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计划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教材编写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已经明确要想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克和千克的认识。
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解决问题。
教材第87页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让学生调查家里买的苹果和鸡蛋的质量和数量,并推算一下大约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大约多少个鸡蛋重1千克。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所给的素材提出一些计算的问题。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克和千克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教师应给学生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如在教学教材第87页“做一做”中第2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在小组内活动时,依次出示大家带来的物品,让每个学生都先估一估,记录下来,再选择合适的秤称一称,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2
一,班级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一班有66名学生。从新课程来看,班级数量多,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可以自己带。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他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相互交流合作,但自主讨论能力不高。但是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的督促和指导。有的比较严重,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他们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转危为安,不知所措。这学期的重点是做好学困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学、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分数乘除、圆和百分数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比。分数乘除的教学是在学习整数和小数相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四个分数和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简单的百分比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教材有位置和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初步的数学过程,理解并学会使用数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初步了解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学中,教材是排列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概念。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使用假设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数学的魅力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材中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分数乘除的含义,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进行简单的分数初等算术运算。
2、理解互易的含义,掌握互易的方法。
3、理解比值的含义和性质,求比值并简化比值,解决与比值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性,用指南针画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工艺和方法: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可以用平移,轴对称,旋转来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够在正方形纸上用数字对表示位置,初步实现坐标的思想。
7、
9、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验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假设性数学思维方法解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在生活中形成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11、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写作业的好习惯,书写工整。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习工具:
以前几卷的教师教课书里已经介绍了很多教具和学习工具,有些还是可以用的,比如小木棍、方块、量角器、三角形、尺子、计算器等。结合本书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习工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教具,演示分数的计算和对圆的理解。几个同样大小的圆可以用纸板做成。按照五年级第二册教师教材第14页的介绍,将两个圆形纸板做成教具,用它们来演示不同的年级。教师演示的教具更大,学生操作的学习工具更小。
2、教圆的时候用圆规。老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还应该准备一套指南针供自己使用。
3、讲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具,可以仿照课本第68页的图形用纸板做成,供老师演示。另外,同样的图印在本教材的附录中。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的学习工具。
4、网格用于绘制学习位置。这本教材的附录里有几张1010的正方形纸,可以剪下来给学生使用。
5、其他教具的教师也可以根据各种教学内容的需要,准备或设计一些教具和学习工具。比如教学所在的地方的简单路线图
数学教学计划3
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其在生活中获得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通过提供充分的条件,为幼儿设计多种活动,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和了解数与数的相互联系,从而让幼儿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数学教育的主要有分类,排序和对应等数学基础知识,10以内数的意义,学习10以内的加减、有关的几何形体和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的粗浅知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由于环境、教育条件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幼儿逐渐表现出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形成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性差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因材施教的发展幼儿的能力,带领幼儿认真开展数学活动,使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1~10的数数、顺数、倒数。
2、正确的'方法书写1~10的数字。
3、教幼儿学习2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地掌握20以内的数的加减运算及组成。
4、幼儿学习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远近。
5、教幼儿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并能迅速地区分。
6、引导幼儿学习认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向右移动。
7、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8、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体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9、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思考。
四、教学措施
儿童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活动,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对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操作,同时展开联想、想象,比较、分析等内在的思维活动。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游戏的方法培养和保护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条件帮助幼儿合理地运用其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其转化为认识事物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集体备课研究为重点,深入开展教法和学法的研究,用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通过落实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教研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改革中形成的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为把本教研组建设成为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根据学校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组的实际,特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二、工作任务和目标
1、按时完成本学期的和总结。
2、写够教案节数,数学组每人要写54节。
3、认真上好一节公开课。
4、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要听课12节以上,组长要听15节以上。全教研组要集中评课三次以上,各备课组上完公开课后自行评课,要求每位教师踊跃发言,并做好记录。
5、积极参加校内优质课比赛,争取在县获得名次,推荐王英红老师代表本组参赛。
6、严格落实数学教学常规,力争今年本组中考成绩进入六校联赛期考成绩再上新台阶。
7、力争本学期评上“优秀教研组”。
三、工作要求和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每位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特别要了解所教阶段的全部知识、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杜绝无教案上课,杜绝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
3、注重课后,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改好每一次作业,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5、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6、在期末前两周举行一次数学期考模拟考。
7、要积极观看教学录像,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希望全组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为把我们数学组建设成为优秀的教研组而共同努力!
数学教学计划5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41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1人。从上期平时学习和期末考试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学习习惯也还过得去,主要表现在上课基本都能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做作业马虎,并且做完作业后不喜欢检查,特别是计算很不细心;当然还有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现象;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也较差,比如作图等。
二、本册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西师版六年级下期数学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百分数,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统计,总复习。与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相比,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将“百分数”移至本册。
在原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将“百分数”的内容安排在第十一册,此次修订后,由于内容的调整,课时也相应变动,故将“百分数”移至第十二册,无论从课时还是从内容的衔接来看,都是非常合适的。
2、“整理和复习”部分的调整。
本单元主要的变化是根据前面各册教材的内容调整,对有关的习题进行相应的变动,如将“成数、折扣”的有关内容和习题加上,将涉及到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和小数混合运算的有关习题进行改编,等等。
3、增加“综合应用”。
(1)有奖购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
(2)设计“六一”庆祝活动方案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成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
3、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体各部分名称,掌握图柱体的特征。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使学生知道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圆柱体积。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学会计算圆锥的体积。
4、使学生了解扇形统汁图的意义和用途,会看扇形统计图,掌握它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5、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整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6、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7、通过复习、整理已学过的——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运用这些数量关系自编简单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8、掌握相邻两个的长度、面积、体积、重量和时间等单位之间进率的规律,提高学生使用这些计量单位的熟练程度。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直线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12、正考风,严肃考纪,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树正气,树标兵,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
五、课时安排:
百分数13课时
圆柱和圆锥10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9课时
统计4课时
总复习25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6
蓦然回首,我的教师生涯已过去4个年头。事到如今,是该盘点一下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的时候了。
自进入新教材教学以来,我始终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不断地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向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方向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同时,我也曾彷徨与忧虑,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彰显出可喜的面貌。
1、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因为我为他们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丰富有趣的、学习内容是有用的、探索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第2课时一起做游戏中有一个玩扑克牌活动,课下我要求学生回家与父母一起玩这个游戏,然后写出自己上完这节课的心得体会,收上作业,我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对于这样的课堂很感兴趣,他们感叹到原来数学课也这么有意思,在玩中也学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加之我留给学生的课外作业很少(但具有很强的可练性),学生自然也就学得轻松而乐学。
2、绝大部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品质逐渐形成。教学中的新知学习我都习惯让学生“先尝试、再引导其释疑解惑”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所有学生都养成了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数学口头表达能力良性发展。我的口头禅“这个问题有难度,不妨发挥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想办法。”“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伴听听”使普遍学生有了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都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在课堂或是课外与人交流。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我逐渐地成长起来,我教学的学生也展现出可喜的面貌,然而我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
1、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教学中总以“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与交流的时间多了,动笔练习的时间就少了”为借口为学生在计算上出现的问题而开脱,却没有鼓励学生课外坚持进行练习,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着眼培养学生每天必练几道计算题的.习惯也不是难事。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方法,但为什么部分学生会存在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的问题呢?究其原因:一是这部分学生惰性强,习惯差;二是我要求不严,每每遇到学生计算错误,仅仅只是要求学生改正也就罢了,致使学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形成错了就改、再错再改、马马乎乎没关系的错误意识和习惯,所以我想在鼓励教育的同时如果能对犯错的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即便采取适当的惩罚,学生犯错的频率就会低多了。
2、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一年级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差,部分学生即使很简单的问题有时也不会解决,如果稍微改动即变式题目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一年级学生往往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解题,不善于从多个信息中全面分析数量关系,而对题目中指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的反应特别强烈。如见到“一共”就用加法,“还剩”就用减法。只会用个别关键词代替对数量关系的分析,没有掌握较好地数量关系分析能力。所以,一定要在二年级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教学上花大力气,让学生真正理解性地解决乘、除法问题而不是瞎猜乱碰,为中高段的综合性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是否可以降低学生在“解决问题”领域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实验。
我想,每位教师都具有各自的教学风格,拥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和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调试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能力,但在不同的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带有共性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寻找真正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本学年我继续担任三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并协助两个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4)班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4人;(5)班有学生49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4人。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本事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可理解本事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必须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仅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所以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本学期的教学资料及教学重难点
1、“时、分、秒”这个单元主要资料是秒的认识和时间的简单计算,这些资料是在学生认识整时、半时、分的认识以及明白了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二十四时计时法以及其他时间单位打下良好基础。
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这个单两位数的口算以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加、减法估算。这些资料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以及学习了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面学习更大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3、“测量”这个单元主要资料是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米,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以及容积单位做准备。
4、“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个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本单元是在前面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今后能自主进行更大数的计算打基础。
5、“倍的认识”这个单元你主要的资料就是倍的认识以及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已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6、“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学习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笔算乘法。这些资料是在学生以前学习表内乘、除法以及笔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打基础。
7、“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学习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资料。这些资料是在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并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打基础。
8、“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个单元的主要资料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分元主要资料是两位数加、减数的简单计算及简单应用。这些资料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数以及整数的计算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数概念的扩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分数计算及应用打基础。
9、“数学广角——集合”这个单元主要资料就是体会集合思维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排列、组合、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学习其他的数学思维方法打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倍的认识。
(3)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4)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5)分数的认识。
本册教材的难点:
(1)1毫米、1千米、1吨的表象建立以及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2)万以内数加减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3)“倍”与乘、除法运算的关系以及能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提高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乘法。
(5)分数的意义以及整数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三、本册教材的任务和目标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会读写分数并明白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明白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明白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构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构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8、经历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本事。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采取的具体措施
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先在课前对即将学习的资料进行预习和提前思考,在课堂上充分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
2、在课堂上做到精讲,合理、精心地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尽量做到少而精。
3、针对班级中学生的的不一样层次,在课堂和课后多关注中等生以及思维较慢的学生。
数学教学计划8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共有学生27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0人,外地学生2人。从三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差,认真程度不够,学习习惯还是比较差,全班成绩处于全镇中游。
针对以上的班级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
(1)培养学生上课专业听讲的能力,积极思考发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主要体现在作业书写端正,正确率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积极参与课堂知识的学习。
(4)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本册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自身素质提高措施:
1、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丰富自己;
2、认真参加各种教研活动,虚心向优秀教师请教,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认真阅读各类教学杂志,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措施:
1、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安排教学环节;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
3、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达到“教是为不教”的`目的。
(三)、转变差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并进行“一帮一”结队的活动,师生共同帮助他们提高。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五、教学进度表: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
一、大数的认识(15课时)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十进制计数法
4、亿以上数的认识
5、计算工具的认识
6、用计算器计算
7、整理与复习
二、角的度量(4课时)角的度量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3、整理与复习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6课时)
1、垂直与平行
2、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7课时)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3、整理与复习
六、统计(7课时)
1、统计
2、你寄过贺卡吗
七、数学广角(4课时)数学广角
八、总复习(6课时)总复习
期末复习
数学教学计划10
七年级数学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及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学情分析:
本人执教的七(3)、(4)两个班共85人,根据分班考试的情况来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理想,总体的水平一般,尖子生少、低分的学生较多,而且学习欠缺勤奋,学习的自觉性不高。七年级学生往往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这样既没读懂弄透,又使其自学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很好的训练,要重视对学生的读法指导。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初一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一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学生大多存在学习粗心,作业马虎,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的整体弱点,学习习惯差。
在知识结构上:
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在数学的思维上:
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目,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另一方面关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和敏感性。
在学习习惯上:
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
一般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感兴趣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情况本期的工作重点将扭转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抓优扶差,同时强调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反对死记硬背,以推动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二、教材情况分析: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基本的几何图形”、“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图”、 “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整式的加减”、“数值估算”、“一元一次方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了解开方和乘方是互为逆运算,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
2、代数式的概念及分类。
3、对函数的初步理解与认识。
4、整式的加减运算。
5、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求解过程。
三、教科研课题
课题名称:怎样学好数学?
研究步骤:
1、研讨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2、老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怎样教的问题。
3、探讨让学生怎样学习数学及学习的方法。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具体措施:
首先是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研究,然后老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展开讨论具体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
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
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高三十个理科班,总人数462人。相当多的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习习惯不太好,学习数学的气氛不太浓,学习不够刻苦,除两个奥赛班外,其余各班几乎没有尖子生,且各班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差生面特别广,很多学生从基础知识到学习能力都有待培养,培优辅差任务非常重;学生对数学学习普遍存在困难,且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较差,复习任务很艰巨。
二、复习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标准和考试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为基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善体系,构筑知识网络;以课堂教学为重点,结合知识与能力要求及学生实际,采用小步子、递进式教学模式,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检查落实为切入口,不走过场,抓好落实,收到实效;以培优辅差为特色,让优生更优,让有弱科的学生克服瓶颈与木桶现象的不足,脱颖而出;争取本学年高三数学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三、教学目的要求
第一轮为系统复习,时间为第一学期,大约在三月初结束。此轮要求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好基础知识,全面落实考点,要做到每个知识点,方法点,能力点无一遗漏。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点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教学中重点抓好各中通性、通法以及常规方法的复习,是学生形成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意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同时加强章、节知识过关,注重训练的规范性,思考的严密性,有意识进行一定的综合训练,先小综合再大综合,适当地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轮为专题复习与综合考试相结合,是在前一阶段基础上的深化与提高,时间安排在第二学期的3月(中,下)、4月、5月初。要精选专题,紧扣高考内容,抓紧高考热点与重点,授课时脚踏实地,讲透内容,重点在沟通数学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针对性训练与测评,查漏补缺,既提高解决综合题的分析与解题能力,又能调适心理,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和竞技状态。
第三轮为应试训练,主要功能是培养对高考的适应能力和积累应试经验。要求回归课本,再现知识点,巩固所学,加强信息的`收集与整理。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复习中的薄弱点和易错点,查漏补缺,调控心态,轻松应考。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深入钻研教材,准确解读课程标准,一轮复习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步子,适当提升的方式,连接高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和网络结构,细致领会教材改革的精髓,把握通性通法,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 认真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在整体上把握高考的重点、难点、热点,特别注意知识点的广度和深度及能力要求,控制好教学的广度和难度,夯实重点,突破难点,找准切入点,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
3、 加强备课。
1)备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
2) 备重点、难点、热点,备广度和深度;
3)备学生的实际,备教学的切入点,备教学的针对性;
4)精选例题和训练题:
a) 注重对“四基五能力”的考察把握,贴近课本;
b) 注重学科内容的联系与综合;
c)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d) 注重能力立意,以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察能力;
e)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设计应用性、探索性的问题;
f)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梯度安排合理,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有效地检测对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的程度.
g)体现典型性和全面性,便于归纳总结;
h) 立足基础,不做数学考试说明以外的东西。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利用历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作为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学生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切实做好课堂练习、例题、作业、周练,月考的精选工作,提高解题能力,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强化复习效果。
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两个班学生的总体情况如下:1班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2班学生50人,其中女生26人,男生24人;通过上学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分数高的,有90分以上的分数低的,还不过30分,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
二、教材分析
走进数学世界:这部分内容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氛围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这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初中数学各部分的内容作了一个有益的铺垫。
有理数: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并配合有理数的运算和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7~9年级)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整式的加减: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最后将这些法则应用于整式的加减。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代数”学习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中学阶段“代数”内容的重要基础。掌握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图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走进数学世界”、“有理数”、“整式的加减”、“图形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与概率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目标:
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
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窨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能在说理的推证过程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
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
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时间安排
(略)
数学教学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有学生25人。学生通过一个学年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不过尖子生和后进生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所以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拉近差距.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加与减”。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加减法的计算,能通过摆竖式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五单元“2――5的乘法口诀”,第八单元“2――5的乘法口诀”。在这两个单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九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第二单元“购物”。学生通过购物,进一步人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情景中,通过购物,认识元、角、分,并进一步学会实际的应用。
2.图形与几何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在欣赏与设计中,体验到图形的美和设计的乐趣。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第六单元“测量”。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认识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测量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
3.综合与实践:本册教材安排了“班级旧物市场”和“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两个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创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5.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6.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鼓励算法多样化。
五、课时安排:
1.加与减 ---------------------------------- 7课时
2.购物 ------------------------------------ 3课时
3.数一数与乘法 ---------------------------- 5课时
4.图形的变化 ------------------------------ 2课时
5.2――5的乘法口诀 ------------------------ 8课时
整理与复习 -------------------------------- 2课时
6.测量 ------------------------------------ 6课时
7.分一分与除法 ----------------------------- 12课时
8.6――9的乘法口诀 ------------------------ 4课时
数学好玩 ---------------------------------- 2课时
9.除法 ------------------------------------ 5课时
总复习 ------------------------------------ 4课时
六、教学进度表
周 次
第 1周9.1~9.7
第 2周9.8~9.14
第3 周9.15~9.21
第4 周9.22~9.28
第5 周9.29~10.5
第6 周10.6~10.12
第7 周10.13~10.19
第8 周10.20~10.26
第9 周10.27~11.2
第10周11.3~11.9
第11周11.10~11.16
第12周11.17~11.23
第13周11.24~11.30
第14周12.1~12.7教 学 进 度 安 排《谁的得分高》2课时 《秋游》1课时《星星合唱队》第1课时《星星合唱队》第2课时 《练习一》2课时 机动1课时《买文具》1课时 《买衣服》1课时《小小商店》1课时 机动1课时《有多少块糖》1课时 《儿童乐园》1课时《有多少电子》1课时 《动物聚会》1课时国庆放假《练习二》1课时 《折一折,做一做》1课时《玩一玩,做一做》1课时 机动1课时《数松果》1课时 《做家务》1课时《课间活动》1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1课时《小熊请客》1课时 《回家路上》1课时《练习三》2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 《教室有多长》1课时《课桌有多长》1课时《1米有多长》2课时 《练习四》2课时《分物游戏》1课时 《分苹果》1课时《分糖果》1课时 《分香蕉》1课时《练习五》2课时 《小熊开店》1课时《快乐的动物》1课时 《花园》2课时 《练习六》2课时《有多少张贴画》1课时 《一共有多少天》1课时
《买球》1课时 《做个乘法表》1课时
2
第15周12.8~12.14
第16周12.15~12.21
第17周12.22~12.28
第18周12.29~1.4
第19周1.5~1.11
第20周1.12~1.18
第21周1.19-1.25《班级旧物市场》1课时 《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1课时《长颈鹿与小鸟》2课时《农家小院》1课时 《练习七》2课时机动1课时《总复习》4课时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书07-30
【热门】数学教学计划10-14
数学教学计划【精】07-14
数学教学计划课件05-25
趣味数学教学计划05-28
数学教学计划【热】08-20
数学教学计划【推荐】08-24
【荐】数学教学计划07-30
学校数学教学计划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