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4-07-03 08:03:4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此时此刻需要为接下来的工作做一个详细的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篇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1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千米和吨的认识,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应用题,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比较熟练地笔算乘、除法;比较熟练地口算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10)以及相应的除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4、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5、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并学会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三、各单位的教学重点、难点、关健。

  (一)第一单元: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1、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2、难点: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是教学的难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难点。

  3、关健:讲清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重点: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2)理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难点:

  (1)商的中间、末尾有0的一位数除法。

  (2)理解和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理解除法式题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及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

  1、重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观念。

  2、难点:建立1千米长、1吨重的观念,理解“千米”的实际长短和“吨”的轻重。

  3、关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理,使学生初步建立千米、吨的概念。

  (四)第四单元: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

  1、重点:

  (1)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

  (2)掌握分析和解答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方法。

  2、难点:正确分析并解答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3、关健: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关健是认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找出隐蔽的中间问题。

  (五)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重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理解

  周长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难点:理解周长的概念及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关健:教学中注重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和周长概念的建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加强教具的演示及学具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及周长含义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每周上5课时正课,大约安排正课16周,留机动时间一周。总复习两个周,放在期末复习时间内进行。

  (一)、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17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2、笔算乘法(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9课时)

  1、口算除法(3课时左右)

  2、笔算除法(1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6课时)

  1、毫米、分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2、千米的认识(2课时左右)

  3、吨的认识(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有多远(1课时左右)

  (四)、混合运算和两步应用题(13课时)

  1、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2、应用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五)、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5课时)

  1、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2、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3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学万花筒(1课时)

  (六)、总复习(5课时)

  五、工作措施

  1、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3、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形式多样或有趣的练习题和数学游戏。

  4、注意引导学生提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5、注意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

  6、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7、组建学生“一帮一”学习互助小组,力争优生做到不拉下一个后进生。

  8、狠抓基础知识的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一)圆柱和圆锥

  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整体把握“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重视操作与思考、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会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提供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依赖的量。提供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征反比例的过程。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画图或解决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

  (三)一至六年级总复习

  重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注重整理和应用相结合,注重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整理。

  二、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2、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三、单元教学目标

  圆柱和圆锥: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答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结合圆柱、圆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估计.

  5、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的能力。

  6、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的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比例: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通过比例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总复习: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简单变换,能够进行简单的估算或应用。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够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

  4、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并能够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求得的平均数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5、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3、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五、班级情况简析及措施

  全班共40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实行分工合作,各尽其责。能充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突出。

  六、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3、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

  1 数一数、比一 比 、分一分

  2 认位数、认数

  3 认数

  4 认数、认物体

  5 ~6 、分与合(国庆节)

  7~9 、加和减(1)

  10 期中考试 313 ~14 统计、认数(2)、认钟表

  11期末复习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一步确立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转变教研工作的理念,改进教研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思路。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2、加强教师新课程培训,确立新理念

  (1)数学课程理念: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2)数学学科理念:数学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发展。

  (3)数学学习理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理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5)数学评价理念: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理念:运用它们,使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数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小学教学数学工作计划10-25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25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热门】05-22

【热】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5-31

【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7-27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07-05

【推荐】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28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08-04

【精】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09-01

小学数学个人教学工作计划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