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精选3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活动教案 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是执行特殊任务的车辆,并能说出它们的特殊标志和不同作用。
2、能记住特种车的求救号码,懂得不能乱打求救电话。
活动准备:
关于特种车的课件一份,每幼儿一套特种车与求救号码的图片,消防车、救护车、警车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幼儿在《我是汽车小司机》的音乐声中进入活动室。
2、师:小朋友你认识什么样的车?(演示课件,各种各样的汽车,启发幼儿说出各种车的作用)
小结:车辆的种类很多,各种车辆的作用也都不一样。
二、认识特种车的外形及特殊作用
(一)消防车
1、(演示课件)师:快看,这里发生什么事情了?(火灾)该让哪种车去帮忙呢?
2、消防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消防车的车身颜色、车身配置及其作用。小结:消防车是救火用的汽车。车身是红色的,车头上有一个警报器或警钟,车身是急用储水箱,两旁有吸水管和水带,车上有升降梯子和灭火器等救火用具。
3、火警电话119
师:当火灾发生时,该拨打什么电话叫消防车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电话119及消防车救火
小结:当发生火灾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消防队员立即驾驶消防车,一路发出“呜――”的警报声,沿途的行人和其他车辆一律让路,让它尽快赶到现场灭火,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二)救护车
1、(演示课件)师:瞧,这个人怎么了?(突然间发病)该怎么办?请那种车帮忙呢?
2、救护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救护车的车身颜色、标志,车头和车门的`特征及用途。
小结:救护车是专门护送危急病人到医院的专用汽车。一般是白色或绿色,车身两旁和后面车门上都有红十字标志,车头或车顶上装有警钟或警报器。车门在车厢的后面,便于担架的进出。
3、急救电话120
师:有人需要马上送医院该拨打什么电话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20及救护车救人。
小结:当有危急病人时,拨打急救电话120,救护车会立即出发,一路上响着警报,其他车辆都让路,以便让救护车尽把病人送到医院。
(三)警车
1、(演示课件)师:不好了,小偷进家了,该怎么办?
2、警车的外形特征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警车。
小结:警车是用于追踪和抓捕逃犯的车辆。没有固定车型,车牌有专门的标记。车头上面装有报警器。
3、拨打电话110
有小偷必须立刻报警,该拨打什么电话呢?
(演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拨打110及警车行动。
小结:当你见到犯罪行为时,立即拨打110,公安人员执行任务,拉响警报,飞驰前进,其他车辆都要让路,以保证公安战士不失时机的逮捕罪犯。
三、游戏巩固
1、《为人民服务》
玩法:由教师提出现象,幼儿立即找出相应的电话与车辆卡片。并做相应的动作。
提问;专用号码能不能随便乱打?打错了会怎样?
2、《出车》
幼儿找一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在专用号码的指挥下随音乐依次开出活动室。
科学活动教案 2
活动背景:
“缩”是物体由大变小、由长变短,由舒展到收缩的过程,人们通过“缩”的方法有了很多新的发明,给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指南》对幼儿科学探究的教育建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谢认识”,因此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操作探索各种日常材料中,感受到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缩”的现象感兴趣,知道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大胆尝试用不同方法缩小各种物品,并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发现通过缩小物品能给生活带来便利。
4、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新,进一步加深对“缩”的认知。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接触过生活中一些可以缩小的物品。
2、物质材料准备:扇子、梳子、衣架、水杯、牙刷、吸管、勺子所有物品同时提供可缩小和不可缩小两种类型);若干规格相同的空奶盒,两个一样大小的透明收纳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玩“过城门”游戏,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教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过城门”的游戏,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哟!
通过城门的逐渐缩小,让幼儿体会蜷缩身体才能通过。
二、每人准备两个用途一样的物品,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1、通过对比,发现可以“缩”的物品。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同样名称的物品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让幼儿自己发现其中有一样物品是可以“缩”的)。
小结:物品由长变短、由大变小就叫作“缩”。
2、按能“缩”和不能“缩”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手中的物品是能“缩”的还是不能“缩”的,将能“缩”留在自己的小方篮里,不能缩的放在另一边。
三、幼儿探索物品“缩”的方法,并进行记录总结
1、幼儿操作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小朋友试一试,你是用什么方法将它缩小的',待会儿告诉大家。
2、幼儿表述“缩”的方法。
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表述并演示缩小物品的方法(尽量选择能代表不同“缩”的方法的物品:折叠、按压、插入,教师出事相应的示意图、
3、每组物品按照缩地方法分类放到大篮子里。
四、节省空间大比拼,进一步感知“缩”的应用。
将幼儿分两组比赛,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把同样大小的空箱子放入更多的空牛奶盒。
教师统计装入纸箱的空奶盒赛出冠军组!
小结:“缩”能够节省空间,让我们在有限的空间放更多的东西!
四、生活拓展拓展,让幼儿让幼儿感受“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可以“缩”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引导幼儿回忆、关注生活中“缩”这一现象,进行交流分享。
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和现场观察、比较,体会到通过“缩”的方式发明的很多物品,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伞的折叠、折叠凳、折叠餐桌等)
五、游戏“逃生演练”,创新对“缩”的认知。
教师将桌椅快速拼成逃生通道,幼儿缩小身体快速钻爬到指定的安全地带(较小),抱成一团。
科学活动教案 3
教育目标:
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要学会任何一种本领都是不容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学好本领。
3、尝试复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尝试复述并大胆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挂图:小公鸡学吹喇叭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
二、让幼儿带着问题看木偶表演。
1、小公鸡去学什么本领?
2、它是和谁学本领的?
3、最终它学会本领吗?
三、听完故事提问刚才的'问题。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
2、小公鸡学了几遍,才学会本领?
教师小结:小公鸡刚开始不认真学习本领,最后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它后来很认真学习,好好地学,所以它学会了本领。小朋友有时也和小公鸡一样不认真,老师希望小朋友有错就改。
反思:公鸡是幼儿很熟悉的动物,幼儿能较好的说出公鸡的特征,因而发言很活跃,为以下环节打好基础。通过观看木偶表演幼儿很好的理解了故事内容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情,很大激发了幼儿学习复述故事的欲望,为情景表演环节打好了基础。
四、观看图片,回忆重要情节。
1、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讲述图片中故事的内容。
2、尝试表演角色对话,学习词:认真、清脆、动听、低哑。
反思:有了木偶表演环节,在此看图讲述环节,幼儿的参与性较高,基本能根据图片较好的进行讲述活动。
五、角色表演。
1、请个别幼儿复述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2、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说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
反思:此环节给幼儿很大的空间,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六、延伸活动:
在语言区中投放图片,供幼儿学习、复述故事。
科学活动教案 4
大班科学活动:天气预报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
2、知道天气变化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难点:
认识灾害性天气。
活动准备: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的变化比较关注,零星的了解一些气象方面的内容。自绘图片。 活动过程:
1、问题导入课题:
“今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说的?”
“平时天气会有哪些变化?”
小结各种天气情况:晴、多云、阴、雨、雪天。
2、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1)看图讲述:(出示图片,有晒衣服、开运动会、发黄的树苗、滑雪、渔船出海)“从图片上看到些什么?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天气?”
(2)幼儿讨论:“怎样的天气会给人们带来不利?你知道有哪些灾害性天气?”
(3)小结:气候的变化与人们的关系很密切,世界上万物生长需要多样的气候条件,但是持续很长时间过冷、过热、过旱、过涝就会给人们造成危害。
3、介绍天气预报的:
(1)对天气预报的认识:
“既然天气和人们的关系这么密切,我们怎样知道天气情况呢?”
“你是不是经常关心天气情况?你从哪里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2)看图了解预报天气的仪器:“出示图片,有百叶箱和气象卫星)
“百叶箱里的仪器是做什么用的?要知道全世界的天气怎么办?”
(3)小结了解天气的多种途径和观测天气的工具。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来源:儿童学习网 |别忘了推荐给您的好友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
来源:山东省农科院幼儿园 吴 茜
【设计意图】
自从班内开展观察天气,画气象、预报天气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的兴趣与日俱增。那么如何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并深化这一活动?我想到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为有些动物在天气变化前有着特殊的表现,并有一定的规律,能起到预报天气的作用。因此我将在本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推断、预报天气的本领。使幼儿懂得一些气象变化和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下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提高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
(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
(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
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
(二)基本部分
1、向幼儿展示礼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问候一下吧!“你们看它们玩的.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
2、与幼儿谈论天气,“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
3、师:“电视台里的气象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与肯定。
4、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
5、向幼儿提出问题:
(1)刚才你们听到哪几种天气情况?(今天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先来观察周围图片上的环境,然后贴上对应的气象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与及时的肯定。)
(2)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说教师出示气象图标)
(3)“刚才气象员在播报天气预报,那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
“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不用收看天气预报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
6、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
(1) 播放[蚂蚁上树]
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
——“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点击[蚂蚁],“蚂蚁怎么说的?它们为什么要搬家?”
(2)还有一些小动物在天气变化之前也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分别点击四幅[图片](鱼儿上浮/蜻蜓低飞/燕子低飞/乌龟“冒汗”)。“它是怎样来预报的呢?”幼儿回答后,教师点击[动物的头部],检验幼儿的回答。
教师小结:“刚刚看了那么多小动物的表现,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气候总有一些变化。有那些变化呢?(幼儿回答,如空气中水分很多、非常潮湿、空气很闷等)一些动物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
7、听一听
“农民伯伯不仅能通过看小动物的表现来判断气象,他们还能通过听小动物的叫声来判断气象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①播放[青蛙知了]
“知了青蛙一般在什么时候叫?”教师用儿歌小结图片内容。点击[知了]学念儿歌。“天晴青蛙捉虫静悄悄,树上知了声声叫。天雨知了无声响,青蛙塘边呱呱叫。”
②播放[蜜蜂]学学小蜜蜂的歌“蜜蜂晴天去采蜜,早出晚归忙得欢;阴雨天气不出门,在家酿蜜不停工。”
③播放[鸡]“天要下雨,鸡不进窝”
8、学说心情预报,体验成功的快乐,争做小小气象员——通过听听、想想、说说心情预报,帮助幼儿理解他人情绪。
师:“心情预报真是太好了,老师这儿还有几位小动物,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它们的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些天气情况来表示?”
请个别幼儿到电视机前做心情预报,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师:“森林电视台不仅有天气预报,还有心情预报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请配班教师播报心情预报: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森林电视台的主持人小机灵,现在播报心情预报,今天森林里大部分小动物心情晴天,只有狮子心情雨天,并伴有八级脾气。心情预报播送完毕,谢谢大家收看,再见!
师:“现在老师请你也来当回主持人,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心情吧!赶紧和你的小伙伴先说说吧!”
(三)结束部分
教师向幼儿提出要求:我们这有几个小动物,一起来预报一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心情吧!(幼儿表演,教师给与鼓励)
(四)延伸活动
让幼儿到户外,看看天、花草树木、小蚂蚁等,猜猜明天的天气,说说自己的理由。
(五)活动反思
我想从活动设计上的几个特点和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自我分析一下。
本次活动将天气和心情结合起来,巧妙地将幼儿感受别人情绪与天气预报联系起来,同时设计提出问题,让幼儿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体验和感受。 在设计此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个偏重语言领域的活动,于是我把幼儿的“注意听”与“大胆说”作为设计这次活动的重点,力争在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上具有启发性、开放性。同时,注重了语言、艺术与科学不同领域内容的整合和同领域的不同方面内容的整合以及多种活动方式的整合。
活动过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语言和眼神与孩子进行交流,为他们创设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老师的随机教育能力和指导性语言的运用,还存在许多的问题,我会在平时的日常教育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结合理论,努
力使自己的摸索、实践过程缩短,以便自己不断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这个活动,源于孩子们对天气的研究,但并没有结束在此次活动上。因为在进行这个活动前,我们生成了“小小气象台”“各种各样的天气”等话题的活动;在这个活动后,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生活中去体验、感受别人的情绪,并学会去帮助别人。所以我觉得要想组织好一次教育活动更重要的是老师把握教育的系统性和主题活动连贯性的能力,及老师掌握心中大目标、控制眼前小目标和随机接受新目标的能力。
深知自己的实践与理论还存在很大的距离,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科学活动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使幼儿了解酚酞溶液遇到碱溶液会变成红色的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浓厚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完成酚酞溶液绘画,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和发现水的神奇之处。
活动准备
1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
2.毛笔、杯子、棉签、稀碱溶液、酚酞溶液、清水。
3.图画纸数张,教师示范画一张(事先均用彩笔画好树林、房屋等,用毛笔蘸取酚酞溶液绘画老鼠脚印晾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事黑猫警长,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黑猫警长头饰问:“小朋友,想和黑猫警长做游戏吗?
2.分配角色,教师扮演黑猫警长,小朋友扮演白猫警士。
3.接到报警电话
提问:谁打的电话?(鸡妈妈)鸡妈妈的蛋宝宝怎么了?
4、分组搜寻、营救蛋宝宝
5、出示神奇的水(碱溶液),喷一喷,现出脚印。
二、幼儿实验并交流。
1、教师讲解酚酞溶液的制作过程 。
2、幼儿用酚酞溶液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
3、教师在集体面前讲述实验过程
4.幼儿配置碱溶液,教师讲解要求;
5.幼儿喷画:如何让我们的酚酞溶液画“现身”呢?(幼儿用碱溶液喷画)
结论:酚酞溶液遇到另一种水(稀碱溶液)会变成红色。
6.老师实验论证。(两种溶液直接反应)
三、结束活动
酚酞溶液和另一种药水(稀碱溶液)在一起的时候,会变成红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许多的变化,只要我们小朋友仔细的观察,还会发现许多奇妙的现象。请小警士回去后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发现来告诉大家。(再次接到报警电话:森林里又有新的案情发生了,小警士们带好我们的办案工具出发)结束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6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初步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和用途。
2.对镜子产生探索欲望,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
活动准备:镜子人手两面、兔子手偶、指偶人手一个、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师:前几天,我收到了一件礼物,这个礼物可神奇了,我打开一看,那里面也有一个我,我对着她笑了笑,她也对着我笑,我摇摇头,她也摇摇头,你们猜猜我收到的礼物是什么?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镜子,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小结:你们发现了那么多地方都有镜子,而且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都有一个本领,就是能帮我们照到许多东西。
二、玩一玩
1.幼儿自由摆弄镜子,初步感知镜子的`特征
师:你从镜子里看到了什么?能看到上面的东西吗?怎么看到的?
小结:把镜子稍微转一转,就能看到其他东西。
2.游戏:找找乐
师:你能从镜子里看到我吗?
教师不断变换位置,从前至后,要求幼儿不许回头,从镜子里找到“我”。
师:从镜子里看看老师手上拿的什么?小兔子跳跳跳跳到什么地方了?
师:有了小镜子的帮忙,一下子就能看到后面的东西了。
三、照一照
师:一面镜子很好玩,两面镜子会不会更好玩呢?
1.幼儿人手两面镜子,自主探索。(提供指偶)
2.交流自己的发现
3.幼儿再次尝试,发现新的秘密。
4.幼儿小结:从一面镜子里可以看到另一面镜子里的东西。
四、找一找
1.幼儿欣赏音乐,教师将指偶夹在幼儿的肩上或头上。
师:只要你听着音乐,闭上眼睛,小动物就会悄悄来到你的身边。
2.幼儿尝试从镜子里找到答案。
五、活动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小动物都和镜子玩了游戏,太阳公公也想和小镜子玩一玩,太阳公公照镜子会发生什么事呢?
教师带幼儿出去玩一玩。
科学活动教案 7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对比感知,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理特性和水能溶解特定物质(糖、盐等)的化学特性
2、了解水的用途,知道节约用水
3、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对周围生活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桌一杯清水,一杯牛奶,一杯醋
2、小勺子,吸管,温开水,盐、白砂糖
3、彩色塑料物件,石头,洗衣粉
活动一:认识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活动过程:
(一)激趣活动,猜谜语,激发幼儿的'兴趣:“手抓不起,刀劈不开,洗脸洗手,都叫他来”。
(二)通过幼儿操作活动,探究水的特性。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知道水是没有颜色的。
出示一杯牛奶和一杯水,让幼儿比较,说出:牛奶是什么颜色的?水呢?
2、水是没有气味的。
出示一杯醋和一杯水,幼儿闻一闻醋,再闻一闻水,说说水有没有气味。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幼儿尝尝甜牛奶,尝尝醋,尝尝水,比较:水有没有味道?
4、水是透明的
在牛奶杯中和水中各放一块颜色鲜艳的糖,对比观察:为什么牛奶中的糖块看不见?水中的看得见?
5、小结:水是无色,无味而且透明的
(三)比较观察。
1、引导活动
1)、出示两杯开水,一杯放了糖,一杯没有放糖,问:这两杯水一样吗?看上去一样,喝一喝呢?
2)、请个别的小朋友尝尝
3)、问:为什么这杯水会是甜的?
2、幼儿动手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糖和水的颜色味道,分别是白与无色,甜与无味
2)、将白糖放进水里轻轻搅动,慢慢的,糖不见了,白糖到哪里去了?
3)、用吸管吸一口水,看看味道怎么样?
4)、再用盐做一次实验
5)、小结:水能溶解糖和盐
(四)巩固活动
1、讨论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里?
2、让幼儿把老师提供的石头,彩色塑料物件,洗衣粉等东西放在水里,过一会儿或搅动一下,看看哪些东西不见了?它们都到哪里去了呢?
3、提醒幼儿回家继续做类似的实验。
水有什么用途呢?小朋友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老师总结: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此外孩子们对水有着很大的特殊感情,由其是在天气热的时候,洗澡成了孩子们的一大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8
目标:通过小实验使幼儿感知水瓶的沉浮与水量的多少有关,并通过记录进行简单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通过小组操作记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实验的`快乐提高幼儿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矿泉水瓶、水杯、烧杯、装满水的容器
过程:
一、观察图片
1、猜猜这是什么?由图片引出船。
2、提问:你见过什么样的船?
3、请幼儿观看常见的船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说出船都是浮在“水面上”的
提问:水下有船吗?
引导幼儿说出水下有潜水艇
二、动动小脑筋
1、观察潜水艇,提问:
潜水艇只能在水下航行吗?
它是怎样浮出水面的?
2、观看潜水艇沉浮Flash
说一说潜水艇是怎样下沉和上浮的
小结: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储水箱,潜艇下沉时就把水箱内装满了水,水的重力带动潜艇沉到水底;潜艇上浮时就把水箱中的水放出去,潜艇就浮到了水面上。
3、提问:假如矿泉水瓶是一个潜水艇,你能不能让他沉到水底或者浮出水面?
三、动手试一试
1、观察记录表 测量水瓶中盛有多少水才能使“潜艇”下沉
2、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记录方法。
3、分享实验结果。
科学活动教案 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活动难点:
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游戏模板:天空板,老爷爷板。表格板块,复写纸,纸杯,锡纸,打火机,燃烧照片,CD。
(2)学具:各种各样的纸:白纸,宣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五彩染料,胶棒。
活动流程:猜纸——谈纸——玩纸——论纸(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
活动过程:导入:谜语——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一谈纸
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纸
环节重点:通过游戏操作,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1)游戏一:天空中少了谁
师:蓝天,白云,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你们来说说!
幼:少飞机,少星星,少……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小飞机呢?
(2)游戏二:给老爷爷贴胡子
师:看,老爷爷这是怎么了,他的什么不见了?
师: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呢?
(3)游戏三:花手绢
师:看,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
师: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并思考问题
幼儿表现:幼儿在游戏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开始折起来,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启发他们,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时,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那样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算了,还是扔到水里吧!”办法想出来了。
3、教师小结:纸具有折,撕,吸水,燃烧的特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能折!
{翻开表格板,插入“折”字,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
师: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
师:从而,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翻开表格板,插入“撕”字,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
师:再请你来讲一讲,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
师:啊,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纸能吸水!
{翻开表格板,插入“吸水”,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
{教师演示:点燃白纸,让幼儿观察,幼儿得出结论}
师: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们知道了纸的第四个秘密,纸能(幼儿)燃烧。
{翻开表格板,插入“燃烧”,并把燃烧照片展示其中}
4、总结
三特殊的纸
环节重点:认识了解生活中特殊的纸及其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纸的四个小秘密,我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的纸都怕水吗?
(出示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是一种纸制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会燃烧呢?(出示锡纸)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这种纸,你们见过吗?在哪里看见过?那么这种纸遇到火会不会燃烧呢?让我们来看实验。(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师:燃起来了吗?因为这种锡纸不易燃烧,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烧烤,不仅可以将食物烧熟,而且可以不让汤汁漏出来,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纸,(出示复写纸)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下课之后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来告诉我,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四结束,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那我想请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你还想发明出什么样的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科学活动教案 10
活动科目:
科学
活动内容:
声音处处都有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2.学说“这是……发出的声音”。
3.培养幼儿对事物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之间碰撞会发出声音,尝试着听辨几种不同的`声音。
难点:学说“这是……发出的声音”。
活动准备:
小鼓一面、ppt课件、苹果若干、水壶、水杯、清水、自制教具(豆豆瓶)、塑料袋一个。
活动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ppt课件第一张图片,提问幼儿:这是什么?
教师提问:耳朵可以干什么?他有什么作用?
新科讲授:
教师:那我们一起去听一下,看看赵老师带来了哪些好听的声音。
播放ppt中的第一个音频,提问幼儿:你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教师讲述:打雷是自然界中发出的声音,你知道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声音吗?
播放ppt中的第二个音频,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你还知道那些乐器可以发出声音?
播放ppt中的第三个音频,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发出叫声?我们一起学一下。
播放ppt中的第四个音频,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们学习一下怎么炒菜。
播放ppt中的第五个音频,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们小朋友还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出示苹果,提问幼儿:这是什么?你吃过吗?我们一起来分享它。
教师提问:刚才吃苹果,你们听到什么了?
10.教师:老师口渴了想喝水,你们等我一下,好吗?(教师从水壶中把清水倒进水杯,然后喝水。)你们刚才看见老师干什么了?那你们听到什么了没有?
11.教师小结:两个东西之间碰到一起会发出声音,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12.教师出示自制教具豆豆瓶,并摇一摇,请幼儿听: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它们碰到一起了没有?
13.教师出示塑料袋并揉捏,请幼儿听一下: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它们碰到一起了没有?
14.教师再次小结:两个东西之间碰到一起会发出声音:
新课结束。
教师出示ppt最后一个图片,请幼儿座上火车和老师一起去旅行,一起去听一下:还有什么好听声音。
科学活动教案 1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借助松香粉,线经过摩擦可以产生声音,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愿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线(棉线、丝线、毛线、尼龙线、小线);糖、面粉、玉米面、松香粉、盐;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线可以发出声音吗?
幼儿讨论。
(1)我用手指弹线绳。
(2)我用手指捋线绳。
试一试。
(1) 哪种材料可以使线发出声音。幼儿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捋线,使线发出声音。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
(2)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① 用手指蘸盐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② 用手指蘸糖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③ 用手指蘸玉米面捋线,不能发出声音。
④ 用手指蘸松香粉捋线才能发出声音。
(3)幼儿记录实验过程。
玩一玩。
(1)能不能使其他线也发出声音呢?
(2)运用比较的方法,试一试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大,哪种线发出的声音最小。
注意事项
1.材料不能混用。
2.提醒幼儿不能品尝各种材料。
3.边实验边记录,使记录与结果相符。
4.由于松香粉的附着力强,建议每次实验后洗手、换线。
拓展线索
1.制作玩具乐器。
2.组织器乐演奏会,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松香发声筒演奏。
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科学活动教案 12
【教材分析】
笔在现在生活中司空见惯,似乎很平常,可是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引导孩子学习的东西。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动作得到迅速的发展,想接触更多的周围事物,他们需要观察、了解、解释,适应周围事物,他们需要探索,以求得自己认为满意的解释和答案,而笔是幼儿从小到大都能不断接触和感受到的,它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无论在何时、何地幼儿都能接触和使用它们,有利于引起幼儿的探索欲望,而且鉴于大班时期,幼儿即将毕业,进入小学后将接触各种各样的笔,为了让幼儿尽早地了解笔, 熟悉笔,本活动借助认识“各种各样的笔”,意在让幼儿了解各种笔的名称、特征、用途及执笔的姿势与正确的坐姿。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笔,了解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特点和功用。
2、对笔感兴趣,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提供圆珠笔、钢笔、毛笔,各种色彩的铅笔、蜡笔、水彩笔,墨水、墨汁及各类相应的'纸。
2、各类书法作品(如图画、书法,钢笔字、铅笔字)。
3、音乐、录音带。
【活动过程】
一、参观展览,了解各种各样的笔,激发幼儿对笔的兴趣。
1、让我们一起去参观笔博览会,看一看你认识那些笔?
2、幼儿自由讲述。
3、小结;小朋友看到有铅笔、水彩笔、蜡笔、圆球笔、钢笔还有毛笔。
二、操作探索,发现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特点
1、提问:请你去看看、玩玩,笔是什么样的?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选择笔看看、拆折,主要从外形特征、结构、村料上观察探索。
2、提同:你了什么笔?它是什么样的
(1)小铅笔的录音:我的外衣是用木头做的,有着美丽的图案,身体里有长长的铅,有的笔头上带橡皮。
(2)国珠笔:外壳是望料的,有笔芯,还有的有好几支笔芯呢。
小朋友的小眼睛真亮,还发现有的圆珠笔有几个笔芯呢。你玩的圆珠笔笔芯是怎样出来的?
教师小结:有的轻轻一拧,有的是用力接一下,笔芯就会出来了。小朋友你能用身体做一支圆珠笔吗?“轻轻接一下,拧一拧。“
(3)钢笔:外売有的是用望料、有的用不绣钢做成,它的笔尖尖尖的,还有一个笔套
(4)水彩笔、蜡笔:都有各种漂亮的颇色。
(5)毛笔:录音小结:我们毛笔很特别,用狼毛、羊毛做成的笔尖,摸上去软软的,竹子做的笔竿直直的说说比比,了解笔的功用。
1、提问:这么多笔,请你再去写写画画,找找自已最喜欢的笔。幼儿採索各种笔的功用探索钢笔能写字的奥秘。
2、提问:你最喜欢什么笔?为什么?
(1)铅笔:因为它的图案漂亮,而且写错了字用橡皮很容易擦掉,小朋友可以用它做么?(出示幼儿作业)
师出示素描、设计图纸。“大家知道他们用什么笔画出来的吗?”师小结。
(2)钢笔是怎么写出字来的?小实验:投器仪上请一名幼儿操作。师:原来钢笔要吸了墨水才能写字。我们一起来学钢笔吸墨水写字吧:身体扭一扭,吸点墨水,写字啦。
出示钢笔字,请幼儿观察:你们看这幅字是用什么笔写出来的?看上去怎样?
小结:钢笔字看上去很清楚,而且不客易褪色,可以保存很久。
(3)圆珠笔:你们喜欢圆珠笔吗?
小结:圆珠笔更换方使,带也方使。
(4)水彩笔、笔:可以画出色书解的用画
(5)毛笔:出示书:这是用什么笔写出来和画出来的?
小结:我们中国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毛笔写字,毛笔是中国人发明的,你们觉得自豪吗? 这是用毛笔写的书法,这福是用毛笔画的漂亮的画,我们叫它国画。
四、拓展联想,了解特殊用途的笔
1、提问:除了这些笔,你还知道那些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种笔、木工笔、油画笔、彩色铅笔、触笔、录音笔、电笔、电子笔等
2、小结:今天小朋友参观了笔博览会,知道了这么多笔,有的笔是用来写字、画画,有的用来化妆,有的人们生活来方便,它们的作用都很大。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再找一找还有什么笔?它有什么用?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你想设计一支什么样的笔呢?
活动建议:
1、活动前和儿共同收集各笔,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讨论交流各种笔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灵活地组织介绍各种笔的材料、用途、外观、使用方法等。
科学活动教案 13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外形特征,知道每个手指的名称及用途。
2.通过游戏的方法,记忆手指的名称。
3.产生认识自己手指的兴趣,知道手有很大的用处,要保护手。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 出示手掌画,引起幼儿兴趣。
师:宝贝们,你们看 !这是什么呀?睁大我们的小眼睛仔细看看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二、 观察认识手。
师:哦,原来这是用我们的小手画出来的呀!原来我们的小手也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呢!那宝贝们你们的小手在那里呀?伸出来让老师看看,我们有几只手呀?{我们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指甲,指关节}
观察一下我们每个宝贝的手是不是一样的呢?(手的粗细和长短)
三、 认识手指的名称
(教师边演示边介绍手指的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今天呀,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我们的小手宝宝,宝贝竖起小耳朵仔细听!(我们是生活在一只手上的五个手指兄弟,但是我们的名字是不一样的。我最矮最粗,但我最能干,所以他们叫我大拇指。我旁边的这个高一点的叫做食指。中间这个最高的叫中指。最瘦最小的'这个是我们的小弟弟,叫小拇指。宝贝们,我们还漏掉了哪个手指呀?哦,剩下这个不最粗,不最细,不最高的手指不好取名字,所以呀,后来我们就叫他无名指。宝贝们记住我们这五个小兄弟的名字了吗?)宝贝们,记住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和老师一起叫出他们的名字好吗?(教师伸出手指,让幼儿说出名称)现在啊,老师要跟我们宝宝玩一个手指点点名的游戏,老师点到哪个手指的名字我们宝宝就把那只手指举起来给我看,好吗?(看谁举得又快又对)
四、小手的用处
师:刚刚呀,我们认识了自己的小手,小手宝宝悄悄的告诉我说,它可是你们的好帮手呢?那小手宝宝能帮你们做什么呀?我要请我们宝贝来说说(小朋友的小手这么能干吗,能拿东西吃,能收拾玩具,会画画,会写字,会穿衣服……)我们的小手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师:我们的小手能够帮助我们做这么多,有这么多好处呢,可是呀,我们有的宝贝就是不让自己的小手动起来,不会自己穿衣服,吃饭,你们说这样好不好呀?小手也很不喜欢这样的小朋友,因为这样小手也越来越不灵活了,好多事情都不会做了。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多动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小手会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它才会成为我们的好帮手。小手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非常的重要,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小手受伤了又会怎样呢?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小手呢?
师总结: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小手,不能玩小刀、剪刀等危险的东西, 要勤剪指甲保持卫生,不咬手指头,现在我们早上的天气很冷,宝贝们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要戴手套防止冻伤我们的小手。宝贝们,你们记住了吗?
科学活动教案 14
活动目标:
1.运用容量不同的工具运沙,获得测量的感性经验。
2.通过比较发现运沙工具的容量与测量次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沙池和讨论交流区(沙池旁边的台阶)。
2.大小不同的运沙玩具、自制杯状运沙工具、小桶、记录纸、记录板、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数数几次装满。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并自由选择一种运沙工具或容器。
2.每组幼儿中的一人用工具运沙,将小桶装满,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3.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
4.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桶一样大,运沙次数却不一样?
5.各组幼儿交换工具再次运沙,验证讨论结果。
幼儿体验:运同样多的沙子,工具的大小不一样,次数也不一样。
二、看谁运得快。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一只同样大小的杯子。
2.每组一人用杯子运沙,尽快将小桶装满,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次数(上次的运沙者与记录者互换)。
3.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
4.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桶和杯子都一样大,运沙的次数却不一样?
5.总结后幼儿再次游戏,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验证结论。
幼儿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
科学活动教案 15
设计思路:
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鲜花盛开、新芽吐露、北燕南飞,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及人们迎接春天的那份欣喜,如何把握教育契机,丰富孩子们关于春天的经验呢?引导感受春天的美好。
春天里有太多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和素材:春天的花草树木、春天的动物,如:小蝌蚪、春蚕、蜜蜂、蝴蝶等,以及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都十分贴近孩子们的生活。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交流、记录等活动丰富关于春天的经验,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
2、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发现的快乐,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操作活动来表现春天。
活动材料:
1、“春天在说话”的配乐诗 “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录音。
2、春天的情景创设:表现春天的自然角及有关春天信息的图片展示。
3、一张供幼儿分类记录的大图表
4、可供幼儿进行春天环境布置的场景及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寻找春天
1、播放课件配乐诗“春天在说话”引入: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春天。”“听,春姐姐在说话呢!”
2、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自由寻找春天的气息,幼儿简单记录自己的发现。
“春姐姐已到小朋友的身边,她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们可以把春天的秘密,告诉老师、或用小卡片将它记录下来”。
3、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结合图片以“春姐姐又说话了”口吻进行小结:
“是啊,冬爷爷走了,春姐姐来了,柳树抽新芽了,梨花、李花开了,桃花红了,蝴蝶、蜜蜂飞来了,冬眠的青蛙、蛇、熊、乌龟醒了,燕子飞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鹅与鸭子们在河面快活地游泳,人们脱掉了厚厚的棉袄,有的忙着播种,有的在运动,春天到处充满活力。”
二、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将收集的春天的信息进行分类。
“春姐姐想举办春天盛会,她想请一些朋友来,这是春姐姐的邀请函。”
1、出示分类记录大图表:
2、引导幼儿利用小图卡按植物、动物、人类进行分类:
三、幼儿美工活动:美丽的春天:
“春姐姐想在这里举办春天的盛会,草地上应该有什么,水面上,天空上呢?大家有什么办法让这里变得美丽而又丰富?”
1、美工分组活动:幼儿通过简单地画、剪、折、捏等各种美工手段来参与春天的环境创设。
2、引导幼儿将自己制作的作品并根据环境(如:天空上,水面上、草地上)进行分类布置春天环境。
四、户外活动:寻找春天
“春天不仅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家还可以用鼻子闻,耳朵听,春姐姐又在户外向小朋友招手了,我们一起去找她!”幼儿随音乐《春天在哪里》走出活动室。
五、活动延伸
1、组织幼儿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风景。
2、指导幼儿继续春天小种植和小饲养,如:龟、小蝌蚪、蚕等,并记录它们生长情况。
小资料
春姐姐的话
嗨,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春姐姐,当冬爷爷挥手向你们告别时,我就悄悄来到了你们的身边,我能看到你们,你们能看到你吗?
清新的风,暖和的太阳,春的气息弥漫了四野,我,轻悄悄的来了。我走近小草,轻轻一亲,小草醒了,树叶绿了。草丛里的.花儿也露出了笑脸。
我走进树林,轻轻一吹,冬眠的小动物醒来了,青蛙、蛇、乌龟、熊、都欣欣然张开了眼,蚕宝宝沙沙地吃着桑叶。
我走到田野,轻轻一挥,种子发芽了,麦苗长高了,农民伯伯忙着在插秧,蜜蜂在飞,蝴蝶在飞,听!是谁在枝头上,叽叽叫喳喳。哦,原来是小燕子从远方飞回来了。
我走进花园,轻轻一唱,花儿开了,雪白的李花像云朵,粉红的桃花像彩霞,河边杨柳绿,田里菜花黄。牵牛花爬上了小篱笆。到处散发着春的馨香,处处迭印着春的韵律。
我走到河边,轻轻一摸,冰雪融化了。
我走到幼儿园,在蓝蓝的天空下,飞翔着随风飘扬的风筝,小朋友边笑边跳着叫我:“春姐姐到了”。
活动点评:
活动内容的选择体现新《纲要》精神,活动内容源于生活,老师能紧抓住季节时令这一教育契机,使这活动来得自然且又符合教育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有以下几点突出的特色:
(1)活动中始终以一个情境“春姐姐”为主线,让幼儿从“感受春天——寻找春天一—说说春天——表现春天”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启发引导方法,使“春天”这个抽象的概念,在幼儿心中清晰明朗起来。
(2)整个活动从听觉和视觉都让人充分感受美:听觉上以配乐诗的引入,视觉上创设两个适宜的环境:一个让幼儿体验;一个让幼儿表现春天环境。使幼儿通过寻找活动有了亲身感受春天的经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动手表现、创造春天美的情景,可谓注重幼儿的体验,避免单一的言语说教。
(3)活动要求明确,活动灵活多样,教师始终将幼儿置主体的地位,引导幼儿的主动探索。 整个活动中,学习目的就是在这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得以实现,每个孩子在活动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一个洋溢着美和体验着快乐中进行学习。
科学活动教案 16
一、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初步了解人的哪些部位怕痒,哪些材料特别能引起痒的感觉。
3、尝试在玩“找痒痒”游戏中学会简单的`统计。
二、活动准备:
知道准备:幼儿对身体的部位有一定认识。
1、民间儿歌《挠痒痒》
2、学具:羽毛、毛笔、草、玩具、瓶子、勺子等操作材料每两人一份。
3、统计表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湘西民间游戏《挠痒痒》儿歌导入。
儿歌:磨子磨,铲子铲,蚂蚁子抠手板,砍三刀,伸手杆,噶哩哩。
(1)请一位幼儿与老师一起玩游戏,并请幼儿说说其感觉。
(2)衣所有幼儿玩游戏,重点:自己挠自己痒痒不觉得痒,别人挠了才会痒。
(3)根据上一发现,请幼儿相互配合玩游戏。
2、哪些物品挠会痒。
(1)讨论:除了用手挠会痒,还有什么会让你觉得痒呢?
引导幼儿说出各种材料。
(2)随意取身边的物品进行痒痒尝试。
并小结柔软的物品最能引起痒的感觉。
(3)操作活动、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17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地探索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并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
2.在玩玩、说说中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小黑和点点;
2.各种材料,如:套环、绳子、粗吸管、有弯管的吸管、塑料夹子、小树枝、不同颜色的纽纽棒、纸片、固体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小黑和点点——激发幼儿救蚂蚁“点点”的兴趣
1.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瞿老师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黑和点点》(播放音乐《花海》)
重点提问:猜猜,小黑和点点看到了什么?
小结:春天真美。
2.讨论用什么办法救点点
教师:点点和小黑继续往前爬,突然,点点怎么了?(掉到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了)
重点提问:小黑能不能救到点点?为什么?怎样才能救到小点点呢?
小结:长长的东西能够救到点点。
3.认识其它可接长的材料
教师:小黑发现草地上还有很多材料,有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草地上可以救“点点”的材料:套环、吸管、夹子、小树枝、扭扭棒。)
重点提问:这些材料用什么方法接长也能救起我们的小点点?
小结:原来好多材料都能接长救起小点点。
二、探索发现——运用各种材料连接救起蚂蚁“点点”的方法
1.提出要求
教师:篮子里还有许多材料,请你们去试一试,想办法把这些材料接得长长的,把小点点快快救起来哦!
2.幼儿操作(播放背景音乐《花海》)
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如果你的材料已经接长了,那快去对点点说,点点我来救你了。
教师适时提醒:宝贝们,点点在小河中央的树叶上快不行了,快点帮助他;如果你的材料已经够长,可以救到点点了,那请你坐下来休息一会,其他小朋友快点哦!
3.救起落水的点点
教师:宝贝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救点点,点点沿着它们慢慢往上爬,我们给它加加油,两个好朋友又在一起了。点点说,谢谢你们帮我回到了好朋友的身边。
4.共同交流,介绍自己的方法
重点提问:小黑还看到了许多短短的材料接长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接长的?(如:吸管是怎么接长的?这样的动作叫插,插一插,吸管接长了;夹子,夹一夹,夹子变长了)
小结:你们用了插一插、夹一夹、粘一粘很多方法,把短短的材料接得长长的.,救起了我们的小点点。
三、分享快乐:小黑和点点团聚了——体验帮助蚂蚁的愉快情绪
教师:点点说谢谢小1班的朋友,是你们救了我,有好朋友真好!在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们能够想出这么多的办法帮助我,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播放歌曲《春天》)
科学活动教案 18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观察的过程中,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重点: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后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难点: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活动过程:
一、吸一吸雨后清新的空气
1、雨后将幼儿带到预先选定的一块绿地上
2、引导幼儿用鼻子深呼吸
3、师幼共同讨论:让我们深深吸一口气,你感觉怎么样?(清新的空气)
二、看一看雨后自然界的`美景
现在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下雨前有什么不同?
三、听一听雨后自然界中各种声音
你觉得我们身边的花,草,树和小鸟们都在说些什么?
四、说一说雨后的感受
五、我和春雨后的留个影
科学活动教案 1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按磁铁的特性(能吸住的物品和不能吸住得物品)分类。
2、通过动手操作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能被磁铁吸起来。
3、激发幼儿的探究欲,发展幼儿探索的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块磁铁,一份记录纸,水彩笔人手一支,能被磁铁吸的东西和不能被磁铁吸的东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发活动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吗?
2、老师这里还有一位新朋友呢,我们把它请出来吧,(老师出示磁铁)你们看它是谁呀?它也想来找好朋友呢!你们猜猜看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猜测。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材料宝宝(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材料宝宝,(老师介绍材料的名称)我们来猜一猜谁会是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自由的猜测(幼儿猜了之后要自己说猜的是什么东西)。
那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现在我们3个人一组动手实验一下,把是磁铁好朋友的材料放到中间的红色小框里,不是磁铁好朋友的还是放到原来的盆里。
要求:记住自己放的是几号篮子。
下面的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找一找。全都找好后派一个代表把篮子交给老师。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有哪些呢(请一组的小朋友全部讲完)。难道留在盆里的材料都不是磁铁的好朋友了吗?我们来试一下。(师拿磁铁到每组的'盆里试一试)
二、引导幼儿帮助把不能被磁铁吸起的东西变成能吸起的东西。
1、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好朋友,听!是谁在说话呢,喔,我听清楚了,原来是桌上盆里面的宝宝们在说“我们也想和磁铁做好朋友,请你们帮我们想个办法和磁铁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幼儿想办法讲述。我们知道这个小篮子里的材料都是磁铁的好朋友,请它们来帮帮忙吧。教师选择其中的一样展示操作。(如:我们看这张纸不是磁铁的好朋友,那我可以利用小篮子里面的材料来帮助它,师示范,然后记录在记录纸上。)
2、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纸,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是需要帮忙的,你用什么材料帮助它的就来这里材料的下面打“√”。下面每组派一个代表来拿你们的小篮子,还是回到你们原来的桌上试一试,然后再记录下来,试完一样再试一样。幼儿三人一组动手操作,老师巡视。
3、操作交流:幼儿展示动手操作的记录表。你们都帮这些材料宝宝想出办法来了吗?谁来说说你是用什么来帮助它的。例:用**帮**,有没有其他办法,看看别的小朋友的记录纸谁用的办法多(如有争议可在集体面前示范)
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帮磁铁找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还帮助这些本来不是磁铁好朋友的东西变成了磁铁的好朋友,你还能在我们教室帮助磁铁找到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出发去找找看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时科学《磁铁找朋友》,磁铁对于幼儿来说并不陌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今天的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对磁铁的想象感兴趣,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的磁铁都能吸铁和铁制品的特性。让幼儿借助对磁铁的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幼儿用磁铁玩一玩,吸一吸。去感知磁铁的性质,幼儿再通过自己的观察结果,会生成很多有关磁铁的问题。充分让幼儿自己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特别是我在问他们为什么不能吸布条时,有几个小朋友告诉我说,我能吸住布条,从而使让我能为下一步隔着物体吸铁有了明确的指引。
在实验操作时,小朋友能认真参与到实验中,但是出现过于关注实验,等实验结束后,才发现忘记记录了。说明小朋友还不太习惯记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记录这种方法用得太少了,以后要让小朋友多记录。
在活动结束后,我将磁铁放入区域活动中,在区域活动时,很多小朋友拿着磁铁去找好朋友,教室里、走廊上、活动室、午睡室。每当他们找到磁铁的朋友,他们都会兴奋不已。我请小朋友到家里再找找磁铁的朋友,找到了再和小朋友来分享。通过这样的探索活动,小朋友就知道铁和铁制品都是磁铁的好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20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解决生活中的穿线问题
2、乐于与同伴交流、探究,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带有硬头的白色鞋带。
2、第二次操作材料准备:鞋板、无硬头的黑色鞋带、棍子、铅笔、电线、发夹若干。
3、第三次操作材料准备:彩色管、糖果袋、绳子、棍子、别针、发夹、展示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践、获取经验
1、出示鞋板、黑色鞋带、白色鞋带,提出任务:帮鞋板系上鞋带。
2、提出操作要求
一只穿上白色鞋带,另一只穿上黑色鞋带,看看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想一想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哪种颜色的鞋带最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你发现哪种颜色的绳子容易穿过去?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原来白色的鞋带有硬硬的头,比鞋洞小就容易穿过洞洞。而黑色鞋带没有硬头、软软的、而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
(二)选择适宜的工具帮助软头的鞋带穿过鞋洞
1、出示工具(棍子、铅笔、电线、发夹),交代任务。
2、提出操作要求
①每一种工具都去试一试,看看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鞋洞。
②请在最适合的工具下贴上一个花片。
3、幼儿操作,师重点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这种工具能最快帮绳子穿过洞洞?为什么?
4、集中交流
①相互交流:你认为哪种工具最适合帮助黑色鞋带穿过洞洞?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棍子和发夹都比较硬,又比洞口小,能帮助鞋带穿过鞋洞;铅笔比洞粗,不容易穿过去,而电线软软的也不能帮助它穿过鞋洞。
(三)迁移经验,解决问题
1、出示材料及辅助工具,交代任务
彩色管、绳子:请小朋友帮彩色管穿上绳子做成项链。
糖果袋、绳子:请小朋友为糖果袋穿上绳子。
2、提出操作要求
①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工具帮助它们穿上绳子。
②要与伙伴们一起说说你选用了什么工具帮它们穿过去呢?为什么?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借助工具穿绳子。
4、交流分享,提升经验
①互相交流:你是选择什么工具,帮助彩色管(糖果袋)穿上绳子?你觉得这种工具合适吗?为什么?
②归纳小结:要帮助不一样的洞洞穿线,所选用的工具也是不一样的。要选择比洞口小的、比较硬的工具,而且要根据你的材料选择最适合的工具。
(四)活动延伸:平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用到穿线,请小朋友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试一试。
科学活动教案 21
设计背景: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和自己身上都有,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旨在引起幼儿对周围现象的兴趣,提升幼儿对洞洞的认识。同时,激发幼儿的创造愿望,尝试用身体变出洞洞,与同伴合作并体验玩洞洞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初步了解各种洞洞的用途。
3、尝试合作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袜子、彩纸、皮球、《甩葱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想想、说说自己发现的洞洞。
1、引出洞洞:用实物引出洞洞。
出示玻璃杯:这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它来做什么?(中间能装水的部分有个洞洞。我可以把我的手,放进洞洞里,你们也来试一试。这种洞洞是可以用来装东西的。)
2、(出示袜子)师:这是什么?袜子上有洞洞吗?(找一名幼儿上前示范)洞洞在哪里?这个洞洞是做什么用的?
3、师:穿袜子的时候,我们的小脚丫,要从这个洞洞钻进去。小脚丫钻进洞洞,真暖和。小手也来钻洞洞,真呀真好玩。
4、(出示彩纸)师:这是什么?它有洞洞吗?可不可以变出洞洞?(旨在让幼儿观察彩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变出洞洞)
5、教师放轻音乐:宝贝们,我们活动室北侧又准备好的彩纸,大家轻轻走过去,每人拿一张彩纸回来坐好,然后试一试,怎样能变出洞洞来。(彩纸卷起来,变成望远镜,这是一种可以从这边望到那边的洞洞;从这一边穿到那边的洞洞;用手撕几下,变出一个洞。)活动后把纸宝宝送回家(放到准备好的筐里)。
二、说说生活中的洞洞: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也有许多洞洞,我们来找找看。
1、先看看活动室里什么地方有洞洞?幼儿每说出一个地方,教师要追问:它有什么用处?班级里有没有洞洞?(引导幼儿联想)(预案:厕所蹲坑、洗手池、水龙头、下水道、拖把池、窗户:风婆婆和太阳公公穿过的地方、门、电视机上的插口、电插排)这些洞洞都有自己的用处,我们不能随便动它,要注意安全。
2、除了活动室里,哪里还有洞洞呢?(街道上:下水道、老鼠洞、蚂蚁洞。)
3、找一找我们的身上有没有洞洞?(袖口、裤腿、鞋子、耳朵、鼻孔、嘴巴、肚脐等等)分别说说有什么用处?(预案:耳朵听声音;鼻孔呼吸;嘴巴可以说话、吃东西。)当说到嘴巴时,可以让幼儿把洞洞变小,并找到一名幼儿上前面示范。
小结:宝贝们真能干,找出了那么多的洞洞,这些洞洞有的'大,有的'小,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不能随便挖洞洞。
三、游戏一:《超级变变变》
1、你们能用我们的小手变出洞洞来吗?(拇指食指碰一碰,变出一个洞;小手胸前围一围,围成一个洞。)
2、宝贝们真棒,球宝宝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能变出洞洞,让球宝宝钻过去吗?仔细动脑筋想一想。(宝贝们听老师的口令:“超级变变变”,自己变出各种洞洞,让小皮球来钻。“小手胸前围一围,变成一个洞;小脚站一站,站成一个洞;小手头顶围一围,围成一个洞……”)只要做出洞洞的幼儿,教师都让小球钻过去;有的幼儿做的洞太小了,就引导他做大洞,要记住要领,让球宝宝钻过去才行。及时给幼儿鼓励的话语:“成功啦”!
3、宝贝们太聪明了了,谁有办法做个更大的洞洞,让我可以钻过去?可以找伙伴帮忙哦。(幼儿合作连成洞洞,老师钻洞洞)
四、游戏二:《猫捉老鼠》(这是幼儿合作变动动的一个提升)
1、宝贝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让幼儿观察有多少个洞洞。
2、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先找两名幼儿,一位当猫,一位当老鼠,其他幼儿手拉手,不能松手联成员全,并站在原地不动。猫是要捉老鼠的,所以,老鼠先钻洞洞,猫要紧随其后。老鼠要不停的钻洞洞,而猫呢,按照老鼠跑的路线去钻洞洞,直到捉住老鼠为止。(再重复游戏)
3、教师放欢快的音乐,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指导。
五、小结:宝贝们还可以变出更多更大的洞洞吗,回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吧。
科学活动教案 22
活动目标:
1、知道风的形成是由于空气的流动。
2、通过操作,知道风能产生动力、风的大小能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这些特性。
3、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乐于尝试。
活动准备:
牛奶纸盒和泥工板人手一份。风车、自制彩带、纸制青蛙若干。事先对于空气的知识有一些了解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1、通过感受扇子扇在脸上的感觉了解风的形成。
t:我们已经知道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现在我用扇子对着你们周围的空气扇一扇,你有什么感觉呢?
t:为什么你会觉得身上凉凉的呢?风是怎么来的呢?
小结:空气动起来了,风就来了。
t:现在,我再用扇子扇一扇你们,看看,有了风,把你身上的什么地方吹的动起来了?
2、了解风的特性。
(1)风能产生动力(出示风车、纸制青蛙、彩带)
t:那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让空气动起来?(出示辅助材料)先请个别幼儿尝试。
t:我这里有一些玩具,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玩具?现在他们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我们怎么样想办法请风来帮忙让他们动起来?(提示幼儿可以交换玩)
t:你是怎么让他们动起来的?
小结:跑一跑,扇一扇,吹一吹都能变出风来,有了风,就能让一些东西动起来。
(2)风的大小影响物体移动的速度(出示牛奶盒子、泥工板)
t:跟风玩游戏开心吗?还想不想继续来跟风玩一玩游戏?(出示泥工板和牛奶盒子)我这里有泥工板和牛奶盒子,谁来试一试,用泥工板让牛奶盒跑起来。
小结:
我们可以用泥工板靠近牛奶盒子的'底部朝着一个方向扇一扇,牛奶盒子就能向前跑了。(两人一组找空地方比一比)
t:(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比一比)刚刚谁的牛奶盒先到达,谁的晚到,为什么会这样的?
小结:
原来风大,东西就跑的快,风小,东西就跑的慢。
活动延伸:
t:那到底风大好呢,还是风小点好呢?(观看视频)
科学活动教案 23
一、活动名称:
好玩的拼图
二、活动目标:
1.能用重叠或并置的方法,将3—5块拼板拼成完整的图案,初步感知物体之间临近或分离的关系。
2.能观察、确定图片在画面中的位置,并能用上、下等词语进行描述。
3.喜欢玩拼图游戏,知道将拼板收拾还原后再交换。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熟悉、认识拼图中的物体。
2.物质准备:
教具:拼图4块,拼图底板。
学具:
人物拼图——每套材料包括娃娃拼图底板,3块娃娃拼图块。
交通工具拼图——每套材料包括交通工具拼图底板,3块交通工具拼图块。
动物拼图——每套材料包括动物拼图底板,3-5块动物拼图块。
小花伞复制拼图——每套材料包括多用插板,小花伞底卡,红、黄、蓝、绿色插钉各5个。
提升组游戏——每套材料包括拼图底板,拼图3—5块。(其中有的拼图无底板,作为提升组的内容)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拼图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拼图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拼图的游戏。
2.尝试拼拼图,初步了解图片在画面中的位置。
(1)引导幼儿观察拼图。
师:看看这里有几块拼图呢?猜猜看这个拼出来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初步的观察每块拼图
(2)师幼共同讨论拼图的基本方法。
师:谁愿意来拼一拼?(个别幼儿示范拼图)他拼的对吗?拼出来是谁啊?(小熊)
师:他是先拼哪里呢?(小熊的头)然后呢?
鼓励幼儿讲述每块拼图所处的位置,如:头在上面,身体在中间,脚在下面。
3.学习用旋转的方法进行拼图。
(1)观察了解拼图内容。
出示飞机拼图,师:这里还有一幅拼图呢,猜猜这个拼出来是什么?
出示飞机底板,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引导幼儿确认是飞机拼图)
(2)学习旋转拼板进行重叠拼图。
师:我们对应着飞机的底板拼一拼,这块拼图在底板的什么地方呢?怎样才能把它拼到底板上呢?
个别幼儿示范,师幼共同总结可以将图片旋转尝试进行拼图。鼓励幼儿说一说所拼内容在整个画面中所处的位置。
师:我们拼图的'时候不但要仔细的看,还可以用转一转、比一比的方法来试试看呢!
二、小组操作,教师指导。
1.介绍小组操作活动。
(1)师:后面还有很多好玩的拼图,你们想试着拼一拼吗?
第一组:人物拼图。第二组:交通工具拼图。第三组:动物拼图。第四组:小花伞复制拼图。我们拿到一块拼图先看一看、转一转、比一比和底板上的那一块是一样的,然后在拼图的底板上重叠着拼一拼,拼完以后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拼的每一块在图片的什么位置。
2.幼儿进行拼图的游戏,教师个别指导。
引导能力弱的幼儿仔细观察每块图片,运用看、转、比的方法进行拼图。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多种拼图的游戏,如果掌握好的话可以提供提升组进行尝试。
三、观摩作品,交流拼图的经验。
1.交流活动情况。
师:你刚才拼出来什么拼图呢?
了解幼儿完成拼图活动情况。
2.尝试进行风景拼图,提升幼儿的经验。
师:这里有3块拼图,上面有什么呢?请小朋友上来拼一拼,拼完告诉我为什么这么拼呢?
师:为什么你把这块拼图放在上面呢?为什么这块放中间,这块放下面?谁和谁靠在一起?
师幼共同总结:我们拼图的时候拿到图片先要仔细观察,每块拼图要能连接到一起才能拼出一块完整的拼图。
科学活动教案 24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品尝茶水
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 采茶舞
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科学活动教案 25
设计思路:
《新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设计了中班的科学活动《眼睛变魔术》,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体会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材料,发现眼睛的错觉现象。
2.能将发现的和看到的错觉现象,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
3.感受错觉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像的变化并用语言讲述。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延伸至生活并用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教具:两组圆环组合图一幅;方格黑白图片一张;直尺一根;各种错觉图片若干;投影仪、电脑。
2.幼儿错觉游戏材料若干:小鸟和笼子、蜜蜂和花、鱼和鱼缸、蝴蝶和花、雨滴和雨伞、刺猬和苹果、青蛙和荷叶、等双面转片;陀螺、滚桶若干;动画小书若干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爬呀爬。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个爬呀爬的游戏吧!"师:"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了头顶上……"幼儿随指令马上指点相应得不同部位。
二、体会、了解眼睛的用途,感知错觉现象带来的乐趣。
1、师:"眼睛的用途非常,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眼睛还看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2、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错觉现象师:刚才小朋友都讲述了自己看到过的有趣的现象,现在我请你们来看一幅有趣的图,请小朋友睁眼睛仔细瞧,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1)观察两组圆环,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初步体会错觉现象。
①图上有两组圆环,两组圆环中都有两个紫色的圆环,它们是一样呢,还是一个、一个小?(一组圆环是以紫色的圆环为中心,外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另一组圆环以紫色的圆环为最的圆环,里面的圆环一个比一个小)
②将两个紫色的圆环重叠对比,是一个一个小吗?
教师小结:由许多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由许多小圆环围绕着的紫色的圆环看起来比较小,通过对比得知,原来两个紫色的圆环是一样的。这是一种错觉,是眼睛给我们变的"魔术"!
(2)出示黑白格子图,请幼儿观察讲述。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线条有什么不同吗?教师用量尺验证线条,总结:原来线条都是平的,我们看到的线条变斜了,这也是眼睛在和我们变魔术。
(3)出示双面转片玩具。
①发给每位幼儿一个双面转片的玩具,请幼儿观察自己双面转片的图案,操作并观察图案的变化。
②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发现。并和同伴交换玩。
(4)为幼儿发放滚筒、陀螺、转筒等玩具,进一步体会眼睛的错觉现象。
3、出示投影,依次出示不同的错觉图片,请幼儿观察并讲述"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他们像什么?"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总结:这些都是错觉现象,是我们的眼睛在变魔术
三、出示教师自制的动画小书。
通过快速翻阅使幼儿体验错觉游戏的`快乐,并将其引申至动画片的制作原理,感受错觉游戏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反思:
《眼睛变魔术》是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特点设计的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活动中,教师以轻松、愉快的"爬呀爬"游戏引入课题,使孩子自然的进入活动状态,观察眼睛所看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在幼儿操作、观察、讨论的探究环节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给了幼儿很的空间和动手尝试的机会,并利用动画小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幼儿充分感受了"眼睛变魔术"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时时以关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把握好时机,积极地引导,及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映,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为幼儿探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助,使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有新奇的发现,获得情感和探究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各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自始至终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幼儿能够胆操作游戏材料,勇于探索发现,并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新发现,充分感受眼睛所看到的错觉,满足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中也存在有不足,如在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想法时激发的还不够,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练,对幼儿的回应上重复性的语言较多,需要进一步提高,使每位幼儿都能深入体会到错觉游哮来的乐趣。
科学活动教案 26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乐趣。
2、通过操作感知沙的特性:没有气味;不溶于水;细细的一粒粒。
3、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沙经验
材料:沙子、各种玩沙工具(铲子、筛子、印模)等,人手一个塑料杯、小勺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回忆玩沙经历,谈谈玩沙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们,上次我们一起去沙池里玩了沙子,你们还记得玩沙子的感受吗?(请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沙的特性,并尝试记录。
(1)了解沙子没有气味。
教师:“小朋友们玩沙子都很高兴,现在我想请大家闻一闻沙子,你们觉得怎么样?”
(2)了解沙子不溶于水。
A、教师先将奶粉倒进空玻璃杯,并画上一条黑线,然后倒进开水,用勺子搅一搅,让幼儿发现奶粉是溶于水的。
B、引导幼儿先放少量沙到塑料杯内,用勺子搅拌一下,把塑料杯放在旁边。过了会等沙沉淀后,引导幼儿观察,沙是否不溶于水的。
(3)沙是细细的,一粒粒的'。
教师:“为什么我们用手、脚在沙上印手印、脚印能留下清楚的印子呢?”
(4)小结:沙子是没有气味,不溶于水,细细的一粒粒的。
3、认识沙的好处及用途。
(1)体育运动需要沙。提问:为什么跳远会在沙堆里进行呢?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因为沙子很柔软,所以小朋友在体育运动时不容易受伤。
(2)建筑工程需要沙。提问:沙子有很多用途,你们在哪儿见过沙?它们有什么用?
(3)小结:沙子可以用来铺路,还有如果把沙子、水泥、石头搅拌在一起变得硬邦邦的就可以造房子、造桥了。
4、教育幼儿珍惜沙子,不能浪费。
教师小结:我们平时玩游戏和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沙子。盖高楼大厦也要用沙子,沙子是我们的好朋友。小朋友以后应该爱惜沙子,跟沙子做好朋友。
延伸活动: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印模,用湿沙进行印模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 27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初步感知不同纸质做的睡莲的吸水性能不同,并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能积极参与并能主动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不同质地的纸(如油光纸、白卡纸、拷贝纸、牛皮纸、报纸、植绒纸、素描纸)折成的睡莲花、水盆、沙盆、土盆、以及实验结果记录表。
认识上述各种纸张。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
出示一纸质的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纸制作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幼儿自由猜想)
师:我们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到底是怎样呢?大家试着动手试一试吧!(教师指导幼儿把睡莲花分别放入装有沙、土、和水的盆里,仔细观察发现纸做的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
请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纸有吸水的性能。
(二)猜想活动:
出示不同纸质的睡莲,幼儿猜想。
指导语:请你们猜一猜,把这四种不同的纸制作的睡莲同时放入水中,哪种纸做的睡莲先开放呢?哪种纸做的睡莲后开放呢?
指导语:请你把猜到的记在记录表中第一行,你猜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三)幼儿实验:
指导语:请你们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得一样不一样?
指导语:请你把看到的记在记录表中,你看到哪一朵第一名开了,就在它的下面写上“1”,第二名开的写上“2”,第三名开的写上“3”,第四名开的写上“4”。 引导幼儿把不同纸制作的睡莲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有个别幼儿观察不仔细,也许有误差,针对此情况,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进一步验证)
(四)幼儿再次实验:
验证自己的结果,把结果记录在第三行。
(五)交流实验结果: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讨论:为什么拷贝纸做的睡莲第一名开呢?
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拷贝纸的吸水性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比白卡纸、牛皮纸、油光纸的吸水的速度快,所以拷贝纸做的睡莲就第一名开了。
(六)延伸活动:
为幼儿设疑:把报纸、植绒纸、素描纸做的.睡莲和这四种纸做的睡莲同时放在水里,谁第一名开,谁最后一名开呢?
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活动。
活动反思:
我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问、喜欢探索操作活动,能运用各种感官探究问题。于是我设计此节科学活动。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把各种纸质的睡莲展现出来,让幼儿猜想,它们能在土、沙,水里开放吗?因为有些幼儿先前这方面的知识经验缺乏,有可能会有不同的猜想,教师对孩子的猜想暂且不做评价,让孩子进一步试着实验观察,结果结论一致,教师继续抓住幼儿探究心理,为什么纸做的睡莲为什么能在水中开放呢?初步让幼儿了解纸有吸水性。教师循序渐进,纸有多种,它们吸水性一样吗?幼儿通过猜想—————验证——————再验证,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整节活动结束,老师和领导对活动的组织评价较高,组织比较严谨,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探究欲望较高,最后通过区域活动使幼儿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但从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材料的投放方面,有纸质吸水性相差不太大,如果幼儿不注意观察,有可能结果不同,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前尽量选择吸水性差别较大的观察,对于吸水性差别小的,放在区域中个别指导,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科学活动教案 28
活动目标
1、了解在古代和现代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的多种方式,感受现代生活的进步。
2、能够大胆的利用动作创造信号,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信号,并注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3、两面红旗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安静的动作,引出动作也是一种信号)
师:刚才我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就这嘘的动作,你们都能明白要做什么,很快安静下来。原来动作也是一种信号,能够让我们明白要做什么。
二、了解古代的信号5
师:在很久以前幼儿教育,古代的人就很聪明,创造出了各种信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烽火、狼烟:
师:你看到了什么?猜猜烟代表什么意思?危险的信号
小结:长城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烽火台。古代的时候当敌人入侵时,守卫的人就点燃烽火报警,用烟传递敌人来侵的信息。
(2)钟、鼓
师:这是什么?钟、鼓能传递什么信息?
师:古代发生重大事情时,例如起火、发大水等,人们会敲响钟或锣鼓等通知大家集合。
小结:古代人充分利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这些信号来传递信息,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的信息传递得慢而且还不够准确。
三、了解现代生活中的信号。
1、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生活经验。
师:但是现在不一样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了生活更方便,我们也创造了很多信号。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哪些信号?它们有什么作用?
幼:
2、观看视频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出示灯塔、军号、旗语连在一起的视频)
(夜晚的灯塔能够给过往的船只指明航行的方向……。)
(1)观看视频
师(衔接):你们懂得的可真不少,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我这里有几种信号,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记住哪种?
小结:灯塔、军号、旗语都是重要的信号。
(2)练习旗语,感受发出与接收信号。
师:我们也一起来学一下旗语吧?我发信号,你们接收信号,做出反应。
小结:原来信号的作用这么大。
3、通过分类课件帮幼儿概括经验
(1)光信号
类似于灯塔,人们利用灯、光创造出的信号,叫做光信号。(如:红绿灯、车灯、提示灯(航空障碍灯)、手电筒(师点击课件与幼儿互动问答并小结)
(2)声音信号
小结:像军号、防空警笛等,生活中有许多声音信号,我们一听到这些信号就知道怎样做。(如:军发令枪、铃声(电话铃、上课铃)、哨声等)
(3)动作信号
小结:像我们看的海军的旗语,这种用动作来表示的'信号,叫做动作信号。(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警、裁判、乐队指挥等的手势)
总结:信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看到的、听到的信号、动作信号、电信号等,他们都能传递信息,我们通过信号接受到信息,就知道做什么。在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中也能用上信号。
四、幼儿用旗子或动作创编信号
师:看,他们在干什么?信号,能使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会更有趣。我们幼儿园其他环节还没有信号呢。请大家用动作为我们的上课、排队、用餐(图片)也来设计一下信号。
5个小朋友一组设计信号,经过协商,最后由一位代表发信号,其他四位接收信号,我们看一下,哪一组的信号更适合我们班?
五、结束
我们回去把学到的信号教教其他小朋友吧?听信号,吹哨。
科学活动教案 29
活动目标:
1、能将自己的大胆想象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深色星空背景图,准备粘贴用的大月亮一个。
2、彩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月亮像什么。
1、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
2、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象,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象的时间。
3、说完小羊的想法后,教师停止讲述,请幼儿来想象: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呢?
4、在幼儿各抒己见后,教师告诉幼儿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二、画画奇特的.月亮。
1、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2、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
3、幼儿想象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
科学活动教案 30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用更多的东西来做实验,看看每种沉下去的东西需要多少盐才能浮到水面上来。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8-0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8-22
科学活动教案通用04-27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3-16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0篇)04-08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1-0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03-16
科学活动教案《声音处处都有》10-20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4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