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在通读课文和复习文体知识的基础上,较快了解文章的内容大意。
2.抓住对题目、重点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特点。
3.借助文中的关键词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4.了解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反对“数字”迷信。
5.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总分结构;举例子和拟人化的说明方法;明确、丰富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侧重点
1.对题目的分析;对重点段的分析;对三部分中心句(兼有过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特点。
2.文章体现出的科学精神。
3.学用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
(解说:本文在思想上体现出强烈的科学精神,并具有较强烈的现实意义。具体为:1.科学源于生活实践的需要,科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2.要敢于创造,要有不断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精神;
3.反对现代“数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
在艺术上,该文亦有独到之处:1.结构清晰严密:①采取总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纲、”;③第2、3、4部分开头的句子均为该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该部分的内容,且起到上下过渡的作用。2.拟人化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把“数字”当作生命体来解说,从“身世、情趣、遗憾”三个方面,使解说显得亲切、易懂。在说明中举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了解的古代数字知识变得通俗好懂。3.语言准确、丰富而生动,充分显示了科普小品的艺术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基于这些特点,我们安排了上述的“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
【自读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学习“自读提示”,了解学习该课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阅读课文一遍,了解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出声,不回视,记住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计时。
③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特别是“自读提示”中所列的),查阅字典,弄清它的.读音和意义,并读熟写熟记牢。
2.理解分析
①解释课题《数字杂说》,了解‘“杂说”的含义。
②分析第一部分。熟读(三遍以上);把该段分成两层;画出全文的关键词:“数字的身世……遗憾”;批注该段:总说,全文的纲。
③依据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④精读第二部分。
A.将课文读一遍。
B.依据该部分内容,设计“数字的发展过程”图表,项目有时间、地点、创造者、称谓、主要表现形式和评价等六项,并完成填表任务,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词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语言,体会说明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一是指出词的含义,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换。这些词语依次是:广泛、迄今、尚、独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异。
⑤精读第三部分。
A.将课文朗读一遍,再默读一遍。
B.“数字的情趣”表现在哪两方面?画出有关句子。
C.研究句子:“此处聊举以五行和五方与十个数字相对,巧妙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旧联一则,以为助兴。”指出它的主谓宾,解释“聊、五行、五方、以为助兴”等词。
D.体会说明文中举例子的好处
⑥精读第四部分。
A.将课文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
B.画出该部分的中心句。
C.查词典,弄清“占星术”的意思,由此推出“占数术”一词的意
D.熟读最后一段,举出“占数术”的两个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⑦小结迁移。
A.简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内要点,写在笔记本上。
B.完成后面的练习题。
C.写一篇学习心得,内容可包括以下一项或数项内容:①数字发展过程给我的启示;②总分式的说明结构有何好处;③科普小品的语言特色;④列出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和对联各五个。
(解说:上述自读程序是一个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过程,也是一个整体与部分、面与点不断交错结合的过程,符合认识规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课文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梦天集》,可见时代感较鲜明。在“科教兴国”的今天,普及科学知识和强化科学精神是强国大计。本课讲科学反迷信,批判了“占数术”,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总体把握
①课题《数字杂说》中的“杂”,原意为“多种多样”,此处可理解为“几方面”。课文正是从三方面来说的,正好对应。
②结构上的总体把握详见前“自读导言”中的“解说”部分,不重复。
③第二部分的中心句为:“数字的发展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第三部分的中心句为:“数字之妙远远不局限于数字王国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记忆,便利交谈。……更何况它在文化生活中还给人以无穷的乐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为:“然而,数字却也有自己的苦恼,本来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总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难点分析
①重点:课文的结构方式;大量使用成语;科学精神的体现。
②难点:对古代各种记数法的理解;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谜和对联;“占数术”,即通过数字来推断吉凶的方法。
(解说:本处点拨主要针对“自读程序”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而发。)
【自读思考】
1.把课题换成《数字趣谈》或《数字解说》,行不行?为什么,
2.把课文第五段放到最后,行不行?为什么?
3.把课文第1段中数字的“身世、情趣、遗憾”分别换成“历史、趣味、不足”三个词,行不行?为什么?
4.用课文中的成语造句。
5.模仿课文最后一段的句式,以《少数人不讲公共卫生》为题,写一段话。
6.若要写一篇科普小品《月亮杂说》,请列出写作提纲,并写出第1段。
1.尝试自读课教学的第三个层面:活动式自读,即借鉴活动课的模式进行自读课教学。
2.探索课内外衔接的途径,特别是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3.尝试语文活动课的开展。
自读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开展一次与数字有关的活动,在活动中体会数字的有趣、神奇。
自读重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自读难点:领会数字的情趣
教学时数:一教时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填写”数字发展一览表”;
2、发动学生找与数字有关的成语、谜语、歇后语、对联、趣事等,为活动课的开展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有关数字的趣事导入。
二、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了解主要内容及要求,确定学习目标。
三、积累词语
1.抄写”自读提示”中的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2.齐读两遍,教师正音。
3.课外给六个成语各造一个句子。
四、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要点。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用”△”标出第一段中能统领全文内容的三个短语。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用横线画出能概括各部分内容要点的关键词句。
4.填表
5.本文作者是按怎样的说明顺序来说明数字的身世的?
6.第一段的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CAI板演课文内容的要点。
六、开展与数字有关的比赛活动(由学生主持)
(一)宣布比赛规则(CAI)
1、以小组为单位参赛、计分;
2、题目分定组回答和自由回答两种,定组回答题如遇到该组无人回答时,其它组的同学也可回答;
3、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计分,也不倒扣分;
4、累计得分者为比赛的优胜者。
(二)比赛的内容(CAI)
定组回答主要内容:猜谜语、按要求说出成语、巧接歇后语等;
自由回答主要内容:根据对联、趣事回答问题等。
七、总结活动,评出优胜组。
八、布置作业
1、课后收集与数字有关的奇闻趣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2、完成《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见”课文内容要点”的概括)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掌握下列词,给加点字注音
尽识 上 目不识丁 学之土 不 举 雅俗共赏
然天成 无 之谈 拍案叫绝 如痴如醉
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德育训练点
让学生对身边常用的数字有进一步的了解。破除迷信,科学地认识和运用数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阅读课文,并复述课文内容。
2.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认真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迷、对联的比赛。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掌握生字生词的注音及意思。
2.复述课文内容。
3.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通读课文,包括自读提示和课文下的注释,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掌握下列词,给加点字注音。
qiàn。
尽识——完全了解。
上 —— ,chéng。本为佛教用语,就是“大乘”,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目不识丁:《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据说“丁”字应写作“个”,因字形相近而误。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目不识丁”或“不识一丁”。
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不 举——胜shèng;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然天成—— ,hún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无 之谈—— ,jī,查考。没有根据的言论。
拍案叫绝——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案:几案,桌子。绝:少有的,罕见的。
如痴如醉——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失常,神思恍惚。
2.复述课文的内容,要求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句。
3.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点题,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2—9)具体介绍数字的身世。
第三部分(10—12)具体介绍数字的情趣。
第四部分(13—14)具体介绍数字的遗憾。
全文结构靖晰,过渡自然巧妙,内容浑然一体。
4.文章对数字的介绍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的?
★运用了许多概括性和形象性极强的词语,如“目不识丁”,“饱学之土”,“不胜枚举”,“拍案叫绝”。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来介绍数字。如第一段中的“纵然是饱学之士,倒也未必尽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乃至数字的遗憾”,把数字当作人一样来介绍,数字也如人一样有身世、有情趣、有遗憾。
★运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如第十自然段介绍数字的情趣时,列举“二十四史”“四项基本原则”,列举灯谜,列举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四、总结、扩展
本文作者形象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数字的身世、数字的情趣和数字的遗憾,让我们对身边的数字有了更多的了解,从而破除对数字的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现象,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数字,建立科学的数字观。
让学生课外作些相关准备,进行与数字有关的成语、灯迷、对联的比赛,使学生的知识得以扩展,认识得到提高。
五、布置作业
缩写全文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则寓言写的是印度挑水工,用两只水罐挑水。一只完整无损,另一只有裂缝。后来当有裂缝的水罐感到惭愧的时候,挑水工与其对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世上每个人、每样东西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接受教育。
2.能自主学习课文,并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或深或浅地感悟其中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可能有些困难,应对的策略是精心设计,形成读书系列活动,并通过合作、交流能有所领悟。
教具准备:1.挂图 2.关于“鲜花”的动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着进行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读题、说题
1.读题:一路花香
2.说题:(1)说到花,我们脑海里会自然浮现怎样的一幅图画?会用什么词来 来描绘?
(2)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有关花的词语。
(3)说到“花香”,我们又会想到哪些词呢。
(4)老师也送给大家一组关于“花香”的词语。
3.请学生扣住“路”字设置疑问。
二、读通课文。
1.谈话:那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读读这个故事吧。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二小节。
1.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只破水罐很惭愧,他惭愧的是什么呢?请大家去读一读第二小节后,我们再来交流。
2. 学生读文讨论:
(1) 是啊,这只破水罐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挑水任务而惭愧,为连累了挑水工而惭愧,你们看,他多伤心啊!
(2) 你能通过你的朗读把破水罐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自己练练。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议:1.我觉得他读得还不够伤心;2.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难过、伤心的水罐。3.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水罐。)齐读。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只破水罐的话。/sjbwz/
(3) 齐读第二小节。
四、作业:
1.找学习伙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拓展思路发展交流能力,抒发自己感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一、复习导入
引读第二小节。这是一只充满歉意的破水罐。
二、学习第三小节。
1. 引读:可挑水工却不这么认为,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挑水工的`话读一读,你从中感悟到什么?自主——合作(先考虑,后小组讨论)
2. 师生交流:体会挑水工说话的艺术性,他循循善诱,从破水罐的角度出发,用事实说话,让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己存在的价值。(适当设计一个学生提问: )
3. 小结:是啊,挑水工真聪明,他知人善用,恰倒好处地利用了破水罐的裂缝,浇灌了一路鲜花,使这条路上充满了鸟语花香,给自己,给破水罐,给主人,更给所有从这条路上走过的人,带来了 —— 一路花香,带来美的享受。
板贴:
4. 让我们一起来把挑水工的话读一读,再次体会挑水工的聪明和良苦用心。
三、抒发感受。
1. 听了挑水工这番话,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你能把他的想法写下来,再跟大家交流,好吗?
2.学生写,交流。
3.指名一人读(对破水罐自己说) 你写得真好,不过这时瓦罐会以什么样的心情来说这些话呢?(自信 快乐 高兴)
4.你能快乐地、自信地把你写的话再读一遍吗?
还有很多同学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看法。那把他说给你的同桌听,好吗?)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说清自身喜欢的生日形式和原因。
2.进行语言规范化训练,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鼓励学生大胆陈说自身的见解,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也应在生活实际或者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所以在教学中注意通过创设情境来组织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推荐,所以在教学中要求推荐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听与说的双方都是主动的,双方的角色是随时互换的。要求人人参与,实行“点面结合”的组织形式。
教学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过生日的图片以和本地过生日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今年几岁了?(绝大局部学生9岁,本地有逢1、3、6、9、15岁大庆的习俗)你是怎样度过你的6岁或9岁生日的?你都收到过哪些生日礼物?
学生踊跃发言,老师要求学生说完整话。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感慨很多,发现有的同学生日过得热热闹闹,有的'甚至风风光光,收到的生日礼物也是非常的精美甚至高贵。当然也有的同学生日过得平平淡淡,收到的礼物也是平平经常。尽管过生日各不相同,但生日都饱含着亲友对我们的爱和希望。那么我们学生究竟应该怎样过生日呢?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合适呢?请看情景剧。
二、创设情境,为口语交际作准备
情境l:一学生过生日,大摆宴席,热闹非凡。(课件出示)
情境2:一学生过生日,要求家长送这送那,但迫于条件,家长没答应,该生与家长怄气。(学生扮演)
情境3:一学生过生日,与家长一道,在院子里种下一棵小树苗。(课件出示)
讨论:你喜欢哪种过生日的方式?为什么?
三、自主参与,小组内大胆陈说
1.幻灯出示推荐的话题:
(1)我们学生应该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
(2)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送什么样的礼物?
2.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推荐讨论,要求小组内选出一名记录员,记下组内成员的意见,选出一名代言人,代表小组在班上陈说意见。教师巡视并认真听取个别小组的发言,进行恰当的指导。
四、班内汇报推荐
1.各小组整理自身的意见,理清条理。
2.各小组代言人上台发言,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楚,说话有条理,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到不插言,等他人的话说完了再发表自身的见解,以养成良好的听话说话习惯,对每个代言人的表示还要作出公正的评价。
3.给没有上台的同学一个大胆陈说的机会:针对个别小组的发言,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的见解。
4.民主评议,选出最佳代言人,并陈说理由。
5.教师给最佳代言人颁发奖品,以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五、拓展交际
1.我们这里过生日都有些什么习俗?推荐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针对过生日铺张浪费大摆宴席的现象,发表自身的看法,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推荐讨论:怎样过生日才有意义?这样做,能达到减少“红色名片”的目的。
3.学生将与家长推荐情况写在日记本上。
教学反思:
《生日和生日礼物》是语文乐园七“语文生活”的内容,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准备阶段,我要求学生搜集本地过生日的一些习俗,学生非常有兴趣,完成得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充沛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胜利地建立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习模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示的机会。
2.利用创设的交际情境,有效地组织交际活动。我创设了3个情境,两个是课件出示,一个是学生模拟扮演,这3个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和交际。
3.注意点面结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参与是提高每个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保证,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我设计了小组活动,为了发挥典范的作用,我还设计了全班性的活动。这堂课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100%。
4.注意双向互动。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听与说双方的互动,尤其关注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的应对能力,要求听的学生不能被动地听,要随时准备发表自身的意见,要求说的学生和时调整自身的讲话,防止重复他人说过的话。
5.学生精彩的语言再现。例如:“我喜欢过生日时去照相,因为它能记录我的生长。”“我过生日喜欢
里来许多客人,因为那天家里很热闹,而我是主角,我有众星捧月的感觉。”“我平时老是一个人玩儿,很无聊,但我过生日时家里会来几个小伙伴,我就不觉得孤单了。”“家里来了客人,才会显示出我热情好客。”“我不喜欢家里来很多大人,因为他们一来就打牌。”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掌握孟子的文学常识及其政治主张,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论证思路,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体会论证过程中双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文章的写作意图,掌握通过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观点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复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认为什么叫做“仁”?
2、孔子处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进入了战国时代,“战国”二字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点?你认为战国的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
3、身处战国的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对一心只想通过战争征服他国的战国君王们,智慧又擅长辩论的孟子会用什么办法来推行儒家“行仁政,爱百姓”的政治主张呢?他是怎么把齐桓公、晋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国君主 “骗”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们这节课与其叫《天时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读课文、翻译疏通
1、自读课文,读出孟子向君王游说说理时的自信。
2、集体朗读,读出说理的气势,注意排比句的朗读方法。
3、同学互译,圈划不理解的字词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译,重点强调。
城、郭、是、池、环、兵、委、去、域、亲戚、至、顺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认为孟子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君王如何攻击别的国家吗?)从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读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来引申为“方法、法则”的意思。结合孟子的政治主张,你认为孟子这里谈到的“人和”之“道”具体指什么?
施仁政、民贵君轻——爱百姓
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道”
3、本文的论证中心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达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写作的意图是规劝当时的统治者施行仁政。
4、作为一篇议论文,一般会有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议论过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论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再读文章。
四、论证过程
1、在战乱不止,各国之间你死我活的战国时代,如果说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会不会采纳呢?善辩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办法?
通过军事引起君王的兴趣,再通过层层说理慢慢将君王引入自己设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从军事角度说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节、第三小节与第一小节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举出事实论据,分别举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节与第三小节论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这里使用双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正反论证,加强说服力。 双重否定句增强语气。
4、你认为为什么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内因决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问题能够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讲完军事之后,将“人和”最重要的道理类比到了治国的领域之中,在第四小节作者主要采用了讲道理的方法,属于道理论证。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道理论证;增强语势,更有说服力
6、那么孟子认为怎样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进一步论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论证。
7、至此你认为孟子的道理说清楚了吗?请理出孟子的论证过程。
8、“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这句话是主张打仗的还是不主张打仗的,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实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说,真正的君子是不会随随便便打仗的,君子爱好和平,只有万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热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见孟子的“狡猾”
五、复习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以下,孟子是怎样从吸引君王的兴趣开始一步一步引导君王,最终把君王引向孟子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的?
君王听说孟子要谈论打仗的办法,一定认真聆听,经过孟子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以及从军事类比到治国方略,便会被孟子严密的论证牵着鼻子走,打心底里认为要打胜仗,治理好国家确实需要“人和”。这时,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问“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论述。
2、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哪些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
3、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10-07
小学语文《燕子》教案04-03
小学语文《松鼠》教案02-26
小学语文《绝招》教案04-03
小学语文教案05-24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04-03
【精】小学语文教案01-04
小学《识字》语文教案02-24
【荐】小学语文教案01-03
【热】小学语文教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