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放鹤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4-10-10 09:06:27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放鹤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鹤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鹤亭记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文章内容。

  2、学生从了解苏轼生平入手,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点

  虽然本册书为选修,但是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所以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来积累文言词语,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进而读懂文章仍然是本课的重点。

  学习难点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这种复杂的思想源自于其坎坷的经历;本着从经历入手的原则,深入探究本文的思想内涵就是学生们在学习中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学习方法

  1、学生自学解决学习的重点。

  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来解决学习的难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要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一、导入

  1、欧阳修为亭子取名“醉翁亭”,苏轼为亭子取名“喜雨亭”,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他们为亭子取名的依据是什么了。那么,现在,如果同学们要为自己建一座亭子,你要依据什么来取名呢?(学生自由发言)

  2、好,我们现在进行逆向思维,在苏轼生活的年代,一位姓张的隐士有一座亭子,名字叫做“放鹤亭”,你能猜一猜这座亭子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么?(学生自由发言)

  3、大家给出了这么多的答案,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很好。可能大家都想知道正确答案,但是别急,我们先用10秒钟的时间调整一下心态,然后进入文本“拼杀”一番,再来考虑这个问题。

  (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氛围)

  二、学生4-6人组成一个小组,自主学习,步骤如下:

  ①个人自学,标出不能解决的知识点。

  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习和交流,解决各自的难点

  ③教师出示投影,提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④小组合作,翻译整篇课文。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主要环节,根据本课的难易程度,时间大约25分钟,教师巡视掌控全班情况,随时答疑)

  三、问题设置

  (一)实词

  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建造,动词)

  ·

  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恰好,副词)

  ·

  ,草木际天(边际,活用为动词,接近边际)

  ·

  ……,纵其所如(动词,到……地方去)

  ·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方位名词,外)

  ·

  暮则傃东山而归(动词,向……方位)

  ·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使动,使……跟从)

  ·

  挹山人而告知(动词,斟酒)

  ·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作动词,比得上)

  ·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代词,这种情况)

  ·

  啄青苔而履白石(动词,踩、踏)

  ·

  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名词用如动词,戴黄冠,后面的“葛衣”“草履”与“黄冠”用法相同)

  ··

  (二)虚词

  于迁于故居之东(介词,到)

  作亭于其上(介词,在)

  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介词,在)

  以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介词,把,后边省略“之”)

  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动词,“以为”连用,认为)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介词,凭借)

  其余以饱汝(介词,用……来,后边省略“之”)

  四、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翻译课文,教师巡视,随时解答问题。(选修课的翻译不作重点强调,要求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即可)

  五、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诵读全文,体会并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

  1、摹写自然,文中有诗亦有画。

  2、两两成对,交替行文。

  六、作业

  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的行文思路。

  第二课时

  要点: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本文的是想内涵。

  一、学生速读课文,体会并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学生概括段意,教师小结:

  首段叙写建亭的原因及取名的依据;第二段写隐居之乐;第三段写《放鹤》《招鹤》二歌。

  2、师生共同总结本文写作思路:写鹤——写隐者——写感慨

  二、探讨全文

  (一)鹤

  1、请同学举出一些带有“鹤”字的成语,谈一谈你所理解的“鹤”。(回答重点在于说出鹤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如“鹤立鸡群”“焚琴煮鹤”等)

  2、请同学找出在文中作者是如何描述鹤的。

  提示:“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高翔而下览”“翻然敛翼”“矫然而复击”

  小结:两只鹤放浪山野,纵其所如;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

  3、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将鹤与隐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的?

  ①在感性认识上:两只鹤是无拘无束,任意翱翔;张山人是逍遥自在,悠然闲适。

  ②在理论依据上:文中说“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作者从两部经书上找到了理论依据。

  小结:文章通过形似和神似两个层面,把鹤和隐者巧妙地链接在了一起。

  (二)隐者(隐士)

  1、提问:你如何来评价古时候的隐者?

  2、请看下面的文章,说说文中对隐者抱有什么态度。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

  文中借子路的口,表达了孔子及儒家对隐者的态度---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明显持批评的态度。

  3、请同学们再次速读文章,分析一下苏轼对隐者以及隐者生活所持的态度。

  提示:原文有“饮酒于斯亭而乐之”“隐居之乐,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从这两句话不难看出,苏轼对隐者的态度——欣羡。

  4、 小结

  苏轼在文章中表明:同样是鹤,隐者爱鹤,有益无害,其乐无穷,而卫懿公爱好养鹤,竟然因此而亡国;同样是酒,刘伶、阮籍之类的隐者,赖酒以保全自己并留名后世,而君王好酒,却要遭到告诫。

  因此苏轼得出结论:同是好酒好鹤,因人不同,“其为乐不可同日而语也”。

  (三)感慨

  1、阅读下面的文字。

  或问东坡,云龙山人张天骥者,一无知村夫耳。公为作《放鹤亭记》以比古隐者,又遗以诗,有‘脱身声利中,道德自濯澡’,过矣。”东坡笑曰:“装铺席耳。”

  《河南邵氏闻见后录》

  教师解释:“装铺席”是宋人俗语,意为“装门面”。苏轼文名极重,何用“装铺席”?苏轼诙谐的答词实际上透露了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消息:无非是借说山人来寄托自己的感慨罢了。

  2、那么苏轼此时有什么感慨呢?先请同学简介一下苏轼生平。

  教师出事投影:

  1037年出生

  1056年19岁与弟苏辙中同榜进士

  1061年24岁通过制科考试,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5年28岁还朝判登闻鼓院

  1069年32岁任监官告院,两次上书否定变法

  1071年34岁出任杭州通判

  1074年37岁改任密州通判

  1077年40岁改任徐州通判,期间作《放鹤亭记》

  1079年42岁改知湖州,同年“乌台诗案”发,年底贬黄州团练副使

  1084年47岁改贬汝州

  1086年49岁回朝,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

  1089年52岁出朝知杭州

  1091年54岁知颍州

  1092年55岁改知扬州

  1094年57岁贬知英州,后贬为惠州司马

  1097年60岁贬为琼州别驾(海南儋州安置)

  1100年63岁遇赦内迁

  1101年64岁病逝于常州

  3、教师总结:

  苏轼因上书批评变法,得罪了变法派,他感到了不妙,请求外任,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第一次打击,本文写于1078年,这已经是苏轼外任的第八年。

  作为渴求功业的苏轼,八年不能还朝,心头的郁闷可想而知。仕既不如意,隐亦不可得,所以只能接文章表明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明对官场的厌恶与不满。

  三、提升

  1、苏轼必须要用积极进取的理想,去面对孤独苦闷的现实;但是,他既向往自由隐逸的生活,又难舍功名事业的诱惑;他自负才华横溢,故张狂;他自感功业难就,故满腹牢骚。这些无不体现了苏轼内心儒道两种思想的难以调和,苏轼表面上羡慕隐者,但是此时他的骨子里还是进取。

  2、儒是苏轼的“粮店”,积极进取,成就功名,是他赖以生存的生命理想,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做下去!

  道是苏轼的“药店”,是他人生不得意时赖以治理心灵创伤的药,因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是活下去!

  3、 本文流露出苏轼在官场不得意时的感慨,但是它更是苏轼出世“情结”的一次浅浅的流露。当更大的打击降临时,苏轼将向“道”寻求更多的庇佑,以求心灵的解脱,试看“前后”《赤壁赋》。

  四、作业

  预习《后赤壁赋》

【放鹤亭记高三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初二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08-14

高三语文《母亲》教案10-05

语文《醉翁亭记》教学设计(通用12篇)10-18

语文下册教案(通用14篇)06-29

文言文《醉翁亭记》教案(精选14篇)07-17

高三语文教案《最先与最后》10-21

语文老师的角色高三语文教案09-17

武陵春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1篇)10-25

小学语文《窃读记》教案06-21

语文教案:核舟记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