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人口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0-10-30 20:11:3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人口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的人口生增长趋势有所下降。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人口教学设计案例,以供参考!

人口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目标

  1.说出我国人口总数,运用统计图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3.会运用地理语言描述从统计图表中判读出来的信息,提升统计图表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判读。

  难点: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策略

  本节知识基本上都要从统计图表中来获取,因此,教学策略的选择应着重体现在读图分析过程的设置上,包括提什么问题、问题出现的前后顺序、哪些问题适合独立分析、哪些问题适合小组讨论等等。结合学生学情,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读图指导。

  ■教学准备

  教材补充:我国近年部分省人口密度数据及分析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政区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设计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为主,绘图法和案例分析法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口最多的国家

  教师:提到中国的人口,大家能用怎样的关键词形容它呢?

  学生回答预设:多。

  设计意图: 简单直接了解我国人口特点。

  讲授新课──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及国策

  教师:其实我国人口“多”这个特点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任何地理现象、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有一个过程,下面阅读教材中的曲线图,请同学们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以及特点?并尝试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人口增长前期平稳,从1950年后突然增长加速,1980年后增长又趋于平稳。

  设计意图:落实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并能结合自然、历史、人类活动需求等要素分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

  教师:1950年以前,社会发展缓慢,医疗卫生落后,死亡率相对较高,文明程度也低,这些原因使得人口增长缓慢。1950年至1980年,也就是解放后,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再加上政策平稳的因素,人口增长迅速(在这里一定要强调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影响)。1980年前后,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国策──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提高了人口素质,所以呈现增长平稳趋势。

  承转过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人口密度公式,知道人口密度是表示某地区人口疏密程度的重要依据,从而引出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学生:学生温故知新,复习计算人口密度公式。

  教师:为学生呈现我国部分省份人口密度数据,使学生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学生:学生阅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密度数据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分布图”,逐一分析问题,在图中找寻北京、郑州、乌鲁木齐、拉萨等人口疏密程度不同的城市,说出它们的人口密度,描述分布特征,通过问题设置,了解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及产生原因。采用逐渐深入的提问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找到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座城市,从位置上看,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沿海或临海。

  教师:这些城市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郑州、武汉、成都三座城市,看看他们的人口密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同样属于人口稠密地区。

  教师:阅读中国地形图,分析这三个城市的地形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多为东部平原、盆地地区。

  教师:请同学们再找到乌鲁木齐和拉萨两座城市,从海陆位置方面描述他们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属于西部内陆地区。

  教师:人口密度呈现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预设:人口密度小于100人/平方千米,人口稀疏。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造成这两个城市所在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学生回答预设: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

  教师:读人口密度分布图,在西藏地区,为何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的人口密度会略高于周边地区呢?

  学生回答预设:与城市的形成、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

  教师总结:可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与地形、气候、人类活动等许多因素有关,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思考、总结归纳的能力,采用学案问题引导的方式,层层深入,让学生突破本节课重点及难点。

  讲授新课──人口分界线

  教师:通过学生绘图(在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最佳位置),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呈现出东南部稠密、西北部稀疏的特点。阅读材料,了解这条界线的产生及意义。

  学生:在“中国人口分布图”上找寻人口分界线,并说明找寻理由。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教材资料,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材料,知道我国人口分布比例特点,加深对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认知。

  设计意图:运用课本原文文字来说明问题,鼓励学生从课本出发,应用原文“说话”。

  总结: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完成板书。

  板书: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就是将课标要求的“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进行逐层深入式地探究,通过读数据、读图、绘图三级梯度,让学生理解我国人口分布问题,并将人口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这一难点,通过问题设问的形式在课堂讲授中巧妙穿插,可以很好地解决教学难点。

【人口教学设计案例】相关文章:

1.网页设计色系案例分析

2.40个网页设计优秀案例

3.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案例

4.浅析网页设计的色彩理论与案例范例

5.《日》教学设计

6.《诗意》教学设计

7.《春笋》教学设计

8.《石榴》教学设计

9.《落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