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科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教案 篇1
植物的分身术注意要让学生理解植物除了有性繁殖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繁殖方式,这就是无性繁殖,就是用其他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首先学生进行汇报有关植物繁殖方式的资料。这个部分是学生在课前准备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一个了解。学生在汇报完相关的资料后,总结植物除了用种子进行繁殖之外,其他的繁殖方式。然后出示以下植物,学生猜测这些植物(秋海棠、土豆、草莓等)使什么进行繁殖的?学生根据猜测,然后设计相应的验证试验。在学生设计实验的.之前,介绍相应的无性繁殖方式——扦插,压条,嫁接,然后进行设计方案。最后学生用准备的材料进行操作。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有以下的问题需要注意。
1.学生搜集资料的准备。在课上,学生资料准备不足。老师需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去积极的搜集的学习资料。
2.有些问题老师不应讲的太多。在介绍用茎繁殖方式的时候,老师讲解的有太多。这个部分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进行学习。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珍珠鸟*。
2、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可爱的小动物——活泼伶俐的.珍珠鸟。谁能说你了解的珍珠鸟什么样?
二、出示自学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1、“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画出“我对珍珠鸟的照料与呵护”与“珍珠鸟的变化”的语句。
2、在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三、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珍珠鸟的动作、神态及活动范围发生了哪些变化?
1、珍珠鸟活动的范围由笼里到屋里,从桌面到“我”身上,落脚的地点从“柜顶”“书架”“灯绳”到“窗框”,再到“书桌”“稿纸”,甚至落在“我”的“肩头上”。它一步一步地亲近“我”。它的胆子越来越大,神态也越来越自在、安祥,它在“我”身边有着绝对的安全感,对“我”完全信赖了。
2、让学生读一读自己体会深的句子,学生评读,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3、提问:“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珍珠鸟*》。这句话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应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联系现实生活中人际间互相信赖、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总结
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
五、扩展阅读
读《小狗儿和大画家》,读后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2、认识到科技是不断发展的,喜欢大胆想象与未来科技有关的内容;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
3、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答问题
教学准备:
根据学生的实际,还可准备一些其它的游戏器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两个同学来完成,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大的?谁是咱们班力气最小的?(同学们推选了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游戏。)
讲解规则:老师这儿有两个漏斗和两个乒乓球。现在请两位同学每人拿起一个漏斗,将漏斗口朝上,把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内,用力向上吹漏斗口,谁能把气球吹走,谁就获胜。大家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
学生猜测:全班40名学生进行猜测,教师记录猜测情况:认为力气大的同学获胜的有36人,认为力气小的同学获胜的有4人,认为都不能获胜的有0人。
验证猜测:结果两位同学都没有获胜。全班只有一位同学猜测正确。
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继续游戏:讲解新规则:我们再请两位同学换一种吹法,让漏斗口朝下,大家再猜一猜,谁能把乒乓球吹走?学生猜测,教师记录。学生演示,验证猜测。教师引导分析现象,提出问题,猜测原因。
游戏体会:两个游戏中的乒乓球都没有被吹走,而同学们的两次猜测都和游戏结果不一样。看来,研究科学不能光凭猜测,而是先猜一猜,再动手做一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来。
(二)教学新课
1、我们来做小实验。
(1)“能否站起来”实验
热身活动:听老师的口令:起立、坐下、起立、坐下。
(学生反复做几次,感到起立坐下非常容易。)
实验要求:指一名学生端坐在讲台前的椅子上,双脚往前放。老师把手指放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向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学生猜测:指2—3名学生猜测,说出猜测的理由。
分组实验:按照实验要求,学生充分实验。教师在巡视指导中和进行实验的同学交流实验的感觉和体会。
汇报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自由猜想其中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个游戏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于究竟怎么回事,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啊?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解决这些问题。课下,同学们也可以继续研究,看还能发现哪些问题。
(2)“吹蜡烛”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在同学们的实验桌上有蜡烛、火柴、漏斗、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蜡烛,会把蜡烛吹灭吗?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然后进行实验,并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指导学生控制实验变量,进行对比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同时启发学生把身边的物体作为实验材料,逐一进行实验。
汇报交流:指几名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讨论:①为什么隔着漏斗、瓶子能吹灭蜡烛?
②为什么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教师引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上寻找答案,并鼓励学生课下找更多的实验材料进行研究。
3、“吸饮料”实验
提出实验要求:我们再来做一个小实验,在每个小组的实验桌上,都有消了毒的烧杯和吸管(应选择比较粗的吸管),同学们想办法去吸到饮料,看哪一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学生稍做讨论,然后开始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师:在实验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中的发现,并猜猜其中的原因。
同学们刚才玩的开心吗?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学生说出:先猜想,再动手做一做,最后得出结论)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刚才做游戏和实验的过程就是做科学的过程。科学家在做科学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发现和发明,比如:科学家根据隔瓶吹蜡烛的实验制造了流线型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不仅美观,而且提高了运行速度和安全性能。
2、说一说,我们身边哪里有科学。
1、寻找生活中的科学
教师讲述:游戏中有科学,我们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科学呢?
学生举出身边的有科学的例子:玩具里面有科学,衣服里面有科学,动植物身体里面有科学,声音里面有科学,交通工具里面有科学,手机里面有科学等。
教师小结:看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板书课题),只要你是个有心人,我们身边的科学就不难发现。
2、交流资料,感悟科学。
师: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有关科技方面的资料,下面咱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带来的资料,展示了很多高科技产品,说明这些产品里面有科学。)
师:同学们带来的资料很好,老师也带来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教师播放当前国际上、中国比较先进的科技方面的录象资料,如:登月、克隆技术等。让学生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自由活动:启发学生画一幅科幻画或编一个科幻小故事,憧憬科学。
师:科学家们的创造令我们赞叹不已,老师也有一些大胆的设想,大家有没有兴趣听一听?(老师结合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生物技术——克隆技术”、“材料技术——纳米材料”、“能源技术——无污染能源”、“空间技术——太空移民”对科学的'未来进行畅想,展现给学生一幅美丽的科学画卷。)
师: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设想,同学们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那就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画一幅科学幻想画或编一个科学幻想小故事,尽情地展示你的才华吧!同学们可以一个人活动,也可以小组活动;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也可以说一说,想一想。
学生自由活动:有的学生画科学幻想画,有的编科学幻想小故事,有的在静静地想,有的在高声地说;有的小组动手制作太空城,有的小组开起了科学故事会,还有的小组正讨论进行一次以“畅想科学未来”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的肯定。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的创作已经完成了,有的同学正在创作。老师知道大家有许多神奇的想法,我们在课下把自己的创作进行完毕,好不好?我们还要举办一个小型画展或故事会让同学们充分展示和交流。
课堂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小朋友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善于想象,不愧是一名小科学家。那你觉得同学中谁表现比较出色?为什么?你认为老师表现如何呢?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把你对自己的评价记录在评价表上吧!
布置作业
师:一节课的时间总是这么短暂,但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不会因为下课铃声响起而停止。课下,就让我们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进行一次调查活动,继续我们探索科学的脚步吧!
科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2、根据已有的现象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而做出假设,同时能在小组学习中收集整理别人的观点,并且根据一定的事实对自己的假设进行调整。
3、初步学习利用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2、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月相所在天空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太阳在天空的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学生准备:圆纸片、剪刀、活动记录等。
【教学过程】
一、画月相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
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
(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
5、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6、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5、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
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其他的说法也正确:1、一个月中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初二向左弯,初八右半边明亮,十五月圆,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八向右弯(记忆诀窍:“残”字拼音第一个字母“C”的形状)。2、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3、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直到朔月,亮面在左侧。)
三、模拟月相变化
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
2、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
3、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
(或者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模拟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用来模拟月球的半明半暗的球体,它的明亮一面始终向着“太阳”。即“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时,它只自转了一周。)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谈话:在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推测出了月相变化的规律,同时还产生了许多问题。要知道规律是不是存在,以及问题能否得到圆满解决,需要我们进行实地的观察。
2、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3、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教师教学时应确认一点:如果自己的教学时间在农历的上半月,请引导学生在傍晚观察;反之,则应在清晨观察。从农历十六—二十七八月亮升起得越来越晚,因此在清晨观察比较合适。)
4、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5、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6、讨论:如果我们观察不到天空中的月相,该怎么办?
7、说说你们认为在观察过程中,还会有什么问题或困难存在?
五、课外拓展:
1、动脑筋:今年春节晚上,某商店被盗。第二天,公安人员审询了最有嫌疑的两个嫌疑犯张三和李四。张三说:“昨晚十点钟,借着月光我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李四说:“十点的时候,我正在家里睡觉。”请你帮助公安人员判断,谁最有可能是罪犯,为什么?
(答案:张三最有可能是罪犯。因为春节是正月初一,根本没有月亮,可李四说他借着月光看到李四进商店偷东西,是在撒谎,因此,他最有可能是罪犯。)
2、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傍晚时分和上午上学前的清晨时分进行观察,并记录天空中的月相。
(月相跟着农历变,初一初二看不见,初三初四象娥眉,初七初八月半边,到了十五满月圆,以后月相逐渐缺,二十二三月似弓,到了月底又不见。)
板书设计:
2、月相变化
一、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
二、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钺低。
过程与方法:
能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到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钢尺、4个同样的.被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出示钢尺: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注意: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反馈交流: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3、分组实验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稍稍放松些,拨弹。比较: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三、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第54-55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会数数量是10的物体,会读会写数字10,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
2.培养学生眼、脑、口、手协调活动的能力。
3.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4.结合主题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教学设想: 1.通过观察主题画、拼摆图案,"苹果"连线等创造美的氛围,通过积极的即时评价和活动,沟在通师生情感,为学生营造一个怡人、愉悦的课堂物化环境和人际环境。
2.以操作为认知的突破口,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合理增加教学厚度,渗透有关数轴和数物、数形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10的组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如何有序的分解10。
教具准备:
主题画、小圆片、小红花、计数器、小棒、投影片、五角星图、梨子图片、贴在小黑板上的苹果图片(图上有数)
学具准备:
直尺、10朵小红花、10根小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导立美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10月1日是什么节日?对,10月1日是国庆节,今年国庆节天安门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非常热闹,大家想看看节日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吗?(出示主题画)引导学生观察红旗、灯笼的数量(8),每幅标语的字数(9),几位小朋友、几个汽球(9)。教师拿一张带汽球的小朋友图片边跑边说,又来了一个小朋友,她手里也拿了一个汽球(贴上画面),现在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几个汽球?(10)
板书:10的认识
你能用10说一句完整的话吗?
二、建构认知,操作立美
1. 初步认识数字10。
(1)领读10。
看看10和我们前面学的0-9有什么不同?
(0-9是一个数字,10是两个数字组成)
(2)请同学们拿出10朵小红花,摆成好看的'图案。(巡视时发现不同图案,有选择地上黑板摆。然后小结:同学们经过动脑摆出了许多好看的图案,老师也来摆几种。
老师今天带来了10朵小红花,准备奖给那些守纪律、肯动脑的同学。
2.教学10以内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先拨9个,再拨1个。"一共有几个珠子?""10个珠子怎样得来的?
(2)拿出直尺。我们数数,从哪个数字开始数?(0是起点)
从0到9有几个数字?(10)第10个数字是几?(9)找到10,9和10的顺序是怎样的?(9在10前面,10在9后面)
谁能按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遍?
(3)幻灯出示:按顺序填数。
①5口7口口口
②口9口口6口口
2. 比较9和10的大小。
贴第一、二幅五角星图,板书:9 10
9和10谁大谁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左手中、食指叉开示"〈")
出示第三、四幅五角星图,板书:10 9
10和9用什么符号连接?(右手中、食指叉开示" )" )
10还可以比哪些数大?(10比0→9中的每一个数都大)
4.教学10的组成。
请同学们拿出10根小棒,把它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边摆边轻轻地说组成,教师巡
视指导。)
指名学生回答,你想出几种摆法?怎样摆又好记又不会漏掉呢?(按顺序)
10 10 10 10 10
即↓↓↓↓↓↓↓
9 1 8 2 7 3 6 4 5 5
5 教学10的写法。
投影片示范,10由两个数字组成,所以写时占两格。第55页书写格学生先描后写。
三、游戏巩固,合作立美
1.对口令。男:我说7。女:我对3。同位合:7和3组成10。(同时手指表示)
2.找朋友。
请10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每人一张写上数字的梨子图片。(叫了7名同学后问:"我还要叫几名同学"?)分成二组,1--5一组,5--9一组。
手拿"1"的说:"我是1,谁是1的好朋友?"手拿"9"的同学迅速跑到"1"旁边,"我是9,9是1的好朋友。全班齐答:"对对对,
请上位",两人握手上位。
四、练习反馈,成功立美.
(1)第55页"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在数轴上填数,练习数序。
第2题让学生用线连出组成10的两个数。教师巡视指导,请学生板演。(小黑板上贴有写上0-9的一个重复数字5的苹果图片)
(2)幻灯片出示练习题。填"〉"、"〈"号
口〉8 口〈10 口〉9
五、课堂小,整体立美。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老师拿出一个写有0的纸片说:"我是0,谁是0的好朋友?"学生讨论回答,"我是10,10是0的好朋友"。师说:"对对对,老师和同学是好朋友"。
板书设计: 10的组成.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兼评吴晓秋老师的"10的认识"
周新高 (安徽省绩溪县实验小学)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体现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丰采,发挥美能效应,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刨设情境一一学生在羹的氛围中萌生兴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动形象性正契合了儿童学习时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美的典型环境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本课教学时,吴晓秋老师创设了如下情景:以国庆阅兵典礼和天安门主题画面导人,通过灯笼数、红旗数、标语字数复习8、9,在9个小朋友放飞9个汽球的基础上,跑来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汽球,自然导出新知,接着鼓励学生说说身边数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认识1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拼摆,教师补摆,用学具小红花摆出三角形、圆形、四方形、梅花形图案;10的组成连线练习,把数写在红红的苹果图上。这些画面、图案和教师简洁美观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优雅大方的仪表,和图文并茂的教例,构成一个动态组合,优化了课堂的物化环境。学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围中,必然会产生愉悦之感。这种情感体验对心灵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学生在美的情意中学会学习。
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学习中的理解,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变抽象为直观,为理解架桥铺路,更因为手口眼脑的协调动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极大地激活了思维,使学习成为-种和谐活跃的身心运动。本课中拼图案、摆小棒、比大小、对口令等系列活动,对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生在活动中的受益也绝不仅仅是10的认识这点知识。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还有效地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游戏"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课活动推向高潮。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评价-一学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断上进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进而营造舒心、宜人的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吴老师承续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以小红花、红五星、鼓掌等,对思考、操作、书写、纪律各方面进行即时评价,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喜悦,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美育是心灵的体操,美可以导真启智,引善育德。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要求教师,不要把科学知识讲成冷冰冰的真理,要与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同时,受到美的陶冶,获得愉快的审美体验。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气体,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觉到空气的存在;空气不但占据空间,还能流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感官可以感觉空气的存在;运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深入研究空气;借助不可见物质对可见物质的“扰动”,可以观察到不可见物质;在动手实验前,对可能发生的现象作出假设,有助于我们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产生研究空气的强烈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教学准备
教师用:1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学生用:材料1、透明的塑料袋,牙签。
材料2、水槽,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教学流程
导入→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总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拍摄的录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
(1)教师谈话
(2)播放多媒体,教师解说。
师:这是杨利伟叔叔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太空景色!这个蓝色的的星球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美丽的`地球,这神奇的太空,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2、提出问题
教师指向地球的外沿。
师:这层像雾,又像纱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
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
师:对,是大气层!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被一层大气包裹着,大气层里大部分都是空气。有关于空气的知识,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3、提示课题。
师:今天就让我们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来了解空气。
教师板书:了解空气
二、利用感官初步感觉空气
1、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感官感觉空气的存在。
(1)师:刚才有同学说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现在大家就来看一看,看见空气的什么了?
生:看不见!
师:用手来摸一摸。
生:摸不着!
师:我们的周围是不是真有空气?
引导学生感觉空气的存在。
(2)师:空气是看不见来又摸不着,要研究它可就难了。谁来想想办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师生讨论,演示用塑料袋抓空气。
师:要研究空气首先得抓到空气,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抓空气?
学生说一说
师:哪一个方法能够让我们更方便的研究空气?
引导学生说出用塑料袋来抓空气。并让一个学生演示一下。
3、引导学生用感官来了解空气。
(1)师:有了空气,我们可以用身上的哪些感官来了解空气?
学生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师:老师现在用你们教的方法来感觉空气。
教师演示
师:老师感觉不到空气!看来还不行,得再想想办法!
师生讨论得出在袋子上扎一个孔,让空气吹出来,再来感觉。
师:老师现在试一试,看这个办法灵不灵?
教师演示
(3)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并用感官感觉空气。
①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②学生用塑料袋抓空气,并用感官感觉空气。
③学生做记录。
④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4)教师小结
三、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够流动
(一)、实验一、纸的奇遇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一个透明的杯子、旧报纸。
1、教师谈话
师:同学们刚才表现得真好,老师太高兴了!老师打算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欢迎吗?
2、师生合作演示,学生猜测
(1)教师找一个小朋友当助手。
(2)教师拿一小张旧报纸。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再把纸放入水中。
师:纸放在水里,会湿吗?
学生回答后,让小助手捞上来给学生看一看!
(3)教师又拿出一张纸交给小助手让他像真正表演魔术一样,向学生前后展示这张纸,并拿到学生的座位前,让学生摸一摸,证实这的确是一张普通的旧报纸。
教师接着拿起杯子,把杯口朝向大家晃动几下,然后,教师让小助手把纸捏成一团,用力塞入杯子的底部,教师检查后,对小助手说:请把透明的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底。
紧接着,让学生猜测纸会湿吗?
师:大家猜一猜纸会湿吗?
学生猜测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2)小组动手实验、讨论、做记录
(3)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小组。
3、学生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得出结论
师:水没有碰到纸,所以纸自然是干的。为什么水进不到杯子里?
学生回答
教师边演示边小结: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杯子里有一大段“空”着,杯子的这一部分地方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就不能进去,杯中的纸自然就不会湿了。
师:纸放到水里,居然不湿,我们来给这个实验起个名字吧!就叫纸的奇遇,(师板书)从这个实验中我们知道空气占着地方,也就是说空气占据空间(师板书)
5、实验延伸
师:如果让你接着做这个实验,你还会怎么做?
生说一说
(二)实验二、谁赶走了杯子里的水
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2个透明的杯子。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拿一个杯子放进水里,让杯子装满水,举起来问:大家来想想办法,可以用什么东西把杯子里的水赶走?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2、教师演示
教师把一个杯子斜着放进水中,使杯中灌满水,用另一只手把第二个杯子倒过来,直立着按入水中。
在水下,把两个杯子靠在一起,倾斜第二个杯子,使第二个杯子的气泡跑进第一个杯子。
3、学生实验
(1)老师提出实验要求。
(2)学生实验、讨论、做记录。
(3)学生汇报
(4)师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师:看不见的空气在能看见的水里流动,形成气泡,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空气,这是科学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不见的东西,我们能借助看得见的东西看到它,科学真得太有趣了,对不对?
四、总结
1、出示两幅空气污染的对比图片,教育学生从小要知道保护环境,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播放课件《潜水艇的沉浮原理》,让学生回去寻找空气在这里发挥的作用。
【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10-20
科学教案(必备)11-10
实用的科学教案11-17
昆虫科学教案04-20
磁铁科学教案04-02
玩水科学教案03-19
认识鲤鱼科学教案03-10
小学科学教案03-13
中班科学教案01-29
自然之道的科学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