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高一数学优秀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一数学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高一数学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练习1、2P18习题1.2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关于高一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类型:
探究研究型
设计思路:
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论证它的正确性,因此本节通过剖析维恩图的四部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对德摩根律进行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一、片头
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的运算——自己探索也能发现的'数学规律(第二讲)》。
二、正文讲解
1.引入: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学习了集合的运算,得出了一个有趣的`规律。课后,你举例验证了这个规律吗?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一个恒等式呢?
2.规律的验证:
试用集合A,B的交集、并集、补集分别表示维恩图中1,2,3,4及彩色部分的集合,通过剖析维恩图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使用
3.抽象概括:通过我们的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是一个恒等式。
而这个规律就是180年前的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发现的。
为了纪念他,我们将它称为德摩根律。
原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能发现这么伟大的数学规律。
4.例题应用:使用例题形式,将的德摩根定律的结论加以应用,让学生更加熟悉集合的运算
三、结尾
通过这在道题的解答,我们发现德摩根律为解答集合运算问题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关于高一数学优秀教案3
1、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是描述周期性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本课时的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为可以用函数的定义来抽象和规范三角函数的定义,同时也可以类比研究函数的模式和方法来研究三角函数;启后是指定义了三角函数之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征,并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从而更深入地领会数学在其它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2、设计理念
本堂课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整堂课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提出整堂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圆周运动等具周期性规律运动可以建立函数模型来刻画吗?从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钻研教材,引发认知冲突,再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改造或重构已有的认知结构,并运用类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与练习,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内化为学生新的认识结构,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并学会运用这一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数学建模思想、类比思想和化归思想在数学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函数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关概念、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先将学生的以直角三角形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改造为以象限角为载体的锐角三角函数,并形成以角的终边与单位园的交点的坐标来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6、教法分析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和驱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活动,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质疑和讨论,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课堂上老师的主导作用,也能充分发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高一数学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高一数学教案06-22
数学优秀教案09-11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07-01
幼儿教案数学中班教案优秀05-12
数学高三复习优秀教案高三数学教案优秀教案07-01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教案06-14
高一数学教案(通用11篇)09-08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08-23
小学数学优秀教案模板10-24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