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6 21:43:44 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所有学生基本数学学习状况;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3、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5、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上完成习题,表现优异者有小奖品;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内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出示商品标价牌,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这些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标价牌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

  请同学举例其它整数的例子,以及小数的例子(两双手,一个鼻子;身高:1.65米价格:12.3元田径比赛中的成绩:12.91秒)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4、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提醒学生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课本中的习题,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5、测量一位学生身高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同学们可以自己先看书,再跟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5)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补充练习

  (1)填单位名称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适当的数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7、对同学的错误之处进行讲解,归纳易错点

  教学难点(预期):

  1、小数的读法,元角分的画法,长度的表示方法;

  教学问题及分析:

  1、在划分单位时不熟悉,容易做错,尽量讲慢一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日历”出示某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探究新知:

  师:人一生下来,就与时间相伴,伴我们终老一生,在我们生活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许许多多非常有意义事件,并使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些日子。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示开国大典、申奥成功、植树节、庆六一情景图学生观察并回答。呈现出的是什么情景?这些情景发生在什么时间?

  2、你还知道哪些有意义的日子?

  如:教师节是几月几日?,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是什么时间?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汇报。

  3、认识年历

  (1)课件出示20xx年年历。及问题。

  引导学生学着看年历,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回答问题: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几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书:1年:12个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7个)大月

  30天:四、六、九、十一(4个)小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平均数例1、2(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3)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秒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一二组叫开心队,三四组叫幸运队,每队选出3名代表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队拍球的总数最多,哪个队就为胜利队。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1)每队各派3名代表参加拍球比赛,每人拍5秒钟

  师把各队拍球的数量板书在黑板上(开心队:9、13、14,幸运队:12、14、16)

  2)生计算每队的结果。师宣布:“通过比总数,开心队拍了42个,幸运队拍了36个,开心队胜了。”

  3)这时老师请求加入乙队,现场拍球5秒种,使乙队拍球数增加了12个。老师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队为获胜队(乙队抗议)

  4)师: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办法来决定胜负不公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比较这两队总体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师肯定其方法,告诉学生:当比总数不公平时可以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比较

  2)怎样计算每个队拍球的平均数?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计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学生计算结果(有余数时用近似数表示):幸运队大约是12,开心队大约是14———要使人数少的那队平均数大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开心队称甲,幸运队称乙)

  1)师:求平均数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结: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师以乙队的平均数为例追问: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队拍球的平均数

  师:你怎么认识理解12这个数?这个数与乙队每个选手实际拍的次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是某某拍的吗?是拍得最多的吗?还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个,怎么变成了12个?拍得最少的怎么也变成12个?

  生:把多的给少的

  师:你们的意思是说,把多的给少的,这样就——(生接:平均了)

  3)师:平均数可能多于14个吗?或者少于8个呢?(不可能,因为要多的给少的)

  4)师总结:平均数并不表示实际每个同学拍的,而是处于最多和最少中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只表示这个小组的平均水平,12这个数是8、13、14、12这一组数的平均数,它比较好地表示了这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5)同样的方法分析甲队的平均数,再次巩固平均数概念

  6)师:当人数不相等,比总数不公平,是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生:平均数

  师:此时此刻,你不想对平均数发自内心地说两句吗?

  生1:平均数啊平均数,你很公平。生2:平均数,你使不公平的事变公平了

  4.沟通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

  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平均数。像这次考试,老师会说我们班的平均分是94分,这个94分是每个人都考的成绩吗?(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给少的)如果用计算应该怎么列式?(全班的总分÷全班的人数)

  师:看来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而是多的给少的,这才每个人一样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让我们继续研究

  (一)门票统计问题

  1)出示统计图,学生观察

  厦门五一期间鼓浪屿售出门票统计图

  师: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师:面对这么多信息,你还想了解什么?(让生提问题)

  3)师提问: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门票大约多少张?

  a.让生动笔列式计算

  b.集体订正,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结合平均数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来再除以5

  4)师:大家计算得准不准呢?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方法验证?

  启发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平均每天售出门票1000张

  生:我从1300中拿出300张分给5日,从1100张中拿出100张分给4日,这样每天售出门票都是1000张了。

  5)师让同学给自己的方法起个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补少法”

  (二)月平均用水量

  1.电脑出现一则信息:(出示小刚家各季度用水情况统计表)小刚家每季度用水分别是:16吨、24吨、36吨、27吨”

  请你帮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应该选择下面哪个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学们形成不同意见

  1)师请代表说明理由:“题目让我们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吨,一年有12个月”

  2)师电脑演示:÷4表示求每个季度;÷12表示求每个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小刚家要节约用水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平均数=总数÷相应的总份数

  2)平均数不是一个实际的数,它在最多数和最少数之间,表示总体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过河

  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会有危险吗?强调:平均水深的意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7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7-31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10-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30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10-03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篇)07-1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07-30

比例的基本性质下册数学教案08-23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06-28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通用10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