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8-19 07:06:23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八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八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体会类比思想。

  2、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条。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出示青蛙吃蚊子和蝌蚪吃蚊子幼虫的情境图,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出示课件:信息窗情境图)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生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问题一:

  先看一看: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青青吃了150只蚊子。

  生2:蛙蛙比青青少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青蛙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数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蛙蛙吃的蚊子数,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的蚊子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蛙蛙吃的蚊子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布计算。

  ①先求蛙蛙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30=120(只)

  ②再求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120=270(只)

  (2)列综合算式。

  150-30+150。

  (3)探究150-30+150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①算法分析:从分步计算可知,150-30求的是蛙蛙吃的蚊子数,应先算出结果,因此计算150-30+150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②计算过程。

  150-30+150=270(只)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270只蚊子。

  问题二:

  再看一看: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想一想:该怎样列算式?你能用纸条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先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蝌蝌吃了60只蚊子。

  生2:蚪蚪比蝌蝌多吃了30只。

  师:那我们该怎么计算呢?(课件出示纸条图)

  生:要求两只蝌蚪一共吃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用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加上蝌蝌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根据图示,应该先求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再求两只蝌蚪一共吃的蚊子幼虫数。

  师:同学们,自己算一算蚪蚪吃的蚊子幼虫数。

  学生做在练习册上,老师抽查,指生板演。

  (1)分步列示。

  蚪蚪吃蚊子幼虫的只数:60+30=90(只)

  两只蝌蚪一共吃蚊子幼虫的只数:90+60=150(只)

  综合算式:60+30+60=150(只)

  (2)60+30+60是连加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计算过程。

  列竖式计算,两步竖式和综合竖式,教师板演。

  (4)解决问题。

  两只蝌蚪一共吃了150只蚊子幼虫。

  四、归纳总结

  1、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连加、连减算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教案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同级运算》教案分析

  第一课时:同级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47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32-10-6=

  25+20-10=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

  53-24=2953-24+38=67

  29+38=67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

  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53-24+38

  =29+38

  =67

  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明:(在“53-24”的下面画上横线)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

  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48-8+17=15÷3×5=

  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

  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第2题哪错了?

  3.第3题哪错了?

  4.这些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啊?

  四、课堂作业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

  2.会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会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培养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竖式的写法。

  难点:正确计算进位和退位,口算和笔算相结合的式题。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劳动吗?(喜欢)

  师:是啊,大家都应该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你瞧,同学们热火朝天地干得多带劲啊!(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情景图)

  【设计意图:用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连加。

  师:看,同学们正在帮着摘南瓜呢。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劳动成绩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统计表)师:这就是三个小组的劳动成绩,观察这张表格,你了解到哪些情况?

  生:第一组同学摘了28个,第二组同学摘了34个,第三组同学摘了22个。

  师:一共摘了多少个?同学们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这几种方法都是计算连加的基本方法,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以引导学生的学习。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如果交流过程中没有出现,教师可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三个小组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你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

  生1:喜欢第(2)种,因为这样先凑成整十数,第二步计算就简单多了。

  生2:喜欢第(4)种,这样计算一次完成,比较简单。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今后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先观察再计算,找到简单的方法。【设计意图:个性化算法的交流是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优化自己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2.连减。

  师:同学们,老师的问题又来了。(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2)先认真看一看,想一想,试着帮老师解决一下。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解答方法。学生可能有多种计算方法,如下。

  重点让学生说说第(1)种和第(4)种算法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交流时,没有出现第(4)种方法,教师就作为参与者,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剩下多少个。该怎样列式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求的愿望和兴趣应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连减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既是让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又为下一节课“加减混合”的教学做准备,一举两得】

  三总结提升

  师: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反映。提倡算法多样化不是标新立异、无中生有,而是还原计算教学的本来面目。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另一个现实要求是适时引导学生对多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最终能够实现算法的优化。

  2.对于多种算法,不应急于作出优化选择,而是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自我选择,实现算法的优化。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的条理性。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笔算下面各题。(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

  B类有85个西瓜。(考查知识点:连加、连减;能力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

  教学目的:(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平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平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三角形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 、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齐读 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平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平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平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在前面的教材里,学生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及变化态势;初步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扇形统计图过去是选学内容,现在是基本的教学内容,而众数和中位数是根据《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各个部分的数量分别是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众数和中位数都是统计量,在平均数不能有效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基本特点时,往往选用众数或中位数来表达数据的特点。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教材编排了四道例题和两个练习,例1和练习十五主要教学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例2至例4以及练习十六教学众数和中位数的知识。

  1.以百分数的知识为基础,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1教学扇形统计图,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从整体到部分认识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体会图中的数据信息的具体含义,理解这张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用五个扇形分别表示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各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由于五种地形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不同,所以五个扇形的大小不同。教材及时指出,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它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的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这一步教学,学生知道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相比,不仅形状不同,而且表达的数据内容也不相同。第二步根据已知的我国国土总面积,利用扇形统计图里的数据,分别算出五种地形的面积并填入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由于计算比较复杂,所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扇形统计图,要理解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并利用这些百分数进行相关的计算,不要求学生制作扇形统计图。练一练和练习十五根据教学要求,设计了两方面的练习内容。一是从统计图中各个扇形的大小以及表示的数据出发,进行分析与解释。如练一练第1题看图说出7月份哪项支出最多。第2题从我国的国土只占世界的7%,人口却占世界的22%,想到我国人均占有的土地比较少,人口密度很大。练习十五第1题通过对应数据的比较,判断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二是看图估计或计算,如练习十五第2题根据拼盘里的花生米所占面积的百分比,估计其他干果各占面积的百分比。第3题分别计算我国四个海域的实际面积。

  2.联系现实的素材,教学众数和中位数。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众数。由于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众数反映了这组数据的集中情况。教学众数,要让学生领会众数的意义,学会在一组数据中得出众数的方法。例2用表格呈现9个学生每人用20粒黄豆种子做发芽试验的结果,先看表在括号里填数,感受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有5人。然后把9个数据依次排列,指出17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学这一段内容,首先要形成正确的众数概念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在发芽结果的数据中,17出现了5次,17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是它出现的次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不是5。其次要知道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不管这个数出现了几次,只要比其他数出现的次数多,它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例题还要求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联系实际比较平均数和众数的意义,体会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进一步理解众数。

  第79页练一练第1题通过找出一组学生的年龄的众数,巩固众数概念和求众数的方法。第2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了众数,鞋店上周销售皮鞋中,25.5cm这个尺码的皮鞋售出的双数最多,25.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所以进货时要多一些这个尺码的男鞋。练习十六第1题配合例2的教学,男生身高的众数是153,女生身高的众数是148,10名男生里3人的身高是153厘米,10名女生里5人的身高是148厘米,所以说女生身高的众数更能反映这组学生的身高情况,即更具有代表性。这就是众数作为一种统计量,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时能起的作用。

  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单数,那么中位数是正中间的那个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那么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才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材编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这两种情况。

  例3要求学生评价7号男生的跳绳成绩在这组同学中的位置,有的学生可能根据算出的平均每人跳117下,认为7号男生跳的比平均数少。有的学生可能把7号男生跳的下数与其他男生比较,得出他的`成绩是第三名。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比较。为什么7号男生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例题先教学中位数的知识,指出把这组数据按大小排列,正中间的一个数102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既揭示了中位数的含义,又讲了求中位数的方法。再把7号男生的成绩与中位数比,看到尽管他跳的下数比平均数少,却比中位数大,在这9个男生中的名次还是比较靠前的,初步体会中位数与平均数是两个不同的统计量。例题还要学生思考为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比中位数多得多,这是由于2号和8号男生的成绩十分突出,远远多于其他男生跳的下数,他俩的优异成绩使男生跳绳的平均数大了,而多数男生的跳绳成绩都低于这个水平。所以,如果一组数据里存在特别大或者特别小的极端数据,平均数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这时用中位数表示这组数据更合适。

  例4求10个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双数。教材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并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学会求这种情况的中位数的方法。然后把各个女生的成绩分别与中位数比较,体会用中位数能评价每个数据在整体里的地位。

  练一练的教学不能偏重于求平均数和中位数,要把时间用在第(2)、(3)两个问题的讨论上。9位同学家庭的住房面积中,有两个数据比其他数据小很多,所以平均数比中位数低得多,用中位数代表9个家庭的住房水平比较合适。练习十六第2题的数据中,A飞机的飞行时间只有8秒,比其他飞机少得多,一般用中位数表示这8架飞机的飞行水平。如果A飞机不飞,其他飞机的飞行时间虽然有多有少,但差距不是很大,所以平均数和中位数比较接近,都能代表这些飞机的飞行水平。第3题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的月工资比其他员工高出很多,教材让学生分别算出公司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体会平均数比中位数、众数大得多,应该用中位数或者用众数来反映这个公司的工资水平,进一步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实际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周老师巧妙地运用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在学习画角时,周老师又运用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运用媒体演示比较过程,直观形象地介绍了重叠法和数格子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十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学生知道1时=60分。

  3.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

  读出接近整时的时间和1时=60分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学生准备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让课铃响)

  师:上课……

  师:哪位同学说说,刚才早读下课是几时吗?(8:00)你知道我们学校第一节的上课时间是?(边问边出示课件,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15)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引出8时多)

  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二、直观演示,探索新知

  (一)认识钟面

  1.师: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

  2.学生反馈,教师用课件演示并板书。(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二)认识时间。

  1、认识“时”

  (1)引导学生观察时针

  师:时针是用来表示“时”的,时针走1大格的时间是1时。

  2.认识分。

  (l)引导学生观察分针。(屏幕显示放大的钟面,演示分针走1小格)

  师:分针是用来表示“分”的,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

  (2)感受1分钟有多长,1分钟能做什么。并教育学生要有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边在课件中演示,边提问:

  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

  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

  师: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时针指着3多一点,是3时,分针指着1,是5分。)

  师:那钟面上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3时5分)

  (2)教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在些让学生注意在写3时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如:“3:05”)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第二、三个钟面。

  4.认识时、分的关系。

  (1)学生分组操作。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小闹钟,拨一拨,看一看分针走一圈,时针走几大格,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

  (让生思考4个问题1、分针和时针有没有一起走?2、分针走了多长?3、时针走了多长?4、谁花的时间多?)

  (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学生反馈,教师出示课件:分针走一圈,同时时针走一大格。

  (3)引出“1时=60分”。找板书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拨钟,另一个同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时,先说一说:时针指着几,是几时?分针指着几,是几分?再把时间写在每个钟面的下面。

  2.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大格的刻度分别对应多少分,再说一说第一幅图中的学生在做什么,读出时间是几时几分,再用两种方法记录下来。

  学生完成后,两人为一小组,

  相互说说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边说边用小闹钟把时间拨出来。

  3.练习十五第2题。

  先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再连线。

  五、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下课铃响,屏幕上的钟面显示出8:55)

  师:你能说出我们第二节课下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吗?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优点有:

  1、导入自然,很好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情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旧知,为新课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2、在提问8:15分时引出8时多,为后面学生学习接近整时的时间提供了有利的重要条件

  3、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5分5分的认读时间时运用了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

  4、在教学9:05记法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又注重学生与生活实际的沟通,使学生乐意接受。

  5、在拓展应用中既对新知进行了巩固,又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熏陶。

  6、4个问题问得好,使学生能较好的推导出“1时=60分”

  本堂课的缺点:

  1、4个问题最好提到前一张课件。

  2、教师还是讲了多了些,认识时间时,教学学生怎么看时间,还讲得不够,还要让学生多讲讲。

  3、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会看几时几分,不要让学生拨出时间,最好下一节课再拨。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5-1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2

小学数学教案08-0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07-23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8-22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2-07

小学数学教案(优选)08-30

(精品)小学数学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