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时间:2024-09-30 11:09:00 夏仙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为了方便考生们的考试筹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大家可以参考练习,更多习题练习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1

  一、考题回顾

  题目:孔雀东南飞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

  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写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

  明确:(1)箜篌 公姥 伶俜 葳蕤

  (2)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

  (3)偏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4)古今异义词

  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

  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

  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

  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三)深入研读

  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

  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毫无道理。【板书:刘兰芝 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

  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

  明确:

  (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板书:焦仲卿 懦弱】

  (3)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板书:焦母 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五)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家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

  【答辩题目解析】

  1、诗歌还有什么其他的鉴赏方式?

  2、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2

  一、考题回顾

  题目:将进酒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导入。

  2、解题:将字的读音、字义并联系《诗经卫风氓》诗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中“将”的意思加深对诗题的理解。【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听古唱,感受诗歌的情感。请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明确: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声调昂扬、激越)

  疑问:大家读得慷慨激昂,让人听了不禁热血沸腾。但我们都知道诗人的情感是丰富的细腻的,此诗文中作者的情感是不是仅仅只是慷慨激昂,我们的朗诵是不是就只用一种昂扬的调子呢,这样是不是对诗文的理解有点肤浅呢?

  2、背景了解,教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背景材料: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三)深入研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让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明确个别字词读音。

  2、讨论问题,理解诗意和诗人情感变化。

  (1)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

  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杯莫停。”“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李白为什么要这么狂喝痛饮啊?从诗歌的内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

  ①可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销万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来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应该把酒言欢。李白却为何有违常情,不喜反愁呢?

  学生讨论后老师明确写作背景进行解释。

  (4)播放朗诵录音,让学生找出李白的愁怀在诗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情感变化过程及相关的句子。【板书:愁→悲-乐-愤-狂】

  (5)全班分两部分,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作者情感。

  (四)巩固提高

  全诗紧紧围绕一个“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伤——欢乐——愤激——狂放,而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读李白的这一首《将进酒》饮酒诗确实能让我们产生的审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还是一种消极行为。这种豪放不羁的洒脱一但与酒结缘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为代价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诗,却不可模其行。正所谓美酒诱人,可不要贪杯呦!

  (五)小结作业

  小结:依据板书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作业:请学生在李白广为传诵的名句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在这名句后,自己感受到怎样的一个李白。

  【答辩题目】

  1、意象是什么?结合本首诗歌,请你谈谈如何对“意象”进行教学?

  2、请说一下本诗的创作背景。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3

  一、考题回顾

  题目:拿来主义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板书:孱头 懦弱无能;鱼翅 精华;鸦片 糟粕;烟具 旧形式;姨太太 纯粹的糟粕】

  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

  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

  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

  (五)作业小结

  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

  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

  【答辩题目】

  1、本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请问在讲解时要注意什么?

  2、这篇杂文在写法上主要有什么特点?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4

  1.题目: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

  2.内容:再塑生命的人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入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fAND)、 “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N” ——“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UYHIi:II)、 “妹妹”(SISYIIR)、“老师”(TEA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3.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2)朗读第一段,表现出作者的感情;

  (3)问题设计紧扣题本,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题目的内涵;

  (4)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文章内容,感悟莎莉文老师的形象,提升感悟思想、情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课文中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理解作者对莎莉文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的生平故事导入)上课之前,教师给学生一下介绍本课的作者海伦·凯勒。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个奇迹”,那么又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教师归纳总结。

  明确:主要讲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1~5段。这五段主要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要求:学生齐读前五段,同时思考并概括这五段的主要内容,邀请同学自主发言。

  明确: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来到“我”家前”我”和我的家人所做的准备以及"我"的心理活动。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写莎莉文老师来之前,我"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莎莉文老师的出场做了铺垫,烘托出“我”对老师的到来的期待,也为后文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做铺垫。

  2.提问:你能读出‘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期待吗?

  要求:教师指读,给予反馈评价。

  3.提问: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后做了什么?

  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自主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莎莉文老师教"我"每一个东西都有自己的名字。

  教师追问:莎莉文老师是怎么教“我"的?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回答问题。

  明确:她先让“我”自己摸洋娃娃,然后在我的手心写下洋娃娃这个单词,通过这种方法“我”学会了写字。

  4.提问:文章的题目是《再塑生命的人》,思考一下,“再塑生命”是什么意思?

  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自主回答。

  明确:再塑生命”指的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给予生命。

  教师追问: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谁?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再塑生命的人?

  明确:指的是莎莉文老师。莎莉文老师对我“我"来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使我拥有了知道了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

  5.提问:这篇文章中,作者表达了对莎莉文老师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6.朗读指导:带着“我”对莎莉文老师的真挚的情感再次朗读课文。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阅读贝多芬身残志坚,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出《月光曲》的故事,体会他和海伦·凯勒一样付出艰辛取得成功的故事。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教师请学生谈谈学完本课的收获。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1.找一找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故事。

  2.以莎莉文老师的口吻写一封信给海伦·凯勒。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5

  1、题目:拿来主义(节选)

  2、内容: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毫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毫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3、基本要求: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理解作者讽刺的语言特点;

  (3)配合课文内容有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新闻导入

  1、出示电视剧《琅琊榜》引进到韩国和《来自星星的你》引入我国的新闻。

  2、提问学生:“你们对这种文化引进和输出有什么看法?”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对文化的输入和输出又是怎么看的?一起进入今天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教师强调要读出讽刺的语气。

  2、请学生思考并与同桌讨论这几段文字主要在论证什么观点。

  3、学生会回答出:主要论证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过渡语:“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去论证他的观点的?”

  (三)深入研读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去找出作者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一段中比喻论证方法的使用。

  明确:比喻论证,把文化遗产比作大宅子。把对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分别比作“孱头”“昏蛋”和“废物”,而这三种对待大宅子的人又分别对应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孱头——懦弱无能,不敢面对。昏蛋——不分好坏,全盘否定。废物——不分好坏,全盘接受。

  2、学生自主分析第二段中的比喻论证。

  明确: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对应的四种态度:吸收(使用),批判地吸收,作为史料存放,坚决抛弃。

  【板书:孱头懦弱无能;鱼翅精华;鸦片糟粕;烟具旧形式;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3、比喻论证有什么作用?

  明确:比喻可使语言生动;描摹可使语言形象;反语可使语言辛辣;夸张可使事物在变形中现出真相。这几者结合起来,更能使作者的感情和态度融入语言,从而使语言生动形象,辛辣有力而又意味深长。所有这些都加强了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的讽刺与奚落。化抽象为形象。显示讽刺的魅力。

  4、再读课文,带着辛辣讽刺的语气。

  5、让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提问学生:“拿来”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6、提出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发言。“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应该是怎样的态度,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拿来主义?”

  明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学生再次读全文,注意读出讽刺意味。

  (四)拓展延伸

  1、谈谈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关系。

  明确: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播放相关文化引进与输出的资料。

  (五)作业小结

  小结:鲁迅的文章往往具有深刻的含义,需要我们细细体味,慢慢咀嚼。

  作业:找出鲁迅其他的文章读一读。用比喻论证去写一篇议论文论证你的观点。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 6

  一、试题回顾

  试讲题目

  1.题目:《马嵬》

  2.内容: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基本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表达效果;

  (3)合理的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2.简单介绍李商隐。

  二、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之所以能引起很多人追忆逝水年华般的怅惘之情,是因为它反映了我们共同的情感体会。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有李商隐,今天,我们通过《马嵬(其二)》一起走近另外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板书:马嵬)

  (二)初读感知

  1.读诗。

  (1)两人读,齐读一遍;

  (2)教师范读,划分节奏后的诗,两人读,齐读一遍。

  2.解题

  (1)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鉴赏诗歌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

  (2)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其二)》,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明确】

  (1)马嵬之变: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

  (2)吟咏历史事件———咏史诗。

  (3)诗文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三)深入研读

  1.读翻译

  同学们,现在一人模拟玄宗读前3联,一人模拟义山读尾联,其它人尝试进行理解。

  【明确】

  陡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怎么你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2.情感基调。

  哪位同学想再来读一读,其他人思考: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明确】讽刺批判。

  3.(1)既然诗歌的题目是马嵬,那么诗中哪两联描写了马嵬之变?

  【明确】颔联和颈联

  颔联写声音,颈联写时间。

  (2)小组讨论:颔联写了哪些声音,颈联写了几个时间段?分析其内涵。

  【明确】

  (1)禁卫军夜间巡逻用的梆子声,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

  一个是警戒之声,紧张危急,一个是报晓之声,宁静安详。———昔安今危

  一个是逃难生活的惶然无措,一个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纵情欢乐。———昔乐今苦

  总结:两种声音进行对比,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颔联中还有两个词是互相呼应的:空闻和无复。

  【明确】无复———再也没有,表现玄宗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渴望重享昔日的欢乐。

  空闻———虎旅传宵柝的目的本来是保护玄宗和贵妃的安全,但现在这一声声梆子声让玄宗心惊胆战,因为他们要发动兵变啊。

  (2)此日和当时都指的是时间,此日指的是杨贵妃的死日,当时又怎样呢?

  【明确】“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发誓要生生世世做夫妻,永不分离,而且嘲笑牵牛织女一年才能相见一次。但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玄宗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吗?

  【明确】没有,杨被赐死。

  总结表现手法:对比。

  总结:没有当时七夕笑牵牛的荒淫无道,哪有六军同驻马的痛心疾首?所以杨贵妃的悲剧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明确】悲剧的承受者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

  4.那句话写出了玄宗之悲?

  【明确】首联。结合注释一的典故。杨妃死后,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生生世世为夫妻的诺言,这可信吗?徒闻、他生未卜此生休暗示玄宗在痴心妄想。

  5.对此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从内容上看:对比手法。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能带给莫愁幸福。

  语气上:反问。问得有力、深刻,讽刺之意愈明。

  6.倒叙手法的使用。

  (1)(回顾板书)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先有马嵬之变,再有玄宗之悲,最后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并不是这样。想想《马嵬》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倒叙。作用: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突出因果。

  (四)拓展延伸

  分享其它的关于写马嵬的诗歌对比阅读。

  (五)小结作业

  小结:李商隐用对比、倒叙、反问等多种手法,通过深刻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杨李爱情悲剧的看法: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最终害人害己,还将盛唐引向衰败。

  作业:结合本诗内容,模拟玄宗口吻进行改写,不限体裁与表。

  【答辩题目解析】

  1.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设置?

  【参考答案】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诗意;深入解读此诗对比手法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结合诗作多角度解读诗歌内涵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先诵读感受,然后进行客观分析和深入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让学生从诗中感受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辩证看待情感与理性。学习诗人用新眼光审视历史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简单介绍李商隐。

  【参考答案】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面试真题】相关文章:

2016下半年物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03-02

2016下半年小学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03-31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结构化面试精选真题03-22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小学英语《A butterfly》03-29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真题答案09-23

202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09-25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03-02

2022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汇总12-19

小学英语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试题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