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时间:2024-08-31 11:24:40 金磊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通用11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1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教学过程: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1、取量筒,介绍:这个量筒最少的刻度是5毫升,现在我们要用它和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4、介绍生活中量毫升的容器:有时我们生病了,要喝一些药水,(取一药水瓶)读:成人每次喝15~20毫升。问:我没有量杯,那怎么才能找到这15~20毫升药水呢?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回家练习:用刚才认识的勺子(10毫升),舀50毫升水,分别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 )升4000毫升=( )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2、倒出100ml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表示液体多少的容量单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量杯测量毫升数,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准备:

  教具:量杯、滴管、不同容量的液体(如水、果汁等)、标记有毫升刻度的透明容器。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量杯、记录本。

  多媒体课件:包含毫升单位介绍、测量演示视频等。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如:“同学们,你们平时喝的饮料瓶上标注的容量是多少呢?有没有注意到‘毫升’这个词?”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新知讲授:

  介绍毫升的概念,展示量杯,指出毫升(ml)是表示液体体积的单位。

  演示如何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毫升数,强调读数方法。

  3.实践操作:

  分组活动:每组分发不同容量的液体,要求学生使用量杯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量杯中的液体,比较毫升数的差异。

  4.巩固练习:

  设计几道练习题,如:“一杯水有200毫升,如果倒入两个相同的杯子里,每个杯子有多少毫升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总结提升:

  总结毫升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场景。

  提问:“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毫升这个单位?”鼓励学生分享。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实物操作和互动讨论,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毫升单位的认识和兴趣。

  部分学生在初次使用量杯时读数不够准确,需加强练习和指导。

  今后可引入更多生活化的例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毫升作为液体容量单位的意义,学会使用量杯准确测量毫升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

  教具:大号量杯、小量杯、滴管、彩色水、标有毫升刻度的透明瓶子。

  学具:每位学生配备小量杯、笔、记录纸。

  多媒体资料:毫升单位介绍PPT、实验操作视频。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一瓶饮料,提问:“这瓶饮料上写着500毫升,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引发学生思考。

  2.新知学习:

  介绍毫升的概念,展示量杯,讲解毫升标记和读数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演示如何用量杯测量不同体积的'液体。

  3.分组实践:

  分组,每组分配不同颜色的水和量杯,要求学生合作测量并记录每种水的毫升数。

  交流分享,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

  4.巩固与应用:

  设计情境题:“如果你需要准备300毫升的果汁,你应该怎么用量杯来量取呢?”

  学生讨论并实际操作,教师指导。

  5.课堂总结:

  回顾毫升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升单位。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动手体验,对毫升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合作精神,但部分学生在记录数据时不够仔细,需强调记录的重要性。

  今后可设计更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掌握“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

  1升的量杯、100毫升的量筒、滴管、水等实验材料。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杯子或量筒。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容量的饮料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示这些饮料的容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2.新授知识:

  介绍毫升的概念,说明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常用于表示液体的量。

  展示100毫升的量筒,让学生观察并感受100毫升的容量。

  演示“1升=1000毫升”的换算过程,使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操作,让学生直观理解。

  3.实践操作:

  分组实验:每组发放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液体的容量,并记录结果。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练习:

  口头练习:教师出题,学生抢答,如“500毫升是多少升?”“2升等于多少毫升?”等。

  书面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换算关系。

  5.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毫升的概念和“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收获和疑问,进行解答和补充。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毫升这个容量单位,并掌握了与升的换算关系。

  实践操作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测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换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后续加强练习。

  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但需注意控制课堂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5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毫升作为容量单位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毫升来表示液体的量。

  掌握“1升=1000毫升”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容量换算。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估测能力。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不同容量的液体图片和换算示例。

  1升的`量杯、500毫升和100毫升的量筒、水等实验用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量筒或杯子。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容量的液体,并提问如何准确表示这些容量。

  引出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2.新知讲授:

  介绍毫升的概念,强调毫升是一个用于表示较小容量的单位。

  展示100毫升的量筒,让学生观察并感受其容量大小。

  演示“1升=1000毫升”的换算过程,使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操作,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量筒测量不同液体的容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小组交流:分享测量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巩固提高:

  口头练习:教师出题,学生快速回答,巩固换算关系。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毫升的概念和与升的换算关系。

  提问学生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进行课堂反馈。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毫升的概念和与升的换算关系。

  实践操作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但部分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不够细心,需要提醒注意细节。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在换算练习环节,部分学生的反应速度较慢,需要后续加强训练和提高。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毫升作为液体容量的单位,理解1毫升的实际大小,能够使用带有毫升刻度的量筒或量杯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利用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及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图片)、带有毫升刻度的量筒或量杯若干、水、牛奶、果汁等可测量液体。

  学具:每组学生准备一套量筒或量杯、记录本、铅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动物们比赛喝水的故事,引出“如何知道谁喝得多?”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液体多少的方法。

  展示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容量的饮料瓶,引导学生观察标签上的容量单位,引出“毫升”的概念。

  二、新知探究

  认识毫升:介绍毫升是液体容量的单位,通常用小写字母“ml”表示。

  实物感知:展示1毫升的'水滴在纸巾上的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1毫升的微小。

  操作实践:指导学生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5毫升、10毫升的水,并记录观察结果。

  三、巩固练习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测量不同种类的液体(如牛奶、果汁),比较相同毫升数下不同液体的体积差异。

  游戏环节:“猜猜看”游戏,一名学生用量筒量取一定毫升的液体并遮挡刻度,其他同学猜测具体数量,增强课堂互动性。

  四、总结提升

  知识回顾:师生共同总结毫升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应用场景。

  生活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毫升单位,如药品、调味料等,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故事引入、实物感知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毫升这一抽象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在读取量筒刻度时存在误差,需在后续教学中加强精确度的训练。此外,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介绍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并理解毫升作为液体测量单位的意义,掌握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记录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小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细致的观察力。

  教学准备: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多种带有毫升刻度的测量工具(量筒、量杯)、清水、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记录表。

  环境布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看到多媒体屏幕,并有足够空间进行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生活情境:展示厨房中用量杯量取调料的场景,提问学生如何知道取了多少调料,引出液体测量的重要性。

  引入主题:介绍毫升是帮助我们准确测量液体多少的“小帮手”。

  二、新知学习

  认识毫升: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准确量取指定毫升的液体,强调读取刻度时的注意事项。

  三、动手实践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和水,要求他们使用量筒分别量取5毫升、10毫升的液体,并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记录分享: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分享测量心得和观察到的现象。

  四、拓展应用

  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毫升单位,如眼药水、药品说明书等。

  单位换算:简要介绍毫升与更大单位(如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总结反馈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毫升的重要性和测量方法。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疑惑,教师及时解答。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毫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8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了解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

  量杯、滴管、水杯等实验工具。

  带有毫升刻度的饮料瓶、酱油瓶等实物。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容量的液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准确表示这些液体的多少。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液体有多少吗?我们用什么单位来表示液体的容量呢?

  2.新授知识:

  介绍毫升作为容量单位的.概念,解释1毫升大约是多少(如1毫升约等于1立方厘米)。

  展示带有毫升刻度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读出容量。

  3.实践活动:

  分组实验:使用量杯、滴管等工具,让学生亲手测量不同液体的容量。

  引导学生估测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如水杯、奶瓶等。

  4.巩固练习:

  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或填写液体的容量。

  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毫升这个单位?

  5.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实践,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量杯和滴管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今后可以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9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毫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会使用量杯测量液体。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毫升的介绍和应用实例。

  实验材料:量杯、滴管、不同容量的液体(如水、牛奶等)。

  实物展示:带有毫升刻度的饮料瓶、药瓶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液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液体的容量。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液体有多少毫升吗?毫升是什么单位?

  2.新知学习:

  介绍毫升的概念,解释毫升与立方厘米的关系。

  展示带有毫升刻度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出容量。

  3.动手实践:

  分组实验:学生使用量杯和滴管测量不同液体的容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液体的容量大小,讨论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巩固提高:

  通过多媒体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判断或填写液体的毫升数。

  小组讨论:你在家里见过哪些容器上标有毫升刻度?它们通常用来装什么?

  5.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毫升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毫升的概念和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但部分学生在使用量杯时还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

  今后可以设计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练习题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毫升是容量单位,知道1毫升的概念。

  能够正确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毫升数。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量筒(每个小组一个)

  不同颜色的水(用于演示和实验)

  滴管

  课件(包含毫升的介绍、图片和示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饮料瓶上的容量标识,引出毫升的.概念。

  展示课件,简要介绍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2.新课讲解:

  展示量筒,讲解其结构和读数方法。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一定毫升的水。

  强调1毫升的概念:1毫升大约是一滴水的大小。

  3.学生实践:

  分组实验:每组学生使用量筒测量不同毫升的水,并记录读数。

  使用滴管向量筒中逐滴加水,观察并记录每滴水的毫升数。

  4.课堂互动: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和总结。

  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数?学生回答并讨论。

  5.巩固练习:

  完成课件上的练习题,如“将50毫升的水倒入100毫升的量筒中,量筒的读数是多少?”

  教学反思: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毫升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使用滴管时操作不够熟练,需加强练习。

  今后可以增加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例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毫升作为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

  掌握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毫升数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量筒(每组一个)

  清水和不同饮料(用于实验)

  毫升标识的卡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通过展示不同容量的饮料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容量。

  引出毫升的概念,并简单介绍。

  2.讲解新课:

  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毫升的定义和用途。

  讲解量筒的结构和读数技巧。

  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清水。

  3.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量筒和清水。

  学生合作测量不同毫升数的清水,并记录结果。

  交换实验材料,测量不同饮料的毫升数。

  4.课堂讨论:

  学生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讨论:为什么不同饮料瓶上的毫升数不同?毫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5.总结与作业:

  总结毫升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布置作业:使用量筒测量家中不同容器的液体容量,并记录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分组实验,学生积极参与,合作默契,学习效果良好。

  部分学生在读数时存在误差,需加强练习和指导。

  今后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毫升》10-20

方程的认识数学教案12-04

数学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08-28

关于倒数的认识的数学教案10-06

认识长方体数学教案07-26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立体反思10-26

小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10-12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数字602-01

小班数学教案汽车运货认识轻重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