好多处,谁先来读?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怒气冲冲,趾高气昂、心平气和、晏子的冷静、不卑不亢)指名2—3个学生读。

  你是从晏子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很好!请说说你的体会。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教师评价:晏子冷静反驳,看似轻描淡写,却入木三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二)第二个故事

  1、分析句子

  句一:“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连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句二:“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2、有感情朗读下列句子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冷笑”,怎么笑?谁来冷笑一声后,再读楚王的话?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严肃的口气是怎样的?请一生读。)

  晏子说:“你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请一生装著为难的样子来读这句话?)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请一生加进动作来读读这句话)

  看来,晏子面对楚王的步步紧逼,没有乱了分寸,而是冷静反驳。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第三个故事

  (1)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你注意到楚王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吗?谁来笑嘻嘻地读?指名一学生读)

  (2)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②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我现在请两组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读旁白。

  (四)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好一个临危不惧的爱国志士,此时此刻,楚王的心情怎样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歇后语等来形容一下?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课文上怎么写他?(只好……只好……只好……)

  三、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2.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五、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板书设计:

  楚王晏子

  (侮辱)(反驳)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历史中人物的认识并不陌生。教师只要循循善诱,加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的学习和理解并达到预期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弄明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如何用巧妙的语言进行反击的。

  3、体会晏子的语言特点,学习勇于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祖国尊严的精神。

  重点、难点:

  三次反击楚王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晏子的智慧、语言的艺术性,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祖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讨论、讲解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晏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各国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想起一个人,这个人身材矮小,但是他口才极好,他出使别的国家避免了许多的纷争,他就是——晏子,晏子名婴,因为他很有学问,又是男的,大家尊称他为晏子。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他的一篇文章,晏子使楚。(板书课题)使:出使。楚:楚国。题目的意思是——晏子出使楚国,也就是晏子去楚国访问。

  师过渡:上节课我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互动,学生能尽快进入本课学习话题,增添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是官职的称呼。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人物加事情的方法概括就可以。(表扬同学们)

  2、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说出了这次晏子出使楚国的结果,是那一句?(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什么意思?(必须尊重,不得不尊重)

  (同学们真聪明,找得真准确。板书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3、师过渡:一句话只要仔细读,你会得到很多信息,你从刚才的那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我们可以浓缩成一个词:之前——侮辱(板书),我们就从“侮辱”这个词出发,细细品味文章的内涵。

  (设计意图:提前强调通假字的读法,为读课文扫清障碍)

  三、细读研讨,体会晏子的智慧、语言的艺术性

  1、楚王要为什么侮辱晏子?自由读一二自然段找答案,交流,师板书——原因:显威风

  2、文章中楚王几次侮辱晏子?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楚王侮辱晏子,速读课文3、4、3、自然段用“——”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1)学生速读,画句子,思考(2)交流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

  师:这话太长了,可以怎么用自己的话说?(钻狗洞——板书)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师:从“瞅、冷笑”中,你知道了楚王对晏子什么态度?(轻视,根本看不起),这话什么意思?(没人才——板书)

  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师:楚王想说什么?(没出息——板书)楚王的侮辱逐步升级,由晏子的长相到能力,最后升级到了整个国家。这些话使你知道了楚王是什么人?(特别霸道)面对这些晏子如何反击的呢?咱们先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第一次反击。

  4、出示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晏子反击楚王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1)学生按要求学习

  (2)交流

  学生读句子。

  教师评价:找是找到了,但是读的太平淡了,晏子看到眼前的洞他什么心情?请你加个修饰词,读——还可能是什么心情(怒气冲冲心平气和),再读——

  5、说说你的理解,教师相机课件展示推理过程。

  教师总结:晏子的语言巧妙在哪里呢?顺水推舟(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把开的洞定格为狗洞,不卑不亢把侮辱还给了楚王,楚王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若再不开城门自己的国家就是狗国,自己就是狗王了。结果楚王——板书(大开城门),开的是无可奈何,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只好——板书)

  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是用读——画反击的语句——说自己的理解的方法学习的第一次反击。好戏还在后面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反击。

  6、学生自学第二次、第三次反击

  7、交流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也一再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诵读是语感培养的重要途径。)联系课程标准阐述设计意图)

  第二次反击

  (1)顺学而导,课件出示:这是什么话——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2)师:晏子很会用修辞手法,这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句子的意思。(举袖为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我们把成语送进去再读一下,其实我们也很有语言才能啊!

  (3)师:关于第二次侮辱,晏子还说了什么?相机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所以派到这里来了。”你怎么理解的?说说听。

  (4)师课件展示推理过程,总结:拱了拱手,有礼貌。敝国对自己的谦虚的称法,然后说了假规矩,推出楚国是下等国(下等国——板书)。结果?(陪着笑——板书)

  (5)晏子语言妙在哪里?(先用夸张,再欲擒故纵——置之死地而后生)。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文言文学习,学生要能基本理解课文,复述故事就是检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次反击

  (1)出示:哪知晏子面不改色——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2)师:你明白了什么?

  (3)师:晏子拿柑橘说事,这是打比方,是环境使得齐国人成了盗贼的,言外之意,楚国是个——(盗贼国——板书)社会风气不好。借力发力

  (4)师总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结果楚王?(赔不是)

  (5)再读故事的结果句子:师引导,三次侮辱,楚王都没得逞,因此最终——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人物评价拓展延伸

  1、假如晏子回国后,齐王为晏子开了个庆功会,你也参加了,你来评价一下晏子是个什么人吧?

  2、师评价总结:好一个出色的外交家,一个不卑不亢的爱国人士,用自己的巧妙的语言维护了自己的尊严,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真厉害!怪不得人家叫他——齐读(晏子)呢!

  3、拓展:补充吉鸿昌事迹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个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我和你去了那岛上就什么也不缺了!”(先叫学生回答吉鸿昌能怎么回答这个美国人的话,然后出答案。

  4、想和他们一样吗?那得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当然也得学习作者的表达,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本环节的精彩对话阅读,抓住课文的核心:晏子的辩论技巧来赏析,牵一发而动全身,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与体验,并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提高了赏析能力)

  五、作业:

  排练课本剧。

  六、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原因:显威风

  楚王(侮辱)晏子(反击)

  钻墙洞访狗国只好开城门经过不中用下等人──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水土不同)社会风气不好只好赔不是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七、教学反思:

  一、找准切入点,导课自然

  课的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晏子使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什么意思?我又巧妙引导:之前楚王侮辱晏子,为什么侮辱晏子呢?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故事的原因。

  二、教会学习方法,为学生搭桥引线

  楚王又是怎么侮辱晏子的呢?晏子怎么反击的?在教学晏子三次反击侮辱的过程中不平均使用力量,让学生在学会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的方法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空间。找出第二次第三次反驳的话后,通过第二次有侧重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第三次抓住对典故“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栉”的理解来深入感悟人物的智慧。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领悟了晏子的智慧。

  三、以读代讲,体会感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朗读。对人物的对话,要让学生反复地朗读,在朗读中有所感悟和表现。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体会到楚王的蛮横霸道、盛气凌人,体会晏子的沉着睿智,又针锋相对不受侮辱的人物特点,教师认真地引导学生细读人物的语言及前面的提示语,很好地感悟到人物内心精神脉动,将句子的含义挖深挖透,理解文中话中有话,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

  四、巧妙设疑,引导学习表达

  在学生评价晏子凭借智慧和实力赢得尊严之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想和他们一样吗?那得好好读书认真学习。当然也得学习作者的表达,作者是怎么描述这件事情的呢?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学生回顾整篇文章,结合板书总结学习表达方法。知道这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了,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

  五、板书设计别具匠心

  板书设计,我动了一番脑筋,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课文的整体内容,也含蓄地点出了中心——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争得荣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就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了。

  课后让学生编排课本剧并表演,学生饶有兴趣,且对课文加深了理解。

  反思这节课,自己也有一些遗憾:

  感情朗读不到位,对晏子的语言巧妙印象不深。曾有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反复朗读,能加深印象,形成语感,这样学生有了积累,才能更好地运用。然而,我却匆匆而过,错过了让学生记忆这种智慧语言的最好时机。恐怕这节课学生学过课文后,只知道晏子的语言巧妙,而记不清晏子究竟说了什么了。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些恰好是传统教学手段实现不了的,或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的。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一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冷笑、招待、盗贼、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读晏子的语言,感受他能言善辩的口才。

  课前准备

  补充材料,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学生汇报收集晏子资料。

  3、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大屏幕展示生字:

  侮辱谎敝矩囚嘻

  臣淮柑橘枳贼赔

  ①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②交流识字经验。

  ③教师提醒并范写容易写错的字:谎敝臣。学生练写。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4.提出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认真读文,把晏子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并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阅读时如果遇到问题做出标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解决。

  三、研读文本体会语言艺术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没解决的问题。

  预设生:(1)晏子为什么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呢?

  (2)晏子为什么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3)为什么偏偏在招待晏子的酒席上会有武士押着囚犯经过?

  (4)晏子说的“水土不同”怎样理解?

  2.现在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3、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3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从晏子的话里你感受了什么?体会他说的话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一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指名读,说说妙在何处?

  (3)我们把晏子的言下之意补充完整:

  大屏幕展示: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4)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作为大使说话既显得彬彬有礼,又让楚王不得不打开城门迎接,绵里藏针??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感情朗读这句话。谁来当当晏子再读读这句话?

  4、晏子见到楚王后又接连受到侮辱,那他又是怎样应对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第4、5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然后想想晏子的话里妙在哪里?同时解决第二、三、四组提出的问题。

  (1)大屏幕出示:“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①读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晏子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②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并记住它。

  (大屏幕出示)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③想想这里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④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晏子的话里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②在这话里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有所以,就必须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读读。

  ③晏子为什么不用“因为”这个词呢?

  (3)大屏幕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这段话吗?为什么说是“水土不同”?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类比)

  ③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典故:

  (大屏幕展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4

  设计理念:

  通过对本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从而爱上语言,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主动地积累语言,学会主动地去表达,特别是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有意识地多看课外读物,多朗读;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学会作者运用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明白叙事性文体主要的板块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和事情的结果,而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使学生明白,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得具体。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文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一是口头表达,学会说话;二是学会书面表达,学以致用,学会书面表达,学会习作。

  教学目标:

  1、会写“侮、辱”等十四个字,会认“敝、柑”等八个字;能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格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写作脉络,知道作者表达的顺序,习得一些写记叙文的方法。

  3、反复诵读晏子的语言领悟其语言的巧妙。

  教学难点:

  1、体会晏子的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从晏子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晏子语言的妙处,习得一些语言表达的艺术。

  学法和教法:

  学会快速浏览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用边读边想读书法在书上批注;学会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表达;学会提出有创见的问题;学会从文章主要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并从中领悟主题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例文中习得表达技巧,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过感情读来领悟作者的感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读书的乐趣。

  引导学生边读边悟,从中领悟作者在表达的感情;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过渡,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内容,从而领悟到一些作文表达技巧和学会谋篇布局。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写十四个生字,会认八个生字;初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老师的帮助下理清文章脉络;知道当时的历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几次侮辱晏子;具体学习一到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会说的说得人笑,不会说的说得人跳”。语言是一门艺术,会用这门艺术的人,立于别国的庙堂之上,口吐莲花,妙语连珠,用三寸不烂之舌,不费一兵一卒,不用一枪一弹,打得敌人节节败退,让敌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预习了这一课,知道我要说的是——晏子。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一课《晏子使楚》,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历史名人,去了解他、学习他。好吗?

  二、板书课题、释题、师范读。

  三、学生自读,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1、过渡:同学们,你们在课外对本课已进入了认真的预习,刚才又听了老师的范读,下面看投影上面的问题然后,自己默看课文,回答以上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问题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写事情经过的时候,写了楚王和晏子的几次较量?

  2、指几名同学来回答,老师相机纠正,总结。

  四、学习课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检查刚才的学习所得。

  (2)师引导:正是因为楚国和齐国都是大国,才为下文的故事发展作了铺垫,如果楚国不是大国,他就不敢那样狂妄,也就不会有下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请同学们继续看第二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过渡:上文作者告诉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接下来开始讲述故事,大家一起说:作者首先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对,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一起把这一段话读一下。在学生读的同时,师相机板书:起因: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显威风。

  (2)师引导:同学们叙事性文章,一般来说作者要先告诉我们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详细描写还是一笔带过?对!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缘由,要简单的描写,而重点应在事情的经过。下面进入文章的重点部分,我们一起来来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国王让关上城门,让晏子从城门边的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进去。

  ——晏子说,如果楚国是狗国,他就进狗洞。

  (2)画出晏子的语言,多读几遍,体会妙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问题)

  指几名同学回答,学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师要做适当的总结,(见下)

  妙在:将计就计,让楚王没有选择地打开城门。

  (3)学生读晏子的语言注意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师相机板书:经过国王出招:关城门开狗洞;晏子应对:是狗国进狗洞结果:只得打开城门

  4、解决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刚才,楚王和晏子的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胜,楚王惨败而告结束。更精彩的两局我们留待下一节课继续学习。下面我们来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请同学们把生字的拼音标注出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多写几遍,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OK?好!现在开始。

  师巡视全班,关注那些平时好写错字的同学。之后,指几名基础最差的学生板演。

  5、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不少:我们知道了本篇课文写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发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过招,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结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钟的时间大家都学会了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老师为你们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到高兴,这节课老师很轻松,很开心,感谢同学们。

  6、作业:抄写生字一个字写三个,并组词。读晏子的话体会其奥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过妙,体会其语言的妙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好叙事性习作的谋篇布局。进一步学习晏子的能言善辩,感受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上一节课,同学们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别是对晏子在第一回合中的精彩登场拍手称快。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晏子更加精彩的语言艺术会令我们深深折服。那么,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大家一起说。对!第四自然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1、学生默看第四段,一边读一边想。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国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应对?(投影出示问题)

  2、指名说一说。

  3、师引导学生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来表达。

  ——楚王:侮辱齐国没有人才;

  ——晏子:最无能的我只配访问最下等的国家;

  4、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投影显示问题)

  这样的问题学生很难回答,需要老师引导说出:将计就计,有力地贬低了楚国,让楚王有苦说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结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么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种自信的笑,以牙还牙之后,带着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惨败之后,无可奈何的笑,是一种难过的苦笑。

  7、学生读第二次晏子应对的语言,注意感情。师相机板书:

  ——只好陪笑。

  二、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过渡:

  楚王前面两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通过攻击他本人,来达到攻击齐国的目的,结果,楚王不但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反而落得惨败。我们知道楚王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他会想去什么坏点子呢?我们同学课外做了很好的准备,已经知道,现在楚王开始把进攻晏子的矛头直指齐国,他抓来一个人,说是齐国的一个小偷。这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讲到,对第五自然段,下面我们进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OK?同学们都喜欢动脑思考,经常能提出很好的问题,下面老师把这段时间交给你们,让你们把提问。

  (让学生质疑提问: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学生先自答,学生答不上来的,老师相机引导答疑。)

  1、楚王出了什么招?晏子如何应对?

  国王:随便抓一个人诬蔑齐国人没出息;宴子:齐国人在本国安居乐业,在楚国为盗,是因为两国的风气不同。

  2、晏子的话妙在什么地方?

  过渡:前两次较量,晏子都是将计就计,这一次,他用了什么方法来维护国家的尊严?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对,晏子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齐人为盗的原因,而且,批评了楚王治国无方,致使民风很坏,让好人到了楚国也变成了坏人。有力地打击了楚王。他的话妙哉?对!太神妙了!

  3、较量结果,楚王惨败,找到原文的句子来说明?

  ——楚王只好赔不是。

  4、学生认真读晏子的语言,边读边体会其妙。师板书:楚王只好赔不是。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师过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胜而楚王败而告终,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击要重。从此以后,想要侮辱齐国,显显威风的楚王,怎么样?对!不敢不尊重晏子。请同学们看到课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齐读。

  2、把这个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从此以后,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顾全文,借助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过渡:

  同学们,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径,也就是有一定线路。我们学习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写作的思路脉络,这对我们的习作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借助板书,回顾一下文章的脉络。

  1、指几名同学说。

  2、师引导总结。

  先写事情的起因,简单的一句话。然后,写事情的经过,经过写得很详细,写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较量的三个回合。最后写事情的结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话。我们在写叙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而且,要注意详略的安排,这样,才显得我们的思路清楚。

  五、总结:

  1、学生说一说学习本文的收获。

  2、老师总结。略

  六、作业:

  1、课外找一些有关语言艺术方面的文章,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魅力。

  2、小练笔。写一篇记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特别注意经过部分要详写。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显显威风

  经过:三个回合只好开城门——只好陪笑——只好赔不是

  结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学后记:

  本文教学成功点在于:抓住重点,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较量作为重点来讲。这个重点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学生参与很积极。另外,注意让学生体悟,晏子语言的艺术性和魅力所在,学生,虽然不能表达不出来,但是,他们从内心明白,巧妙机智的语言对于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然后,对于晏子的几次应对的语言,主要引导学生多读,尽可能让他们把设身处地来读,读出晏子的语气,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而爱上语言,爱上语文。注意文章的脉络思路,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内容,学生,都能很好地说出本文的行文路线,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叙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点在事情的经过。本文教学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内容安排略多,给学生读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一些,比如,让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晏子每次回应的语言各妙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难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太多的时间,让学生少了一些读的时间,同时,也影响到教学原来的热烈气氛。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重点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义。

  2、技能目标: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

  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关键】

  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理解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

  一、导人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三段,知道了齐、楚两国都是大国,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仗着自己国势强盛,趁机侮辱晏子,结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学要求:用你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第二段,你认为重点的句子划一划,想一想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师:晏子与楚王的几次交锋?

  生:晏子与楚王的三次交锋?

  师:你懂了哪一句,请说一说:

  一次交锋: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理解:“古代5尺来高”相当现在的的4尺不到(准备一根4尺长的绳子,让学生加深了解长度。)

  师: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师: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出示课件)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推理:所以楚国是(狗国)。

  师: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继续侮辱晏子。

  师:请找一找有关句子。

  二次交锋:

  生: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声”。

  生:从神态看,楚王对冷笑一声十分轻蔑。

  生:“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谁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个成语:

  生1:举(袖)成(云)

  生2:挥(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这些句子都说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访问上等的国家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推理:所以楚国是(下等国家)。

  师:到这里,楚王认输了没有?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

  三次交锋: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师:“笑嘻嘻”是真的发誓内心的笑吗?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板书:类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长于齐──安居乐业

  橘水土不同人(不盗)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国──强盗

  (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的.改变)

  图(讲的内容同上)

  齐: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推理:所以楚国是(环境不好,社会风气差。)

  二、分角色读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师:扮演武士。

  连环画复述这三次交锋。

  转换角度: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讲三个事故事说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故事二:

  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海涅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故事三:

  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长得很胖,又爱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贵族看到他在散步,便冲着他大叫:“你看,来了一朵乌云!”

  “怪不得蛤蟆开始叫了!”克雷洛夫看着雍肿的贵族答道。

  三、深入探讨

  1、晏子对楚王回击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样一个人?

  3、你觉得晏子的辩论有无漏洞?如果是你,会怎样应对楚王?

  四、小结

  这则历史故事深刻的讽刺了楚王的自作聪明,说明了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与人,自讨没趣。

  五、展示

  师:齐王。

  生:无晏婴政不清。

  师:孔子。

  生:古今少有贤人。

  史学家司马迁:“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外交活动)

  假如晏婴还在世的话,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个仆人,也是我高兴和向往啊!

  六、结束语

  师: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充满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样维护齐国尊严的。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点:

  1、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学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短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良好的应变能力往往可以使你处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师带了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出示问题:1、德国大诗人海涅是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端攻击。有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你知道海涅是怎么回答的吗?2、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反驳的吗?)

  师: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对方所提出的刁难,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辩的人,他是谁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讲解课题:

  ①、晏子是春秋时齐国大夫,关于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②、讲解“使”、“楚”,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了解的?

  2、师:同学们的求知欲还真强,接下来就请你们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资料,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3、检查预习情况,进行生字教学: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要检验一下同学们生字词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词)谁愿意当小老师领着同学们把这些词语读准确?

  ②、理解词语意思;

  ③、交流易错字(生说,师补充)

  4、师:这些生字词同学们都掌握得很不错,看来大家课前的预习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生:读课文;自由发言。(相机板书)

  5、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你知道课文的哪一部分是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生:(回答问题,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概括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晏子凭借自己的机智赢得了楚王的尊重。课文是怎样写晏子使楚的呢,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①指名读一、二自然段

  ②、区别“大(dà)夫”与“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职的名称,后者指医生。)

  ③、一、二自然段讲的是事情的起因,具体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春秋末期、楚国境内、楚王和晏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反驳的呢?课文的3—5自然段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故事。

  ①、同桌之间(一个扮演晏子一个读旁白)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画出晏子应对的语句。

  ②、指名回答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么应对的?

  ③、出示晏子的话,指名读;晏子的这句话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吗?谁找出来了?

  ④、师:也就是说晏子钻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认楚国是狗国,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说,你们这儿分明是个狗洞,我访问狗国才钻狗洞,我要是从这里进去,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可是,晏子为什么不这样说呢?

  生:晏子是齐国的使者,表面上还要尊重楚国;晏子不能刚到楚国就激怒楚王,那就进不了楚国了……

  师:晏子与楚王第一回合的较量结果是怎样的呢?你们觉得晏子的口才怎样?有谁想来读读这段话?

  3、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晏子使楚》这篇课文讲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故事,谁来回忆一下还没见面时,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么应对的?

  二、细读课文,思考领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堂堂的一国之君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

  ①、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又想了什么办法来侮辱他?

  ②、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什么?

  ③、这里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仪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当时的语气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不屑的语气)

  ④、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齐读这几句话,指名回答你读懂了什么?

  ⑤、你能用三个成语来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几个句子吗?

  晏子夸耀齐国的都城人口众多,巧妙地转换了概念,把楚王说的.“能人,人才”换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机赞扬了齐国。

  ⑥、出示晏子的话:“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说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指名回答晏子为什么要先说这句话。(这样其实是设了个陷阱,为下面间接贬低楚国做铺垫。这样楚王就没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样解释齐国派自己出使楚国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说什么?

  ⑧、面对晏子的应对,楚王只好怎么样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张巧嘴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一起欣赏、体会一下晏子的聪明才智。(一、二组读楚王,三、四组读晏子)

  2、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课文讲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第三斗是怎么样的呢?请你们快速阅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样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样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①、指名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②、晏子举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这里的两个“水土”意思一样吗?

  ③、这里,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他的机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让我们来演绎一下他的精彩辩言吧。(分角色朗读该段)

  3、小结三个故事,填写表格;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在晏子三次灵活的、机智的反驳下,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①、出示该段,生齐读;

  ②、“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换种说法可以怎么说?

  ③、与陈述句进行对比,理解双重否定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三、观看影片(5分钟左右),总结全文。

  1、师: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精彩画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晏子获胜的法宝是什么?

  (①、才智过人,有善辩的口才;②、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③、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晏子的确才智超群,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师:晏子成功使楚,齐王决定重赏他,于是需要拟一份诏书,对晏子作一个全面、客观地评价,你能帮助齐王完成这一工作吗?(聪明才智/维护齐国尊严/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辩/机智灵活/沉着冷静……)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离现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仍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婴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威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机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动、尴尬的境地。从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语言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幽默而尖锐,值得细细品味。课文的重点是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难点是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学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年,距现在两千多年,离学生较远。让学生课前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语言极富逻辑性,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设计理念]

  本设计以“晏子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主线,从“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态度”两条线来体会,用抓重点语句谈理解、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多种交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教师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充分估计学情,随时调整设计,体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资料的搜集与运用,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拓展和延伸文本,达到立体感悟的目的。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及10个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案。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距现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争霸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介绍晏子故事的文章。(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zǐ fa ju bú shi

  订正字音:晏子打发规矩赔不是

  2、在预习生字、新词时,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谎(别多写一点)规矩(最后一笔是┖)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关晏子的简介以及关于出使和古人称谓等方面的资料。)

  三、再读课文,初步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记录: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读后小组内交流。(简单的问题互相帮助,共同解决,不懂的问题存下来。)

  3、集体交流: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估计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

  ①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为什么“楚王只好陪着笑”?为什么“楚王只好赔不是”?

  ②晏子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

  ③两个“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吗?

  ④楚王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师生共议明确学习方向,拟定学习方案。

  1、尝试拟定学习方案。(结合课文的重点,围绕你要研究或想解决的问题,拟定学习方案。)

  2、师生共同修改、整理:

  学习提示:

  楚王仗着自己的国势强盛,三次企图侮辱晏子,结果却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方法自学:

  1、抓住晏子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

  2、抓住楚王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来思考;

  3、任选课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展开想像,还可以合作排演课本剧。

  五、按照所选或自拟的学习提示自学。(时间根据学生需要灵活掌握)

  六、作业:

  必做:1、抄写词语、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2、练习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选做:阅读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丛书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

  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2、交流,引导:

  齐读这句话: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为何变侮辱为尊重?(板书:打?)谁能简单来说一说: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

  1、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板书: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板书: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板书: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

  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投影出示:

  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下面的习题;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3、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我们读一读三处表示结果的话。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好),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王。

  这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作自受

  ……

  六、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七、分角色朗读课文。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板书:晏子使楚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赔不是

  反思:

  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不应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应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对于晏子的语言分析得较为细致,对楚王的语言和神态却没怎么顾及到,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能体会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其中“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后来,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课前对备学生不够充分,没想到学生对于晏子的逻辑性的语言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们能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作到了一吐为快,导致学完课文之后,没有时间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体验课文内容,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王的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学习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的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

  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刚才我们彼此的问候。从你们的表情和状态,送给大家三个字:精、气、神。给老师了一个很大的鼓励,让我们在这堂课里互相地鼓励。同学们古人有句话叫做“外圆内方”,就是指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强调自己真才实学,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外要尊重礼节。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这样的人。看谁,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我们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学生猜测)

  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回对国家作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钟子”啊?你发现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板书:使楚)

  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课件)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说的多好啊!快跟着晏子走吧!

  二、初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刚跟随晏子出使了楚国。现在谁愿意站起来重现当时情景。你来读。他读的很好,有个地方大夫,现在我们都读大夫,还有个地方侮辱。你接着读,自己评价一下,还行,给自己留余地,读的快证明他读的流利,在慢一点就更好了。继续,老师听出这段有几个成语: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乐业,把他们画下来读读。

  刚才同学们一读就把课文读的这么好,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不信我们聊聊:晏子出使楚国那就叫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第一次见到晏子就让晏子难堪。楚王不给晏子开城门,让晏子钻——(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说齐国——(生答没人了。)第三次(说齐国人人品不好。)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结果是;从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读一读这句话。把他画下来在读一遍。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答)”不敢不“换个词,(生答)换个说法读一下。(生说)你读的字正腔圆。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10

  一、情感激励

  同学们,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但柳老师还要强调一下,假如我也生活在那个时代,要注意我的性别,我可能也会对国家做出了贡献,他们怎么不叫我“柳子”啊?你发现了什么?(我个人认为,“子”是对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是的,比如说“孔子”、“老子”、“孟子”……说起晏子,他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节课,我们走进他一个故事,叫《晏子使楚》。齐读课题。指题目,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源头小学的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

  (让学生明白,当记者需要:耳灵──能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眼尖──善于观察,特别是对方的动作、神态;口利──要能言善辩,善于提问;手快──动笔写报道要快。)

  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

  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指名说:你喜欢怎样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做到:

  ⑴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⑵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2、适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却没占到任何便宜的故事。第一次在楚国的城门外,楚王想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见到楚王后,楚王却说齐国没有人,第三次在酒席上,楚王故意说齐国人品质不好。)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

  1、得知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就先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楚王是怎么做的?晏子又是怎么反驳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找到后马上举手。读后问:晏子的话是什么意思?

  2、出示黑板: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

  齐读。这段话这样说好在哪里?

  (晏子不但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讽刺了楚王。)

  3、晏子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看课文,能在“看了看”后面加上“想了想”这个词吗?为什么?说明什么?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这晏子想也不用想,就说出下面的话──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板书:

  楚王晏子钻狗洞狗国

  4、晏子钻了狗洞吗?(没有)他看到这个狗洞是怎样想的呢?

  5、(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一米三几。)晏子还没有这个同学高呢。他可真够矮的。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什么?(晏子就是这样想的。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晏子的爱国精神、思维敏捷。)

  板书:

  思维敏捷。

  小记者们,你们眼真尖呀,在这“看了看”里就看出了一些门道。

  6、楚王第一次想侮辱晏子没得逞,接着又想了什么诡计?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划晏子和楚王对话的内容,晏子的话划“──”,楚王的话划“~~~”。体会一下他们的对话,看看我们的小记者能不能听出弦外之音?开始找,看谁找得有快又好。谁来读?

  7、指名读: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晏子说这话的意思是?

  8、既然谈到了第二次交锋,我们围绕这个故事继续聊聊!请自由读这句话,黑板出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后人在这句话中找出了三个成语──谁知道吗?知道一个说一个。我们来对号入座。

  板书: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边写成语边说“袂”和“踵”的意思。

  9、把这三个成语赶紧象老师这样在书本上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记住了吗?

  10、第二次交锋还没有结束,谁再接着说?晏子做了个什么动作?(拱了拱手。)谁来试试这个动作?古代向人拱了拱手,是非常有礼貌的,这说明晏子讲话不卑不亢,不紧不慢。谁能边做动作边用这样的语气来读读?晏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板书:

  齐无人下等国

  11、晏子不但装着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还故意笑了笑,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小记者们,当你们看到这一切,你想分别对楚王和晏子说点什么?(板书:沉着冷静。)说得真棒,真不愧是口齿伶俐的小记者。让我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片断吧。

  (指名两人分扮楚王和晏子到台上表演读。加上动作,注意语气,其余读旁白。)

  12、楚王见两计都不成,眼珠一转,又生一计,这一回,他又想了什么办法侮辱晏子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并由小组长负责,按照以下步骤学习。出示学法指导:

  一、读一读,读第三个交锋的内容。

  二、划一划,分别划出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三、说一说,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听出了什么弦外之音。

  四、再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分角色再读课文。

  指名按步骤回答问题。回答: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你读懂了什么?板书:押强盗生盗之国请你找出这段话中的成语。自由读读吧。(面不改色)

  13、他不改的还有什么?还有什么?还有说的更出色的吗?真不错,把你们的话综合起来,不改的是他的勇气,是他的冷静,是他的正气,是他的能言善辩。板书:(能言善辩)你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冷静)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读吧。

  同学们,晏子自始至终都没有改,谁改了?(楚王)

  14、看课文,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陪着笑。)第三次说齐国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赔不是。)

  15、你瞧瞧这楚王,唉,送他几句歇后语吧──黑板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哑巴吃黄连──()。齐读。

  16、那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谁来读读,谁还想试试,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7、晏子凭着他个人的智慧赢得了楚国的尊重。我们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获得尊重,它需要的的的确确从外到内有真正的智慧,那就叫真才实学。小记者们,你们看到这里,有什么感受呢?你说得真不错,谁的感受更深刻?还有补充吗?

  (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要多动脑,多学知识,才能有晏子那样的真才实学。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爱戴的人。)

  谢谢你们给我的启发。(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悟出课文的写作真谛)板书:三读:悟。师指板书,小结:我们在学习阅读课文时,就是要通过反复读来理解课文、品味课文、领悟课文。并学习这种按一定顺序写作的方法。

  四、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想到被晏子反驳的哑口无言,他眼看着斗不过晏子,心里十分不甘。突然,他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便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小记者们,面对楚王的侮辱,你们准备怎样反驳呢?

  (讨论,指名、同桌交流。)

  2、楚王听了你们的反驳,只好说:“哎,小记者们,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小看你们了!”

  五、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六、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这班小记者在这次随访中表现出色,就连智慧超人,能言善辩的晏子也不住地点头称赞。请听听他对你们的评价吧。

  让我们有感情的齐读课文,再次认识一下充满智慧和勇气的晏子吧!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理清课文的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了解词义,师生也可以结合上下文共同讨论词义。

  强盛:强大而昌盛(多指国家)。

  访问: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谈话。

  大夫:古代官职。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国去。

  乘机:利用机会。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冷笑:含有讽刺、不满意、无可奈何、不屑于、不以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国: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名。

  撒谎:说谎。

  囚犯: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盗窃: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树的一类,指柑、橘、柚、橙等。

  赔不是:赔罪。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有些字词要特别提出,加强记忆。

  4、多音字组词。

  (二)理清课文条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要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以必要的指导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课文结构时要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脉络。

  (这篇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这一段讲的是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讲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给予反驳。

  第三段:(第6自然段)讲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学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讲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过程。

  (三)结合阅读提示学习全文。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想依仗国势显威风。)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晏子刚到楚国后,当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来侮辱他,不让他从城门进去,而要他从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钻时,晏子针锋相对地予以坚决回击。他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出。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这样说的目的,在于义正词严而不动声色地反击了楚王的侮辱,同时,又能巧妙地将楚王交给自己的难题回敬给楚王,迫使他打开城门,使自己堂堂正正地从城门中进去。

  晏子进了城后,见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来欺负晏子,侮辱齐国。对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鳖入瓮,诱使楚国让自己说出“敝国有一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这儿来了。”言外之意我连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这个连下等国都不是的楚国来了。晏子不动声色地将楚王对齐国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给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还不得不“陪着笑”。

  晏子赴酒席时,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戏来羞辱晏子,晏子却从容不迫地以“橘”变“枳”来说明齐国人进入楚国才变成盗贼,这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楚王治国无能造成的,以此反击了楚王的污蔑,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3)后来,楚王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坚决地反击,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表现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认识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过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敛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问题简单、清楚地表现出来。

  楚王(侮辱)

  晏子(反击)

  刚到楚国

  让晏子钻狗洞

  到狗国钻狗洞

  见到楚王

  齐国没有人了

  上等国派上等人下等国派下等人不中用的派到这儿

  晏子赴宴

  齐国人是强盗

  “橘”变“枳”

  通过表格能够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这个表格,再结合开头和结尾的内容,能够正确地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这篇课文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指导学生分角色或按照发展顺序朗读课文,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并能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课本剧表演比赛,体会“侮辱”和“尊重”这两个词语的含义。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使用关联词语说话,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有条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思想品质;

  4、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晏子语言的艺术

  教学难点:

  感悟尊重来自自身实力、来自国家实力、来自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隐含主题

  师:老师想送你们一个礼物。送什么呢?就送你们四个字吧。(出示匾)指名读,齐读——规圆矩方

  师:“矩”字和我们写的有什么不一样么?这个书法家写这个字肯定不是错字,他为什么要在这个字上加一点?

  有一句古语,叫做“外圆内方”,外圆——规圆,内方——矩方。那就是说,“矩方”指的是规矩对自己多一点,对自己更加要严格要求,要强调自己的真才实学;对外要尊重礼节,所以堪称这个人做人能做到规圆矩方。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晏子使楚》。

  二、回顾内容,找出中心句:

  1: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做到互相尊重。晏子得到尊重了么?

  2:能不能用最简练的语言说说在哪些事情上晏子没有得到尊重?

  3:但是,不管怎样,最后的结果——(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把这句话画下来。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

  5:那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三、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语言的巧妙

  过度:在三个故事里晏子都说了什么?放开声音读一读,然后讲一讲,看看晏子说的话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生默读)

  交流故事1:

  生读——

  师:(出示幻灯片)我们来分析一下晏子说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晏子不采用书上的这种方式,采用最直接的方式,好不好,为什么?

  如果楚王听了会怎样想?

  晏子的反驳真是——巧妙!

  交流故事2:

  第一次与楚王对话

  师:(出示古文)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谁来读?

  师: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比喻、张的手法。)

  师:你说哪个国家,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第二次与楚王对话

  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

  师: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

  交流故事3:

  师:(出示幻灯片)分析这句话。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成典故,就是老师让大家背过的:——

  师: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晏子使楚》优质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0-18

《晏子使楚》优秀教学设计10-11

晏子使楚教学优秀设计07-22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设计10-15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范例09-20

晏子使楚的教案07-06

2015最新《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0-23

《晏子使楚》语文教案设计06-04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教学设计08-03

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教学设计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