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3-08-22 13:25:29 振濠 教案 我要投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复)

  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形状改变了

  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等等。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力的作用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那么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

  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比较,思考一下,传统的用力方法和现代用力方法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

  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

  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观念,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1、师:孩子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你们紧张吗?(紧张;不紧张),那请转过身去,举起你们的右手,向老师们打个招呼:(老师们好!)再举起你们的左手向老师们问好;(老师们好)举起你们的双手,高呼(欢迎你们!)。好,孩子们真乖!请转过身来,坐下。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有四个盲人,他们也想知道大象长得什么样子,让我们来听一听盲人摸象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他们摸到的是几只大象吗?那为什么得出的结论不一样呢?他们分别是从大象的那一面摸到的?

  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大象图),请同学们分别说出这是从大象的哪一个位置所看到的图形?

  (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2、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师:四个盲人因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所以把大象说成了萝卜,扇子、柱子和绳子。那我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二、观察物体,顺思导学

  1、确定方位。

  师:下面我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位新成员——储钱罐,你们喜欢吗?那就请它们分别坐在你们位置的中央。下面请坐在储钱罐前面的小朋友向我挥挥手;请坐在储钱罐后面的小朋友挥挥手;左面的呢?右面的呢?(——意在让学生分清前后左右。)

  师:我知道了,你们就分别坐在储钱罐的前后左右。

  2、观察储钱罐。

  (1)在自己座位上观察。

  师:从你这个位置上看到了储钱罐的什么?

  学生汇报

  师:其他同学观察的结果也是这样吗?有补充吗?

  (2)交换位置再观察

  师:刚才你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可爱的储钱罐,现在我们换换位置再观察。好吗?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换换位,左面和右面的同学也换换位。准备好,轻轻地换。(学生起身换位。)

  师:现在你又在储钱罐的哪边?仔细观察,你看到的储钱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汇报

  师:我想采访坐在储钱罐前面和后面的同学,现在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和你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学生汇报

  师:哪儿不一样呢?

  师:哦,从前面和后面看储钱罐是不一样的。请问储钱罐左边和右边的同学,你们可要仔细看了,你刚才看到的和现在看到的相同吗?

  学生汇报

  预设:有的同学会说一样,有的同学会说完全不一样

  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生再次观察储钱罐左右两边,并在组内讨论。

  小结:从左边和右边观察储钱罐是不是一样呢?(学生齐声:不一样!)你们从细节观察并解决了问题,好样的!从储钱罐的前面和后面看是不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不一样的。

  从前后左右观察小猪

  师:我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能看到储钱罐的一个面,要是能看到储钱罐的前后左右四个面,那才过瘾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里讨论后,试一试

  方案一:到其他几个同学的.位置上看看

  方案二:人走一圈的办法太麻烦。我们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我们只要坐在位置上就可以看到它的前后左右了。

  学生尝试操作

  师:好的,每转一个方向停一下,看清楚了吗?这两种方法都很好,可以围着储钱罐转一圈,也可以让储钱罐转一圈,小组商量定下一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始观察。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师:同学们从前后左右再次观察了储钱罐,你们看到的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

  学生汇报

  师: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储钱罐是不一样的。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应用促学

  1、刚才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也给赵亮、王丽、江铃、丁一四位同学一个礼物,大家看。(课件展示茶壶图)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汇报交流)

  2、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①伸左手,伸右手,左手拉右耳,右手拉右耳

  ②老师和大家一起做。出左手,老师的怎么和大家不一样?老师做错了吗?那大家做错了?那为什么我们不一样?那你知道老师的右边是那边吗?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③那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那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我该怎么站呢?

  3、孩子们,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前后左右的同学吗?你看到的又是同学的哪一面呢?(指名回答)

  师:孩子们真聪明!那现在翻开你们的课本第48页,做一做课堂活动吧。请认真观察,并连线。

  学生汇报交流。(课件展示)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观察物体)我们主要从哪些位置观察的?(前面、后面和侧面)还可以从其他的位置观察物体吗?(上面、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一定不一样吗?(不一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

  3、情感目标:

  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

  (学生数,并回答:“30个”)

  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

  (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

  二、导入

  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

  生:“想。”

  三、新授

  1、初次接触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

  (出示图片)

  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

  (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

  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指,学生一起数)

  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

  (学生回答:“29人”)

  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

  (教师出示幻灯片)

  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

  (学生填表1)

  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

  (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

  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

  (学生展示)

  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

  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

  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

  (学生动手填表)

  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学生展示,说:“我是将衣服分成了羽绒服、裤子、裙子三类,其中裤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绒服三件。合计十一件。”)

  教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学生回答,即使发星)

  教师:“我替小丽谢谢大家了,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看看我们的得分情况,我们也进行一个统计。(师生合作完成战绩统计表)

  教师:“现在本节课小擂主已经产生,他们是几组?”

  (学生回答,奖发金星)

  教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书橱、书包。做一个会做事的好学生,好不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

  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

  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经历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过程,初步体会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8×9+1320—3×4

  7+4×720—8×2

  二、新课

  出示例3

  指名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问:用脱式怎样计算?

  指名学生板演58—(14+6)

  =58—20

  =38

  让学生说一说计算顺序。

  三、做一做

  让学生在脱式本上完成,叮嘱学生注意书写格式,集体订正。

  并指明6名学生板演。

  问:想一想,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指名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

  58—(14+6)=58—20=38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6

  【教学内容】

  教科书106~107页整理与复习及练习二十一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学生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都有哪些收获呢、请你们翻书整理第70到105页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课件展示问题:什么是平均分、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你能解决哪些乘除法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翻书整理。

  教师:请你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抽取一组全班交流。

  学生1: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学生2:我们学习了除法,知道除法就是平均分。

  (学生只需理解除法的意义就可以了,不用很规范、严格)

  学生3:我知道除法的各部分叫什么,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等号后面的数是商。

  学生4:我还知道除号的'来历。

  学生5:我知道怎样计算除法,根据除数和被除数想乘法口诀求商。

  学生6:我认识了倍,会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学生7:我还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许多平均分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很会整理知识,那你们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吗、

  学生:能。

  二、基础练习

  1、出示106页第1题,复习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师指导审题:小朋友们,题目要求我们写什么算式、

  学生审题后回答:除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写的除法算式、

  学生1:12÷3=4。

  教师:为什么呢、学生1:因为一共有12个西瓜,平均分成3份,要求每一份是多少,所以用12除以3表示每份有几个西瓜。

  学生2:12表示分的西瓜总数,3表示分成的份数,4表示每份有4个西瓜。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吗、

  学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学生3:我的算式是12÷4=3,我想一共有12个西瓜,每份4个,一共可以分成几份呢、三四十二,所以可以分成3份。

  教师:你的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学生3:12是被除数,4是除数,3是商。

  2、完成106页第2题,进一步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独立完成,集体评议。

  教师:48除以6为什么商8呢、

  学生:48÷6等于几呢、我想几乘6等于48,乘法口诀六八四十八,所以商为8。

  再让学生说说27除以9为什么商3。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学生先动手用小棒摆一摆,再列出算式算一算。

  学生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列式是24÷4=6,24代表被分的总数,4代表分的份数,6代表每份6根。

  学生2:24根小棒,每8根分成一份,可以分3份。列式是24÷8=3,24代表被分的总数,8代表每份8根,3代表24里面有这样的3份。

  学生3:第一排摆32根小棒,第二排摆4根小棒,第一排摆的小棒根数是第二排的8倍。因为求第一排小棒根数是第二排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4,因为四八三十二,所以32里面有8个4,所以32是4的8倍。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3、练习二十一第3题

  教师:小朋友寄过信吗、今天我们要把几封信投递到对应的邮筒里。(课件展示)第一个邮筒表示什么、

  学生:3的倍数。教师:第二个邮筒表示什么、

  学生:8的倍数。教师:会投递信吗、自己在书上借助直尺和铅笔连一连。

  4、练习二十一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讲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三、教学方法: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

  看书21-22页。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与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与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三)讲授:

  (1) 观察物体表面的直角,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直角》。

  请同学们拿出教科书、练习本,他们的封面各有几个角?看看这些角的形状是不是相同?观察桌面上的四个角,他们的形状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与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2)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个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3) 学画直角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与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与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4)分组进行比赛,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与一个三角形。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板书设计:

  直角

  (七)课后作业: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与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八)后记及反馈: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8

  学习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30页练习六。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特点,会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预习作业:

  1、花儿后面藏着几?

  6÷2 12÷3 20÷4 10÷2 18÷6

  18÷6 20÷5 24÷6 25÷5 12÷2

  2、 有9个■,每3为一堆,可以摆几堆?

  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 几个?

  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3 个。

  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2、列式:

  9÷3=3 24÷6=4 12÷4=3

  二、解决问题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①请学生观察情景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②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的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一部题。

  ③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12÷3=4(次)

  2、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客人,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12÷3=4(个)

  3、小兔对刺猬说:“30根萝卜,每筐装5个。”小刺猬想:“要几个筐啊?”

  30 根萝卜,每筐装5根,需要几个筐?30÷ 5 = 6 (个)

  4、小刺猬拿出家里的筐一看,只有5个筐,不够怎么办?

  我只有5个筐,怎么装?30÷ 5 = 6 (根)

  5、小猴送来了24只桃子,小刺猬想把桃子分给客人。

  小猴带来24只桃子,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1题

  口头编题,学生独立完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列式;30÷ 5=6(个)

  2、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2题

  学生观察图后,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

  列式:18÷ 6=3

  3、完成第30页的练习六的的3题

  学生观察图后,编一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受除法问题,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和“平均分成几份” 引出可以用除法计算;由于对除法算式的理解不够,个别学生将除数与商错位。

  四、完成《随堂练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的教学内容,第34页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

  学具:

  三角板、白纸两张、硬纸条两根、图钉或针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我们班的浩浩是个小收藏家,他喜欢把自己用过的或漂亮的东西当成宝贝一样,收藏在自己的这个小宝盒里(打开电脑,出现宝盒)。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宝贝、(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盒盖打开,从盒里飞出折扇、足球、红领巾、玩具熊、三角板、杯子、易拉罐、三角旗、数学书、闹钟、光盘。(将有角的放在右边,没角的放在左边)

  教师:浩浩的宝贝还真不少,他还把宝贝分成了两类,你们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分的吗、

  学生:根据有没有角分的。(有角的在右边,没角的在左边)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实践探究

  (一)教学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

  多媒体课件出示刚才分类后的实物图:折扇、红领巾、三角板、三角旗、数学书、闹钟。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实物图,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哪里是角。

  (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并闪动每个图中角的部分。)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里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扎手、痒、疼)说明这个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用纸折角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你会用纸折一个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你喜欢的一张纸,折折看。折好后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折角)

  学生: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教师:谁能给我们摸到的平平的、直直的折痕起个名字、(边)

  学生: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

  教师:谁能给这个尖尖的很刺人的点起个名字、(顶点)

  教师:看着你折的角,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教师选出钝角、直角、锐角形状的角各1个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将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备用。)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如下:

  3、做活动角

  教师: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两根硬纸条,你能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

  教师:角有大小吗、(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游戏——变大小。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的大小。边变边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小组讨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谁愿意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

  学生:角的大小与角张开的大小有关。

  教师:用活动角摆出两个角,一个是边比较长,一个是边比较短,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角哪个大、

  (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统一,有的认为边长的角大,有的认为边短的角大,有的'认为一样大。)

  教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那谁能想出一个办法来比一比,究竟谁大、(将两个角重合)结果发现它们一样大。这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师:这是同学们刚才折的3个形状不同的角,谁能来说说这3个角中哪个、哪个最小、

  4、概括角及各部分名称

  教师:观察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角、自己折的角、做的角,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画出来吗、试试看。板书在黑板上。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边说边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

  小结:通过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操作,初步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几道题,看谁回答得好。

  5、练习电脑

  出示:判断下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二)初步认识直角

  1、观察数学书的封面看看它上面有几个角。你认识这些角吗、它叫什么名字、

  2、联系生活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上面有直角,并指出来。(小组互说)

  学生:黑板面、五星红旗、桌子面、墙面、笔盒面上都有直角。

  教师:找一找,我们的三角板上有直角吗、

  教师:老师把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下来,你能找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板书:教师:老师在直角处画“┐”符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3、折直角

  教师:拿出一张你喜欢的纸,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小组活动后汇报。

  三、巩固深化

  教师: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识了角,那么你们都知道了哪些有关角的知识、

  教师:瞧,数学博士正从数学王国中赶来,他还从数学宝库中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题目,你们想不想和数学博士比一比、

  (电脑:出现数学王国,从里面出来一位数学博士)出现:

  (1)用3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小组活动、汇报交流)

  (2)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同桌互指、汇报交流)

  (3)数一数,图中共有几个直角、(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学生自己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在你的家找一找角,指给你的爸爸妈妈看。还可以留心我们身边的事物,如装修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角,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地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用你们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你就会越变越能干。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3 = 12

  ( ) ( ) ( )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 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 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 13=3 0+0+0=0 03=0

  教学反思:

  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排列数和组合数的问题,渗透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借助学生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

  课件、玩具汽车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1.情境中设问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四)的情境图。

  (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3)课件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问:看到这个图,你想到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

  2.揭示课题

  板书: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让学生发现已学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

  1.复习观察物体

  (1)课件出示小汽车的图,同时将实物汽车摆放好。

  ①自主观察,组内说说。

  小组内的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小汽车,组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车的样子。

  ②交流汇报,发现问题。

  a.指定一组内的学生说说看到小汽车的样子。

  b.为什么他们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呢?小组内交流。

  c.汇报交流,引导发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③课件出示从前面、后面、侧面看到小汽车的图样,指定学生进行连线,说说:你是怎样判断?

  (2)及时练习

  ①练一练。(课件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

  a.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b.汇报交流,重点交流:前面、后面是怎样判断的?

  ②说一说。

  a.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正方体)

  b.从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圆形的立体图形是什么?(球体)

  ③猜一猜。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正方体、长方体、圆柱)

  a.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立体图形进行观察。

  b.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出示立体图形让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发现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并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加以巩固、提高,从而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

  2.复习搭配问题

  (1)课件再次出示两件不同上衣和两件不同裤子

  ①学生根据图样,提出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③汇报交流,重点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时要有序。

  (2)及时练习

  ①排列问题

  课件出示:从8、2、4、1四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组两位数时一定有序地摆数。

  ②组合问题

  课件出示:每两人握一次手,6个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b.汇报交流方法,重点说明:在握手时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时每两人间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虑顺序问题。

  (3)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上面的组数问题和握手问题在解决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穿衣服、组数、握手”等活动中掌握排列问题和组合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比较中发现两类问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搭配问题的认识与与理解,渗透搭配问题的思想方法。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练一练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3题。

  (1)学生独立在数学书上进行连线,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组一组

  课件出示:从5、9、0三个数字中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组数的方法。

  (2)汇报交流,重点说明:和0组数时,0不能摆在十位。

  3.送一送

  课件出示:元旦时,小明、小刚、小阳三人互相赠送一张贺卡,他们一共赠送多少张贺卡?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课件出示:六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个小朋友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1)学生独立完成,提示学生: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来分析。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思考的方法。

  5.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第105页的第14题。

  (1)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2)汇报交流,指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重点:让想法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了观察物体和搭配问题的相关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渗透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收获?以后在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12

  教材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

  课题

  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重点:

  乘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全面观察,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

  二、问题探究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三、体验感悟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

  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3×5=15(人)

  8×4=32(个)

  5×2=10(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08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31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11-17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最新11-0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09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2-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4-0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时间课件教案09-2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