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时间:2024-10-24 11:18:41 维泽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通过试题可以检测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1

  1.初中生晓东放学后在校外玩耍时不慎摔伤。对此事故,承担责任的主体应是

  A.晓东 B.学校 C.晓东及学校 D.晓东及其监护人

  1.【答案】A。

  答题解析:首选事故地点发生在放学以后的校外,初中生小东自己不慎摔伤,自身应对此行为负责,答案选择A项。

  2.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下面不属于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做法是

  A.探索多种评价方式 B.网上综合素质评价

  C.建立多样的平均标准 D.树立终结性评价理念

  2.【答案】D。

  答题解析:该题考察的是教育评价相关知识点,我国现在正在积极建设多元评价模式,单一、死板的评价制度将逐步过渡为多元评价模式。D选项恰恰强调了树立终结性评价理念,即强调教育活动后对最终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不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

  3.孙老师把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到操场上,让他们在冷风中把作业写完,说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艰辛。这说明,孙老师没有做到

  A.关爱学生 B.因材施教 C.廉洁从教 D.严谨冶学

  3.【答案】A。

  答题解析:该老师将学生置于冷风之中,要求将作业写完,完全没有顾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答案为A。其余三项均不能反映出题干中所暗示的信息,故放弃。

  4.钟老师在班上设立“进步展示台”,分类展示在不同方面有进步的学生。这表明钟老师

  A.不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B.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C.不注重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

  D.不主动与教师密切台作

  4.【答案】A。

  答题解析:从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老师能看到学生的不同面,每个学生的各个进步都看得到,体现出老师并不是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来评定学生。其余三个选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故不选择。

  5.班主任苏老师发现,承担本班数学教学任务的林老师经常让学生罚站。面对这种情况,苏老师应该

  A.严厉批评林老师,责令其立即改正

  B.耐心与林老师交流,探讨更好的学生管理办法

  C.学习借鉴林老师的做法,提升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

  D.尊重林老师的主动权,不干预林老师的这种课堂管理行为

  5.【答案】B。

  答题解析:首先数学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作为班主任就应该进行沟通引导和帮助改正数学老师的`行为,避免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根据选项,A过意严苛,不符合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沟通的平等原则,排除。C选项肯定了数学老师错误的行为,排除,D选项

  6.蒋老师的亲戚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希望蒋老师推荐自己班上的学生参加辅导班,或者提供班上学生的联系方式。面对这种情况,蒋老师应该

  A.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B.坚决拒绝亲戚的请求,并说明自己的的理由

  C.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目时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D.仅提供学生的联系方式,不推荐学生参加辅导班

  6.【答案】B。

  答题解析: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内容,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蒋老师应该拒绝此行为,排除选项A、C、D,选择B。

  7.微积分学的创立,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初等数学束手无策的问题,运用微积分,往往能迎刃而解。下列科学家中,与微积分理论创立和发展没有重大关系的是

  A.牛顿 B.坷西 C.爱因斯坦 D.莱布尼茨

  7.【答案】C。

  答题解析:爱因斯坦是位物理学家,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与数学无关,选择C。

  18.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

  A.蒸汽机的发明 B.纺织机的发明

  C.电力的发明 D.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8【答案】A。

  答题解析: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即为蒸汽机的发明,答案选择A。

  9.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齐国 B.鲁国 C.楚国 D.秦国

  9.【答案】B。

  答题解析:战国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10.下列名医中,与“刮骨疗伤”这一故事有关的是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10.【答案】C。

  答题解析: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枝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来为他用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答案选C。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2

  1.欢欢非常喜欢沉浸在古诗词的海洋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因此她特别喜欢上语文课,每次上课她都非常投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低层次动机 D.交往动机

  1.【答案】A。解析:内部学习动机是由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题干中描述欢欢喜欢语文是由于语文学习能够让自己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充实自己,这就属于内部学习动机。因此,A选项正确。

  2.小郑不慎将同桌的一支贵重的钢笔弄丢了,但小郑没有承认。班主任王老师知道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

  A.在班会上对小郑提出严肃批评,给其他学生以提醒

  B.私下找小郑谈话,告诉他勇于承担错误才是正确的做法

  C.直接与小郑的家长面谈,告知小郑的不道德行为

  D.放任不管,让小郑和同座自己解决这件事

  2.【答案】B。解析:

  选项A,在班会上对小郑提出严肃批评,给其他学生以提醒,没有保护小郑的自尊心,不利于小郑的发展。

  选项B,私下找小郑谈话,告诉他勇于承担错误才是正确的做法,既保护了小郑的自尊心,也利于他主动发现错误承认错误。

  选项C,直接与小郑的家长面谈,告知小郑的不道德行为,这样做没有给小郑认识自己错误的机会。

  选项D,学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自己解决不会取得好的结果,所以不能放任不管。

  故排除ACD,本题选B。

  3.二年一班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3.【答案】D。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题干中,将每月之星张贴,是在树立良好的榜样。因此,ABC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项。

  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关于班级授课制的知识点。夸美纽斯的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因此,本题选择C。

  5.中国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的作者是(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杨贤江 D.王国维

  5.【答案】C。解析:杨贤江(化名李浩吾)的《新教育大纲》(1930)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6.《学记》中提到的“教学相长”,本义是指( )。

  A.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B.教师这一方面的以教为学,以学促教

  C.学生的学促进教师的教

  D.教师的教引领学生的学

  6.【答案】B。解析:“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他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

  7.小嘉特别喜欢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班主任留意到这一点后,在活动中可以为小嘉布置一些需要耐性和毅力的持久性任务。同时,班主任对小嘉在完成任务途中表现出的三心两意以及粗枝大叶等缺点特别注意批评教导。针对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方法进行推测,小嘉的气质类型可能更加偏向( )型气质。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粘液质

  7.【答案】B。解析: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特点主要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粗枝大叶、稳定性差、缺少耐性。故本题答案选择B。

  8.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筑师,设计师群体最可能是( )突出。

  A.空间智能 B.人际智能 C.内省智能 D.语言智能

  8.【答案】A。解析: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能够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空间智能最为突出,空间智能更多强调对空间的感知和想象力,故该题选择A选项。

  9.下列主张不属于社会本位论的学者是( )。

  A.纳托尔普 B.涂尔干 C.福禄培尔 D.凯兴斯泰纳

  9.【答案】C。解析: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纳托尔普、凯兴斯泰纳等。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福禄培尔属于个人本位论。

  10.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0.【答案】A。解析:题干中以身立教和为人师表强调老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因此,本题选择A。

  11.“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是贯彻哪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 )

  A.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循序渐进性原则又叫系统性原则,它的贯彻要求为:教师教学要有系统性;注意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教学。

  12.历史最悠久、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谈话法 C.实验法 D.实习法

  12.【答案】A。

  13.( )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特朗普制

  13.【答案】D。解析: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他是美国教育学教授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因此选择D。

  14.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又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上述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 B.质量管理 C.平行管理 D.目标管理

  14.【答案】C。解析: 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因此,本题选择C。

  15.看书时用红笔划出重点,这是利用知觉的( )。

  A.整体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恒常性

  15.【答案】C。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号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例如:看书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会倾向于放到划出了重点的地方。这里体现的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知觉的理解性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综上所述,本题选C。

  16.学习者通过后面的学习,对原有的知识进行补充、改组或修正,这种迁移就是逆向迁移。用认知派的观点来看,逆向迁移是一种( )。

  A.同化作用 B.顺应作用 C.概括作用 D.分析理解作用

  16.【答案】B。解析: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题干中对原来知识进行补充、改组或修正,改变了之前的认知结构,属于顺应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

  17.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观念建立起( )联系的过程。

  A.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 B.人为的和实质性的

  C.非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 D.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

  17.【答案】A。解析: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因此,本题选A。

  18.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18.【答案】A。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以及归类策略,所以此题选择A。

  19.校本课程属于( )。

  A.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B.必修课程

  C.选修课程 D.隐形课程

  19.【答案】A。解析: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即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故选A。

  20.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教学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0.【答案】B。解析: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故答案为B。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理论,他借助迷箱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的理论,首先,他区分了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他认为应答性行为是先出现刺激后出现行为,是低级、被动的,操作性行为是先出现行为后出现强化,是积极主动的行为,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狗进食实验就是应答性行为,而斯金纳的迷箱实验中老鼠的行为则是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的重点和核心考点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根据实验结果,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呈现愉快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受到表扬,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增加。负强化使撤销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比如,小红拾金不昧,老师撤销了对她迟到的惩罚,使拾金不昧的行为发生频率增加。斯金纳将惩罚也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使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比如,迟到罚站在门外。负惩罚是撤销愉快刺激,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上课看小说,下课不能出去玩,这就是负惩罚。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中还有一个概念:消退,指不给予任何强化,减少行为发生的频率,比如,学生上课做鬼脸,学生和老师都不予理睬,最终做鬼脸的行为减少。这些就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复习备课时只要借助例子进行理解就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注意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主体是谁,即在判断是强化或者惩罚时,先看行为发生的频率,增加是强化,减少的是惩罚和消退。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其他考点还有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是指用高频的动作强化低频的动作,比如,先写完作业才能看电视,看电视是高频动作,写作业是低频动作,写完作业后给予一个高频动作强化,相当于正强化。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10-06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选择试题03-16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及答案03-15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单选模拟试题12-01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综合素质》模拟试题03-16

2017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试题12-11

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精选试题11-20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预测模拟试题12-07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预测试题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