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11-23 12:05:09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小班数学教案范文集合九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将雪人按大小排列,并一一对应戴上合适的帽子、装上手臂。

  2、能理解操作要求,细心地操作活动材料。

  教学准备

  1、四只大小不同的熊和食物。

  2、幼儿画册P39。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会将雪人与小桶分类排列,并一一对应摆放。

  教学过程

  一、集体操作。

  1、出示大小不同的四只熊。

  师:这里有几只熊?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帮四只熊排排队。

  师:谁愿意帮它们排排队?

  3、给熊一家送食物。

  (1)提出要求:最大的送给熊爸爸,最小的送给熊弟弟,稍微大一点的送给熊妈妈,稍小的`送给熊哥哥。

  (2)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在黑板上示范并纠正错误的操作。

  二、堆雪人。

  1、师:你们堆过雪人吗?堆雪人真有趣,看看这里有几个雪人呀?它们一样吗?

  2、雪人还缺什么?这里的红桶可以当帽子,扫帚可以当手臂。今天我们都来堆雪人,要给雪人戴上合适的帽、装上手臂。

  3、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给雪人戴帽子、装手臂,关注幼儿对活动规则的理解。

  三、组织集体交流。

  1、表扬肯定操作正确的幼儿。

  2、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堆雪人的?

  教学反思 在数学活动《给雪人戴帽子》活动中,我是以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开展此次活动的。通过讲故事然后在故事中出示图片,用图片让幼儿来区分事物的大小。我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三顶帽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不同)然后通过讲解把三个帽子搭配到三个雪人身上。在出示围巾,手套,用同样的方法讲给幼儿听。第二环节是请幼儿上来连一连。第三环节请幼儿自已动手操作,为雪人穿衣戴帽。

  这次数学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当我在讲给雪人戴帽子的时候,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而且回答的也很正确。在幼儿操作的环节,大部分的幼儿都会连线,只有几位孩子不会连线,所以我进行了个别指导,但是我发现这几位不会连线的幼儿,其实是知道答案的,而且是正确的,就是不会连直线。从这一次的教学活动中,让我知道了,在数学类的活动中,不仅要考虑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还要考虑后会不会出现问题。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目标:

  感知4以内的数量,会给独轮车,自行车,三轮车,小汽车黏贴相应数量的轮子。

  体验学习问答儿歌的乐趣。

  准备:

  每个幼儿一张统计图表(见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3——14页)

  事先从活动材料中剪下的轮子,胶水。

  过程:

  1.学念儿歌。

  首先上课时老师先拿出幼儿的活动材料,翻到上课的那一页,用投影仪让幼儿看书。

  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上面有什么啊?(生:有车子,又汽车,自行车……)

  师:好,那你们又有没有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呢?(生:它们都有轮子)

  师:好,那今天老师和你们就一起来数数轮子,现在小朋友们拿出你们的`食指和老师一起数轮子。(1,2……)

  师:那老师问你们自行车(汽车,三轮车等)有几个轮子啊?

  师:好,那老师今天就教你们一首有关轮子的儿歌,好吗?(生:好)

  师:念儿歌……现在老师问,小朋友们来回答好吗?( 生:好的)

  师:小朋友们念得非常好,那现在老师吧你们分成两组来问答,这一组小朋友来问,这一组小朋友来回答,老师来看看小朋友们是不是很熟练。(生:儿歌)

  2.模仿游戏。

  师:小朋友们念得非常好,老师为了奖励你们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现在啊,你们听好老师说的话,我来说有些什么车,比如老师说一个轮子什么车,那每个小朋友独立站在一边并且要回答老师说一个轮子独轮车,如果老师说两个轮子那你们就要找一个好伙伴和他手拉手站在一起并说两个轮子自行车,三个的话就找两个好伙伴哦……好吗?(生:好)

  3.数数车轮。

  师:恩,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完成一个作业(先为小朋友示范一下把轮子贴在相应的车旁边)把这些轮子贴在相应的车旁边好吗?(生:好的。)

  最后完成作业时老师要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附:轮子歌

  一个轮子什么车?

  一个轮子独轮车。

  两个轮子什么车?

  两个轮子自行车。

  三个轮子什么车?

  三个轮子三轮车。

  四个轮子什么车?

  四个轮子是汽车。

  许多轮子什么车?

  许多轮子是火车。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2、感受游戏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小鸡、小狗、小兔、小牛及虫子、骨头、萝卜、青草若干套。

  2、四块分别贴有四种小动物的白板。

  3、人手一根绳子、自制彩珠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狮子大王说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想来我们这里做客,看,它们是什么动物啊?一一出示四种小动物的卡片(小鸡、小狗、小兔、小牛)你们愿意招待它们吗?你最想招待谁,它最喜欢吃什么食物?

  (评析:听说要招待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幼儿高兴极了,他们对小动物的喜好也很了解,能说出相对应的动物和食物)二、在游戏中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和一样多。

  1、幼儿帮助小动物找食物。

  (评析:在场地上分散设置了人手一样食物,可以供幼儿自由选择)

  师:在前面的草地上有很多小动物喜欢吃的食物,我们每个小朋友找一样食物。一起去找吧!

  2、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

  师: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是什么食物,可以用来招待哪个小动物?

  A:我找到了肉骨头,可以送给小狗吃!

  B:我找到的是胡萝卜,可以送给小兔吃!

  C:我找到了小青草,可以送给小牛吃!

  D:我找到的是小青虫,可以送给小鸡吃!

  (评析:幼儿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我找到的是小草,可以送给小牛吃或我找到的是小青虫可以送给小鸡吃等)

  3、幼儿喂小动物吃食物。

  师:小动物的肚子好饿呀,我们小朋友一起把食物送给小动物吃!每个小动物吃一个食物。

  (评析:在喂小动物吃食物的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量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能积极参与,个个都能动手,而且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兴趣极高,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4、讲评: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师:每个小动物都吃到食物了吗?请小朋友来说说你们的发现?比一比,小动物和食物哪个多?哪个少?

  A:小狗都吃到肉骨头了。

  B:小牛都吃到青草了。

  C:有一只小鸡没有吃到青虫。

  D:多了一个萝卜。

  师:小动物们说我们的食物真美味,谢谢你们!他们会把我们的热情招待告诉我们森林里的小动物们!

  三、游戏《穿项链》。

  师:动物王国的狮子大王为了感谢我们,特地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

  1、一样多(4个)。引导:狮子大王说先找和照片一样多的红色珠子,一样多是多少呢?

  2、少1个(3个)。穿比照片上多1个的黄色珠子。少1个是多少呢?

  3、多1个(5个)。穿比照片上多1个的蓝色珠子。多1个是多少呢?

  (评析:本环节的设置使幼儿的经验有了更好的迁移运用,比上一个环节增加了难度,每个幼儿都有操作的机会,在情境中体验着知识的运用。)师:哦,项链穿好了, 美不美,开心吗?让我们带着礼物回家喽!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大石头和小石头》这个活动,是在“石头大玩家”主题活动中一个数学活动。本次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行4以内的排序。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以帮助小蚂蚁铺彩色石头路的游戏情境贯穿整个活动,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氛围,通过两次比大小,铺一铺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动手、动脑、动眼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活动目标:

  1.能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物体。

  2.学习按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行4以内的排序。

  3.乐意参与操作活动,并表达自己的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石头4块、教学PPT、幼儿操作材料《数学》中的《石头路》。

  活动重难点:能按物体的大小差异进行4以内的排序。

  活动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石头比一比

  1. 小蚂蚁去找食物,路上遇到了几块大大的彩色石头,路被堵住了,请小朋友来帮忙。(大家一起搬动石头)

  2. 将4块大小不一的彩色石头随意摆放在桌面上,请幼儿数一数一共搬动了几块彩色石头。

  3. 小蚂蚁的提议:彩色石头真美,可是搬掉了石头,路上变得坑坑洼洼的,不如我们一起来用这些石头来铺一条彩色的石头路吧(按大小排列)。请幼儿仔细观察,找出最大的和最小的石头。

  以“帮助小蚂蚁搬石头和铺石头”的游戏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 石头排一排

  1. 最大和最小的石头应该排在哪里?引导幼儿将最大和最小的石头排在两端。

  2. 在剩下的两块石头中,哪一块大?哪一块小?它们应该怎么排呢?

  3. 请幼儿说说用什么办法可以将4块石头的大小排列出来。

  4. 教师总结比较石头大小的方法。

  通过找出最大和最小的石头并进行排序演示,通过叠一叠的方式,可以方便幼儿理解大小排序方法。

  三、石头路铺一铺

  1. 幼儿将操作材料1上的石头取出来,并找其中最大和最小的“石头”,然后按从大到小的的顺序铺成石头路。

  2. 幼儿将拼好的石头路贴于黑板上,集体评价。

  3. 幼儿将操作材料2上的石头取出来,找出最大最小的“石头”,然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铺成石头路。

  4. 每人到“路边”捡起一块石头,一起到操场上铺一条超级彩色石头路。

  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数学操作活动中,体验“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排序方式。

  将幼儿排好的石头路进行集体展示,可帮助幼儿巩固对排序的认知。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一、活动目的: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助人为乐的情感。

  3、感知圆形、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圆形、正方形妈妈“哭”和“笑”的图片各一张;正方形圆形宝宝小卡片若干;圆形正方形小盆、饼干、盘子、椅子等;情境创设:图形宝宝的家。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入座

  老师带小朋友学小鸟飞进入活动室。

  忽然听到哭声,大家找一找。原来是图形妈妈在哭(出示图片圆形妈妈和正方形妈妈在哭)原来是他们的图形宝宝不见了。

  2、游戏:帮图形妈妈找宝宝

  小朋友们认识她们的宝宝吗?

  小结:圆形宝宝长得像妈妈,它的边是光滑的,没有角的。正方形宝宝长得像妈妈,它有四条相等的边,四个相同的角。

  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一找,看看它们藏在哪里。找到以后,排好队把它们送回到妈妈那里(相应的贴有图形大图形的小盆里)。然后,回到座位上。

  3、图形妈妈请客

  小朋友们帮图形妈妈找到了宝宝,图形妈妈高兴的笑了。(出示图片圆形妈妈和正方形妈妈笑了)图形妈妈要请小朋友去它们家里做客。老师带小朋友去,大家一定要有礼貌。

  带有而进入圆形家里,引导幼儿观察圆形的家里什么是圆形的。

  钟表、桌子、小凳子、盘子、饼干等。

  带有而进入正方形的家里,引导幼儿观察正方形的家里什么是正方形的。桌子、椅子、手帕、盘子、饼干等。

  请小朋友吃饼干,拿到饼干后举起来让老师看一看,你的饼干是正方形还是圆形。

  4、延伸活动分组制作小饼干。(幼儿用图形模具泥塑各种几何图形)

  设计意图:

  在“认识图形”活动中,幼儿已基本掌握正方形和圆形的特征。但小班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能力相对较差,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这两种图形的认,根据幼儿对新事物探究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次复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把图形这一抽象事物化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表征,幼儿可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活中丰富的形状和图案以及动手操作的.辅助,把原本枯燥的内容转换成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从而加深幼儿的印象和记忆。

  活动反思

  小班数学教育中的认识平面几何图形是的难点。并且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强来达到教学目标,以故事情节贯穿活动始终,并创设情境使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用图形妈妈的哭声吸引了幼儿,使幼儿有种帮助图形妈妈的渴望。从而去认真观察图形妈妈的特征;其次,通过送图形宝宝回家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通过游戏“到图形妈妈家做客”使幼儿在情境中兴味盎然地感受生活中的图形,幼儿在对各种几何图形的食品品尝的同时,又进一步认识了图形,能辨别各种图形的外形特征,正确说出其名称,让幼儿在品尝中学到知识,而又不觉得枯燥乏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最后的延伸活动又让幼儿感受到了操作、创作的乐趣。

  本次活动是根据本班幼儿具体情况来设计的,所以教学效果达到。但是,通过反思我认为在师幼协调互动方面还有所欠缺。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

  2、知道早晨、晚上、白天、黑夜之间的顺序。

  3、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活动准备:

  有关早晨、晚上、白天、黑夜活动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

  1、教师讲述自己一天的事情,引起幼儿的兴趣。

  2、让幼儿回忆生活中所发生的事,说一说自己在早晨、晚上、白天、黑夜都做了些什么事。

  3、教师分别说出小朋友上课、游戏等活动内容,启发幼儿想一想,这些事情是在什么时候做的?

  4、教师说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等词汇,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洗脸、刷牙、拍球、看书、游戏、睡觉等动作。

  5、引导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故事《我的一天》。

  二、观察画册《什么时候》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说出奇奇在什么时候做了哪些事情。

  2、教师引导幼儿区分滋长图片的时间(图一:早晨,齐齐自己穿衣。图二:白天,奇奇和小朋友做游戏。图三:晚上,全家人看电视。图四:黑夜奇奇在睡觉)。

  3、幼儿逐一说出画面中哪些事情是发生在早晨的(或晚上、白天、黑夜)。

  4、引导幼儿将一天的活动按顺序排列起来。

  5、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操作过程,说出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四者之间的顺序及其连续性。(即早晨过后是白天,白天过后是晚上,晚上过后是黑夜,黑夜过后又是早晨)。

  日常生活教育及区域活动投放材料:

  1、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关于小朋友一天生活的图片或照片,通过图画或文字的形式生成墙饰“我的一天”。

  2、请幼儿观察数学《谁的游泳衣》让幼儿说出杆子上的游泳衣分别是谁的,并说出理由。

  3、学习儿歌《早操歌》、《我是好宝宝》。

  家园共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结合各种活动让孩子区分早晨、晚上、白天、黑夜,如早晨起床了,晚上要睡觉了等,让孩子体会昼夜交替的规律。

  附:儿歌

  早操歌

  太阳咪咪笑,

  宝宝起得早,

  伸伸臂,弯弯腰,

  踢踢腿,蹦蹦跳,

  天天锻炼身体好!

  我是好宝宝

  我是好宝宝,

  早晨起得早,

  入园不迟到,

  锻炼身体好。

  我是好宝宝,

  晚上睡得早,

  睡前不贪玩,

  睡觉不吵闹。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

  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小百科:石头,一般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一般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石头来生火。石头一般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组成。

小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幼儿不受颜色、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活动。

  2、巩固点数的方法,并能说出总数。

  3、幼儿乐于动手操作,喜欢与同伴一起参与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1、幼儿已有区分红绿两色的学习经验。

  2、教师准备①背景苹果树6颗,红、绿两色的大小不一样的苹果若干。 ②幼儿操作果盘,苹果的筐子三个。

  3、音乐

  活动过程:一、白版课件引入,帮老爷爷摘苹果。出示老爷爷,小朋友们帮助他摘苹果

  二、1、教师出示6颗苹果树背景图,巩固点数方法,并说出总数。

  师:小朋友我们来到了老爷爷的苹果园乐,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棵苹果树? 幼:6棵。

  师: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幼:红色,绿色。

  师:我们用小手指指看红色的苹果在哪,绿色的苹果在哪,请小朋友指指看。幼:幼儿自由点指红色苹果,绿色苹果。

  师:这些苹果都一样大吗?幼:不一样大。

  师:我们再找找看,大苹果在哪里用小手指指看,小苹果又藏在哪里?

  三、请幼儿帮助老爷爷摘苹果

  1.老爷爷请我们小朋友帮小妹妹摘苹果,摘什么苹果呢?摘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提问幼儿要摘几个苹果?幼:一个红苹果,一个绿苹果。师:这是小妹妹的果盘,请小朋友把摘下来的苹果放在果盘里,开始摘。

  2.老爷爷让小朋友给小弟弟来摘苹果,这次摘得和刚才的不一样,要摘什么苹果,一个大苹果,两个小苹果,请小朋友们重复老师的话,听好要再去摘苹果,

  3.小弟弟,小妹妹收到你们给他摘的苹果非常开心,弟弟妹妹都很喜欢吃苹果,小朋友们喜欢吗?吃苹果有什么好处?幼:吃苹果有营养,吃苹果洁齿,吃苹果有助于消化,让幼儿共同了解吃苹果的好处。

  4.师;请小朋友为自己来摘苹果,摘一个红色的大苹果,一个绿色的大苹果和一个红色的小苹果。教师出示三个篮子,篮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们发现了没有?幼:篮子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老一会请小朋友把大大的红苹果放在大大的红篮子里,大大的绿苹果放在大大的绿篮子里,小小的红苹果放在小小的红篮子里。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进行随机指导,鼓励。

  四、活动自然结束。小朋友们今天真棒,我们帮老爷爷摘了这么多苹果,老爷爷非常感谢你们。快听,老爷爷和我们说什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小班数学教案 篇9

  一、设计意图

  生活中常听到小班幼儿会随口说出1、2、3、4、5?,但让幼儿实际来数一数某个东西的时候,却是口里数的和实际东西数量不相符,为了让小班的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培养幼儿对数的感知力、想象能力和同伴合作的意识,锻炼幼儿的小手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2、幼儿学会用手指表示数字1、2、3。

  三、教学重难点:

  感知并认识数字1、2、3。

  四、教学准备

  1、卡通数字1、2、3。

  2、数字1、2、3的大卡片以及相应图片。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6、自制数字箱三个。

  五、教法

  游戏法、情景法、练习法,赏识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1、听数字儿歌,引出数字1、2、3

  儿歌:

  1像铅笔能写字,2像小鸭水上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扬,5像秤钩秤东西,6像口哨嘟嘟响,7像镰刀来割草,8像葫芦爬上房,9像勺子能盛饭,10像筷子加鸡蛋。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2、让小朋友大胆想像数字1、2、3还像什么,感知字形。(对大胆想象,积极回答的幼儿给予掌声鼓励)

  3、感知数字1、2、3

  分别请出大数字宝宝1、2、3(出示数字大卡片),将数字和卡通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像歌曲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4、用手指表示数字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伸出你灵巧的小手,告诉我你的小手都有那些本领?(幼儿自由回答)那么你会用小手表示1、2、3吗?教师出示不同个数的实物,让幼儿点数,并用手指比划1、2、3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同时纠正幼儿的错误手势。

  教师说出数字,幼儿用手指来表示。同时也可以选择幼儿担任小

  老师。

  游戏:看实物出手指。

  教师从魔术口袋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让幼儿点数,说出数量同时用手指头来表示其数量是几。

  七、活动延伸:

  1、游戏:数字宝宝回家(加强对字形的感知和认识)

  (小朋友们真棒,现在数字宝宝请小朋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出活动室,在草坪上撒上1、2、3的各色数字小卡片,让幼儿将数字1、2、3捡起来分别送回他们的家里。

  2、数字找朋友比赛:

  (草坪上摆放有数量是3的:积木、小桶、盒子;数量是2的:苹果、香蕉、梨子;数量是1的`:帽子、鞋、衣服。)将小朋友分做两组进行比赛,分别把自己的数字卡片放在摆的实物下,看哪一组摆的快而正确。

  八、活动反思:

  把对1、2、3?数字的感知与游戏结合在一起,既培养了幼儿的点数数的能力,又达到了幼儿游戏的目的,整个活动幼儿情绪高涨。再通过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对数字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加深了对数字的记忆。利用魔术口袋变换不同图形的卡片,练习让幼儿用手指表示个数,慢慢让数所表示的意义深入幼儿的心里。最后利用“数字宝宝回家”、“数字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一个数所表示的是物体的个数。同时也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8-07

小班数学教案08-16

小班数学教案:神奇的魔术师_小班数学教案07-02

小班数学教案范例09-07

优秀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6-24

小班数学教案汇总09-30

小熊请客小班的数学教案08-26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05-04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05-22

实用小班数学教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