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时间:2024-07-29 15:24:17 兴亮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

  2.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_

  3.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_______的原则。

  5.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观点的是_______

  6.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7._______是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

  8.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的_______。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运用的是_______。

  10.在上课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准备好谈话的问题和顺序以及如何从一个问题引出和过渡到另一个问题,这是教学方法的_______基本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杜威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6.()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

  A.上课B.教学C.工作D.交往

  7.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测验。

  A.常模参照性B.标准参照性C.总结性D.发展性

  8.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A.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B.探讨因果关系

  C.严格控制自变量D.简便易行

  9.程序教学的基础是()心理学。

  A.构造主义B.认知主义C.行为主义D.实用主义

  10.()发明了“发现学习法”。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凯洛夫D.布鲁纳

  11.()是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2.对于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时,属于个人内部稳定的不可控因素的是()。

  A.能力B.运气C.努力D.任务难度

  13.属于成长需要的是()。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归属需要D.认知需要

  14.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倒U关系D.无关系

  15.MURDER策略中M指的是()。

  A.心境B.理解C.回忆D.复习

  16.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

  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

  17.()是美国最早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他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创者。

  A.华生B.赫尔巴特C.斯金纳D.桑代克

  18.“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

  A.《学记》B.《孟子》C.《大学》D.《中庸》

  19.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

  A.操作性条件作用B.经典条件作用

  C.精神分析理论D.认知理论

  2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一、填空题

  1.学科活动

  2.共同的奋斗目标

  3.了解和研究学生

  4.因材施教

  5.赫尔巴特

  6.领会知识

  7.课程标准

  8.职业道德素质

  9.榜样示范法

  10.谈话法

  二、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A【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C【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B【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上课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形式。

  7.B【解析】实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8.C【解析】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严格控制自变量和实验条件、主动诱发需要考察的现象、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9.C【解析】程序教学认为学习是形成行为库中本不存在的行为,是通过“刺激一反应二强化”一步步实现的。它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10.D【解析】布鲁纳的著名论点“任何学科都可以以理智上忠实的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而“理智上忠实的.形式”应适合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因而儿童发现学习是一种最佳的学习方式。

  11.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12.A【解析】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因素;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是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因此答案为A选项。

  13.D【解析】成长需要指由个体自身成长需要的健康成长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它是在低层次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的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故又称之为超越性需要(或简称衍生需求)、存在需要(或存在需求)。包括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所指的七层的上面三层,即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14.A【解析】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能取最佳的效果,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成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就越努力,越积极。但这并不能说明学习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果也越好。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关系,即过高或过低的学习动机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15.A【解析】MURDER策略是针对存在困难的大学生而设计的一种学习策略练程序。将这一策略的六个关键词心堉、理解、回忆、觉察、精细加工和复习的首字母组成了一个缩略词MURDER。

  16.A【解析】人的气质卷刑可仆蜘阳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胆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不均衡型。多血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灵活型。黏液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强而均衡的安静型。抑郁质相当于神经活动弱型。

  17.D【解析】桑代克对于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开创了动物学习实验与教育测验,更重要的是他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18.A【解析】《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只有求学的人,才会对老师提出尊称。做老师教人,也要看机会,随缘而教,能建立师生关系也是缘份。

  19.A【解析】行为矫正主要是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持续不断地做系统性的努力改变或形成习得的行为方式。

  20.C【解析】道德品质的培养包括知(道德认识)、情(道德情感),行(道德行)、意(道德意志)等四个方面。其中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做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智力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题干中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的就是道德意志。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2

  1.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的区别,这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 )。

  A.延续性 B.模仿性 C.社会性 D.永恒性

  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可知,人类社会的教育具有社会性。因此,C选项正确。

  ABD选项,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故本题选择C选项。

  2.关于教育的起源,学界有不同的说法,其中( )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起源学说。教育的起源学说包含: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起源说。

  选项A,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选项B,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

  选项C,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选项D,教育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或上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题干中,强调教育起源归于动物本能。选项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择A。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要实施开放教学,学生独立完成教育过程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主导作用的相关知识。题干中关键词教师负责组织、引导,说明教师充当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正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并且题干本身也是教师主导作用概念的原话,因此是在强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因此,C选项正确。

  A、B两项本身说法错误,错误一:对于教师和学生是被动的表述不正确,教育活动是教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共同构成的,所以教育活动有两个主体,因为每个活动都有一个主体。但从教与学两个活动的关系以及教的主体与学的主体两个主体的关系看,教的活动是主导活动,学的活动是主动活动;教的活动的主体——教师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的活动的主体——学生居于整个教育活动的主动地位,发挥着主动作用。错误二:对于教师和学生是客体的说法片面,客体是相对于主体来讲的,对教育活动客体(对象)的认识同样分为两个方面,包括学的活动的客体和教的活动的客体,学的活动的客体包括受教育者的活动所及的外部物质世界和反映外部物质世界的科学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自我,教的活动客体主要是学的活动,或者说是受教育者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因此,只能说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学的活动的客体之一,被动的客体说法更是无从谈起。故AB不选。

  D项说法错误,开放教学是学生自主、综合性的学习,但并不是绝对独立完成教育过程,同样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学生主要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他们的身心发展还处在未成熟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非常需要教师的规范和引导;另一方面,合格的教师一般都受过专门训练,他们明确教育目的,精通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能性。故学生独立完成教育过程是不现实的,故D项不选。

  ABD均与题意不符,此题正确选项为C项。

  4.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 )。

  A.聚合思维 B.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 D.具体思维

  4.【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思维方式。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A选项,聚合思维也称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

  B选项,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C选项,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D选项,具体思维亦称“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对。具体思维是指个体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以具体概念为支柱,这种具体概念与事物的表象具有密切联系,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小红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总是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一题多解。因此,小红的思维方式属于发散思维,B选项符合题意。

  综上分析ACD选项与题干不符,故本题选择B选项。

  5.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 )。

  A.道德意识 B.道德意志 C.道德习惯 D.道德情感

  5.【答案】C。解析:个体品德的内在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认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行动,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一个人的一定的道德行为持续不断地进行,就形成一定的道德习惯。道德习惯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一定的道德品质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道德习惯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道德品质的标志。个体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就在于行为的反复锻炼,使其具有一贯性,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故选C选项。

  A选项,道德意识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各种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称,是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B选项,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D选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此题选C。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真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09-26

雅思听力考试的真题及答案09-29

托福阅读考试真题及答案06-29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附答案)05-31

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精选)06-03

历年日语职称考试真题及答案10-28

司法考试商法真题及答案08-13

职称英语考试《综合B》考试真题答案08-16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及答案精选09-11

历年司法《卷三》考试真题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