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精选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 1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闹花灯》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数量关系和加减运算。
2. 通过“闹花灯”的情境设置,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锻炼其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在解决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
教学准备:
1. 制作或购买各种图案的花灯卡片,每张卡片上标注1-10的数量点。
2. 数字卡片1-10,以及加减运算符号卡片若干。
3. 计数器或者小木棍等实物计数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讲述关于元宵节“闹花灯”的`故事,引出今天的学习主题,并展示各种花灯图片,吸引幼儿注意力。
探索环节(约15分钟)
每个幼儿领取不同数量图案的花灯卡片,进行点数并确认数量。
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随机抽取数字和运算符号卡片,如“3+2=?”,然后用各自手中的花灯卡片去匹配这个算式,找出正确答案。
幼儿相互检查,交流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实践环节(约15分钟)
设计“花灯接力赛”游戏,幼儿按组接力完成一系列的数学题,比如:先点亮5盏花灯,再熄灭3盏,还剩多少盏?
幼儿使用实物计数器进行辅助计算,增强对数量的理解。
总结环节(约10分钟)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引导他们复述如何通过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师进行整体点评和归纳,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闹花灯”的活动中,通过实际操作对10以内加减法有了更直观的理解。然而,部分幼儿在面对抽象的数学符号时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强化数字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创设丰富多样的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感知数学的魅力;同时,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从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 2
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闹花灯》
教学目标:
1. 通过“闹花灯”主题,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 让幼儿在制作和点数花灯的过程中,认识并熟练掌握1-10的数量概念,初步感知加减运算。
3. 培养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升其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
1. 各种颜色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用于制作花灯。
2. 已经制作好的带有数量点的花灯卡片或者可以让幼儿自行贴上数量点。
3. 数字卡片和简单的加减运算符号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约5分钟)
教师以故事或视频形式讲述元宵节闹花灯的传统习俗,激发幼儿的兴趣。
操作探索环节(约20分钟)
幼儿动手制作花灯,教师引导每个幼儿在花灯上标注1-10的数量点。
完成后,请幼儿相互点数对方花灯上的数量,并用数字卡进行对应。
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例如:“你的花灯上有3个图案,我再给你2个图案,现在你有多少个图案?”以此引出加法的概念。
实践应用环节(约15分钟)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互相交换花灯并完成相应的数学题目,如:“小明有5盏花灯,小红又送给他3盏,小明现在有多少盏花灯?”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来巩固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实施本节课后,教师应反思以下几个方面:
1. 幼儿对元宵节闹花灯习俗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通过活动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 在制作和点数花灯的过程中,幼儿是否能准确理解并运用1-10的数量概念以及简单的加减运算?
3. 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度如何?互动环节的设计是否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对于个别数学基础较弱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是否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根据教学反思,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每位幼儿的学习需求。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 3
活动目标
1、复习4、5的组成和加减。
2、学写数字4、5,学写正确的书写方法。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五个花灯的图片,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师幼进行问答游戏。如: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几和几?陈老师,告诉你,5可以分成3和2。
2、以花灯为题,复吸、5的组成和加减。
1)教师出示5个花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根据需要进行一下提问:有几个花灯?是一样的.吗?什么地方不一样?引导幼儿将花灯分成两组,将分法记录在纸上。
2)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分法几理由,并根据分合适列出加减算式。
3)引导幼儿操作幼儿用书,进一步巩固4、5的组成和加减。
3、教幼儿学写数字4、5。
1)出示书写范例,教师示范数字4、5的书写步骤,提出书写要求。
2)指导幼儿书写数字,注意纠正幼儿的不良坐姿和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3)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评价数字书写作品,体验写数字的乐趣。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操作、学习,幼儿的认知由抽象变具体,由单一变多样;给幼儿充分展示和交往合作的机会,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为是幼儿真正亲手操作的,幼儿都会说,说得都非常好,很有条理;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可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 4
课题名称:
《闹花灯》——探索规律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闹花灯”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中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1. 通过播放或讲述“闹花灯”节日场景,引发学生对花灯排列规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提问:“如果我们按照某种规律悬挂一串花灯,如何预测下一颗花灯的颜色或者形状?”
二、探究新知(约20分钟)
1. 展示一组有规律排列的`花灯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讨论、记录花灯颜色或形状的变化规律。
2. 学生分享发现的规律,教师予以点评和引导,引出数列的概念及其特点。
3. 组织学生尝试根据已知规律进行预测,并验证其正确性。
三、实践活动(约15分钟)
1. 设计制作“花灯序列”任务,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规律设计一组花灯,并向全班展示和解释其规律。
2. 让学生互评作品,找出他人规律,锻炼逆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
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即如何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运用规律。
2. 强调数学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运用数学规律。五、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涉及规律探索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数列规律的认识和应用。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发言、小组活动、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对规律的发现、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创新性和合作精神。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 5
课题名称:
《欢乐闹元宵——探索花灯里的数学秘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花灯图案,初步感知图形的重复排列规律,培养幼儿对模式识别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制作和游戏互动的方式,让幼儿体验数学规律的乐趣,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观察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闹花灯习俗,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一、活动引入(约10分钟)
1. 创设情境:老师先展示各种各样的花灯图片或实物,讲解元宵节挂花灯的习俗,引发幼儿对花灯的关注和兴趣。
2. 提问引导:请小朋友观察花灯上的图案,看看它们有什么规律?
二、探索发现(约20分钟)
1. 观察与讨论:带领幼儿一起观察几款具有规律性的花灯图案,例如颜色交替、形状循环等,引导幼儿描述并模仿这些规律。
2. 手工制作:发放彩色纸片和简单工具,让幼儿按照发现的`规律亲手制作小型花灯,体验规律的美感和趣味性。
三、互动游戏(约15分钟)
1. 花灯接龙:设计简单的图形或颜色接龙游戏,比如“红-蓝-红-蓝...”,请幼儿按规律摆放图形或涂色,检验他们对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分享交流: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花灯,并向同伴介绍其内在的规律性,互相学习,共享乐趣。
四、结束环节(约5分钟)
教师总结:肯定幼儿的发现和创作,强化对图形规律的认知,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规律。
2. 课后延伸:建议家长在家陪伴孩子观察生活中的规律现象,进一步巩固本次学习内容。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规则认知、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其对图形规律的初步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专注力。
【大班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闹花灯》】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游戏闹花灯教案07-04
大班元宵节闹花灯教案范文03-29
大班元宵节闹花灯教案范文(精选6篇)01-14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1-31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4-08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比尾巴》10-27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袋鼠跳》09-29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抱树》09-29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表》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