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2-12-17 08:43:23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习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个学期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五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科学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他们对科学课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乐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有些同学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总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具体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前概念,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开展教学。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5、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6、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7、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8、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五、教学设计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2 0229-0304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3

  3 0307-0311 4、造一艘小船;5、浮力机动1课时3

  4 0314-0318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3

  5 0321-0325单元复习2课时;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

  6 0328-0401 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机动1课时3

  7 0404-0408 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3

  8 0411-0415 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单元复习1课时;1、时间在流逝3

  9 0418-0422 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3

  10 0425-0429 5、机械摆钟;6、摆的研究;机动一节课3

  11 0502-0506五一休假;7、做一个钟摆;3

  12 0509-0513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单元复习2课时3

  13 0516-0520 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机动1课时3

  14 0523-0527 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黎明;机动1课时3

  15 0530-0603 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机动1课时3

  16 0606-0610 7、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机动1课时3

  17 0613-0617单元复习2课时;总复习1课时3

  18 0620-0624总复习3课时3

  19 0627-0630考试3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是在五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作为上一线索的延续,本册的主题确定为对“周围的和自身的观察、实践”,在这一册中共安排了“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个单元

  2.全套教材的特点

  (1)从问题入手

  (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

  (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

  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如:“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固体与液体”等,同时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械的省力原理;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了解岩石与矿物的特征;知道大脑和神经是人的神经中枢。

  教学难点:能设计实验说明机械省力的原因;能应用形状的特点设计简单的受力结构,如房子、桥梁等。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5.单元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六个单元,分别是“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

  第一单元采用总-分-合的思路进行建构。先总的介绍什么是机械,接下来是用四课的篇幅分别引导学生研究杠杆、斜面、轮轴和滑轮,最后,课文从自行车的链条传动引入机械传动装置,由力和能量的传递角度阐述机械是简单机械的组合,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的一个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就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上,通过"别有洞天"的制作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学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受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围绕繁殖后代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牲,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四单元的活动,试图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岩石的特征和矿物的性质,初步了解岩石的形成和矿物的用途。并且通过对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让学生懂得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我们赖以自下而上的环境。

  第五单元从趣味性、适合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再一次选择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自己的身体作为研究对象,围绕本年级探究过程技能训练重点――“交流与质疑"这条主线,安排大量的探究活动去体会、理解大脑的"指挥中心”作用,构建了本单元既符合生命科学的知识逻辑体系,又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广义地讲,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都是交流,不轻信、不盲从、不畏权、不满足现有状况与水平等等,都是质疑。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交流与质疑不仅是与探究相关联的活动与技能,还是完整的探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技能。

  6.本册教材的基础和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习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习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分析: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四、学生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五、教研专题及研究措施

  以探究为核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习,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呢?我们应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口交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通过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

  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欣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交流会、调查、竞赛、角色扮演、科学幻想、搜集信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实教学过程。

  研究措施:

  a)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b)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思路

  c)贯彻理论与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d)注重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措施与方法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七、个人业务学习

  a)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b)认真写好教学反思,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c)积极听课并做好记录

  d)积极参加学校的集中业务学习,并做好记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3、能通过收集资料、亲历科学实验列举简单机械的使用,体会到利用简单机械能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繁殖方式,发现生物的许多特征是遗传的,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分析实例找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能描述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改变的作用,能说出岩石主要是由各种矿物组成的。

  4、能感受一些工具和简单机械的运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能关注与生物繁殖有关的生物技术,并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技术的运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能提出保护环境、保护矿物资源的建议;能讲述科学家(如达尔文)的故事,关注工具发明和使用的发展史。

  四、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平衡状态即可。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习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

  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五、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六、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教学进度:

  单元课题

  课时

  巧妙的用力8课时

  生命的延续6课时

  生物的进化3课时

  地表缓慢变化5课时

  矿产资源4课时

  工具与技术2课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机械、研究与实践。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等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习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习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习,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单元课时安排

  一单元四课时

  二单元五课时

  三单元六课时

  四单元四课时

  五单元六课时

  机动2课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3人,经过之前是积累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共有24课,以知识的内容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人的一生、地球和地表的变化、无处不在的能量、探索宇宙、科技与能源。

  本册教材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

  在内容的选择上,用联系的观点整合不同的内容,选择体现综合性、系统性和事物周期性变化的内容构建教科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整体上含悟科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

  2、通过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介绍历史人物,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2、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3、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既要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又要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分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强化学生逻辑推理的'探究项目,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2、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3、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教学中要加强安全教育。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6课时3.2—3.13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们的呼吸

  心脏和血管

  脑与神经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6课时3.23---4.3

  凸透镜

  照相机和眼睛

  保护眼睛

  潜望镜的秘密

  神奇的”眼睛”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7课时4.7—4.17

  种子发芽了

  种辣椒

  植物的花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植物的”分身术”

  生物繁殖新技术

  第四单元春夏星空4课时4.27—5.8

  春季星空

  夏季星空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3课时5.11----5.22

  斜面

  杠杆

  滑轮

  齿轮

  自行车的科学

  未来的交通工具

  研究与实践3课时5.24----5.29

  制作车辆模型

  调查家乡的种植业

  整理与复习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运动和力”、“时间”、“生物与环境”、“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

  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第二单元要让学生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过程,从而认识到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以不变的速度缓缓流逝的。同时,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还将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感知、体验一定时间间隔的长短,以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时、分、秒等时间单位概念。

  “生物与环境(二)”第三单元就是要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

  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一、二课,从同一时刻各地时间不同,世界各地存在时差,北京、纽约昼和夜刚好相反这些现象开始,通过研究得出这是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而且在自转造成的。第三、四、五课,从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昼夜交替,通过分析、推理、计算等,研究得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并且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地球的自转。第六课,从北京到底是清晨还是黄昏这个问题,引出地球自转方向的问题,指导学生在模拟太阳东升西落的活动中,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得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第七课,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解释前面提出的各地存在时差,黎明有先有后,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的问题。第八课,继续研究有关地球自转的问题。在学生已经知道

  地球上各地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这个基础上,介绍极地有半年的时间白天很长,甚至有极昼的现象。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得出:地球自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方向和倾斜度不变,很自然地为下面四季的成因作了铺垫。第九课和前面几课的思路刚好相反,是用前课得出的“地球倾斜转动”这个结论去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由于内容较难,不作为重点,而且教师要加强实验指导。最后一课“昼夜、四季与动植物”是本单元学习的拓展。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昼夜交替和因地球的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使得同一地方不同时间得到的光和热都发生变化,不同地方同一时间得到的光和热也不同。这使地球上产生了多样的环境、气候和多样的生物,也使得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有节律地生长和生息。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

  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1篇)02-07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2-08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04-30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精选6篇)11-18

小学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5篇)03-15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模板01-29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02-08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总结11-08

小学五年级《科学》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0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