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

时间:2024-10-21 14:08:30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

  1.《爱弥儿》的著者是( )

  A.康德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洛克

  【答案】C。解析:略。

  2.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表现在( )

  A.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B.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C.文化体系

  D.教育为文化本体

  【答案】D。解析: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但教育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因为教育既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深化与提升的手段。这就是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3.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B。解析: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没有实行;癸卯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4.( )是指实际工作者(如教师)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及本单位的成员共同合作,将实际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A.叙事研究法

  B.实验研究法

  C.行动研究法

  D.质的研究法

  【答案】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行动研究法的概念。

  5.校园文化属于( )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国家课程

  D.地方课程

  【答案】B。解析: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一般来说,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校的物质环境;第二,学校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第三,学校中的人际关系。

  6.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发现法

  D.读书指导法

  【答案】B。解析:运用讨论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讨论法在高年级运用得比较多。

  7.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复式教学

  C.个别教学

  D.特朗普制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复式教学的概念。

  8.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课外活动

  【答案】B。解析: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D。解析:略。

  1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出自( )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乌申斯基

  【答案】C。解析:题干的描述出自马卡连柯,体现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1.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答案】A。解析: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它包括语言文字说服和事实说服。

  12.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 )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答案】B。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3.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答案】C。解析:性格可以做善恶评价,有好坏之分。

  14.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

  【答案】D。解析: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其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三大特点。

  15.ABC理论中B指的是( )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答案】C。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16.追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

  A.25%

  B.50%

  C.75%

  D.100%

  【答案】B。解析:高成就动机者往往选择有50%机率成功的任务。

  17.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做( )

  A.分类

  B.概括

  C.抽象

  D.比较

  【答案】C。解析: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18.要打开一个三位数组成的密码锁,可以从000、001、002逐一尝试直到998、999,最终便会找到一个正确答 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 )

  A.推理式

  B.算法

  C.演绎式

  D.启发式

  【答案】B。解析: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19.小明在学习了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乳动物之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 )

  A.抽象概念

  B.关系判断

  C.归纳推理

  D.演绎推理

  【答案】D。解析: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

  20.(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A.品德

  B.意志

  C.道德

  D.情绪

  【答案】A。解析: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它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思想与行动中的体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二、辨析题

  1.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以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这些遗传素质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人的发展就是在人类特有的遗传素质基础上展开的。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1)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2)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教育者应当自觉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的方向转化。(3)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斗争的过程也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3.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的三种:(1)先高后低。很多情况下,个体在学习工作的最初阶段精神状态往往是最好的,此时有足够的动力与精力,因此注意力在工作的起初也最容易集中到注意对象上。然而随着工作的进程,精神状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下降,注意力也随之降低。这是一种先高后低的模式。(2)先低与后高。个体在工作学习的开始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受到各方面新异刺激的干扰,因此此时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高。但是随着工作的进程,环境的熟悉性逐渐增加,在更加放松和熟悉的状态下注意力会逐渐提升。(3)中间高,两头低。个体在工作的开始阶段需要适应环境,避免刺激的干扰,而工作即将结束时也会有心态的起伏、精力的衰减,因此在学习工作的最初和最后阶段其精神状态都没有达到最佳,注意力也因此受到影响。与此对应,在工作的中间阶段属于个体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刻。

  4.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信度是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可信的测验未必有效,而有效测验必定可信。

  三、简答题

  1.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3)课外活动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活动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2.简述认知疗法的过程。

  【参考答案】

  认知疗法的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

  (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3.简述如何针对不同气质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4.简述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参考答案】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有:

  (1)正确认识情绪,形成正当、合理的需要;

  (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充实和丰富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康的情趣;

  (3)锻炼身体;

  (4)使自己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基调,培养幽默感;

  (5)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中学生爱生活、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情感;

  (6)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试卷】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24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26

202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09-07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结构公布10-16

2016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09-21

2017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试题08-31

2017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10-16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10-25

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押题试卷09-25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