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时间:2020-10-16 09:20:55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1.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答案】A。解析: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有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要以这两个要素为前提。

  2.( )是上课的必要补充,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贯彻因材施教的重要措施。

  A.备课

  B.课外辅导

  C.布置作业

  D.考试

  【答案】B。解析:略。

  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C。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就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4.下列不属于课堂纪律类型的选项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学生促成的纪律

  【答案】D。解析:课堂纪律一般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

  5.孔子的教育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答案】B。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6.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 )

  A.个别教学

  B.复式教学

  C.特朗普制

  D.设计教学法

  【答案】A。解析: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和现场教学两种。

  7.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分为( )

  A.学年总结和学期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班级总结和教学总结

  D.学习总结和活动总结

  【答案】B。解析: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一般分为两类,即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一般在学期学年末进行。

  8.灵感现象是( )的结果。

  A.直觉思维

  B.综合思维

  C.聚合思维

  D.分析思维

  【答案】A。解析: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灵感现象就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9.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制定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故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1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考生需注意区分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直观性原则的内涵。

  11.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解析:如果通过内部言语形式默默地复述,可以使即将消失的微弱信息重新强化,变得清晰、稳定,再经精细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中加以保持。那些未经复述的信息或超容量的信息则随时间的流逝而自然衰退被遗忘。因此,复述是使短时记忆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12.当一个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时,拒绝相信此事,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是防御机制中的( )

  A.压抑

  B.否认

  C.文饰

  D.代偿

  【答案】B。解析: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似乎事情根本就没有发生,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这种自我防御机制称为否认。

  13.“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涂尔干,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

  14.“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答案】D。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15.在限定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观念,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特征。

  A.灵活性

  B.独创性

  C.发散性

  D.流畅性

  【答案】D。解析: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16.人格的( )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A.独特性

  B.稳定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C。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17.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C。解析: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8.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答案】D。解析:略。

  19.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属于问题解决的( )阶段。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问题解决的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阶段,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20.心理评估的对象是( )

  A.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

  B.学生的异常心理

  C.学生的异常行为

  D.学生的心理状态

  【答案】A。解析:心理评估是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二、辨析题

  1.讲授法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如果一位教师能够用启发式的思想去使用讲授法,那么题干的结论就是不成立的。因此,不能单纯地说某一种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的,这取决于教师是怎么使用这种方法的。

  2.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可能是无组织的、自发的或零散的,也可能是有组织的、自觉的或系统的。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3.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

  4.品德的形成是一个由内到外的转化过程。

  【答案】这种锐法是不正确的。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认同即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规范,并试图与之保持一致。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社会规范及其价值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此时,稳定的品德形成。

  三、简答题

  1.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参考答案】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主要有:(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4)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5)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9)个别教育工作;(10)班会活动的组织;(11)偶发事件的处理。

  3.简述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般人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3)意志健全;(4)人格统一;(5)人际关系和谐;(6)与社会协调一致;(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4.简述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

  【参考答案】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即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即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分散复习,而不要等到考前集中算“总账”。

  (1)复习要及时;

  (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

  (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

  (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5)注意用脑卫生。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相关文章:

1.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华考点

2.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

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辅导:课程的类型

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

5.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试题

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练习题与答案

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

8.教师资格《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中学认知发展

9.2017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