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的意义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的意义教案 1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
米尺,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分数的知识。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 )
( )
( )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可能会回答分数各部分的组成,也可能讲到分数的意义。)
(2)点击出示:
师:这个分数如何读?
师:你能说出这个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根据学生回答分子、分母、分数线点击出现结果。)
2、复习分数的表示方法。
(1)师:回忆一下,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
(学生可能回答: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
(2)点击出示: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发现大家对于分数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但分数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分数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些怎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了解分数。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在三年级时曾经学习过分数的知识,通过复习,回忆所学知识,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授
探究一:通过故事和动手实践,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片。
师:大家听说过埃及金字塔吗?我们知道埃及金字塔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伟大的工程,在当时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的时候,人们只能用绳子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的参照,可是当石头比绳子短的时候,又该如何测量如何记录呢?
(学生可能回答:用分数表示。)
师:对,古埃及人将一根绳子平均分成了若干份,再去测量。这样就能具体记录石头的长度,古埃及人就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不足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或超过一段绳子长度的石头用分数的表示方法记录,才能在没有精密仪器的情况下将金字塔建造得非常坚固,石块的接缝也是非常紧密,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对分数的产生和运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2、实践感知。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虽然我们现在已经用到了米尺、三角尺、直尺等常用的学习工具,但在具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不一定正好是整数的结果。下面就请一名同学上台 和老师一块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看看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
师:大家看到,刚才我们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这时还能否用整米数表示?
(学生可能回答:不能)
师:在进行测量时,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点击出示)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故事抽象感知以后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认知,进一步了解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也感知了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二:用分数计算。
1、点击出示书60页第二幅图片。
师:大家看图,小明和小丽在分东西,桌上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个西红柿、一块蛋糕、一包饼干)
师:如果把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人,可以怎样分?你可以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可能回答:1÷2,在三年级学习的基础上,有的学生能回答出 个。)
师:1÷2的结果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师:我们知道1÷2就是将1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 )
师:那么将一个西红柿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多少呢?( 个)
师:看看小明和小丽是如何分的?
(点击出示: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中的分东西用数学算式表示,同时以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将除法算式与分数联系起来,同时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小练习
师:那么同样的,小明和小丽每个人平均分到几块蛋糕?几包饼干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并简单表述将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 块。)
[设计意图说明:在前面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马上根据书本内容进行练习,使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更了解。]
3、小结: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
(点击媒体出示: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是常用分数来表示。)
4、资料介绍。
师: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而且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现在的表示方式。
点击出现: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教师提醒,补充说明。)
[设计意图说明:这一环节通过分数发展的几个阶段,让学生了解分数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习分数的兴趣。]
三、练习
1、说出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分数。
88
8
( ) ( ) ( )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于分数产生过程的认识。]
2、填空。
(1)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2)将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到 个苹果。
(3)4个小朋友分一块蛋糕,如果每人分到的蛋糕相同,每人分到 块蛋糕。
(4)将1堆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这堆糖的 。
师:这里可不可以说每人分到 粒糖?(引导学生辨析将1粒糖平均分成5份与将1堆糖平均分成5份的区别。)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练习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题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表述平均分的意义,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及不同的表述方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分数的单位打下基础。]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很早以前我们人类为了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问题,就已经开始用分数来表示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对于分数的应用也变得更熟练更广泛。希望通过学习,我们每一位同学也能更多的了解分数,更好的学习分数知识。
五、作业
将一张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平均折成若干份,然后将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用分数表示。
分数的意义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
2.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
3.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建立单位“1”概念
1.同学们,数学课当然离不开数,看这个数认识吗?(幻灯片出示1)
2.这可是大名鼎鼎的1,它能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
3.瞧!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个正方形,一把尺子…
4.你会用1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吗?
5.学生一一列举。
6.能说完吗?是呀,说也说不完!的确1是万能的,不过听大家刚才说的,一个,一个,好像小朋友们也能说得出来,谁能说点高级点的1,像我们五年级的水平。
7.学生一一列举,适时点评,他说得与刚才同学说得有什么不同?
8.是呀!刚才大家说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他说得是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1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9.谁还能接着说,能说完吗?同样也说不完。
小结:同学们,看来自然数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由许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其实这个1在我们数学上还有一个更加专业的名字:单位“1”。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自然数1入手,体会数字1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应用,通过用数字1描述生活中事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字1的应用范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从而揭示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单位“1”,每一种新事物、新名称的学习我们都要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中自然地引出单位“1”,水到渠成。
二、借助数学活动,深刻理解单位
1.大家来看,中秋佳节刚过,品尝月饼没?赵老师带来了…,个月饼,既然1能表示许多的事物,那么这4个月饼能看成单位“1”吗?
2.明明这是4个月饼,你怎么用1来表示呢?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看起来就是1.
3.如果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以它为标准,那么…
小结:数学这门学科就是这样,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灵活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刚才我们把4个月饼看做单位“1”,理解了4个月饼的,继续看大屏幕,这些能看做单位“1”吗?请你表示出这单位“1”的,请在活动单上分一分、涂一涂。
5.纠错、展示学生作品
6.抽象本质。同学们,观察大家表示出的,你有什么发现呢?
预设:
(1)只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与分的东西没有关系,分的形状也没有关系!
7.看来表示单位“1”的,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呢?
8.同学们,这就是分数的意义本质所在,通过刚才一段时间的学习,谁来说说什么是分数呢?
揭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9.既然与分的东西无关,那么我们可以把一条线段看做单位“1”吗?你能在这个单位“1”里表示出吗?
10.展示学生两种想法
(1)当成线段(2)看成数轴
第二种进行评价:这位同学不仅找到了,关键是它没有把单位“1”看成是一条普普通通的线段,而是把它想成了数学中的数轴,真了不起!
11.在哪里呢?这里是多少?这里是?,怎么写的是1,=1吗?1如果看成数轴,你觉得1后面还有数吗?2在哪里?3呢?1和2的中间呢?1和2的这里呢?
12.里面有4个,也就是单位“1”里有4个,刚才的单位1里有几个呢?借助刚才的示意图逐一进行验证!
13.揭示分数单位:
小结:同学们,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所以就是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分两步进行,分数的意义必须建立在学生深刻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关注让学生发现分数存在的规律现象,抽象出分数的基本特征,提取概念的本质属性,让学生试着说说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是抽象基础上的概括。在不断认识中建立分数意义的模型,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只要平均分成4份,其分数单位就是,理清分数单位与平均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单位。
三、深刻认识分数单位,完成巩固练习
1.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
2.你们怎么回答的这么快?我还没有说出分子呢?你们怎么就知道分数单位了?
3.小结:看来,我们学习数学,能出表面现象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就可能处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们的思维真好!
4.来快速完成一组练习吧!看谁有对又快!
5.巩固练习
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写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任何一节数学课,脱离不了基础行的练习,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提升,通过一组题目的练习,增强学生对分数意义以及分数单位的理解,同时把单位“1”里面有几个分数单位凸现出来,为随后的带分数学习做好铺垫。
四、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黄山风景区面积约占黄山山脉的
(2)黄山年均雨日大约是全年的
怪不得!这大概就是红树铺燕云、黄山云成海的奇观缘由吧!
【设计意图】从数学中回到现实生活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丰富对单位“1”的理解,有助于提升对分数意义的认识水平,促进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完善。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你们活跃的思维使得数学课堂熠熠生辉,相信大家,在每一节数学课中,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数学方法上,或是学习态度上都会有新的收获与发现,那么,这节课呢?有没有新的思考。
出示思考问题:
在刚才的学习过程中
1.哪个知识点的学习让你记忆犹新?
2.你有没有领悟到一些不错的数学学习方法?
3.学习数学重要的一些品质有所体会吗?
4.或许,你还有别的……
分数的意义教案 3
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
(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
(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概念:
1、理解单位1的概念
(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
(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
(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
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
2、理解分数意义:
(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
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
(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
(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
(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
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练习:练习十八13
3、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请你回忆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分母5表示什么意义?看到分母你就知道什么?分子3呢?
小结:在分数里表示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分子。
4、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自然数有单位,每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因此自然数的单位是几?分数也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所以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比如:是由3个组成,就是它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想一想,的分数单位是几?为什么?的分数单位呢?
你能概括一下分数单位的意义吗?
小结: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练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直线上相应的这一点应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同样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为什么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相同?
三、看书质疑:
今天学习的是课本p84p86的内容,请把p86的做一做练习一下,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四、综合练习:
(一)判断:
1、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口答:
1、把一条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把什么看作单位1?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3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看作1?各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一袋大米,吃了它的
3、一本书30页,小华已看了总数的
(四)填空:
5个是()是()个
是3个()()个是是()个()
(五)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六)下图中阴影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备用)
五、作业:
分数的意义教案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同学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笼统、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
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同学动手操作、动脑考虑,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同学考虑。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局部。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发明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假如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 教学“试一试”
同学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和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同学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
3.完成“练一练”
各图中的涂色局部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巩固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2.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同学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3.做练习六的第3题
照样子说说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4. 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同学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同学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同学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5. 做练习六的第5题
同学独立完成后,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分数意义的归纳鼓励同学用自身的语言说出,切实做到了淡化概念,注重实质。使同学建构的过程得以凸显,内化的知识得到外显。特别是“若干”一词,扣得很有价值,让同学做到了真正理解,使同学在新情景中实现迁移,举一反三。
授后小记
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同学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意义,本课主要让同学弄清“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单位“1”。
2、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同学的练习中,“‘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的分数意义”一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个别同学仍有一定困难。
分数的意义教案 5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 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 ”表示。
3 .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重点难点:
1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 .理解单位“1 ”。
3 .突破一个整体的教学。
四、学具准备
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饼的个数怎样来表示? 它结果不能用整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出示课件
说说每个图下面的分数是:
(1)把什么看做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表示这样的几份?
2、小组共同合作交流
1.出示4个苹果,6只熊猫能否平均分成若干份,要平均分,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结合小组汇报出示课件,展示结果
3、概括总结。
老师:刚才同学们在表示 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甲: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几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学生乙:我发现有的是把1 个图形平均分,有的是把4 个苹果、6 只熊猫平均分,还有的是把1 米平均分。
老师:一个图形比较好理解,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物体,那么4根香蕉8个面包是由许多单个物体组成的,我们称作一些物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举例。
老师:对于这个整体,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例子吗?
学生:这个整体还可以是一个苹果、一盒粉笔、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全校学生数、全中国人口、全世界人口等。
3、(1) 概括意义。
老师: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单位“1”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整体“1 ”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刚才同学们举了很多分数的例子,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尝试用文字描述一下吗? 先引导学生交流:把“谁”平均分?它表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呢?
学生试说,教师板书。
板书:把单位“ 1 ”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强调必须是平均分。
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4、巩固练习
课本62页做一做,填在书上,学生汇报
5.学习分数单位。
(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整数和小数,它们都有计数单位,分数有没有计数单位呢?”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分数单位的定义,并能举出例子。
(2)说一说课本62页做一做各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单位与哪个数有关?
让学生观察分数单位,从中发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四、、总结
1、想一想,这堂课上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把这堂课上学习的知识看做单位“1”,请你估一估,你学到了这些知识的几分之几?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整体单位“1” 平均分 若干份(一份)
一些物体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6
学习内容:
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
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
用分数表示:
用小数表示:
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
0.45= 0.013=
分数的意义教案 7
一、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沟通整数除法与分数的联系
1. 回顾整数除法的含义。
(1)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
(2)提问: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6÷3=2(块)
2. 回顾分数的意义
二、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一)借助问题解决完成分数意义的深化
1. 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 要求:请你用手中的学具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在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平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3. 汇报:一边摆一边说自己是怎么得到每人分的'块数的。
(二)巩固用分数表示商
请小组内交流想法
① 把这桶饼干平均放在5个保鲜盒中,平均每个保鲜盒放多少kg?
② 马腾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km?
三、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提问: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认为除法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3. 提问: a、b可以是任何数,对吗?
4.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四、综合应用,巩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1题。
这些葡萄干平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
平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分数的意义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米尺、长方形白纸、圆形纸片、一米长的绳子、操作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1/4
师:认识吗?关于1/4你都知道些什么?
生: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4表示。
生:4是分母,1是分子
生:它是一个分数。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讲解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均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4、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这就产生了分数。(板书:分数的产生)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课前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几种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表示出1/4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老师看到每个小组都根据这几种材料表示出了1/4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生: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把1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条线段的`。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些苹果的。 把8只熊猫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这8只熊猫的。
(3)认识单位“1”。
师:同学们,我们利用那么多方式表示出来了1/4,那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表示的过程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板书: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
师:在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分的东西不一样。
师:我们刚才是把哪些东西平均分的?
生:一张正方形纸、1分米长的线段、4个苹果、8只熊猫
师:象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分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4个苹果、8只熊猫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同学们请看,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因为它可以表示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和自然数1不同,所以要加引号)
师:单位“1”到底指哪些?
生: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
师:很好,那么一个物体除了一个正方形外,还可以是什么?
生:一个苹果,一个面包......
师: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什么?
生:xxx
师:一些物体还可以是什么?
生:3只老虎、4个面包、8个人......
单位“1”很奇妙,它可以表示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也可以表示全校同学,还可以……。它可以表示很大很大,大到宇宙万物;也可以表示很小很小,小到一粒微尘。
(4)、揭示分数的概念
1、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可以用单位“1”表示,那么刚才在表示1/4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把谁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
生: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用1/4表示。
师:剩下的部分,用哪个数表示呢?
生:3/4
师:3/4表示什么呢?
生:把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3份,用3/4表示师:如果老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表示其中的7份,用哪个分数表示?
生:7/12
师:像这样的分数,你还能说出来吗?
学生说:2/63/5…..并说出表示什么?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分数,那么到底什么是分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吗?
小组交流。
指名说(多找几个学生说)。
揭示概念(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5、强化理解概念
①、齐读概念
②谁能说说下面分数的含义?(课件出示练习)
6、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分数的分母,有的是4、有的是12、有的是6等,分母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师:分子表示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数中有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请任意说出一个分数考考你的同桌,说出这个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五、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看谁最善于动脑思考。老师手中有九个糖果,现在我要把这些糖果分给我们班的同学,谁想要?有要求:我说分数,你来拿糖,说对了才能把糖果拿走,谁想来?(学生上台拿,并及时鼓励)
师:请拿走这些糖果的三分之一,说一说你是怎样拿的?她拿的对不对?还剩几颗?(六颗),再请一个同学,请你拿走剩下糖果的三分之一,(两颗),咦,为什么都是三分之一 ,而俩人拿的糖果不一样多呢?(生:因为总数不一样。)
师:虽然取的份数相同,但单位“1”不同,得到的数量也不相同。
师:还剩4颗,谁还想要?请你拿走二分之一,她拿走了几颗?(2颗),为什么他拿走的是三分之一,而他拿走的是二分之一,却都是2颗呢?(生:单位“1”不同)师:也就是说单位“1”不同,分成的份数不同,得到的数量也可能是相同的。
师:最后还剩下2颗,老师这里不仅仅只有两颗,还有很多,老师要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两颗糖果是老师现在所有糖果的九分之一,请问,老师现在一共有多少颗糖果?
师:同学们玩完了这个游戏,是不是轻松多了,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有没有信心全部通过?出示题目。
2、练习十一的第1、2、3、4题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 9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2)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3)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4)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分数的意义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
2、过程目标:
(1)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能力。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学习百分数的好处,利用生活材料,进行思想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入,引入百分数
1、媒体出示新闻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2、观察数据,引入课题。
(1)教师提问:屏幕上出现的数中,什么数是我们以前教材中没有学过?
(2)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百分数”。
3、引导读百分数。
二、联系实际,研究百分数
1、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相应的百分数)
2、指导百分数的写法。
(用学生举出的事例加以指导)
3、猜想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你知道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2)请学生结合实际例子,猜想各自喜欢百分数的意义。
4、归纳百分数的意义,指导阅读教材
5、结合实例表述百分的意义。
三、分析比较,巩固百分数
1、帮老师选购最浓的果汁
(1)出示表格,找最浓的果汁
名称 果汁含量 总重量(瓶) 果汁含量
农夫果园 90 120 75%
统一 80 110 72.7%
汇源 100 150 66.7%
(2)说一说百分数的好处。
2、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合作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四、拓展练习应用百分数
1、根据统计图,说出百分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电池,说说0%的含义。
3、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景说出百分数。
4、谈收获,小结课堂。
分数的意义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
2、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3、会写百分数。
4、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5、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比较、分析、分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引出百分数,教学百分数的读法。
1、百分数的引出
师:近年来,我们学生的近视率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根据去年年底的统计,我市学生的近视情况如下(媒体出示)
师:这里出现了三个新的数,它们分别读作:百分之十八,百分之四十九,百分之六十四点二,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呢?
2、揭题
生展示他们找到的百分数。
师有选择的板书并小结:看来生活中这样的数确实挺多的。数学上把这样的数,叫百分数。那么什么是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怎么写?还有哪些跟百分数有关的知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二)、凸显百分数的优点,教学写法
1、比较中凸显百分数的优点
师: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学生的.近视情况,作为老师当然更要关心我们学校同学的近视情况。下面是老师调查的二、三年级的近视情况(出示表格)
年级 总人数 近视人数 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 近视率
二年级 20 2
三年级 25 3
师:二年级的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多少呢?三年级呢?哪个年级的近视情况好些呢?你是怎么比较的?可以先在草稿本上写写算算。
学生反馈:可能会出现通分成分母是50的,也可能是100的。
师挑选通分成分母是100的提问:为什么把分母都通分成100呢?(便于比较)
2、教学写法
师:二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0/100,又可以写成二年级近视率是10%。(媒体出示再板书)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在分子10的后面加上百分号。看看我们写百分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百分号的小圆圈写小点)那么三年级近视人数占总人数的12/100,可以怎样写呢?生写在草稿本上,指名一生板演。
(三)、百分数意义、
1、指导着说百分数的意义
师:三年级的近视率12%指的是哪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也就是说三年级的近视率12%表示?(三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2/100)(板书)
师:那么二年级的近视率10%又表示什么?(二年级近视人数是总人数的10/100)(板书)
2、生自主说
师:那么谁能说说我市小学生的近视率18%,中学生的近视率49%,高中生的近视率64。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生反馈说,师选择小学生近视率表示意义板书。
师:看到这些信息,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内说
师:通过这些百分数的呈现,我们大家简洁明了的看到了学生近视情况的严重性,其实在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刚才也找了很多,你能把你找到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说说吗?
生反馈,师挑选组的代表说,并板书。
4、小结百分数意义
师:说了那么多百分数的意义,那么到底百分数表示什么呢?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已经说的都非常接近了。百分数就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板书意义)
(四)、辨别百分数与分数区别
1、辨别
师:我们来看看下面的百分数是表示谁是谁的关系呢?
出示:
鸡的只数是鸭的75%
一根绳子的长度是一根铁丝的51/100。(51/100可以改写成51%吗?)
出示:
一堆煤重87/100吨。(看看下面这个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吗?为什么?)
2、师小结:分数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后面不能加单位。
3、加深理解进行判断
(1)一段绳子长29/100;
(2)一段绳子长29%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都是百分数;
(4)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五)、巩固练习
师:简单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会写百分数了吗?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二十八 百分之零点五
2、读出下面百分数,想想下面的信息给了你哪些启示?
(1)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2)地球总储水量中只有3%是淡水,而这些淡水中可以直接饮用的只有0.5%。
(3)今天我们班同学的出勤率是100%。
四、教学结束: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其实爱迪生说过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同学们对于学习也要付出努力,不怕辛苦。
分数的意义教案 12
教材分析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自我建构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教学,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为今后学习有关百分数其它知识做了铺垫。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学生对于百分数并不陌生,他们有的可能已经认识百分数,并且能够正确读出百分数,但大多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十分准确,分数和百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但是意义又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了百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百分之几,也就是百分率的含义尤为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应用百分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交流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相关信息,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的意义教案 13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分数的产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主动学习、探究,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在实践中领悟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借助为分数配图,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与欣赏;揭示分数的产生,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盒。
三、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1.展示资料,揭示产生。
课伊始,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分数产生的有关知识说给大家听,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体验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是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分数,从而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数学文化。
设计意图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理念,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这种学习方法的渗透,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延伸,会使学生终25身受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谈话引入,唤醒已知。
此环节通过谈话自然引入:“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你们知道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在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学生可能会谈到(播放课件教师适时小结)一个苹果、一个饼都称之为一个物体,一米长的绳子把它叫做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我们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
当学生已经把相关的知识说完整了,教师适时走进去“老师知道它也和分数有关,你们看(课件)这是10个小朋友,当我们把它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还可以说是一群小朋友,这一群小朋友也可以被分开,分得的结果用分数表示。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借助集合圈渗透一个整体的同时,让孩子们感知到当我们把很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我们也可用自然数1表示。它也可以被分,分得的结果也可用分数表示,从而为下一环节的动手操作指明了道路。
3.动手操作,创造分数。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学生分四人一组为单位,每组有一套学具,包括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纸、六块饼干、10粒豆子、12个小方块……(课件)然后让学生选一种或几种学具自己动手创造分数,并提出要求:在创造分数的过程中,你可以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你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分数。学生操作、汇报交流展示的是学生把不同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所创造的分数(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都可用分数来表示,也就初步感知分数的意义。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在学生初步感知意义的基础上,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意义。互动分为两次,第一次借助苹果图,(课件)以教师首创了一个分数2/1为例,激活学生的思维,“还是这幅图,你能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吗?”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学生动手操作一定会创造出不同的分数(课件)。第二次出示熊猫图,教师引题“当我们把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由于教师给出了三个答案,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辩解、交流中,直到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课件)。
此环节的设计直观的帮助学生感知份数与个数的不同,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在上一环节成功教学之后,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把4个苹果,6只熊猫都看作了一个整体。”从而再一次揭示了一个整体,由此拓展“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会说:我把一张饼看作一个整体,把4个棋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个整体,把全校师生看作一个整体等等,从而深刻体验了一个整体的含义,进而引出单位“1”。最后借助一组练习题,通过对1/2、3/5两个分数意义的理解,逐步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进而揭示课题,完成板书。学生是在感知、理解中总结意义,掌握新知的。
(4)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我设计如下练习:比如为“ 1/4”这一分数配图(课件),教师提出要求“大家看这里有一个分数,你能试着给它配几幅图吗?配出一幅的是达标,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优秀。”借助激励性的.语言,学生们定会跃跃欲试,在优美的乐曲中大显身手。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作品(课件)。那么同是分数1/4,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作品呢?那是因为学生假设的整体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因此所配出来的图是不一样的。借助为分数配图这一环节,既强化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5)合作交流,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含义。
由于分数的各部分名称学生在四年级时已经知晓,因此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分母、分子所表示的含义。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4.回顾总结,发展提高。
全课总结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画龙点睛的总结,对于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巩固知识,加深记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并激励学生积极地学习有关分数的其它知识,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下节课(课件)。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我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了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在概念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由具体感知到形成表象,再逐步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注重了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发展相统一的原则。
附: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2/3 3/5 7/10……
分数的意义教案 14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 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 ?两个 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 ,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 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 。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 的吗?
生三:我是这样把一根绳子对折再原折,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
师:你很有主见了。你把1米长的绳子也平均分成了4份取其中的1份来表示 的,我们把一米长的绳子也可以称为一个计量单位。请坐。同学们,刚才这三位同学给我们分享了用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计量单位分别平均分成了4份,表示其中的1份涂上不同的颜色,涂色的部分就是这一个物体的 。除了上面的这样一个物体外,你还有其它的表示方法吗?
生四:我是把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 的。
师:嗯?你的 是多少面包?
生五:2个
师:(疑惑)上面同学样表的示的 都是1部分,怎么这次的 却是2个了呢?
生:上面是一个物体,下面是8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面包,把这2个包看作是1份,就取这1份。所以8个面包的 表示就2个面包了。
师:你的分析真到位。哪个同学能用刚才这个同学一样的方法表示12个苹果的` 。
生:我表示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12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把这3个苹果看作是1份,就取这其中的1份。所以12个苹果的 是3个苹果。
师:你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不仅学的快还用的快。像8个面包、12个苹果这些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也可 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表示 ,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同时为理解单位“1”做好铺垫。
3.归纳定义,认识单位“1”
师:同学表现的非常积极。发言的同学条理清楚声音响亮,听讲的孩子认真仔细思考有序。(用展示刚才5个同学汇报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用心的观察、比较、分析用 所表示的物体或计量单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一:相同的地方,我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板书:平均分),表示其中的1份。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物体不同,分的物体的总数不同。
师:我们把什么物体平均分了?
生:一个圆、一个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些面包、苹果。
师:回答的非常好!在这里,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同学们想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看成单位“1”?
(学生汇报,学生自评)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的研究发现,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1份可以用 表示,这样的3份呢?
师:看样子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用分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可以用 来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2份。
分数的意义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3、学生知道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4、理解并掌握分数单位。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单位“1”,知道一些物体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教学流程预设:
一、复习引入
1、出示3/4,“认识它吗?”
2、介绍分数的出现:当人们在测量、分物或计算中不能刚好得到整数结果时,常常用分数来表示.
3、分数相关知识回顾:大家都了解分数的哪些知识?
(1)、怎样读分数
(2)、分数各部分名称(分子、分母、分数线)
(3)、怎样写分数: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写完后同桌间互相读一读,并说说其各部分的名称。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深入的了解分数。
二、新授
(一)、探索分数的意义
师:首先,让我们来创造几个分数吧!请你用课前准备好的材料来表示一个分数,独立完成后组内成员互相说一说(每个人都必须说):
(1)、你创造了哪个分数?
(2)、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交流,教师参与)
1、班内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来介绍你所创造的分数?
生:若干,介绍。
(教师提问:一个物体:
①你创造了哪个分数?表示什么含义?<建立模板>
②分子、分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③空白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一些物体:
①同“一个物体”的3个问题
②取其中的5份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5/6是几枚扣子?
③3枚扣子可以用哪些分数来表示,分别说说它们的意义。)
<用彩笔表示你是怎么分这些物品的`,渗透“整体”概念>
2、例子分类,总结
师:大家说的都很不错。刚才我们创造了很多分数,下面我们来给这些物品分分类。
生:一个物体;一些物体。(教师引导:老师是这么分的,谁能看出我分类的依据?)
师:刚才大家在展示的时候,很多同学在用到一些物体的时候,用彩笔把所有物体都圈起来了,那为什么只有一个物体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不圈呢?
生: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整体。
师:我们发现,无论是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师慢慢出示,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就是分数的意义,也是这节课重点要学习的内容。
(揭题,全班齐读)
师: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因此,分数的意义也可以表示成“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师:我们思考一下,刚才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分别都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生:......
师:在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中,可以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生:......
师:所以说,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
3、练习
课本P62做一做(本题把什么看作是单位“1”?)
(二)、分数单位
1、阅读“课本P62做一做”下面一段话,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
2、什么叫分数单位。
3、“课本P62做一做”中所出现分数的分数单位,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同桌间互相说说上课一开始所写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巩固
课本P631、2、3
(1、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2、把什么看作单位“1”?
(3、分数单位是什么,其包含了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3/8表示几个月饼?4个月饼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
板书: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一个长方形433/4
一个圆211/2
5支铅笔522/5
12枚回形针622/6(1/3)
6枚扣子655/6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1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
(二)使学生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知道一个分数的单位。
(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分数单位的意义。
(二)单位“1”的理解。
教学用具
投影片,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下面各题:(2~4题用投影片)
(1)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得到这块月饼的多少?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
(3)哪个分数表示图中“( )”部分?
2.教师:观察上面(1)~(3)题的答案,都不是整数。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就需要同一种新的数,即分数来表示。以前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继续研究分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
(1)依次出示教材84页第一组图中的三幅图。
①把糕点图贴在黑板上,用彩条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教师:请观察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说一说把谁拿来分?怎样分?分几份?每份是多少?
②把正方形图纸贴在黑板上。
教师:请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口答后补充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把正方形纸平均分4份,空白部分占1份,阴影部
③贴出线段图。
教师:我们把上面各题中平均分的一块糕点,一张正方形纸,一米长的线段,都叫做单位“1”。
(2)投影出图。教师:有4个苹果,把它平均分4份,图上如何表示?(学生在投影图上用虚线表示。)
教师:①图上表示把谁平均分?谁是单位“1”?②1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③3个苹果是这堆苹果的多少?(投影出题,学生讨论。)
(因为苹果的总数是单位“1”,把它平均分4份,1个苹果是1份,是
投影出图。
教师:有6只熊猫玩具,要平均分,可以怎样分?谁做单位“1”?每份是多少?几份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出:
教师:从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若干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批货物,一个班的同学等等。总之,把谁平均分,谁就是单位“1”。
教师:单位“1”与自然数1有没有区别?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自然数1是一个数,它只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如一本书,一位同学,一支笔,一道数学题等,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一批等事物,它表示谁平均分的整体。
(3)教师:请同学们看看板书的这些分数,谁能说一说究竟什么叫分数?
学生讨论概括后老师板书:(或贴小黑板条)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口答练习:(投影片)
什么?各以什么为单位“1”?
位“1”?
2.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
(1)请学生在板书的分数中任意选一个分数,指出它的分子、分母,并说明它们各表示什么?
(2)教师板书分数,请学生说一说分子、分母,及各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教师:表示其中1份的数?
小黑板条:分数单位。)
练习:请说出下列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含有几个分数单位。
(三)巩固教案反馈
1.课本86页做一做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课本86页做一做(下)1,2,请两位同学填投影片,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3.口答填空:(投影片)
4.教师分别取出2根,4根,10根粉笔,请同学分别说出它们的
教师汇总:单位“1”的数量不同,平均分成同样多的份数后,其中每份数的多少就不相同。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
1.,分数单位的意义。
2.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作业:课本87页练习十八,1,2,3,4,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会读会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数意义的学习,充分利用直观图形和学生的活动来突破“平均分”这个关键。第一组中三幅图的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认识一个单位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同时也为概括作了铺垫。在认识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时,要求学生按自己的设想去分,这样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便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生已掌握了平均分谁,谁就是单位“1”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讨论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这样既加深了对单位“1”的认识,也为学生概括分数意义作铺垫。学生准确地把握了后,认识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即水到渠成,练习中安排了较多形式的题目,进行巩固和加深。
新课内容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分为四层:认识单位“1”是一个事物、一个计量单位的分数;认识单位“ 1”是一个整体的分数;概括分数意义;巩固概念。
第二部分认识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分两层。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认识分数的单位。
分数的意义教案 17
一 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 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 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 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学生通过回忆说出已学过的分数知识。
1 .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 1 )举一个分数的例子。
( 2 )以 为例,说说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 … … 分子
— … … 分数线
3 … … 分母
( 3 )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分数?(用图、线段或正方形来表示分数。)请你用线段图表示 。
把正方形纸平均分后,画出阴影,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二)教学实施
1 .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 .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 l ÷ 2 的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
3 .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测量和计算的时候,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数—分数。最初,人们只认识一些简单的分数,如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我国是世界上发明和使用分数比较早的国家之一。
4 .资料介绍。
请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相互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分数的意义教案 1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单位”1”的建立
学具准备:
学具袋(圆形纸片1张、长方形纸片1张、一分米棉线1根、水蜜桃图片5个、火柴棒12根、同一样式的纽扣8个)
教学过程:
一、单位“1”的意义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数字1。
师:这是几?表示什么?能具体说说可以表示1个什么吗?
学生回答(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一群羊、一个学校的全体学生……)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意义,老师可以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师:取出学具袋,倒出其中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用单位“1”表示?
【评:开门见山教学单位“1”,突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单刀直入式的导入无疑是本课亮点之一,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其分一分、说一说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师:我们可以把单位“1”怎么分?
师:以前我们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数,研究“分数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
师:用以前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分你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
学生操作,组内交流,各组推荐汇报。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强调“平均分”,尽量做到不要重复别人的发言内容。
【评: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将几种学具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数表示,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又在不知不觉中为新知的构建架设桥梁。】
二、研究分数单位
师:你们想研究别的分数吗?
教师出示1/○
师:这是分数吗?你会读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师:请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说一说,看看可以有多少种不同方法来表示1/○ ?
学生操作,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知识!
【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进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单位的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锁,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三、深入研究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
师:猜猜看,老师想让你干什么?
教师出示要求:
分一分(选择合适的学具表示这个分数)
画一画(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这个分数)
折一折、涂一涂(选择合适的学具,用折叠、涂色的方法表示这个分数)
说一说(组内互相说说这个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各组推荐学生汇报……
【评:遵循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问题设计得精且极具开放性、挑战性,以丰富的操作实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学生真正在“做数学”。】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以前我们学习过一些,在课前我们也通过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你现在知道多少分数的知识,能告诉老师吗?
学生回答……
师:让我们看看数学书上专家是怎样说的?
学生看书、圈划、摘读,组内交流。
师:什么是分数单位?我们刚才研究了吗?3/5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有几个? 7/12 、11/20 呢?
【评:教者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熏陶。在设计时,教者注意到学生自我获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课前自学课本、查阅资料、请教别人,了解分数的有关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分数的写法
师: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已经知道同学们会读分数了,想写吗?
师:会写的请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写一个你喜欢的分数,比一比,看谁写的规范好看。(学生一拥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写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数。)
师:生活中人们常用分数来进行描述。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黑板上这些分数的?你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学生汇报……
【评:教者不再将黑板视为教师神圣的领地,把板书的权利回归学生。黑板上每个分数后面都藏着那句经典的概念,学生的交流无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分数中,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学生的求异的心态无时无刻不让其他学生处于活跃的互动之中。】
师:你觉得谁写得规范好看?写分数是要注意什么?分数有几个部分?能结合具体分数说说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吗?
【评:生成性的课堂评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强烈地拨动着思维之弦。】
师:下面请同学们练习写分数,比一比谁写得规范好看?任务是8个。
学生在写分数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
师:数一数,你写了几个分数?你能用刚学的分数说一句话,让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况吗?
师:对于分数的意义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问。
学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
师:关于分数的知识你掌握的情况如何,你能用今天学习的分数的知识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出类似5/5 这样的分数)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分数,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评: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案 19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第十册,分数意义。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通过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深化学生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
难点:(分数单位和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的分数进行比较。)对分数单位的
深化认识。
教学过程:
1.复检
(1)前面我们对整数的小数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研究整数和小数这部分知识,
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数位、计数单位、进率)整数从右边起的前三位及它们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我们知道整数和小数都是十进制的数,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十进制”的?
小结: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分数。[板书:分数]
2.新授
第一层:理解分数意义,初步理解分数单位这个概念。
出示 、
(1)看到 你能想到什么?(以 为一份有这样的2份)[板书: ]
(2)“ ”表示什么?[板书: ]这儿(指 后面)应该写什么?( 、 )
(3)第二排的数都表示的是几份?(一份)
(4)第二排的数与第一排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什么是分数单位呀?
(6)分数单位与“1”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既然同学们对分数单位这么感兴趣,我们这节课就重点来研究一下分数单
位。
[评:紧扣重点,采用对比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分数单位”的认识]
第二层: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的个数进行比较
出示
(1)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不说分母相同,还可以怎样说?(分数单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什么相同?(每份相同)[学生回答时注意前提条件]
(2)这两个分数的每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我们看看这两个分数表示的大小相同吗?能不能比出大小?
(3)我们除了对这两个分数进行比较,还可以怎么样?(加减)
(4)进行加的结果是多少?( )12是怎么来的?什么没变?(分数单位)什么相加了?
(5)减的结果是什么?( )谁减谁?“2”是怎么来的,同样是什么没变,跟加法的道理一样不一样?
(6)在加减的过程中分母为什么没变?为什么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出示
问:这两个分数可以怎样?(比较、加减)
[也可将这两个分数与1进行比较]
小结:这两组数,分母都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评:1.分母相同是外在的表面现象,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分母相同,就是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每份相同)这样,就在“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中抓住了实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又为学习分数的计算奠定了知识和思维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说理,每一个设问都给学生提供了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如: 和 ,分母相同,说明单位“1”相同,分数单位相同。在分数单位相同的情况下,5个 比7个 小,所以 < 。这种严密的逻辑论述,体现出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础。]
第三层: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分数单位的大小进行比较
出示
(1)分母还相同吗?(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单位“1”相同,取的份数也相同。)
(2)谁大?( )5比7小,为什么 反而大呢?
出示:
问:观察这个分数有什么特点?请你判断一下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小结:当单位“1”相同的情况下,分的份越多,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分的份
越少,分数单位就越大。刚才我们研究了两组很有规律的分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继续看。
[评:在分数单位比较的过程中,深化的分数单位的理解,为后面的分析推理提供依据。]
第四层:发散思维的训练,深化对分数单位的理解
出示:
问:我们观察一下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分数单位与分数单位的个数都不同)有没有相同的?(“1”相同)“1”相同,分数单位不同,所取的份也不同。能不能进行比较呢?讨论一下。(可先将 与 进行比较,或 与 =1进行比较,再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或与“1”的一半进行比较)
出示
问:这组分数同样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看能不能向刚才这种方法一样比较一下。(先将 与 进行比较)
小结:我们刚才比较了两个分数的大小,而且当分母相同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两个分数直接相加减,无论是比较还是加减,我们研究的关键的一点都是什么?(分数单位)
[评:发散思维的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昊散式的发散思维的训练,目的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思维更活跃,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中起重要作用,教师设计的三组题,为学生创设了各显其能,施展才华的条件,学生大胆地冲破思维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考、想象、分析、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如:①因为 > 所以 >
②因为 > 所以 >
③学生大胆设想,都转化成分母相同再比较,等等。
学生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来源于对概念理解的深刻性,这种“一题多解”、“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学生已具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体现。]
第五层: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在这当中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
出示
(1)这个分数和我们前面研究的分数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分子比分母大)分子比分母大,这样的分数叫假分数。(真假的假)那么我们前面研究的这些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小,你们说,这些分数就应该叫什么呀?(真分数)
(2)分子比分母大说明什么?(这个数比1大)
(3) 我们就可以看作几部分?
(4) 和1 的大小一样不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小结:这两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评:通过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认识分数单位,渗透分数单位与单位“1”之间的关系。这里运用观察、比较、适时的讨论,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
3.质疑
4.总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分数单位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这一知识我们研究得透,对于我们今后研究有关的知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七.板书设计
八.反思:
本节课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始终给基本概念“分数单位”以中心地位,知识呈现过程清晰,过程设计符合儿童认知。
以“比较分数大小”这一知识为载体,把“分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挖掘来,在不断的深化和扩展中,学生既学了知识又为后叙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质的发展。
教师语言简练,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增长了能力,在生生相互沟通中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分数的意义教案 20
教学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的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展开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
2、教学进程多途径。教学中将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努力创造适应学生的教学方式。
3、“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5、数学是一种文化。
教材简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的难点是理解“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平均分”。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运算等的基础。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5~8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分子、分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渗透认识事物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步提高提出部问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思考目标:
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解决问题目标: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情感与态度目标:
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准备:教具(三盒粉笔一盒5支,一盒10支,一盒15支。)
学具(12根小棒、水彩笔、练习卷)
一、介绍分数演变的历史。(老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历史渊源。)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依次出示:
师:其实这四幅图,都表示分数,古希腊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用了不同的表示方法。三千多年前,用嘴巴的形状代表分数,后来逐渐演变到现在的。
(2)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生:分数组成:分子、分母和分数线、分数的加减法、分数的读写法、分数大小比较等等)
师:你能举例说明吗?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分数线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把单位“1”讲分数单位时再补上)
(3)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电脑出示)
学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好吗?虽然有些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可以全学完。不过我们很好的老师——课本。大家看一看,课本,你能明白那些知道?
会的我们可以跳过去,不会的就多看几遍,用笔记打记重点部分。
学生自学课本。
(4)关于分数,自学课本后,我又知道了什么?(电脑出示)
(5)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二、探索新知:
1.试试你的眼力:(电脑出示)
(1)出示一个的长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把(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教师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生答后,师板书)
师:判断是否正确,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要看是不是平均分成3份。
师:现在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表示什么?
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数。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生答后,师板书)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1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
把(一堆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份,
1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份是这堆苹果的,有()个。
3、单位“1”的抽象。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分数表示什么吗?
生: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师:请大家自己在下面再说说看。
师:刚才你们自己在说的时候,除了觉得比较全面外,有没有其他的感觉?(有点麻烦)
师:那能不能想个办法,说得不麻烦呢?
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整数“1”、整体“1”……,虽然说法不同,其实都是想用一个词来概括这里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和一个整体。其实在数学上,这些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称它为单位“1”。(板书单位“1”)
师:想一想,除了上面举出的这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外,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看作单位“1”的?
师:同学们举出了很多单位“1”的具体例子。那就是说,我们在得到分数的时候,无论是把什么平均分,都可以看做是把单位“1”平均分。
4、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根据出分数的意义
师:认识了单位“1”,现在谁会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表示什么?
(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依次出示,请学生说意义。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完成板书)
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完成分数意义的板书)其实,刚才这两位同学所说的就是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
找出重点词
师:你觉得在这句话里,哪些词比较重要?
三、课中游戏:猜一猜
师:老师这里有3盒粉笔,我从第一盒里拿出1支,是这盒粉笔的,你能猜出第一盒粉笔共有几支吗?
师:为什么盒子里原来有5支?(第一盒的是1支,一份是1支,所以5份就是5支)
师:从第二盒里拿出2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二盒里原有几支粉笔。你是怎么知道的?(第二盒的是2支,一份是2支,所以5份就是5个2支共10支。)师:从第三盒里拿出3支,也是这盒粉笔的,第三盒里原有几支粉笔。怎么那么快就猜出来了?(第三盒的是3支,一份是3支,所以5份就是5个3支共15支。)
电脑验证:
师:这三个,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5份,表示其中的一份。这三个有什么相同点?它们虽然都是取出一份,一份都相同吗?有什么不同点?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看分数,举小棒:
要求:看屏幕显示的分数后拿小棒,拿出以后,用左手举起来。
(1)拿出12根小棒的
有学生举1支。
师:对吗?分母没有出来的时候,能拿吗?1表示什么?(表示其中的一份,分子表示取了这样的多少份。)
()里的数不确定,拿法也不一样
出示,再出示。
学生拿,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拿。
(2)出示分母。
师:虽然不能拿,但我们可以做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呢?(将小棒平均分成6份,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
出示,再出示。
2、填空:
1把8个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整体的,3份是整体的。
2把全班平均分成6组,一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两个组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3、把6只猴子玩具平均分成3份,2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份,4只猴子玩具是其中的。
4把1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5把50支铅笔平均分成5份,把()看作单位“1”。每份是它的,每份是()支铅笔。
3、问答题:
下面每个图中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下面每个图中没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4、涂色:选择一幅图,涂色表示。
五、在生活中找分数: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
哪一部分大些?
六、在图形中找分数
占上图的几分之几?占下图的几分之几?占上下图的几分之几?
七、成语中找分数。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轻松一下,看几个带有数字的成语。(出示成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及相应画面。)
师:听说过吗?谁能简单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师:人们通常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比喻做事没有恒心,如果我们就从字面上理解,把它看成是打了三天鱼,晒了两天网。那打鱼的天数是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成语,你能从中找到分数吗?
十室九空、百发百中、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万里挑一
师:其实不仅仅在成语中能找到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其他各门学科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散发着它巨大的魅力。
【分数的意义教案】相关文章:
分数的意义教案03-10
《分数的意义》教案10-13
《分数的意义》教案范文04-27
分数的意义教案模板10-13
《分数的意义》教案模板09-22
热门分数的意义教案10-18
人教版分数的意义教案09-05
分数的意义教案范文09-05
分数的意义教案15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