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时间:2024-09-20 19:10:31 俊豪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通用5套)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是参考者回顾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通用5套)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1

  一、选择题

  1. 在中学生的体育教育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以下哪个?

  A. 增强身体素质

  B. 提高竞技水平

  C.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D. 增加课外活动时间

  2. 以下哪项活动最能锻炼学生的协调性?

  A. 跑步

  B. 游泳

  C. 跳绳

  D. 举重

  3. 中学生开展体育锻炼时,教练应优先考虑的原则是哪个?

  A. 安全第一

  B. 训练强度

  C. 技术动作

  D. 比赛成绩

  4. 在篮球教学中,进行运球训练时,最应该关注的技巧是?

  A. 射篮技巧

  B. 防守技巧

  C. 控球技巧

  D. 断球技巧

  5.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A. 不做热身运动

  B. 进行适量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C. 只关注技能训练

  D. 严格控制练习时间

  二、简答题

  1. 请简述如何设计一节初中学生的体育课。

  2. 谈谈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在教学中的体现。

  答案

  一、选择题

  1. 正确答案:C.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2. 正确答案:C. 跳绳

  跳绳是一项需要高度协调性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3. 正确答案:A. 安全第一

  在体育锻炼中,保护学生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4. 正确答案:C. 控球技巧

  控球技巧是运球训练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控球,才能有效开展其他技术动作。

  5. 正确答案:B. 进行适量的热身和拉伸运动

  热身运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灵活性,从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

  二、简答题

  1. 体育课设计:

  设定课程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达成的技能和知识。

  准备热身活动:选择适合本节课内容的热身运动。

  主课内容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安排相应的技能练习和游戏,确保内容丰富有趣。

  安全措施:确保场地安全,设备完好,防范事故发生。

  教学反馈时间:在课程结束时,给予学生反馈并进行总结,鼓励他们表达感受。

  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运动员优秀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在教学中,通过心理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意志力。例如,通过团队合作和比赛,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整体素质。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下列选项中,属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维度的是( )

  A. 体育品德

  B. 健康行为

  C. 运动认知

  D. 运动技能

  答案:D。运动能力主要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三个维度,其中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的重要体现。体育品德属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另一维度;健康行为也是单独的核心素养维度;运动认知只是运动能力维度中的一部分,不全面。

  2.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不包括( )

  A. 跑

  B. 跳

  C. 投

  D. 器械体操

  答案:D。初中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的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等基本田径技能,器械体操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不是基本运动技能的范畴。

  3. 运动解剖学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A. 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B. 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C.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

  D. 运动训练的原理与方法

  答案:A。运动解剖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运动规律,通过对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是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治疗属于运动医学的范畴;运动训练的原理与方法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

  4. 下列肌肉中,具有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作用的是( )

  A. 股四头肌

  B. 股二头肌

  C. 臀大肌

  D. 髂腰肌

  答案:B。股二头肌具有伸髋关节和屈膝关节的作用。股四头肌主要作用是伸膝关节,屈髋关节;臀大肌主要作用是伸髋关节;髂腰肌主要作用是屈髋关节。

  5.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教师安排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时,适宜的距离为( )

  A. 10 - 20米

  B. 20 - 30米

  C. 30 - 40米

  D. 40 - 50米

  答案:C。在短跑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时,30 - 40米的距离较为适宜。这个距离能够让学生在起跑后充分发挥加速能力,同时又不会因为距离过长而影响到起跑加速的技术动作连贯性。10 - 20米距离较短,难以充分展现加速跑的能力;20 - 30米稍短;40 - 50米对于初中学生的加速跑练习来说距离可能过长。

  6. 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 )

  A. 2秒

  B. 3秒

  C. 5秒

  D. 8秒

  答案:B。在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在对方限制区内停留时间不得超过3秒,这一规则旨在防止进攻队员在篮下长时间占据有利位置而影响比赛的平衡性和观赏性。2秒不符合篮球规则;5秒规则主要是针对持球队员的运球、传球等情况;8秒规则是指进攻队从后场控制球开始,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

  7.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正确击球部位是( )

  A. 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桡骨内侧平面

  B. 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尺骨内侧平面

  C. 腕关节以下10厘米左右桡骨内侧平面

  D. 腕关节以下10厘米左右尺骨内侧平面

  答案:A。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正确击球部位是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桡骨内侧平面。这样能够保证垫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球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向和高度飞行。

  8.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进行武术教学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 )

  A. 套路演练能力

  B. 格斗实战能力

  C. 养生保健意识

  D. 民族文化素养

  答案:D。在初中武术教学中,重点应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了解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等,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套路演练能力、养生保健意识也是武术教学的目标之一,但相对而言,民族文化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初中阶段武术教学一般不侧重于格斗实战能力。

  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

  A. 导向功能

  B. 激励功能

  C. 诊断功能

  D. 娱乐功能

  答案:D。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引导教学朝着预期目标发展)、激励功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诊断功能(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而娱乐功能不属于体育教学评价的功能。

  10. 在初中体育教学计划中,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学场地

  答案:D。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内容(确定本单元要教授的具体内容)、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教授内容)等。教学场地一般在课时教学计划中会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因素进行安排,不是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

  (以下省略部分选择题内容及答案)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答案:

  (1)加强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运动损伤的严重性,提高预防损伤的意识,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

  (2)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避免过度训练或突然增加运动强度。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进行简单的基础练习,再逐步开展复杂的动作练习。

  (3)做好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要适当,一般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针对身体易受伤的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增强这些部位的稳定性和抗损伤能力。

  (5)规范技术动作: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传授正确的技术动作,学生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练习。错误的.技术动作往往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6)改善教学环境:

  确保体育教学场地平整、无杂物,运动器材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教学环境的温度、湿度和光线等条件也要适宜体育活动。

  2. 简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方面,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则体现在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受益。

  3. 简述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

  (1)增强学生体质:

  体育游戏是一种身体活动,通过跑、跳、投等各种动作,能够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的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强身健体。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相较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参与。它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游戏中,学生需要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合作或竞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同时,当学生在游戏中取得成功或克服困难时,能够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4)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游戏通常需要学生与他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学交往、合作,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团队合作类的体育游戏可以让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共同达成目标。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3

  一、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武术基本手型的是( )

  A. 掌、勾、拳

  B. 冲拳、架拳、推掌

  C. 弓步、马步、虚步

  D. 踢、打、摔

  答案:A。解析:武术的基本手型为掌、勾、拳;B选项中的冲拳、架拳、推掌属于武术的手法;C选项的弓步、马步、虚步属于武术的步型;D选项踢、打、摔是武术的技法内容。

  2. 在运动解剖学中,( )是指人体关节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等组织的伸展能力。

  A. 耐力素质

  B. 柔韧素质

  C. 灵敏素质

  D. 力量素质

  答案:B。解析: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以及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肉等组织的伸展能力。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克服阻力的能力。

  二、简答题

  1. 简述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的要求。

  答案:

  (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针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授新动作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再根据教学要求做重点示范。

  (2)示范要正确。教师的示范动作要规范、准确、熟练、优美,给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模仿。

  (3)示范的位置和方向要合适。示范的位置应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以及安全等因素来确定,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示范动作。示范的方向有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和镜面示范等,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

  (4)示范的速度要适中。对于新授动作,尤其是较复杂的动作,示范速度应适当放慢,让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动作的结构和细节;而在复习动作或展示完整动作时,可适当加快示范速度。

  (5)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示范和讲解是相辅相成的,示范时配合简洁、准确的讲解,能够提高示范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

  2. 简述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答案:

  (1)加强思想教育。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提高他们对运动损伤的认识,增强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

  (2)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学生、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训练水平等因素,合理安排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等运动负荷,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还能增加肌肉的温度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从而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准备活动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并且活动的强度、时间要适宜。

  (4)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方法要科学合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过早地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动作练习。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等合理分组,避免因个体差异而造成运动损伤。

  (5)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有针对性地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训练,可以提高这些部位的机能,增强其抗损伤的能力。例如,膝关节易伤者可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训练,腰部易伤者可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

  (6)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在体育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运动员的保护,如教师、教练要及时给予正确的保护和帮助。同时,要教会学生、运动员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摔倒时的正确倒地姿势等,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三、案例分析题

  案例

  某初中体育教师在教授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步骤:

  1. 教师讲解、示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包括脚步动作、持球姿势、投篮动作等。

  2.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运球并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另一人负责捡球并传球给练习者,练习5次后互换。

  3.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部分学生在投篮时手臂外展、投篮出手点过低等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4. 进行小组比赛,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5名代表进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比赛,看哪组进球最多。

  请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 该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出现的手臂外展、投篮出手点过低的问题,你有什么纠正方法?

  3. 对该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答案:

  1. 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讲解示范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的结构和过程,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为学生的练习奠定基础。

  练习法: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运球、投篮练习,通过实际练习来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在比赛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

  2.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采用以下纠正方法:

  手臂外展问题的纠正:

  讲解正确的手臂动作原理,强调投篮时手臂应内收,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角度,以保证投篮的准确性和力量传递。

  进行专门的手臂动作练习,如手持轻物(如小哑铃或网球)进行原地投篮动作模仿练习,重点体会手臂内收的感觉,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自己的手臂动作,教师进行监督指导。

  在投篮练习时,可在学生手臂外侧设置障碍物(如小彩旗或标志物),限制手臂外展,提醒学生保持手臂内收动作,逐渐养成正确的习惯。

  投篮出手点过低问题的纠正:

  分析投篮出手点过低的原因,如可能是由于对投篮动作的理解不到位或者是起跳高度不够等因素造成的。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投篮出手点应在头部上方或稍前上方,这样有利于提高投篮的抛物线和准确性。

  进行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如让学生站在篮下,先进行原地投篮,要求投篮时尽量提高出手点,可在墙上或篮板上标记出正确的出手点位置,让学生有直观的目标进行练习。同时,加强学生的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蛙跳等练习,提高学生的起跳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投篮的出手点。

  3. 对该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优点:

  教学方法运用合理。讲解示范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建立对新动作的认识;练习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比赛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技术的机会。

  教学组织有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合理安排学生进行两人一组的练习和小组比赛,既保证了学生的练习机会,又便于教师的巡回指导和管理。

  注重教学指导。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不足:

  教学步骤略显简单。在讲解示范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分解动作的示范和详细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动作要领。

  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纠正,但没有涉及到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热身和放松环节缺失。在完整的体育教学中,热身和放松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提及这两个环节,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运动体验和身体健康。

  四、教学设计题

  请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教学内容的教案。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包括准备姿势、击球部位、击球动作等。

  大部分学生(80%以上)能够较准确地做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部分学生(50%以上)能够连续垫球5次以上。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解示范、分解练习、完整练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击球部位:用手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

  击球动作:插、夹、提,手臂伸直夹紧,用全身协调用力将球垫起。

  2. 教学难点

  全身协调用力:学生往往难以将下肢蹬地、伸膝、提踵,上体稍前倾,重心靠前,两臂夹紧前伸,插到球下,含胸收肩,利用全身协调用力将球垫起。

  控制球的方向和高度:在垫球过程中,根据来球的方向、速度等因素,准确地控制球的方向和高度是学生较难掌握的技术要点。

  三、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竞赛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开始部分(5分钟)

  课堂常规

  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安排见习生。

  2. 准备部分(10分钟)

  慢跑热身

  围绕排球场地慢跑3圈,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专项准备活动

  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8拍。

  排球专项准备活动:排球操,包括排球的抛接、垫球的模仿动作等,每个动作做2×8拍。

  3. 基本部分(25分钟)

  讲解示范排球正面双手垫球(3分钟)

  教师讲解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

  准备姿势:双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重心稍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双手置于腹前。

  击球部位:用手腕上10厘米左右的两小臂挠骨内侧所构成的平面击球。

  击球动作:当球接近腹前时,两臂前伸插入球下,同时两臂伸直夹紧,含胸收肩,用全身协调用力将球垫起,击球点一般在腹前一臂距离处。

  教师进行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让学生全面观察动作。

  分解练习(10分钟)

  原地击球部位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持球,另一人做击球动作,用两小臂挠骨内侧轻击球的下部,体会击球部位,每组练习10次后互换。

  插夹提动作练习

  学生单人进行插夹提动作练习,先原地进行,然后可以结合简单的移动,如左右滑步后进行插夹提动作练习,每组练习10次,共练习3组。

  完整练习(10分钟)

  自垫球练习

  学生每人一球,进行自垫球练习,要求尽量按照正确的动作要领进行,从一次垫球开始,逐渐增加垫球次数,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两人一组一抛一垫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相距3 - 5米,一人抛球,另一人进行正面双手垫球练习,练习10次后互换,重点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控制球的方向、高度。

  游戏竞赛:垫球接力赛(2分钟)

  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学生站成一列纵队,在相距5米的地方设置一个标志桶。游戏开始时,每组第一个学生手持排球,自垫球3次后,将球向前垫过标志桶传给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重复上述动作,依次进行,最先完成的组为胜。

  目的:通过游戏竞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垫球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结束部分(10分钟)

  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拉伸练习,包括手臂、肩部、腿部等部位的拉伸,每个部位拉伸20 - 30秒。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自主进行练习,下节课进行检查。

  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五、教学预计

  1. 预计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基本动作要领,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连续垫球。

  2. 预计本节课学生的运动强度适中,练习密度为40% - 50%,学生的平均心率为120 - 130次/分钟。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关注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视频教学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动作要领。此外,在游戏竞赛环节,可以进一步优化游戏规则,使游戏更加公平、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4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种运动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A. 篮球

  B. 足球

  C. 游泳

  D. 田径

  2. 在田径比赛中,标枪比赛的投掷区域与哪个因素最为相关?

  A. 风向

  B. 跑道长度

  C. 投掷角度

  D. 投掷者的体重

  3. 心率测试通常用于评估什么?

  A. 身体柔韧性

  B. 力量水平

  C. 心肺功能

  D. 速度

  二、简答题

  1. 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2. 请列出三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并说明其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 B. 足球

  2. C. 投掷角度

  3. C. 心肺功能

  简答题答案:

  1.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实施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如田径、球类、游泳等,以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活性。

  注重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增强实践机会,提高身体素质。

  2. 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及预防措施:

  扭伤:运动前做好热身,避免超负荷运动,穿着合适的运动鞋。

  拉伤:注意肌肉的拉伸和放松,训练时逐步增加强度。

  骨折:确保正确的运动技巧和保护措施,避免在不安全的环境中运动。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 5

  一、单项选择题

  (一)真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灵敏素质的手段是( )

  A. 俯卧撑

  B. 双摇跳绳

  C. 负重蹲起

  D. 立定跳远

  2.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体育活动。下列选项中,比较适合初中学生的体育活动是( )

  A. 简单的体操动作练习

  B. 高难度的武术套路演练

  C. 长时间的耐力跑训练

  D. 复杂的球类战术配合

  (二)答案

  1. B。双摇跳绳需要身体快速协调地完成跳跃和摇绳动作,对身体的灵敏性要求较高。俯卧撑主要发展上肢力量;负重蹲起发展下肢力量;立定跳远主要发展下肢爆发力和协调性,但相比之下双摇跳绳更侧重于灵敏素质。

  2. A。初中学生身体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简单的体操动作练习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等素质。高难度的武术套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可能会因为无法完成而导致受伤或者失去兴趣;长时间的耐力跑训练对于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压力较大;初中学生对于球类战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复杂的球类战术配合不太适合他们。

  二、简答题

  (一)真题

  简述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能训练的原则。

  (二)答案

  1. 全面性原则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应涵盖身体的各个部位和各种体能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例如,在一堂体育课中,既要有上肢力量训练的内容,如俯卧撑练习,也要有下肢力量训练,像深蹲起等,同时不能忽视身体柔韧性的拉伸训练等。

  2. 渐进性原则

  体能训练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逐步增加训练的强度、难度和量。例如,对于刚接触引体向上练习的初中学生,可以先从辅助引体向上(借助弹力带等辅助器材)开始,随着学生力量的增长,逐渐减少辅助的程度,直到能够独立完成标准的引体向上动作。

  3. 个性化原则

  每个学生的体能基础、身体发育状况和运动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而对于体能较弱或者有特殊身体状况(如轻微肥胖、体质较弱等)的学生,应降低训练要求,设计适合他们的训练内容,如肥胖学生可以先从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体能训练开始,像慢走结合简单的健身操练习。

  4. 趣味性原则

  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体能训练中要注重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采用游戏化的体能训练方式,如接力比赛形式的短跑训练,或者将体能训练与音乐结合起来,像进行有氧舞蹈练习来发展耐力素质等。

  三、案例分析题

  (一)真题

  案例:在初中体育篮球课教学中,张老师采用了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男生比较积极参与练习,但部分女生表现出不感兴趣、参与度低的情况。

  问题:

  1. 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2. 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张老师可以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二)答案

  1. 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学生尤其是女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女生可能更倾向于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

  (2)篮球项目本身特点。篮球运动相对比较激烈,男生在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方面可能更倾向于这种对抗性强的项目。而部分女生可能因为担心受伤、身体素质较差或者缺乏对篮球运动的了解而兴趣不高。

  (3)缺乏针对性教学。张老师没有考虑到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没有满足女生的特殊需求。

  2. 改进措施

  (1)优化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法。将男女生混合分组进行篮球技能的学习,例如在小组内进行篮球运球接力比赛,每个小组既有男生又有女生,通过小组竞争增强女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些有趣的篮球情境,如模拟篮球比赛中的特殊场景(如最后几秒的绝杀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篮球技能,提高女生的兴趣。

  (2)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女生的特点对篮球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在篮球技能教学初期,可以先从一些简单、趣味性强且不易受伤的内容入手,像篮球原地运球的花样练习(如高低运球结合转圈运球等),或者篮球投篮的近距离趣味投篮比赛(如在篮板上设置不同得分区域,进行投篮得分比赛)。同时,可以适当增加篮球文化、篮球裁判知识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让女生从更多角度了解篮球,提高兴趣。

  (3)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要更加关注女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对于在篮球学习上有困难的女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个别指导,增强她们的自信心。例如,当女生在投篮练习中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分析她的投篮动作,给予针对性的建议,如调整投篮姿势、发力点等。

  四、教学设计题

  (一)真题

  请根据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份以“快速跑”为主题的教学方案。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

  (二)答案

  《“快速跑”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快速跑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等环节。

  大部分学生(80%以上)能够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蹲踞式起跑)和途中跑的步伐节奏,提高快速跑的速度。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练习、游戏和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速度、灵敏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观察、分析和纠正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体验快速跑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起跑姿势的规范性,尤其是蹲踞式起跑的起跑器安装(假设使用起跑器)、“各就位”“预备”动作的准确性以及起跑时的爆发力。

  (2)途中跑时的步幅和步频的合理调整,保持身体的前倾姿势和正确的摆臂动作。

  2. 教学难点

  (1)起跑和加速跑之间的衔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速度。

  (2)如何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能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步幅和步频组合,提高快速跑的效率。

  三、教学方法

  1. 讲解示范法

  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2. 练习法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如分解练习、完整练习、重复练习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快速跑的'技术动作。

  3. 游戏竞赛法

  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快速跑。

  (3)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10分钟)

  1. 慢跑热身

  学生成两路纵队围绕操场慢跑2圈(约400米),速度适中,保持队伍整齐。

  2. 关节活动操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关节活动操练习,包括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和手腕踝关节运动,每个动作做4个八拍。

  3. 专项准备活动

  (1)小步跑30米×2组,体会腿部快速折叠和前摆的动作。

  (2)高抬腿跑30米×2组,强调大腿高抬、速度快、身体重心平稳。

  (三)基本部分(25分钟)

  1. 讲解示范(3分钟)

  (1)教师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冲刺跑四个环节。起跑:重点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各就位”时,双手撑地,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起跑线一脚半,后脚膝盖着地;“预备”时,臀部抬起稍高于肩部,重心前移,两肩稍超出起跑线;听到枪声后,双手迅速推离地面,双脚用力蹬地,向前冲出。加速跑:起跑后的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速度。途中跑:强调步幅和步频的调整,身体前倾,手臂自然摆动,前摆时手不过身体中线,后摆时手臂弯曲约90度。冲刺跑:接近终点时,全力冲刺,加大摆臂和蹬地的力量。

  (2)教师进行完整的快速跑示范,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动作。

  2. 分解练习(10分钟)

  (1)起跑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在起跑线后练习蹲踞式起跑动作,一人练习,一人检查并纠正动作。练习5 - 6次后,两人互换。教师巡回指导,重点纠正起跑姿势不规范的问题,如起跑器安装不当(假设使用起跑器)、“各就位”“预备”动作不准确等。

  (2)途中跑练习

  学生分成四组,在跑道上进行30米的途中跑练习。每组练习3 - 4次,每次练习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步幅和步频的调整以及身体姿势的保持。

  (3)冲刺跑练习

  在操场一端设置终点标志,学生从30米处开始进行冲刺跑练习,每次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冲刺时的感受,如如何在最后阶段加大力量等。

  3. 游戏竞赛——“接力快速跑”(12分钟)

  (1)游戏规则

  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学生在起跑线后站成一列纵队,听到口令后,第一位学生采用蹲踞式起跑快速跑向30米外的标志杆,绕过标志杆后返回起点,与第二位学生击掌,第二位学生出发,依次类推,最先完成接力的小组获胜。

  (2)游戏目的

  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练习快速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巩固快速跑的技术动作。

  (3)游戏进行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竞赛,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担任裁判,及时判定比赛结果,对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加油助威。

  (四)结束部分(10分钟)

  1. 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拉伸活动,包括腿部肌肉的拉伸(如小腿后侧、大腿前侧和后侧肌肉)、腰部的拉伸以及肩部的放松等,每个动作保持15 - 30秒。

  2. 课堂小结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快速跑的动作要领,重点强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技术掌握情况、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存在不足的学生给予鼓励。

  3. 布置作业

  (1)课后复习快速跑的动作要领,自己进行简单的练习。

  (2)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快速跑速度。

  4. 宣布下课

  师生再见,收拾器材。

【教师资格证《体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真题】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检测题03-24

教师资格证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冲刺卷12-03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12-03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真题03-16

教师资格证《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11-18

2017教师资格证《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考试大纲12-06

初中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检测卷07-01

初中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检测卷12-09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大纲03-16

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