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集锦【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1. 同学们,俺们来做一个补充成语的小游戏,好不好啊?
出示成语。
2. 看到这些成语,你发现了什么?
3. 是的,在俺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花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平时,你觉得什么花最美啊?为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4. 大家说的真好!俺们的作者李天芳从乡间来到城市,住进了机关的四合院,种下一片太阳花。今天就让俺们来学习他的《种一片太阳花》。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指名回答)
归纳板书:太阳花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想了解的真不少!有一些问题俺们通过预习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俺们可以在学习中一起解决。
那就请你带着自身想知道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明白的地方作出标志,多读几遍。
3. 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①生词会读了吗?俺想请一组同学们来读一读,谁想读?
课件出示生词:
焦躁、斑斓、花圃、服侍、贪婪、充分、缤纷、慵倦、火热、兴旺、偃旗息鼓、兴盛、美人蕉。
②大家看着拼音能够准确的读出生字来,假如去掉拼音,你会读吗?
课件出示,小组内读一读这些生词,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又认真,又准确。(小组合作读生词)
③读得不错。哪位同学想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4. 看来大家对生词掌握的不错。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评价:读得不错。
三、细读体悟
1. 作者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①请你仔细听录音,边听边考虑,画出有关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谁能说一说?为什么要种太阳花呢?
板书:对色彩的渴望
2. 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太阳花怎么样?
请你自身读读课文,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来。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就请你同桌两个人交流一下你画的句子吧。
①你能读读你画的'句子吗?(5—8自然段)
②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太阳花的美?
③你还能体会到太阳花美在哪里?
3.同学们读得真好!
①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听?老师为他配上音乐。(指名读)
②请其他同学比上眼睛想象一下太阳花开的情景。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谁还想读?
4.太阳花如此美丽,却又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读读8、9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太阳花经久不衰?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
让俺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来读读第9自然段。(齐读)(指名配乐读)
5. 让俺们一起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段落,夸夸美丽的太阳花吧。
6. 看到美丽的太阳花,你能不能想到些什么?
实际生活中有和太阳花一样的人吗?
四、拓展
1. 小结: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俺想俺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
2. 课后,希望大家能够找来《白杨》这篇文章来读读,感受一下白杨树的高洁品格。
3. 搜集有关花的资料,准备习作。
五、安排作业
1.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
2. 仿照课文的写作手法,写写你钟爱的花吧。
3. 课外阅读:找来与花有关的文章读一读。
语文教案 篇2
孩子们,春天来了。你听到春的声音、看到春的色彩了吗?嘘——别出声,让我们轻轻地打开门,轻轻地走出去,用自己的手抚摸一下枝头,看看熟睡的小芽是否已经睁开了眼睛。
轻轻地
轻轻地
绿芽撕碎了身上的衣裳
扭一扭
转一转
嗬
变成了个绿绿的小圆球
咦?小草起床了吗?别出声,让我们走上前去——
轻轻地
轻轻地
别吓着了小草
它们还太嫩、太小
哪里禁得住
我们重重的一脚
哦,听——小鸟在唱歌呢!轻点、轻点,别影响了它们唱歌的情绪。
轻轻地
轻轻地
小鸟正在演奏春的乐曲
小心——
别碰乱枝头
影响了它们
歌唱的情绪
轻轻地、轻轻地,在大地复苏、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大自然变得多么美丽!让我们舒舒服服地走在春风里,看它五彩的大笔怎么把大地涂抹得花红柳绿?让我们惬意意地漫步在细雨里,看这些细细的“鱼丝线”怎样才能钓到大鱼?让我们静悄悄地看那流云远去,想象它们这一路上演了多少场魔术表演……于是,有多少首《轻轻地》的小诗,正在让我们着迷。
《风儿》轻轻地/轻轻地/风儿搬过来一个个/大大的染缸/瞧去吧……
《春雨》轻轻地/轻轻地/细细的“鱼丝线”/从天上扯到地下/哦,别惊动了地下的'小鱼……
《白云》轻轻地/轻轻地/那片片漂浮的舞台/让天空变得如此热闹……
啊,走在野外、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我们还会发现多少个“轻轻地”呢?空中的风筝轻轻地飞翔在云际;一群群小鸟轻轻地掠过树梢;一片片叶子轻轻地在风中舞蹈;一朵朵小花轻轻地绽放着笑脸;一条条小鱼轻轻地观望着水面;一只只蚂蚁轻轻地跑出了洞穴;一群群牛羊轻轻地融进春光……孩子们,春天有如此之多的“轻轻地”!每一个“轻轻地”都如此迷人、如此令人感到快活!拿起笔,写一写你眼睛里、你耳朵里、你里面的“轻轻地”吧,那一定是一首美丽的歌!
创作训练:
1、文中有三首小诗《风儿》《春雨》《白云》是写了一半的小诗,你能够把它们写完整吗?试试看,你也很棒哦!
2、你观察到春天里有其它的“轻轻地”现象吗?请你根据观察和想象自己创作一首《轻轻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白话,认识词义的 古今差异,积累词语。
2、了解施耐庵与《水浒传》,了解杨志的出身与遭遇。
3、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4.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及失败的原因。
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
赏读法 讨论法 文献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导入:
我们周围许多同党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
二.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每为人卜决疑难,当验如响;邻近有病者,自往诊视,药之无不愈,群诧为神。自言青田刘伯温长于为政而拙于军旅,中驷材耳。若余不仕则已,仕必文为宰辅,武致将帅,握兵十万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尝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浒》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状物肖妙,坊贾喜而刻之,风行遐迩。贾因而致富。此书后展转流入禁中,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是人胸中定有逆谋。不除之必贻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终。Xk b1. com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郑屠、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部不如前半部。
三. 检查预习、指名复述课文
四. 故事情节分析:
(一) 两分法:
第一部分(开头到“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 六分法:
第一部分: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的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五. 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思考题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思考题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思考题3: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以上三题实际上涉及了主要矛盾的.双方(晁盖等人与杨志),次要矛盾的双方(杨志与军健、老都管、虞侯),故事的主要情节,环境描写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学生如能做出较为贴切的回答,将会有助于对小说内涵的理解。
讨论后明确: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人松林避暑歇息。晁盖、臭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
三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入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
四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得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总之,通过"智"的"决斗",我们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类型的矛盾,又较准确地把握了个体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
布置作业:
1、 完成小论文《智取生辰纲与三十六计》
2、 就杨志个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性格,写一篇短评。
3、 课外阅读。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了解“山”与“海”的意象。
教学重点
1、诗歌朗读的停顿、节奏、情感。
2、“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难点:“山”与“海”的象征意义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同学们,我前几天翻阅过你们的军训日记,走入中学校门的你们,憧憬着美好的学习生活,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老师非常理解和欣赏你们,因为每个人都有梦,尤其是小时候,对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向往和设计。今天,我们要学习诗人王家新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表达的也是诗人同样的情怀。(教师板书课题、作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能把自己和课文联系起来,便于学生投入诗歌的意境。
二、了解诗歌,了解作者情况,解决字词。
1、简要了解诗歌及朗读要求。
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的诗是什么样子的`?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而又有丰富内涵的,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2、关于王家新(幻灯片)
王家新:湖北人,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5年任《诗刊》编辑。诗集有《纪念》(1985)《游动悬崖》(1997)
3、熟悉诗歌,解决字词。
a、请学生打开课本,自己试读两遍。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第二遍尝试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歌的内容。
b、教师出示课件并请同学朗读生字词
痴想chī隐秘yǐn铁青tiě
凝成níng诱惑yòu喧腾xuān
漫湿màn一瞬shǜn间
隐秘:隐蔽,不外露。
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诱惑:吸引,招引。
痴想:发呆地想。
喧腾:喧闹沸腾。
c、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教师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可以以几个诗句为例,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划出节奏及意义重音即可。)。
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对诗歌的学习有准备。
让学生有自己理解的空间。
教给学生最基本的朗读方法,掌握朗读节奏与重音,可以帮学生理解诗句意义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山”“海”的象征意义。
问题:
*山的那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出回答。
*你认为诗中的山和海仅指的是大自然的山和海吗?它们还蕴涵着什么意味?
*你怎样理解“在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的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诗句?。
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四、再读诗歌,领会诗人艰难的探索、永恒的追求
(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诗歌,更容易掌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自学讨论。
(问题:在大家朗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给你的感触最深呢?哪些句子、哪些词你觉得写得最好?为什么?请大家思考,并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看法。)。
为下节课深入的学习做准备。
继续加强诗歌与学生实际的情感链接。
六、作业。
1、字词练习
2、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写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板书设计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山:困难挫折
海:理想目标
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境界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⑴ 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⑵ 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⑴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⑵ 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⑶ 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语文教案 篇6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_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景物,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美好感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习作:能写出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写清楚,有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我的发现:让学生发解词语的意思,体会汉语言的丰富并积累语言。
4.日积月累:学习准确运用量词,积累词语。
5.宽带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景物,扩展观察范围,学习作家敏锐细致地观察和描写方法,积累语句。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教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师引入:本单元,我们一起去感受了大自然的美好,荷花、珍珠泉、燕子都融入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我们的家乡同样有迷人的风景,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听吗?
2.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说,互相启发感染,听听同学可补充或提问,发言同学回答。
3.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
评出大家认为好的推荐到班上发言。
4.全班交流、评比: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5.师总结:师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从说、听、纪律以及表达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教学“习作”
1.师引入:上节课,我们都相互介绍了家乡的景物,你一定受到了一些启发,有的同学观察仔细,能说出景物特点,有的能按一定顺序,说得很清楚,还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节课,我们说要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名生说说写景物文应注意什么。
(2)师补充,归纳:
A、能写出景物的特点。
B、按一定顺序写清楚。
C、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D、有丰富的想象。
3.写作方法指导:师以《珍珠泉》为例,讲写作时应注意的'地方。
A、写出了珍珠泉的特点:泉水中冒水泡,有大有小,在阳光照射下,像彩色的珍珠。
B、条理清楚:先写清了珍珠泉的位置;再写泉周围的景色,泉水的特点;接着写水泡似珍珠;最后表达了自己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
C、文章感情真挚。
D、想象丰富:如,泉周围开着花,像编的花环;泉水美丽多姿,像珍珠;想象是许多孩子在吹泡泡玩。
4.生写作,师巡视指导。
5.交流: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出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6.师选出有特点的习作讲评。
7.生根据自己习作进行修改,可同桌互相提建议修改。
8.办“我爱家乡”为主题的习作展。
三、教学“我的发现”
1.生自读词语。
2.指名读,正音。
3.结合,弄明白词语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明确,每个词中两个字意思相反,合成一个词时表达出另外一个意思。
5.指生举例说明自己的发现。
如:呼吸、
6.扩展:说说其它这类词语,积累词语。
四、“日积月累”“我会填”教学
1.生读题,试着填空。
2.交流,用这些短语填句子,讨论填得不同之处。
3.试着用其它量词填是否正确。如:一道(束)金光。
4.填后读一读。
“读读背背”
1.师请生根据拼音读词。
2.指名读,正音,再自读。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意。
4.明确:这些词,分别为描写花草,日月、山峦的成语。
5.扩展:说说自己积累的描写大自然景物的。
6.读背词语。
五、“宽带网”教学
1.师引入:你注意过清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吗?你看见过夏日野外的草地吗?还有山间流淌的溪水吗?
2.生读“宽带网”内容。
3.交流自己喜欢的描写。
4.师引导学生积累,明确“宽带网”要求:课外阅读中有关大自然的描写就把它们记下来,做成卡片,放入“成长记录袋”中。
5.作业:“读读背背”抄写、听写。积累精彩片段。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三下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二,三下语文园地一,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7
一、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东方之珠指的是哪儿吗?
生:(齐答)香港。
师:对,是香港。
(简介香港)香港地处我国南方珠江海口的东侧,1842年被英国侵占。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我们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介绍香港这个城市。(板书课题:东方之珠)
师:(解释题意)珠指的是珍珠的意思,你们见过珍珠是什么样的吗?
生:见过。它是乳白色的。
生:它是圆润的,光滑的,非常美丽。
生:它也很值钱,比较贵重。
师: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东方的珍
珠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录象,看完后你们就知道为什么了。
(看录像感知香港的美丽。)
师:录象看完了,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香港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出示句式:香港
生:香港真美丽啊!
生:香港真漂亮!
生:香港真是繁华啊!
生:香港我爱您!
师:录像中的香港可真是美丽啊,同学们说得也非常好。想不想再看一遍录像啊?
生:(齐答)想。
师:这次我们在看的时候啊,老师希望大家看完后能说说录像中向我们介绍了香港哪些地方好吗?
生:(齐答)好。
(师生共同再次观看录像)
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师:录像看完了,请同学们说说介绍了香港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介绍了香港的沙滩、海洋剧场、街市商店。
(师板书:沙滩 海洋剧场 街市)
师:说得真不错,看得真是仔细。刚刚同学们在录像中看到的景色,在课文中都有介绍。老师想请同学们从这三个地方中选择一处你最喜欢的景色来认真地读一读,准备带我们去那里游玩一番,好不好?看哪个小导游介绍得最好,最称职!
(学生自读课文)
三、 精读感悟、深化理解
师:小导游们都准备好了吧?下面我们开始吧。先请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香港的地理位置。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靠着大海。
生:香港是个港口城市,是祖国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生:老师,什么是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问得真好,哪个小导游能帮他解释一下呢?
生:香港在祖国的南边,每天都有船和飞机通向世界各地,就像一个大门,所以叫通向世界的.南大门。
师:说得真棒!让我们齐读第一小节。
(齐读第一小节)
师:我们已经来到了美丽的香港,哪个小导游想率先给我们介绍一处美景呢?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滩玩。
生:老师我想带大家去海洋公园。
生:我也想把海洋公园介绍给大家。
师:看来小导游们还真是积极地做了准备,那么我先去海洋公园吧,想介绍海洋公园的小朋友站起来,人还真多,谁来介绍呢?说说你们为什么喜欢海洋公园?
生:海洋公园举世闻名。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
生:就是很多人都知道,全世界有名。
生:很著名,很出名的意思。
师:说得都对,那么那儿什么最著名呢?
(板书:著名的海洋公园)
生:那儿最吸引人的是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
师:什么叫精彩?谁来联系课文说说。
生:表演得很丰富,很好看。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得出色。
师:我想请一位小导游结合录像介绍一下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如何精彩?(放这段录像)
生: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不时被逗得开怀大笑。
生: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可精彩了,它们有的顶着球、有的钻圈、有的举重、还有的嬉水跳跃,游客们不适被逗得开怀大笑。
师:介绍得非常棒,那么你们根据他们的介绍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精彩,很好看。
生:我从课文中出现了四个有的知道了了海狮和海豚的表演非常丰富,确实很精彩。
师:这个同学非常会读课文,从四个有的知道了它们表演的精彩,那么你们能用有的造句吗?
生:自习课上同学们有的看书,有的写作业,还有的画画,大家都很认真。
生:体育课上同学们有的跳皮筋,有的踢毽子,有的追跑打闹,还有的打羽毛球,大家玩得都很开心。
师:说得不错。小导游们把海狮和海豚的精彩表演介绍给了大家,大家也观看了录像,那么想一想如果你是游客你看了如此精彩的节目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感到很高兴。
生:我感到很快乐,我会开怀大笑的。
师:高兴、快乐的心情让我们看了表演开怀大笑,谁能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呢?
(指导朗读)
师:我们兴致勃勃地玩过了海洋公园,下面去哪玩呢?
生:我想把沙滩介绍给大家。
生:我也是。
师:那好吧,我们去沙滩玩。哪位同学说说为什么想去沙滩啊?
生:因为浅水湾的沙滩特别迷人。
生:因为那儿有大海,有沙,我们城市里没有。
师:谁来说说浅水湾沙滩如何迷人,怎样吸引了你?
(板书:迷人的沙滩)
生:我读了课文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浪平沙细,阳光和煦,所以我特别想去玩。
师: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和煦吗?
生:阳光和煦就是说阳光很暖和,照在身上很舒服。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还有什么吸引着你们呢?
生:我从课文中知道了那儿的沙滩是金色的,而且海风吹得很轻柔,所以我想去看看。
生:我从没有听过浪涛声,课文中说浅水湾的浪涛很好听我想去听一听。
师:原来浅水湾的沙滩有这么多优美的风景吸引着同学们,那我们再来看看录像感受一下她的迷人。
(观看这段录像)
师:看了录像,你们能想象出漫步在金色的沙滩,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动听的浪涛声是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生:我想应该很轻松。
生:我感到特别的快乐,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生:我觉得所有的人都很高兴。
语文教案 篇8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教学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任务,曾大人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他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出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同学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笞: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丰衣足食:安宁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在读课文,沥青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同学汇报。
课文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局部(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史上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丰衣足食。
第三局部(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身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度课文,明确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身的感受
五、深入课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灯出示提纲: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同学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学多才的小朋友。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3)同学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小朋友,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小朋友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
1.各个小组布置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适时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身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丰衣足食,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3.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故乡教案10-08
语文教案12-22
语文的优秀教案精选04-03
语文教案(精选)08-12
语文阅读教案04-03
《语文乐园五》语文教案03-03
语文教案语文《孙悟空考小明》教案04-04
人琴俱亡的语文教案03-23
《语文园地六》教案11-07
《习作》语文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