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5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练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
A.陶行知
B.潘菽
C.房东岳
D.廖世承
2.从事新学习时,学习者身心的发展水平对学习的适应性,被称为( )。
A.关键期
B.学习准备
C.最近发展区
D.印刻现象
3.下列哪项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A.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科普讲座
B.学生谐音法记忆单词
C.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D.玩走迷宫游戏
4.下列表述中有错误的是( )。
A.智商决定学习成绩
B.性格影响个体的行为方式
C.认知方式是习得的
D.不同个体间智力有质与量的差异
5.学习是学生通过尝试一错误,使某情境和某行为之间形成稳定的联系。该学习理论观点的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6.“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属于(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7.马斯洛将人的基本需要归之为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两大类,下列不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安全需要
B.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审美需要
8.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9.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
1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
D.100%
12.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 )而不注重内容。
A.技能
B.形式
C.方法
D.技巧
13.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记忆效果最好。
A.100
B.150
C.200
D.50
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熟练阶段
15.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
B.整体与部分练习
C.模拟与实际练习
D.过分与适度练习
16.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
D.复述策略
17.( )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A.问题
B.问题解决
C.理解问题
D.问题空间
18.(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A.学校
B.家庭
C.社会
D.工作单位
19.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20.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中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 )。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21.与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22.学生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状态是一种( )。
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23.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 )。
A.具体内容
B.学习过程
C.概括
D.获得策略知识
24.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从例证到规则的学习,属于(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25.“高原现象”通常发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的( )。
A.初期
B.中期
C.后期
D.各阶段都可能
26.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方式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采用下列哪种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27.辅导老师将接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 )。
A.鼓励
B.反映
C.澄清
D.询问
28.研究显示,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 )。
A.初二年级
B.初三年级
C.高一年级
D.高二年级
29.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30.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 )
A.分析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2.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
A.积极的
B.消极的
C.和睦的
D.对抗的
E.排斥的
3.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4.教师应充当的角色有( )。
A.学习的指导者
B.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C.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D.心理保健者
E.教育科研人员
5.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 )。
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
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
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
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
E.举一反三
6.心智技能具有哪三个特点?( )
A.对象具有观念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结构具有简缩性
D.结构具有展开性
7.哪些人善于发现问题?( )
A.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越强的
B.个体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的
C.个体的知识经验越丰富的
D.个体的视野越开阔的
8.元认知知识包括( )。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对教师的认识
9.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 )。
A.独创性
B.发散性
C.灵活性
D.突发性
E.活跃性
10.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三、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认知一发现说是由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 )
2.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联系的。( )
3.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力求成功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
4.能力是相对稳定的,也是不可控的。( )
5.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 )
6.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
7.对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 )
8.学习策略是一种技能。( )
9.上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
10.中学生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
11.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
12.教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
13.新教师常利用学生的非语言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 )
14.自编测验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类型。( )
15.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之分。( )
四、情境分析题(共20分)
《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学生A和学生B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的两个学生。但是,他俩的个性完全不同。比如,老师还没有读完题目的时候,学生A就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回答,但是往往会答错。学生B则安静地坐在那里,只有老师点名提问的时候才会回答,有时候站立起后也迟迟不作答,但往往能作出正确答案。
1.你认为学生A的认知风格是( )。 [单选题]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学生B的认知风格是( )。 [单选题]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3.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 )。 [单选题]
A.根据信息加工所依据的信息
B.根据反应的时间和精确性
C.根据思维的方向
D.根据创新性
(二)(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4分。共8分)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纯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1.教师采用的这种方法是否符合记忆规律?( ) [单选题]
A.符合
B.不符合
2.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不定项选择题]
A.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B.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C.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D.再认是一种高水平的回忆过程,能再认的不一定能重现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1924年,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将西方的教育心理学引进我国。
2.B【解析】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3.A【解析】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有目的性的,通过教师的指导而进行的学习。
4.A【解析】决定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因素归结为三点:第一是智商,第二是学习条件,第三是习惯。
5.B【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一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而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
6.C【解析】替代强化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
7.D【解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复杂多样的需要区分为从低到高的七大类,并把其中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把较为高级的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称为心理需要或生长需要。
8.A【解析】根据问题的定义,选A。
9.D【解析】品德是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0.B【解析】反复检查是动作,所以这种行为属于强迫行为,选B。
11.B【解析】力求成功者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和过高的任务。
12.B【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学习内容容易忘记,但形式是永久的。
13.B【解析】过度学习不意味复习次数越多越好。150%时,效果最好。
14.B【解析】认知阶段是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
15.B【解析】根据内容完整性,练习可分为整体与部分练习。
16.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利用谐音联想法帮助记忆是其中一种。
17.D【解析】略。
18.A【解析】在日常教学中可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19.C【解析】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了足够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掌握。
20.A【解析】教师促成的纪律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BCD属于体贴,规定限制属于结构的创设。
21.D【解析】略。
22.B【解析】题干所述为社交恐怖症的状态。
23.B【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在教育上形成了“形式教学”。这种教学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题材的活动形式。
24.B【解析】从例证的学习到更高概括层次的规则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
25.B【解析】学习者在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①开始阶段;②迅速提高阶段;③学习高原期;④克服高原阶段。
26.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见的组织策略有①列提纲;②利用图形,包括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③利用表格,包括一览表和双向表。
27.B【解析】略。
28.A【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品德不良、违法犯罪多发生在这个时期。根据研究,初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29.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30.C【解析】教学任务分析是促进教学设计科学化的一种技术,主要包括分析学习结果的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三方面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由心理健康的标准可知以上选项均对。
2.ABD【解析】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3.CD【解析】非正式评价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
4.ABCDE【解析】教师要充当多种角色。
5.ABCE【解析】D属于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
6.ABC【解析】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即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和结构具有简缩性。
7.ABCD【解析】能否发现问题,这与个体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个体的视野等有关。
8.ABCD【解析】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一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9.ABC【解析】创造性思维表现为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灵活性)。
10.ABD【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三、是非判断题
1.×【解析】认知一发现说是由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
2.√【解析】略。
3.×【解析】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4.√【解析】根据维纳的理论,能力属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
5.×【解析】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应用时也应注意适度、适量。
6.×【解析】在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7.×【解析】学习任务不同时,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效果不同。
8.√【解析】略。
9.×【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
10.√【解析】略。
11.√【解析】略。
12.×【解析】教师的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三是个别化教学。
13.×【解析】专家型教师常利用学生的非语言线索来判断和调整教学。
14.√【解析】略。
15.×【解析】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是从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角度划分的,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之分。
四、情境分析题
(一)1.A 2.B 3.B
(二)1.B 2.BCD
【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模拟练习题二】相关文章:
2017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练习题08-27
2015年自考《英语(二)》模拟练习题08-12
C语言精选模拟练习题09-09
卫生资格模拟练习题08-11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强化练习题09-23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模拟试题10-24
2017公共英语二级听力模拟练习题09-06
计算机二级VB模拟练习题20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