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5年《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原本靠锋利的斧头建造的美丽家园,又终究毁在了锋利的斧头之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生字和词语,如:曾经 郁郁葱葱 砍倒 减少 扩大 大量 随着 烟囱 消失 包括 。并能复述课文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让学生懂得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灭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 课前,你是怎样预习课文的?(引导学生交流)
2、 出示文中词语
曾经 郁郁葱葱 砍倒 减少 扩大 大量 随着 烟囱 消失 包括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 谁能把这些词语连起来讲一个故事。
学生试着复述课文内容、指名复述。
4、 揭题:我们给这个故事加一个题目就是———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5、 读完这个故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交流)
二、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1、 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小山村的美丽。
(1)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自读后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山村。
(2)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你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交流)
你能不能把我们带进那个美丽的小山村?(引导有感情朗读)
(3) 这的确是个美丽的小山村,可是你有没有发现大屏幕上的字比课本上少了一个词语。引出“曾经”
(4) 引导学生理解“曾经”并用曾经说一句话。
2、 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质疑。
(1)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读。
(2)读了这两段文字,你的小脑袋里冒出了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
并抓住关键的问题“为什么美丽的小山村会消失的无影无踪?”进行探究。
3、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一找小山村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原因。
(1)学生自由读文,可以边读边画出重点的语句。
(2)全班交流。
4、出示“谁家想盖房……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自由读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适时理解“裸露”。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4)我们多想告诉那些砍树人“什么都没有了……”
5、出示“树木变成了……”引导学生谈读后感受并再次朗读“什么都没有了……”
6、出示知识链接
引导学生谈感想,齐读“什么都没有了……”
三、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破坏环境的行为,比如———
引导学生交流。
2、面对这样的行为,我们该怎样做呢?
3、朗诵《我真希望》
四、布置作业
学完课文后,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教后反思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点,在教学《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打破课文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取得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质疑,主动探究。
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小山村美丽与消失这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探究。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
二、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探究。
抓住“曾经”引导学生理解那个美丽的小山村已经成为过去,面对着这样一个小山村,学生不禁叹息、疑问。“它去哪儿了呢?”反复朗读“什么都没有了——所有用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让学生在这种不同层次中体验感悟,学生自然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毁灭山林就是毁灭自己。
三、课内外结合,实践探究。
学生理解课文以后,我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想:面对这样的行为,我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加真切的感悟。最后在《我真希望》这首小诗的朗诵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并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了读写结合。
当然,课堂是缺憾的艺术。本节课的教学中还有诸多不足,比如:过分的注重预设而忽视课堂生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还不够十分妥当。我想以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相关文章: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10-03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08-09
《小木偶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09-11
生动的小泥人教学设计与反思06-20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23
2017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精选五篇)07-15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反思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