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

时间:2020-08-25 18:19:57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

  教师职业角色

  “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教师是儿童继父母之后所遇到的另一个社会,家长的代理人。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而高年级学生则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研究,更有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研究,对教师和学生交往的研究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使教育教学建立在更宽广的知识背景之上,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还被认为是智者的化身,作为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

  教师职业的价值

  1.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劳动的价值由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构成。教师劳动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1)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只要标志。

  (2)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教师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因而也具有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树立正确教师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2.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

  为了使教师这一职业真正成为令人羡慕和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所在,教师能够从自己的职业生活中获得什么。其实,教师绝不是“为他人做嫁衣”的牺牲者,教师职业会给教师带来幸福的体验、精神的充实和自我的实现。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教师职业激发和丰富教师的创造潜能

  教育是一个充满变化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活动,它没有现成、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去套用,教育的成功依赖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也正是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形成了自成一本、独具一格的教育风格,并体验到了创造的幸福,挖掘了自我的潜能,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2)教师职业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成长

  其实教师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和升华了自我;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也发展了自身。如今的教育再也不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单向社会化的过程,它越来越体现出双向的社会化:教师化学生,学生化教师,在教育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解说教育内容,共同思考、探索,一起建构新的知识和意义。这不仅是学生在收获,教师的视野也在开阔;思考在深入,内涵在丰富,教师正走向新的自我。这体现了“教学相长”“我和学生共成长”的思想。

  (3)教师职业带给教师无穷的快乐

  教育活动充满着快乐和幸福,这是教师喜爱教育工作的.一个内在动力。对于教师来说,莫大的快乐就是看着自己的学生一天天成长进步。另外,当师生和谐共处,进行敞开心扉的沟通时,教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快乐;一次完满的教学也将使教师获得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的快乐来自于学生的快乐,来自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自于自我的成长、生命意义的实现。

  幼儿教育的特点

  1.生活化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广泛性,也决定了保教合一的教学原则。幼儿园课程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

  2.游戏化

  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各种身心需要,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原则之一。所以幼儿教育具有游戏化的特点。

  3.活动化

  多幼儿来说,是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学习才是可理解性的学习。

  4.潜在性

  幼儿园课程蕴含在环境、材料、活动和教师的行为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起作用。

  5.启蒙性

  幼儿园是对3-6岁的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所以幼儿园教育主要是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经验,位幼儿的一生成长奠定根基。

  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生理成熟是指儿童个体作为一个生物体,其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发展是纯粹的生物性演变过程;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以个体的生理成熟为基础,并与其生理机能的发展混为一体、互为表里的过程。也就是说,生理机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质和行为表现的内部生理机制。随着年龄增长,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变化普遍存在如下四个特点: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正常情况下,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如个体动作的发展,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远近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

  儿童体内各大系统成熟的顺序是: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脑细胞发育的顺序是:轴突、树突、轴突的髓鞘化。这种方向性和不可逆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基因型在环境的影响下不断把遗传程序编制显现出来的过程。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的质的特征占主要地位时,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特征的萌芽,而当新的特征占主要地位之后,往往仍有旧的特征的表现,发展之间一般不出现突然的中断,阶段之间具有交叉性。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在学前期的不同时间内,儿童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关键期也叫敏感期或者临界期,指的是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段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就很难弥补。危机期是指儿童在某些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有人认为3岁、7岁、11~12岁是发展的危机年龄。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难点08-28

幼儿教师资格《幼儿综合素质》难点讲解08-28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幼儿综合素质》辅导08-28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强化试题10-03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07-17

2017幼儿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全真模拟题06-30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考点:职业理念06-06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强化试题及答案09-24

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讲义:写作能力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