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班现有学生9人,其中男生3人,女生6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数学学习经历,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重点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儿童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周:时,分,秒
第二周: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三周:测量
第四周:万以内数的减法、加减法的验算
第五周:加减法的验算
第六周:国庆假日
第七周:整理和复习、四边形 第八周: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第九周: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十周:估计、有余数的除法
第十一周:有余数的除法 第十二周:时、分、秒:秒的认识、时间的计算
第十三周: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第十四周: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十五周:多位数乘一位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整理和复习
第十六周:分数的初步认 第十七周: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第十八周:数学广角 第十九周:总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复习检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4课时)
秒的认识1课时
时间的计算1课时
练习一 1课时
复习1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5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8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3课时
千米的认识2课时
吨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1课时
复习1课时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6课时)
1、加法2课时
2、减法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倍的认识1课时
解决问题2课时
复习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1、口算乘法1课时
2、笔算乘法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4课时)
四边形1课时
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1课时
复习1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1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1课时
复习1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可能性,数学广角等。
二、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
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
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
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
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
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
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
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
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三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协助两个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4)班有学生 48 人,其中男生24 人,女生 24 人;(5)班有学生 49 人,其中男生 25 人,女生 24 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可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1、"时、分、秒"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秒的认识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分的认识以及知道了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下良好基础.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个单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这些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以及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测量"这个单元主要内容是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5、"倍的认识"这个单元你主要的内容就是倍的认识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已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6、"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乘法.这些内容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表内乘、除法以及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7、"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8、"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元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加、减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以及整数的计算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分数计算及应用打基础.
9、"数学广角——集合"这个单元主要内容就是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数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5)分数的认识.
本册教材的难点:
(1)1毫米、1千米、1吨的表象建立以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万以内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3)"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以及能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乘法.
(5)分数的意义以及整数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三、本册教材的任务和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经历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
2、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合理、精心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
3、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的不同层次,在课堂和课后多关注中等生以及思维较慢的学生.
4、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并有针对性的为家长提供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课时安排
本学期共计二十周,国庆放假一周,正常上课19周,每周6节(每班)正课,共计114课时,安排如下:
(一)时、分、秒……6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左右
(三)测量……13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课时左右
(五)倍的认识……7课时左右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20课时左右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10课时左右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12课时左右
(九)数学广角(集合)……5课时左右
(十)整理和复习……13课时左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学生们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能力,养成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独立思考和与人沟通、协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会了探究问题,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还能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得也比较扎实,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学习内容尤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在数学知识上已经掌握了两步计算式题和有余数的除法,还有统计知识,并学会了辨认八个方位;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加、减法;还掌握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的实际长度和简单的换算以及实际测量,并能用以上这些相应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这些技能和知识点都为本学期进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爱学数学的`热情,以及对数学的感悟能力会在本学期进一步得到发扬光大,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沿着良性轨道螺旋式上升。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的数学活动实践为学习内容,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混合运算;(2)观察物体;(3)加与减;(4)乘与除;(5)、周长;
(6)乘法;(6)年、月、日;(7)数学好玩;(8)认识小数,还有一个整理复习,一个总复习。
具体特点是:
1.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意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2.在空间和图形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3.教材为教师留下了创造空间,可结合自身教学要求,生发新的教学设想,内化自己的教学设计。
三、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单元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分一分”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除法算式,体会乘法与除法的意义。
2.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会进行周长的计算。
(二)、实践能力培养
1.观察物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
2.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
3.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的学习活动中,能够感受到思考的条理
性和合理性。
2、教师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让他们在感受到乐趣之外,应具备必要的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学习计划进度表
周次 课题
第1周 混合运算 4
第2周 混合运算 3
第3周观察物体及单元测验 4
第4周 加与减 4
第5周 加与减 3
第6周加与减及单元测验3
第7周乘与除 4
第8周乘与除及单元测验4
第9周整理与复习4
第10周 周长 4
第11周 周长及单元测验4
第12周 乘法 4
第13周 乘法 4
第14周 乘法及单元测验 4
第15周 年月日 4
第16周 数学好玩及单元测验 4
第17周 认识小数 4
第18周 认识小数及单元测验 4课时 课时 9课时 9课时 9课时 9课时 9课时 10课时 10课时 10课时 10课时 11课时 11课时 11课时 11课时课时 12课时 12课时课时 12日期 、1~9、5 、9~9、12 、15~9、19 、22~9、26 、28~9、30 、8~10、11 、13~10、17 、20~10、24 、27~10、31 、3~11、7 、10~11、14 、17~11、21 、24~11、28 、1~12、5 、8~12、12 、15~12、19 、22~12、26 、29~1、212 12
第19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5~1、9 第20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12~1、16 第21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19~1、23 第22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1、26~1、30 第23周 综合复习 迎接考试。 4课时 2、2~2、6
20xx---20xx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大庙中心小学 任帮儒
20xx .8 .2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编写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百以内减法时,已经掌握了减法,的笔算方法,当时由于计算的数目比较小,笔算时不出现连续退位的情况,学生容易掌握而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法要复杂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始学习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以及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减数是两数之和或两数之积)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比两数和多几比两数和少几)和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比多求和比少求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不超过100),再学习笔算两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被除数扩展到万以内的数,商也随之扩展到两三四位数,计算过程比较复磊}为了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先安排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笔算,包括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及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5。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会看整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1小时1分和1秒的时间观念
6。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形,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直角,并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画直角,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好准备
(二)教材特点
1。重视口算教学,适当加强口算训练本册教材对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编排做了适当修改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的精神,教材把口算另列小节进行教学,一些计算的编排都是先学口算,再学笔算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2。重视教学笔算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按计算方法要点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数乘一位数,先学习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不进位的,着重解决乘的顺序和积的对位问题;然后学习积需要进位的乘法,着重解决进位问题;最后学习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着重解决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问题又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在编写时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先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最后学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编写时,每次都是先教学被除数的首位够商1的,再教学被除数的首位不够商1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两步计算应用题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进行教学在万以内的减法这一单元中,教学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并学习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做好准备
4。在后面学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中,按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编排先编排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以“求剩余’’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再编排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最后编排数量关系比较间接一些的,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这样编排,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举一反三,又便于对照比较,搞清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解题时的生搬硬套
5。应用题的教学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本册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编拥嘲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分析法或综古怯进行分析在练习中编排一定数量的`题组对比练习,使学笙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6。通过操作观察等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方法时,教材通过计算准备题中的四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自己概括出“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验算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7。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本册教材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练习,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8。教材的编写,既考虑教法,又体现学法例如,本册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均按课时编写,练习分层次编排,既为教师提供“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思路,又不排斥教师重组教材自由发挥的主动性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图形的演示,学具的操作,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知道怎样学,从而掌握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册教材编排的计算内容较多,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学生继续学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础要保证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计算,很大程度上与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有着密切关系对于一些计算方法,教学时,要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象@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并能应用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例3“14x2”)时,教师可以借助小棒演示,使学生知道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先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1,得2个十;再用第二个因数2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4,得8个一;然后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揭示虚线方框中的口算思考方法,让学生在以后口算时有规律可循又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先学习被除数首位够商1的,再学习被除数首位不够商l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商1,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2)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加强基本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数除两位数是学习万以内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笔算,所以必须保证学生切实学好而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功,应在平时课堂中带着练习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练习时力求做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梯度,形式多样,练习面广,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万似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数目较大,运算步骤较繁,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验等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正确
2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在整数应用题教学中,一步是基础,两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学生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在于不会有效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提出解答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上
(1)加强基础训练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在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得到的:因此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这种由条件到问题的训练,是用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这种由问题想条件的训练,是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经常训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分析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综合法与分析法是解答应用题常用的两种思考方法,也是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方法教学时,对例题的讲解,不要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学会找中间问题如教学例1时,“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4天,每天吃8袋,还剩多少袋?”根据题意采用从条件到问题的分析方法,借助线段图,边分析边揭示中间问题如根据“吃了4天,每天吃8袋”可以求出什么?又根据“食堂原来有50袋粮食,吃了32袋”可以求出什么?让学生叙述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分析法进行分析,按照“要求……应该知道……”的程式进行推导分析,使学生明确“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列式计算在学生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应用题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学会独立地列式解答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不要死扣类型,应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如补充应用题问题或条件;提中间问题;把一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两步计算应用题(即扩题),把两步计算应用题改编成一步计算应用题(即缩题);根据实物线段图算式自
编应用题等,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如数学概括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本册教材中新的计算方法比较多,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如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时,引导学生比较有的0表示不够商1,补上0;有的0表示0除以任何数都得0通过比较,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幸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如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购物”活动,题目中提供了四种书的单价,要求学生求出不同购书方法所需的书款,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巩固了所学的应用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一些选做题和思考题,趣味性思考性都比较强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些题目不作为普遍要求,也不列入考试范围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以及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揭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真仔细计算书写整洁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
四课时安排
(一)万以内的减法(20课时)
1。口算减法3课时
2。笔算减法10课时
3。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5课时
4。复习2课时
(二)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15课时)
1。式题4课时
2。应用题9课时
3。复习2课时
(三)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4课时
2。笔算乘法11课时
3。复习2课时
(四)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22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
2。笔算除法17课时
3。复习2课时
(五)时分秒的认识4课时
(六)角和直角2课时
(七)总复习5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7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71人,男生40人,女生31人。上学期平均分62。66。及格人数39人,不及格人数25人。但90分以上的却只有1人,总体成绩不理想。本学期人数增多,但学生积极性较高,希望本学期能有所进步。
二、教学内容:
除法,认数,千克和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整理和复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1)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10000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5)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6)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
(1)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3)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3、统计与概率:
(1)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二)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2、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3、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4、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1、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3、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3、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4、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研活动安排:
1、研究课题:如何构建全纳的数学课堂。
2、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倡导学生动手实践、独立探索、相互合作。
(4)加强学生的数感、提倡算法多样化。
(5)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6)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做好补差工作,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7)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除法,十五课时
第二单元认数,十三课时
第三单元千克与克,九课时
第四单元加和减,十课时
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九课时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十一课时
第七单元乘法,十四课时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六课时
第九单元统计与可能性,八课时
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十课时
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七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8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进度表
此处略,参考教参课时安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9
一、工作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基本能力。培优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数学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数学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和较强计算和分析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成绩。
二、培优对象和辅差对象
培优对象:雷景强 杨凡 彭章颖 周帧智
辅差对象:赵良威 陈宇杰吴紫嫣
三、 制定目标
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计算与分析的综合数学能力,成绩稳定在95分左右,并协助老师实施辅差工作,帮助后进生取得进步。辅差对象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特别是数学的计算这一基本的`能力。
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资料,让优生扩大知识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分析问题,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数学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分析能力,同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数学能力。
辅差的内容是教会学生敢于做题,会做题,安排比较基础的内容让他们掌握,逐步提高后进生的计算能力,可先布置他们互相出题目。然后独立完成。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训练后进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创造情境,坚持不懈地关爱后进生,让后进生尝试说、敢于说,进而争取善于说。
四、主要措施
l.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2.采用一优生带一后进生的一帮一行动。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后进生加以学习。
3.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后进生。
5.对后进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练习,不断提高计算和分析能力。
6.采用激励机制,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7.充分了解后进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后进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8.及时与家长联系,协助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0
一、教材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 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上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结合远程教育资源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四、教具和学具
1、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 、钟面、转盘。
2、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把教科书第92页的月饼插图画在硬纸板上,剪下,制成较大的“月饼”,作为课上的教具。又如将教科书第123页思考题图复印多份,发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剪一剪。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1-2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总结02-24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02-19
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2-02
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2-17
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2篇)07-25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11-10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1-09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总结06-12
关于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