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战国后期出现的( )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春秋》
2.1919年建立的将小学分为初小、高小的教育制度,修业年限为( )。
A.4年
B.6年
C.5年
D.9年
3.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5.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6.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倍尔
7.课外活动的主体是( )。
A.教师
B.学生
C.少先队组织
D.学校管理人员
8.老师采取画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9.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10.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 )。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答案
1.C
【解析】战国时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2.B
【解析】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小学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小学教育机构统称为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6年。
3.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存在于生理机能的不同方面,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此题干是说互补性在生理机能的不同方面的体现。
4.C
【解析】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
5.C
【解析】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6.B
【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阐述了班级授课制。
7.B
【解析】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8.A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品德评价法。
9.C
【解析】马克思说“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0.B
【解析】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 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 蔡元培
B. 黄炎培
C. 杨贤江
D. 陶行知
2. 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这说明教育具有( )
A. 历史性
B. 阶级性
C. 永恒性
D. 独立性
3.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
A. 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
B. 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
C. 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
D. 强调教育的目的性
4. 一个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归根结底是由下列哪一因素决定的?( )
A. 生产力水平
B. 政府重视
C. 人口数量
D. 文化传统
5.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中,荀况这段话强调的是( )
A. 遗传的先天制约
B. 教育的主导作用
C. 个人主观能动性
D. 环境的潜移默化
6. 任何时代、任何形态的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
A.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技术
C.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D. 教师、学生、教学计划
7. 2001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行( )
A. 六三分段
B. 五四分段
C. 四二三分段
D. 九年一贯
8. 强调教学重视学科基本结构和学生能力培养,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B. 赞可夫
C. 布鲁纳
D. 罗杰斯
9. 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应该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 )
A.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
B.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准备教具
C. 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考虑教法
D. 钻研教材、阅读教参和了解学生
10. 国学者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方式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分组教学
B. 复式教学
C. 特朗普制
D. 道尔顿制
11. 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周,班主任李老师每天早上都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周后,李老师安排学生值日,同学们都非常认真负责,出色地完成了值日任务。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
A. 品德评价法
B. 自我修养法
C. 榜样示范法
D. 说服教育法
12. 苏菲想给王老师打电话,却没有电话号码,询问同学后随即拨通电话。通话结束后,她便忘了电话号码。苏菲对电话号码的记忆属于( )
A. 内隐记忆
B. 瞬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13. 丁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有人敲门,这时学生都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门口。学生的这种注意属于( )
A. 有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无意后注意
14. 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这反映了她的哪一心理品质?( )
A. 自我效能
B. 自我促进
C. 自我监控
D. 自我强化
15. 杨亮常制定学习计划,但执行计划时总是半途而废。这主要反映了他意志品质的哪一特性?( )
A. 果断性
B. 坚韧性
C. 理智性
D. 独立性
16. 青春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成人感及幼稚感并存。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哪种特点?( )
A. 动荡性
B. 自主性
C. 前瞻性
D. 失衡性
17. 白雪自小受到母亲细心照料,从未离家独立生活。她初中入学刚住校就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哭泣、无动、心疼与食欲不振。为此,母亲到学校陪她住了几天,白雪的症状消失,恢复正常。但母亲返家,其症状再现。白雪的这种心理问题属于( )
A. 学习问题
B. 适应问题
C. 气质问题
D. 认知问题
18. 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便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儿。他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 否认
B. 压抑
C. 退行
D. 补偿
19. 张铭非常喜欢王老师,愿意接受王老师的教导,并在观点、行动方面与王老师的要求保持一致。这说明张铭的品德发展处于哪一个阶段?( )
A. 认同阶段
B. 服从阶段
C. 依恋阶段
D. 内化阶段
20. 张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非常严厉,且要求学生必须服从。他的班级管理风格属于( )
A. 仁慈型
B. 民主型
C. 专断型
D. 放任型
21. 在课堂上,学生能准确识别班级行为准则和个人行为准则,并以这些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课堂纪律类型属于( )
A. 教师促成纪律
B. 群体促成纪律
C. 任务促成纪律
D. 自我促成纪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23.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24. 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本质是不同的。
25. 学校心理辅导只面向心理问题的学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27.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
28. 简述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29. 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 材料:地理课上,为了使学生理解有关经纬线的概念和意义,某老师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一艘远洋轮船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在自救无果的情况下,船长拿起电话,向总部求救。如果你是船长,你怎么说呢?”一一学生作打电话状:“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救我们。”“我是总部,请报告你们的位置。”教师追问。该生迟疑了一下,小声回答了一句:“我们在太平洋上。”他的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呢?”“ 太平洋那么大,到哪里找呢?”学生回答道。是呀,救援人员怎样才能找到在太平洋上出事的船呢?”“应该报告船的准确位置!”于是老师把“如何在地球上确定某一位置”的问题抛给学生来讨论。在讨论中,学生们从探讨如何描述自己的座位,到街道牌号;从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到平面直坐标系......就这样,关于经纬线、经纬网的概念和意义被学生们理解了。
问题:(1)请分析该教师的教学突出体现了哪条教学原则?
(2)该原则的贯彻要求有哪些?
31. 材料:
情境1:林强上课捣乱,受到同学责怪和老师批评,可他的行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频繁出现。后来,为了消除他的捣乱行为,当他捣乱时,老师和同学都不理他,久而久之,他的捣乱行为逐渐减少了。
情境2:杰明上课时总是不遵守纪律,干扰同学学习。老师找他谈话,他多次承诺予以改正,但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陈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抽掉陈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于是,老师宣布取消杰明去春游的活动资格。
情境3:兴华平时课上喜欢讲闲话,老师为了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批评,而是采用新的策略,只要兴华不在课上讲闲话,老师就及时给予表扬。
问题:
(1)试从行为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三种情境中教师做法的依据。
(2)该材料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 D
解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2. C
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 B
解析:生物起源论把人和动物看成一体,并没有意识到人类教育的社会属性和人发展本身的特点。心理起源说的无意识的模仿忽略了教育的目的性。
4. A
解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其一,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社会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的数量。这种剩余劳动数量与社会中可能受教育和办教育的人口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制约着一个国家在教育经费方面的支付能力。教育经费投入的数量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其三,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实体和可能,而且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需要。
5. 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意思是蓬草长在意思是蓬草长在麻丛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荀况的这段话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6. A
解析: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7. D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8. C
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9. A
解析:本题考查备课的要求。一般备课要做的三项工作,就是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即我们常说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0. C
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指 20 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实验中学进行实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首先是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由最优秀的教师任教。然后是小班研究,每个小班 20 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学生负责,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的材料。最后是个别作业,其中部分作业由教师指定,部分作业由学生自选,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 C
解析:本题考查德育方法。榜样示范法,是指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题干中,李老师作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体现了榜样示范法的运用。
12. C
解析:据记忆内容保持时长可划分为瞬时、短时、长时记忆。(1)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的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2)短时记忆(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本题中苏菲询问号码后随即拨通然后通话之后又忘记,是电话号码在短时记忆中保存的现象。
13. B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1)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2)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一种积极主动、服从于当前活动任务需要的注意,属于注意的高级形式。(3)有意后注意,也叫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学生被突然的敲门声吸引,是无意注意的体现,不需要意志努力,也没有预定目的。
14. A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题干中,曹虹确信自己能出色完成各科作业,是相信自己的表现。
15. B
解析:意志具有四种品质,分别是独立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坚持性)。题干杨亮总是半途而废,说明他对学习计划的执行不能长时间坚持,体现了坚韧性的缺乏。
16. A
解析:由于受到经验、见识等条件的限制,中学生的整个心理面貌表现出很不稳定、动荡不安的特点。
17. B
解析:白雪从不曾独立生活到初中住校生活,属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于环境的改变导致出现一系列症状,属于适应问题。
18. C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防御机制。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应对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题干初中生海博考试不及格后,以小孩子的哭哭啼啼方式应对失败,是退行的体现。
19. A
解析: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个过程: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阶段态度与品德水平较低,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这一阶段的学生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题干,张铭愿意接受并与王老师保持一致,是处于认同阶段;因此本题选A。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例如,有人看见红灯时,就立刻想到不能闯红灯,如果闯红灯会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那么即使他看见别人都闯红灯,自己也不会闯,这种现象就是内化。
20. C
解析:勒温等人把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断型、放任型和民主型。题干说对学生非常严厉、要求学生必须服从,属于专断型。
21. D
解析:课堂纪律的分类分为四种:(1)教师促成的纪律。需要教师给较多的监督与指导。例如小学生入学时的纪律。(2)集体促成的纪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某一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而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人内化以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由题干所述“以班级和个人行为准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可知符合自我促成纪律的概念。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该说法正确。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一就是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教育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密切相关,但是教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特点,这就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从古至今,教育在某些领域.内容是一-脉相承的,比如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的理论等等,这充分体现了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23. 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按照德育目标对学生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其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24. 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本质是不同的。
该观点正确。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5. 学校心理辅导只面向心理问题的学生。
该观点错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对各种心理疾病进行防治,更主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心理辅导是以正常学生为主的全体学生为辅导对象,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仅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 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而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和最关键因素。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专门的人才。这些人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通过教育,可以使科学技术知识从原来为少数人掌握到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由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但它也能承担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任务,这在高等学校表现得尤为明显。新的研究成果和发明一旦在生产中被应用,就能提高社会生产力。
27. 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特点。
(1)基于学生差异性、独特性的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根本出发点。
(2)学校及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这是校本课程开发内在的规定性要求,也是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基本理念。
(3)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作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8. 简述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
发散思维的特点包括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变通性: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独特性: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29. 简述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
良好性格的培养途径如下:
(1)树立效仿的榜样。在性格教育中要注意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人物,引导学生向这些优秀人物学习。
(2)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性格是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的,通过实际锻炼可使学生形成勤奋、认真、守纪律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3)及时进行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性格教育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4)创设优良的集体气氛。通过集体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性格特征,而且其他许多优良的性格特征如诚实、助人等。
(5)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在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他们自觉地发展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1)这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指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老师以新颖、独特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积极讨论并探究充分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等。
31.(1)材料一的老师运用了消退方法。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之前被强化过的行为)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材料中后面老师和同学无视小华的捣乱致使小华降低了自己的捣乱行为,体现了消退法的应用。
材料二老师运用的是负惩罚的方法。负惩罚是指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原有的奖励,以减少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出现概率。材料中面对小李上课继续捣乱的行为,老师“取消小李下学期春游资格”,属于去掉了一个良好刺激以降低其消极行为发生概率,属于负惩罚。
材料三老师运用的是正强化。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材料中,老师通过表扬小孟“上课不讲话”,以帮助他改正上课爱讲话的坏习惯,运用的就是实施奖励的正强化方法。
(2)对学生品格的培养启发如下: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人格培养奖励和约束机制。
第二,要发挥教师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的作用。
第三,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第四,教师要注重课堂人格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03-15
2022年护士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07-27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03-15
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含答案10-27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05-25
月嫂资格证理论试题及答案04-20
护士资格证《专业实务》试题及答案03-23
团课考试试题及答案03-15
药师考试试题及答案11-15
报检员考试试题及答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