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借助试题可以检验考试者是否已经具备获得某种资格的基本能力。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 1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 )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
A.《美诺篇》
B.《金言》
C.《政治学》
D.《理想国》
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 )。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 )。
A.皮亚杰
B.维果斯基
C.布卢姆
D.施太伦
5.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6.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 )的代表。
A.直接功能
B.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D.超越性功能
7.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8.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教学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9.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 )环节。
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0.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 )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
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11.以下咨询方法中,属于侧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 )。
A.深入共感
B.鼓励表达
C.改变认知
D.行为契约
12.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 )。
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3.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 )。
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4.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 )。
A.罗杰斯
B.沃恩
C.布洛克尔
D.马斯洛
15.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6.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 )。
A.基本性
B.基础性
C.有效性
D.范例性
1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 )。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18.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A.乌申斯基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19.班杜拉认为反应结果的功能不包括( )。
A.信息功能
B.反馈功能
C.动机功能
D.强化功能
20.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 )。
A.接受学习
B.意义学习
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
答案
1.A【解析】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2.D【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3.B【解析】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欧洲,其发展是依照两条路线进行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路线。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经过长期演变,逐步形成了现代教育的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发展路线,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者是学术性的现代学校系统,后者是普及性的现代学校系统。这一发展的结果导致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了所谓的双轨制。
4.A【解析】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他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5.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6.D【解析】略。
7.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考查课程计划的含义。
8.A【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都应该是教学质量的提高。
9.C【解析】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10.B【解析】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的形式来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个人的言行,是影响个人和集体发展能一种巨大教育力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正确健康的舆论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
11.D【解析】A、B两项属于侧重情感的方法,C项侧重改变认知,D项侧重训练行为。
12.B【解析】本题考查测验的定义。
13.A【解析】测验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根据题意可知。
14.A【解析】以人为中心疗法是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
15.B【解析】班主任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效果的表现。即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16.C【解析】原西德著名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首倡范例教学理论,其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17.D【解析】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班,由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是指学生现有的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是最近发展区。
19.B【解析】班杜拉认为,当反应发生时,它会导致某种结果,无论这种结果是积极、消极还是中性的,都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三重性的,即反应结果具有信息功能、动机功能和强化功能。
20.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 2
1、“兼爱”“非攻”是来自下列哪个名人的思想( )。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1、【答案】C。解析:“兼爱”“非攻”是墨家学派墨子的主要思想观点。
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 B、赫尔巴特
C、洛克 D、康德
2、【答案】D。解析:1776年,康德在德国哥尼斯堡大学哲学讲座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3、“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3、【答案】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根据人的个别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4、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以大约20分钟为一个课时。这种出现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文纳特卡制 B、活动课时制
C、道尔顿制 D、特朗普制
4、【答案】D。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班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
5、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这种现象属于( )。
A、附带学习 B、附属学习
C、正规课程 D、显性课程
5、【答案】A。解析:杜威将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的,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的学习称为“附带学习(连带学习)”。比如,一个儿童在学习数学时,养成对待数学学习的某种态度(如喜欢不喜欢)即附带学习。
6、在教育活动中涉及“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是( )。
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6、【答案】D。解析: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7、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于(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7、【答案】D。解析: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班级管理方式。
8、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的课程是(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课程 D、选修课程
8、【答案】C。解析:必修课程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制订的,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科目,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程是针对必修课程的不足之处提出来的,是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其宗旨是补充、丰富国家课程,满足地区差异。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9、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片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属于( )。
A、书面材料分析法 B、问卷法
C、调查访问法 D、观察法
9、【答案】A。解析:书面材料分析法,即借助学生的成绩表、作业、日记等书面材料对学生进行了解,题干中的“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正是这一方法的运用。
10、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0、【答案】D。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1、高中毕业会考是一种达标考试,属于( )。
A、定量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11、【答案】D。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宜用于升级考试、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
12、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清事物。这种现象属于( )。
A、视觉明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适应 D、视觉暗适应
12、【答案】D。解析: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题干中的白天进电影院即由明处转入暗处,是暗适应现象。
1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她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3、【答案】D。解析:抑郁质这类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抑郁质。
14、人们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
A、感觉 B、知觉
C、再认 D、回忆
14、【答案】C。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例如,好友重逢,一眼就认出了对方;旧地重游,处处有熟悉之感。再认是记忆的初级表现形式,是比回忆较为容易和简单的一种恢复经验的形式。
15、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15、【答案】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惊奇感、问题解决的喜悦感、为真理献身的自豪感、问题不解的苦闷感等。
16、问题解决被看作是思维活动的最普遍形式,突出地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其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 )。
A、分析假设 B、总结反思
C、解决问题 D、检验假设
16、【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第二阶段是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是第三环节,也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最后一个环节是检验假设。
17、在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7、【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可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习俗水平的两个阶段是寻求认可取向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18、下列不属于维果斯基的观点的是( )。
A、将心理机能分为高级机能和低级机能
B、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C、认为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都有一个发展危机
D、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并认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18、【答案】C。解析:C项是由埃里克森提出的。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使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发展健全的人格。
1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9、【答案】D。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它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0、自我遵循的原则是( )。
A、快乐原则 B、现实原则
C、道德原则 D、利我原则
20、【答案】B。解析: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21、人生幸福需要心理健康,事业的成功需要心理健康,现代社会生活更需要心理健康。这里所说的心理健康指的是( )。
A、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B、思维正常、体格强壮
C、体质好、身体无疾病状态 D、心理情绪稳定、不急躁
21、【答案】A。解析: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 3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2.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3.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4.“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青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6.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5%
B.50%
C.75%
D.100%
7.沟通能力和解决纠纷能力属于( )
A.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社交能力
D.模仿能力
8.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
C.演绎式
D.启发式
9.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10.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 )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思想接近
二、材料分析题
1.课堂上,张老师让各组组长把作业发下去,她特意留意了“差生”王凯的表情,发现他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放下作业就去玩,而是兴奋地东张西望,想和同学表达些什么。张老师这次在他的作业上批了一个“优”字,还写了一句评语“你进步了”。张老师没想到,这一句表扬,竟然换来了这么灿烂的笑容,她很欣慰。
在以后的作业上,张老师每次都会写一些鼓励的话,如“这次写得真好,有没有信心连得五个“优”,等等。后来,她发现王凯写作业变得积极了。班里的同学们都更爱学习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1)张老师采用了什么评价方式?
(2)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谈谈张老师的这种做法有哪些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2.B【解析】略。
3.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4.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5.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6.B【解析】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即通过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尊心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7.C【解析】社交能力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8.B【解析】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进行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9.D【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10.B【解析】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
二、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1)材料中的张老师采用了发展性评价。
(2)材料中张老师这种做法的.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促使王凯的学习成绩在原有水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②发展性评价更加注重过程,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它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因此,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通过在学生发展的各个环节具体关注学生的发展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材料中在王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给予关注和鼓励,促进了王凯的长期发展。
③发展性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建立“因材施评”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潜能,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建议。材料中张老师在特别观察王凯之后,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运用了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促进了王凯的个性发展。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 4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 )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是近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最伟大的奠基者之一。他的代表作《大教学论》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育学诞生的标志。
2.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实用律
D.效果律
【答案】C。解析:桑代克总结的三条学习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对受教育权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
【答案】C。解析:让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
4.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无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
A.焦虑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恐怖症
【答案】B。解析: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低落,与题干中的描述吻合。
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答案】B。解析:“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记》,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强调的是教育担负的最大责任不是传承知识,而是移风易俗。“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其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
6.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 )。
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答案】D。解析:巴甫洛夫总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规律是: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7.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 )的职业。
A.自然化
B.现实化
C.社会化
D.自由化
【答案】C。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8.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答案】D。解析: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为:桃树李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体现了榜样法。
9.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促进温故知新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答案】A。解析: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10.提出动机的强化理论的心理学家属于学习理论流派里的( )。
A.行为主义
B.格式塔
C.认知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A。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11.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答案】B。解析:教学大纲不仅是教师教学的直接依据,而且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12.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答案】B。解析:卢梭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13.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 )。
A.教育条件
B.社会条件
C.客观条件
D.物质条件
【答案】B。解析:群体是中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个体社会化所必需的社会条件。
14.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是( )。
A.低水平
B.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极高水平
【答案】C。解析: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水平是最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的动机水平。
15.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布鲁纳提出了( )。
A.发现学习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D.暗示教学法
【答案】A。解析:布鲁纳主张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获得知识。
1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 )。
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答案】C。解析: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能力》选择题】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练习03-02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试题03-22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测验卷12-10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结构公布03-23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套题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