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29 10:36:2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

  课题名称:鸟的天堂

  姓名: 曹丹

  工作单位: 南康区大坪乡小学

  学科年级: 四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贴近生活的乡镇环境,已经对鸟儿飞翔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词语: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

  在早读课中朗读预习,学习生字词分别带入相关词语,读出对应滋味的情感来。接触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

  2、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按照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注意纠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互相交流。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知识:

  作者是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

  五、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ppt课件引入课题

  学生观看学习

  利用媒体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PPT观看,几种鸟类的展示,你觉得哪种最漂亮?

  通过早读的预习,请想一想你见过哪几种鸟类?

  ppt幻灯片 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1.你从这篇课文中,体会到了鸟的天堂是什么样的;

  2.鸟的天堂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一种情感;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教学设计二

  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自有介绍钱塘江大潮的情况。师予以补充归纳

  2、出示板书:观潮 齐声齐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读书要求:自之轻声读课文,标出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文章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3、看看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一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出示生词,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3、词语解释: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人声鼎沸、浩浩荡荡、风号浪

        1、自由读1、2自然段,说说你读了什么?

  2、3-5分钟自由学习后,师生以提问待检测。

  (1) 自古以来人们怎样评价“钱塘江下浪潮”?

  (2) “奇观”是什么意思?

  (3)观潮最佳时间、地点是什么?

  (4)来到这里人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心情如何?

  (5)指导朗读,读出景色的美丽。

  五、全课总结

  如此壮观的景象是以怎样的姿态展现的,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景象的?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插图,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

  a、钱塘江大潮给了你什么印象?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b、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

  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感受壮观,激发背诵兴趣。

  1)、出示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2)、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潮头过后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2 、找出大潮壮观的词语。

  3、指导朗读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文章按时间顺序先写潮来之前,次写潮来之时,再写潮去之后的情况,最壮观的是潮来之后的情况,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来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

  八、布置作业

  背诵3、4自然段。

【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精选05-10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四年级上册语文《猫》教学设计02-06

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01-17

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设计(精选10篇)01-27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设计06-14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1-28

四年级上册田忌赛马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3篇)11-11

四年级上册观潮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