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5-22 16:26:43 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

  2、出示15÷3=5,并说说所表示的意思。

  二、探究新知

  1、出示10根小棒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2)学生动手分,并完整的说说10除以2等于5的含义。

  (10除以2等于5表示10里面有5个2.)

  2、分组操作,进行记录。

  (1)如果这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师指名说自己分小棒的过程、结果。

  (10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剩余1根。)

  (2)如果每3根一份,最后把10根都分完了吗?剩下的1根为什么不继续分下去呢?

  比一比:同样是10根小棒,如果每人2根或3根,分得结果有什么不同?

  (3)如果把这10根小棒,每份4根、5根或6根,可以怎样分?

  3、汇报:

  (1)指名汇报,同时将表格填写完整。

  (2)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你觉得根据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同,可以分成几种情况?那几种?

  4、交流:

  (1)根据分得的结果,可以分为正好分完的和分后有剩余的两种情况,像这种正好分完的,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生独立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2)像这几种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仍然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如:把10根小棒,每人分3根,分给了几人,还剩几根?(生答)

  问:按要求怎样列式(板书:10÷3),

  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10和3分别表示什么?

  最后可以分给几人?也就说明10里面最多有几个3?有没有全部分完?还剩多少?(板书:……1(根))

  说明:没有分完的,在商的后面写上6个点,再把剩下的数写上。这个数叫余数。它的单位名称和总数一样。(板书:10除以3等于3余1.)

  (3)生齐读算式,指名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余数又表示什么?(余数表示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剩下的。)

  5、揭题: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也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结: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定的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

  二、教学列1

  1、出示列1(1)

  用算式表示,再说说算式的含义。

  2、出示列1(2)

  用算式表示,说说算式的含义,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习:课本60页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是一道开放题,三种装法,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师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

  出示题目14只小鸭,每( )只一份,有( )份,还剩()只。

  14÷□= □(份)…… □(只)

  14只小鸭,平均分成()份,每份有()只,还剩()只

  14÷□= □(只)…… □(只)

  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鸭子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正好分完的 分后有剩余的

  10÷2=5(份) 10÷3=3(份)……1(根)

  6÷2=3(盘) 7÷2=3(盘)……1(个)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

  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经历试商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会运用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基本练习(课件出示)

  1、摆41根小棒,每7根一堆。

  填:( )根小棒,每( )根一堆,分成了( )堆,还剩( )根。

  列式:

  2、摆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

  填:( )根小棒,平均分成( )堆,每堆是( )根,还剩( )根。

  列式:

  汇报结果,再列竖式,说说每个数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师: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式计算,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

  课件:43÷7=……

  (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

  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

  师强调: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时关键在于试商,灵活运用表内乘法口诀试商,可以提高试商的准确性和计算的速度,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2、做一做

  (1)师:我们能不能用刚学到的方法,做一做第63页的第1题,为它们找到合适的商呢?

  出示:26÷4=……

  引导学生试商,想4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6,而且小于26。

  (四七二十八,大于26不符合,四六二十四接近26又小于26,商写6。)

  学生再独立思考另外一个竖式的计算,然后指名板演。

  (2)出示第2题,生读题。

  这是一道应用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求可以做多少根长跳绳,就是求39里面最多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所得的商就是所求的结果,余数是还剩下的米数。

  小组内讨论后反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这其实是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计算的文字表述题,本质上就是求被除数里面有几个除数。

  学生完成后反馈,教师做出评价。

  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

  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

  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能力目标: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复习重点

  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有余数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联系

  总结:余数要比除数小。

  2、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竖式计算

  43÷747÷934÷6

  (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应注意哪些?

  (二)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5<32()×7<46()×9<42

  (三)拓展练习

  1、有16个放木块。

  (1)摆5个过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放木块,最多可以摆()个长方体,还剩下()个放木块。

  2、有86个蘑菇,平均放在9个小筐里,每个小筐放几个?还剩几个蘑菇?

  3、小猴子爬杆,一秒钟能爬2米,杆长15米,小猴子7分钟能爬到杆顶吗?

  4、有26千克豆油,每个油桶装4千克油,这些油至少需要多少个油桶?

  5、妈妈买来30个扣子,每件衣服钉7个,最多可以钉几件衣服?

  (四)提高练习

  1、大汽车:每次可以运5吨牛肉

  小汽车:每次可以运3吨牛肉

  (1)有13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有14吨牛肉,怎样派车最合理?

  2、32块饼干,每个小朋友分5块,还余2块,共发给几个小朋友?

  3、在()÷()=5……7中,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多少?

  4、请算出第22个图形和第48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使学生认识简单估算的方法,逐步培养起估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口算方法。

  1、口算下列各题。

  48+3154+1225+44

  48+3554+1825+45

  口算后提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74-2355-3543-12

  74-2955-3740-12

  要求学生先说出口算过程,再说出得数。

  问: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要怎样算?

  3、做练习一第8题。

  (1)做第一组题,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2)第一题是怎样算的?最后一步为什么40加12?在什么情况下是进位加?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第二组题,然后指出: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个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

  (4)学生练习第三、四组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集体校对。

  三、混合练习

  1、做练习一第7题。

  2、做练习一第9题。

  先指导学生估算方法,再要求说出每题结果各是几十多,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学生口算得数,可以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方法。

  3、做练习一第10题。

  (1)提问:第一行两道题先算什么?第二行两道题先算什么?

  (2)分两组练习,每组做一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要求尽量用口算。

  4、做练习一第11题。

  (1)指名学生读题,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2)指名口答第13题算式,老师板书算式、答案。提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5、先让学生在第12题()里填数,然后口答校对。

  四、课堂。

  五、课堂作业:练习一第8题。

  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三)学生自主解决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自主练习第1题。涂一涂。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5÷3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教后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掌握了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学会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继续来解决“派车”这个问题。

  板书:派车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本题的情境图,理解图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问: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学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车,小汽车限乘3人,面包车限乘8人)

  2、再让学生独立思考:(1)可以怎样派车?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3、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集体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如第(1)小题解决方法有:

  (1)派4辆面包车;

  (2)派3辆面包车,1辆小汽车;

  (3)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4)派1辆面包车,6辆小汽车;

  (5)派9辆小汽车。

  以上五种派车方案学生只要说出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4、在引导学生探究第(2)小题的解决方法时,要求学生要说出道理,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学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车辆数少一些,便于管理,而且每辆车坐得宽敞些,就派4辆面包车;要求没有空座,就派2辆面包车,3辆小汽车。

  ……

  让学生用“试一试”中表格的形式呈现答案。

  三、巩固练习:第9页“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填写后集体订正。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做一做,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统计表,能对数据进行 简单分析,体验完整的统计过程。

  2.初步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学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课件呈现四种颜色,抛出问 题,引发学生思考。

  1.你认为选哪种颜色合适呢?你是怎么想的?

  2.你觉得怎样确定校服的颜色比较合适?

  二、互动研讨,解决问题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

  (2)学生讨论调查的方式。(举手、投票)

  2.认识统计表。

  课件呈现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

  采用学生举手的方式完成统计表。

  3.运用数据,简单分析,并回答问题。

  师: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发现)

  问题:

  (1)看一看调查的结果,你还知道了什么?

  (2)统计的结果正确吗?说说你是怎么 想的。

  (3)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什么颜色时合适呢 ?

  (4)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4.回顾梳理,明确步骤。

  师:回顾一下,刚刚我们在统计我们班最喜欢校服的颜色时都经历了哪几步?

  三、 实践应用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接触调查,虽然我强调了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举手,但是还是出现了重复举手的情况,所以在检查统计结果是否正确时处理的时间比较长,进行了两次统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5页-86页例1-例3,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知道1分钟有多长

  2、知道1小时有多长

  3、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会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

  是时间

  在20xx年11月11日的7时30分,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这句话中,用到了那些时间单位?

  二、新课

  1、出示钟面,关于钟面你知道了什么?

  2、看一看,钟面上有几个大格?一个大格有几个小格?

  3、学生观察并回答

  4、教师: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5、学生拨针讨论:1小时是多少分钟?

  学生动手操作

  得出时针走1大格,分针刚好走一圈,是60个小格,就是60分

  那我们用算式表示就是1时=60分

  学生填读书

  6、体会1分钟

  1分钟我们能做什么呢/

  活动:学生数数数脉搏

  击掌跳绳跑步

  课后记: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87页例3、4和课堂活动

  教学内容

  1、知道1小时有多长

  2、知道1秒有多长

  3、简单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时针走1大格是多少?分针走小格呢

  2、1小时是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1小时是60分,那有多长?

  我门一节课有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钟了?那在休息10分钟就是60分,也就是1时

  1小时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举例

  学生看书

  2、教学例4

  你的脉搏1分钟跳多少次?那条一次是多少时间?

  有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那1秒有多长?

  学生回答

  观察钟面,认识秒针,

  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

  那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

  观察秒针走一圈后分针走了多少

  得出1分=69秒

  三、课堂活动

  1、10秒你能派多少个球?

  学生活动

  2、完成4题

  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0-92页例5-6和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学会认识几时几分

  2、通过活动,感知时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钟表、作息时间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放收音机正点报时的声音

  2、教师:同学门,你们听见了什么?

  3、出示钟表图,让学生说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5

  1、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几时、几时半了,下面钟表上的时间你认识吗?

  出示例5图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你认为应该怎样认?同桌交流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时针超过了几格,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几分?

  在认时间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组讨论后汇报

  (二)学习例6

  1、教师:出示例6图,学生认时间

  2、看,小熊还等大家来帮他们写一写,你会吗?

  3、抽学生板书,并说方法

  4、教师教写法

  先写几时,再写:,再在:的后面写几分,几分要占两位

  注意:不是冒号,要写在中间

  5、书91页,学生练习

  三、在活动中体会

  1、出示时间,学生边说边拨

  8:10分11:157:353:08

  学生边说边拨

  2、同桌练习

  3、帮助动物纠正错误

  课堂活动3题,学生仔细观察,有错误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说?

  4、联系生活实际,估计时间表

  你们喜欢看那些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在什么时间播出,请你填写节目时间表,

  学生活动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3-94页例1-2

  教学目的:1、简单的单位换算

  2、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分=?秒1时=多少分

  二、新课

  1、教学例1

  森林里,动物们正举行运动会,现在是小动物门在举行赛跑,你们想知道谁得了第一吗?

  学生看图,你都看到了什么?

  乌龟跑了2小时,小兔跑了1小时20分小狗跑了180秒

  你知道谁最快吗?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集体讨论

  2、教学例2

  现在我们在来看,小朋友去游乐场,从下午2:50一直完到3:40,他们玩得可高兴了,他们玩了多久了,你会计算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三、课堂活动

  1题

  第一节课8:45分上,9:25分下,用了多少分?

  小名下午2时到校,4:20离开,在学校多少小时?

  课后记: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3,课堂活动2,练习十三1-4

  教学目的:1、会简单换算

  2、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20秒=()分3十=()分70分=-()时()分

  小红3:40买东西,4:10回家,他用了多久

  二、新课

  1、教学例3

  学校举行运动会,团体赛从8:30——9:40,用了多久时间?

  学生讨论

  单项从9:50——11:50,有开了多久?

  学生独立计算后讨论

  集体汇报

  2、96页2

  学生先独立计算

  集体在讨论汇报

  三、练习

  练习十三1-2

  课后记:

  第6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3-6题

  教学目的:1、会人读时间

  2、会简单的换算

  3、会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时=()分1分=()秒

  二、练习

  1、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4题

  学生填写后集体订正

  说自己的方法

  3、5题

  自己读体后完成

  4、6题

  小朋友要春游,都有那些活动,看书,那你会安排时间吗?

  学生独立安排计划

  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材分析:

  《平均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的教学内容,它是认识除法的基础,而且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它是比较难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而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除法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认真观察、个体思考、小组讨论等活动,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含义。

  3.初步建立公正、公平、团结、合作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讲述发生在森林里招聘会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

  二、引入新知

  ㈠ 问题1:把6颗糖分成3粉,你会怎么分?

  设计3个回答:

  第一种分法:1 2 3

  第二种分法:1 1 4

  第三种分法:2 2 2

  思考:哪种分法最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得出只有每一份都是同样多,才是公平的。引出平均分的含义,每份都是同样的,叫做平均分。

  ㈡ 问题2:谁没有说谎?

  斑马:“我把3个气球平均分给了小牛和小马。”

  狮子:“我把4颗糖平均分给了3个小动物。”

  小猴:“我把6个洋娃娃平均分给了小羊和松鼠。”

  小组讨论,谁没有说谎,并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判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怎么样才叫“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㈠ 判断下面哪一组是平均分。

  ⑴ ★★ ★★ ★★ ★★★

  ⑵ ●●● ●●● ●●

  ⑶ ▲▲▲▲ ▲▲▲▲

  ⑷ ◆ ◆ ◆ ◆

  ㈡ 把6个苹果平均分,有几种分法?

  四、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62页例3,第63页例4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多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数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初步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流程

  错误!

  ↓ ↓

  ―→错误!错误!

  ↓ ↓

  ―→错误!错误!

  ↓ ↓

  ―→K错误!错误!

  情境导入

  1.(出示除法口算题)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求出的商。 4÷1=36÷6=54÷6=

  24÷8=12÷6=

  学生口算,这些口算题可以运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2.(出示课件)有1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一个小朋友分几个?还剩几个苹果?

  学生边说边用课件演示,用圈一圈的方法得出,每个小朋友33

  可以分到2个苹果,还剩1个苹果。

  列式为:11÷2=5(个)……1(个)

  师:11个苹果分给5个小朋友后,还剩1个苹果,这道题中含有余数,我们是采用圈一圈的方法得出的结果,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能快速地得出余数,同学们想学吗?

  探究新知

  1.出示例3,指名读题。

  (1)学生摆小棒,按要求分一分。指名请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的口述。

  指名列式:13÷4=3(组)……1(根)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13和4分别表示什么?(2)写出竖式问:分成了几份?这就说明13里面最多有几个3?商写几?问:每4根一份,分成了3份,共分掉了几根?竖式中怎样算?3和4的积12应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分掉了12根,还剩几根?那么竖式中怎样得到余下的1?

  问:在竖式中,“1”叫什么?(完成横式的板书)(3)生完整的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4)小结:

  ①问:算式中3……1表示什么?想想,如果不摆学具,怎样得到商3?(生讨论,指名说)

  ②因为13里面最多有3个4,所以这里商3比较合适。问:为什么要用“最多”?

  (5)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生讨论,指名说。(完成板书)

  16里面最多有几个4?商写几?每4根一组,分成了4份,共分掉了多少根?

  4和4的积16写在哪里?有没有剩余?最后的“0”表示什么?

  (6)比较上面两题,你有什么发现?(13÷4=3……1是有余数的除法)

  2.出示例4,生读题。

  (1)师:能不能用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指名说,师指出:计算43÷7时,可以想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还可以这样想:7和几乘的积接近43,而且不大于43?(2)出示竖式1问:这个列得对不对?为什么?

  指出:商5,要减去5和7的积35,余下的8里还有1个7,所以43里不只有5个7,商5就小了。强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出示竖式2问:这个对吗?为什么?

  指出:商7,就要减去7个7的积49,不够减,43里没有7个7,所以商7就大了。

  (3)小结:商5小了,商7大了,那怎样找出合适的商呢?

  巩固应用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第1题。(1)出示“做一做”第1题,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

  (3)竖式怎么写?指名板演。

  (4)与同学说说竖式的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2.完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1)出示“做一做"第2题,生读题。

  (2)师: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生试做)指名说,师指出:计算12÷3时,可以想12里面最多有几个3,最多有几个,商就是几。

  (3)竖式怎么写?

  指出:商4,12要减去4和3的积12,剩下0,没有余数,商4正合适。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小结:同学们非常聪明,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初步掌握了用竖式求商的方法,希望继续努力。

  板书设计

  K错误!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体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学准备:每6人准备一把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前准备

  1.以自愿为主,每6人一组,其中一人为组长,两人负责看尺子上的刻度,一人记录,两人负责监督是否犯规,尺子是否是直的。

  2.每组准备一把尺。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引入:体育课上,我们都练习过立定跳远,谁来演示一下。(指名演示。)

  2.提问:除了双脚跳,我们还可以怎样跳远?(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

  3.质疑:你觉得是用双脚跳得远,还是用单脚跳得远?如果用单脚跳,是用左脚跳得远还是用右脚跳得远?

  4.6人小组讨论:怎样跳得远。

  三、分组活动,进行测量统计

  1.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先划一条直线,作为跳远的起点;从起点向前跳,既定后由一人在起点固定住尺子的。刻度,另一人将尺子拉长至跳远同学的脚后跟,再将尺上的刻度记录下来,这就是那位同学跳远的距离。

  2.每6人一组,开始测量记录,要求每种方法都跳一次,并做相应的.记录。

  四、组织讨论,得出结论

  1.小组将刚才活动中一系列的数据汇总,填入课本第99页中的三个蓝色表格中,再讨论:通过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3.根据“双脚并拢跳”的数据,用不同标准分类统计。

  4.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开展相应的统计活动。

  五、,延伸拓展

  1.通过这结课的学习,你想说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进行统计?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亲自动手分一分,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同学们正在准备食物,把这些食物分给同学们,你有什么分东西的经验?

  课件播放动画,通过丰富的故事情节引出对此知识点的学习。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哪种分法才合理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分食物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 课件出示例1。

  师:如果把分成3份,按不同的方法分一分,你有多少种分法。看谁最聪明,分得办法最多!

  动手操作:用圆片代表6块糖果,自己动手分一分。

  师:都有哪些分法呢?谁能说一说。

  生:分成1、1和4三份、1、2和3三份、2、2和2三份。

  师:大家把所有的情况都考虑了,想的真全面,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分法。

  设计意图:通过分糖果,对比分得结果,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引入平均分。

  师:大家就这三种方法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前两种方法分的不均匀,第三种方法分的三份一样多。

  师:大家的想法很对,假如把这六块糖分给三个小朋友,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最适合?

  生:第三种方法最适合,比较公平合理。

  师:我也同意大家的说法,把6块糖分成每份相同的三份,我们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件出示动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3. 加深平均分的认识。

  师:那把6块糖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相互之间可以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汇报:可以分成2份,每份3个;还可以分6份,每份1个。

  不同的分法,分的份数不同,每份的个数也不相同。

  师: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生:因为每份分得同样多。

  总结: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课件出示微课:

  设计意图:通过延伸问题,使学生学会应用平均分。在交流各种分法的过程中,提升对“平均分”的认识。

  4. 平均分的应用。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课件出示动画: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会应用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1.

  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答案:16,4,4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把8根火腿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哪种方法对,对的在括号里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分火腿,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3. 把8只龙猫平均分成4组。

  哪种分法对?对的在括号里面画“√”。

  答案:第二种。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哪种是平均分,巩固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4. 把10个平均贴在2条线上,每条线上应贴( )个。

  答案: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我们还一起进行了把一些物品按指定份数进行平均分,无论怎么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份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帮助学生厘清本节课的知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5: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10-5+3= 7+(7-6)=

  10-(5+3)= 7+7-6=

  问题:

  1. 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

  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

  (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7×(7-5) (77-42)÷7

  问题:上面的题你们能用脱式做一做吗?

  (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1. 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

  2.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 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 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34-(28-13) 6×(7+2) (88-56)÷8

  76-(12+25) (12-5)×3 48÷(8-2)

  问题:

  1. 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2. 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2 2 2 = 2

  问题:

  1. 你看见什么了?

  2. 你能在前三个“2”之间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这个

  算式的运算结果等于第四个“2”吗?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1页练习十一,第7题。

  第52页练习十一,第11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7页“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喜欢去爬山吗?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好吗?(出示情景图)。

  获取信息:生读,问:谁最高?谁最低?

  1、比较黄山和香山那座山高?你是怎样比较呢?

  学生回答:黄山。黄山1873米是四位数,香山575米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18 73>575(板书)。

  师:这个同学分析很有道理,四位数确实比三位数大。(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

  2、黄山和恒山比较,那座山高呢?为什么?

  生:恒山和黄山都是四位数,在千位上1比2少,所以1873<2017(板书)。

  师:真聪明。比较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就大(板书:位数相同,比首位)。

  3、恒山和华山比较,那座山比较高呢?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华山。恒山和华山都是四位数。从最高位比起,它们的最高位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在百位上,0比1要少,所以2017<2160。

  师:这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语言概括很具体。同学们,比较两个数,如果位数相同的数,最高位也相同的数,就比下一位,这样一位一位比下去。(板书:首位相同,依次比。)

  (二)巩固练习。

  (1)、完成36页练一练。

  (2)、完成试一试。

  师: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

  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师:你们觉得这样的方法好不好?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3)、想一想:

  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4)、猜数游戏。

  1、师:我写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请你猜一猜是多少。

  2、四人小组进行游戏。

  由召集人在练习本上写出一个数,挡住一部分,引导小组成员猜数。教师巡堂了解游戏情况,游戏结束时奖励合作优秀的小组合作卡。

  (5)、考验能力,树立自信。

  1、考眼力:估计杯子中的沙里多少。

  2、考智力:确定数的单位。

  (三)、说一说,评一评。

  请谈一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么样?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575,位数不同,直接比

  四位数三位数

  1873<2017,位数相同,比首位

  四位数四位数

  2017<2160,首位相同,依次比

  四位数四位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知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干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数感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数学课,大家面前摆着大米、黄豆、绿豆、花生,请你估一估,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生:大米100粒,绿豆200粒,黄豆300粒,花生500粒

  ……

  师:看来同学们估的结果都不一样,要想知道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我们以前学习数百以内的数时,是怎么数的`?

  生:—个—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师板书)

  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师:大家有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你能不能用一种方法选择面前的任意一样东西,数出 100粒,放在小杯子里,看看100粒有多少?

  (生动手数100粒)

  师:“百”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100粒黄豆放在杯子里是这么高,100粒花生放在杯子里是不是也这么高呢?为什么?

  生:不一样高。因为花生比黄豆占地方。

  师:现在请你根据你数出的100粒再来估一估每样东西大约有多少粒?

  生:大米600粒,绿豆800粒,黄豆900粒,花生米1000粒

  ……

  师:同学们估的结果是不是很接近呢?数这么大的数,用哪个计数单位更快更准呢?

  生:用“百”做计数单位。

  师:你们能不能以数出的100为单位,借助杯子接着数完呢?看看谁数得最快、最准?

  师:谁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生:在100粒黄豆的面上画条横线,倒进大杯子里,以后每到这条线就倒进大杯子里,倒了10次,就是1000粒。

  师: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再选一种东西数一数大概有多少粒。

  师:每次到100粒这条线,就往大杯子里倒,你们是怎么数的?

  生:一百一百地数。

  师: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多少?

  生,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师: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在数大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师:如果数更大的数,可以怎么数?

  生: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师:每样东西都是1000粒,为什么同样是1000粒物体,感觉上有的多,有的少呢?

  生,有的粒大,有的粒小。

  师:看来并不是所有是1000的物体感觉都同样多,需要看其中的个体是大是小。

  师:同学们,整百整百地数,大家会数了,一个一个地数你们会吗?现在我们再来看下面这道题: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学生自己数)

  师:数到一百九十九,接下来数什么?请同桌之间数数,然后汇报。

  师: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学生自己数后教师指名数。)

  师:大家会读数,写数吗?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帮我们了,请大家认真观察,它有哪些数位?

  生:个,十,百,千,万。

  师,现在老师在上面拨珠子,看你能不能说出这个数是多少。 (百位上拨1个珠子;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

  生:这个数是一百二十六。

  师:怎么写?

  生:百位上写1,十位上写2,个位上写6。

  师:下面两个数,没有珠子,只有读法,请你在题单上画出珠子,写出这个数。

  师:拨304、580并说出怎样写数。

  师;304十位上的0和580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写。不行,因为。起到占位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会读数、写数了,小精灵遇到难题了,我们帮帮他们,好吗?

  师:第69页“做一做”第1题:读出下面各数,再说一说它们的组成。

  广场上有330只鸽子。天空中有580个气球。(学生读数并说组成。)

  师:“做一做”第2题:写出下面各数。

  有八百六十八人跑马拉松。这片树林有九百五十棵树。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学生写数,对照答案自批自改。)

  师:868中的8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义?

  生:8在百位上,表示8个百;8在个位上表示8个一。

  师: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三、综合练习,逐渐延伸

  师:同学们帮小精灵解决了这么多难题,小精灵可高兴了,它要和我们玩一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当小司机,开着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会有许多路牌指示和难题,大家有信心吗?

  小汽车行驶100米、200米、300米,出现“南北高速”。

  1.根据下图读出人民币的钱数。(图略)

  小汽车行驶400米、500米,出现“禁止转弯”。

  2.填空:

  (1)一千里有( )个百。

  (2)94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

  (3)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

  小汽车行驶600米、700米,出现“保持距离”。

  3.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书?(图略)

  生:每1行大约有100本,5行大约是 500本。

  小汽车行驶800米、900米,出现“追尾危险”。

  4.估一估:听课现场有多少人?

  小汽车行驶出1000米。

  师:同学们开车很出色,大家要提醒爸爸妈妈:开车时注意看路牌指示,注意交通安全。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做一个转盘游戏,我们来看看:

  转盘转到了3、6、9,这三个数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们把它们写出来。

  生:369、396、639、693、936、963。

  四、全课总结,不断升华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数比1000还大、还多的数,怎么数?怎么读数、写数?我们以后再学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23

旋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0-10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8

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11-26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热)09-0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03-12

最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15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