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模板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模型,并运用建构的规律解决问题,在建构、运用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在参与观察、比较、猜想、概括、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归纳出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会初步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
小黑板、计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注意了,我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内容很精彩,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他的孩儿们,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他对身边的两只猴子说:“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2只猴子吧!”这两只猴子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外面的猴子听说后又进来一些猴子。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怎么样?”猴子们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点行不行啊?”所有的猴子都听到分桃子了,一起跑到孙悟空身边。孙悟空一拍胸脯,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子:“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设计意思:通过学生喜爱的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兴趣,也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并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探究规律,发现规律。
㈠ 师:同学们,小猴子和孙悟空都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 预设) 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个数没有变。
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分到4个桃子。
师: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预设) 生:……(计算的)
师:能列出算式吧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结合板书把算式补充完整。
板书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㈡ 1、这些都是什么运算的算式,第一竖的数叫什么?第二竖的数又叫什么?第三竖的数又叫什么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意图 :这样预设,给学生创设发挥的空间,要比直接引导学生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观察预留的思维空间要大,课堂上观察学生反应情况,学生发现不了,再逐步引导。〕
生独立观察思考。
师:你有重要发现吗?把你的重要发现说一说好吗?
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全班交流汇报。
生:我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4,商不变。
师:她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现象,商不变。(板书:商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商不变的规律”。(板书课题)
师:商不变,谁发生了变化?怎样变的?
(预设) 生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了10(扩大10倍)。
师:这个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你们知道是什么词吗?“同时”是什么意思?你能说一说吗?
生:……
师:“同时”指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而不是一个扩大,一个缩小,或一个扩大,一个不变。)
(预设) 生2:②式和①式比较……
师:他用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发现规律,用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你能像他这样去发现其它算式的一些规律吗?
生:……
师:同学们发现那么多的规律,真聪明!能用一句话概括你发现的规律吗?
生:……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10,100,1000,商不变。(板书)
师:同学们刚才是从上往下看,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那么从下往上看,有规律吗?
生汇报,师板书。
师: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10、100、1000商不变
师:是不是只有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10,100,1000,商不变呢?那你能验证吗?请你多写几个商是4的除法算式,看看有没有这个规律。
生写算式,师出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算式,符合这个规律吗?
生观察,汇报。
师引导:看来这里扩大和缩小的不一定是整十整百,整千的位数,也可以是1倍、2倍、3倍、4倍等,那么我们就要把10倍、100倍……改成“相同的倍数”了。
师在板书上改写。
师:这里所有数都可以吗?
(预设)生:……(零除外)
师:为什么要零除外?
生:因为零乘任何数都得零,零不能当除数。
师:我们发现的就是重要的“商不变的规律”,这个规律在所有除法中都适用吗?
师:请请同们列一组算式验证一下。
生验证,指名汇报。
师小结:看来这个规律对所有除法都适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商不变的.规律”这一数学知识的模型,让学生经历“发现----探索----构建”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规律,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对这一规律理解了吗?智慧老爷爷想考考你到底掌握的怎么样?可以吗?
1、 请你计算。
8000÷20xx=
80……0÷20……0= 在板书下补充
100个0 100个0
生做过后师:你们是一部高级电脑,比普通电脑快多了,看来这个规律的作用太大了,这么大的数同学们都能计算出来。
2、 P75 T1 板书到小黑板。
3、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组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为什么不对?
14÷2=715÷3=5
(14×2)÷(2÷2)=7( )150÷30=5( )
(14×5)÷(2×3)=7( )150÷30=50( )
(14×0)÷(2×0)=7( )1500÷300=500( ) 5、比赛。
比一比,在1分钟内看谁写出相等的除法算式最多。 赛后,让第1名同学说说取胜秘诀。
6、P75页,观察与思考
感受规律的作用真大(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设计不同层次的变式练习,突破难点,让学生进一步能理解运用所探索的规律,以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
四、总结全课,概括梳理。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发现?数学有趣吗?
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探索,发出了那么重要“商不变规律”,并且那么有用,同学们真了不起!下节课,你们的老师将带着你们把它运用到竖式计算中,还可以使竖式计算简便呢!
五、作业
列举出几组数学算式,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设计:
商不变的规律
①8÷2=4 6÷3=2
②80÷20=4 24÷12=2
③800÷200=4 48÷24=2
8000÷20xx=4 120÷60=2
80……0÷20……0=4
100个0 100个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5页-------106页,例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环形,理解和掌握计算环形面积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逻辑思维及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掌握环形的解答方法,会计算有关环形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引入。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动手操作,直观演示。
1,引导学生画环形,剪环形,认识环形的特征,加深理解。
先画一个大圆,在大圆内再画一个同心圆,动手剪下小圆。
2,观察:剩余部分是什么图形?
3,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应该和谁的面积有关?
4,我们把像这样形状的图形叫环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图形,圆环。
板书课题。
二, 学习新知。
1,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见过环形?
讲述:看来,环形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你能结合刚才的动手操作,说说你是怎么剪的吗?
介绍几种剪环形简便,快捷的方法。
2,进一步加强学生环形特征的认识,深化概念。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来提问,并让学生回答所问的问题。
提问:环形中的大圆和小圆是什么关系?
讲述: 刚才同学们不但画出了环形,而且剪出了环形,你们还想多了解一些有关环形的'知识吗?你们都想了解哪些知识?有同学想知道环形面积,有谁知道环形面积怎么求吗?
学生:动脑思考后回答自己想了解环形的其他有关知识。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回答:大圆面积-小圆面积
讲述:(1)这种方法行吗?能求出环形面积吗?
(2)现在就利用这种方法,算一算你们刚才自己剪出的环形的面积。
(3)想一想,你们都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师:我也剪了一个圆环,你们愿意帮助我计算出这个圆环的面积吗?
出示例题,规范解题过程。
图:
提问:你们有多少人用的是这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谁愿意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方法2:
提问:谁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做的?
教师:看来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求出环形的面积,你愿意选择哪种方法?与同伴相互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练习。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进行实际测量计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商不变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分层次的练习,理解并会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在本节课中,要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体会数学每个知识点都有其实际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在上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而且具备合作意识和能力,为本节练习课奠定了基础。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直观感知仍占很大部分。许多同学能说出商不变性质的内容,但实际应用却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预设:
1)能够理解商不变的性质。
2)能灵活应用商不变的性质,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预设1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老师请你们看两张动物的图片,请看这是什么?这是猎豹。这个是谁?这是羚羊。我这有一个数学问题,听一听好吗?凶猛的猎豹2小时奔跑160千米,美丽的羚羊4小时奔跑320千米,谁的速度快?
说说你的列式:
生:160÷2=80千米/小时
320÷4=80千米/小时
80千米/小时=80千米/小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它们的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算式里面蕴含着一个什么规律?
生:(商一样,被除数和除数不一样,蕴含着商不变的性质这个规律)
师:说一说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再请其他人来说一说。
2、说明这节课的目标:板书课题:练习(商不变性质的理解)
二、基本练习:
师:要想准确快速的做题,首先你必须理解商不变的性
质,对吗?那么你们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这个性质呢,来做几道题检查一下,好吗?
1、慧眼识真假:先判断对错,再说说为什么?
①100÷20=(100÷10)÷(20×10)
②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任意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③150÷50=(150+3)÷(50+3)
师插问:那这要是减号呢?
④480÷20=(480×0)÷(20×0)
⑤60×50=(60÷3) × (50÷3)
⑥两个数的商是15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4,商仍是150.
师:通过这几道题,你能不能总结一下商不变性质中哪些词语是关键词?谁来说说?
(强调: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
生:我来补充,还应该强调是在除法中,乘法就不行了。
2、快乐选择ABC
① 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乘8,那么商是( )
A、 160 B 、 20 C、16 D、200
② 被除数缩小5倍,要使商仍是80,除数应是( )
A、 缩小5倍 B 、乘5 C、增加5 D、减少5
③ a÷c=( )
A、 ( a÷b ) ÷(c÷d)
B 、( a×b ) ÷(c÷b)
C、 ( a×b ) ÷(c×b)(b≠0)
④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9余数是10,如果被除数、除数同时乘5,商是几,余数是几? ( )
A、 45,50 B 、9,10 C、45,10 D、9,50
⑤ 18÷3=6,如果被除数乘2,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⑥ 18÷3=6 ,如果除数乘2,被除数不变,商是( )
A、 6 B 、12 C、3 D、24
师:哪组愿意跟大家说说选哪几题,你们选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选?
3、商不变性质的应用
1) 师:这几道题做完以后,我发现你们已经真正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很好,那理解是理解了,我们学的这个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啊?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做什么呢?(口算、竖式、简算)
2)师: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口算的?
举例:如320÷40,320和40同时除以10,划去320和40末尾各一个0,变成32÷4,等于8
6600÷600,6600和600同时除以100,划去6600和600末尾各两个0,变成66÷6等于11
师:10÷3=3……1
100÷30
1000÷300
你能根据第一个算式来说一说后面两题的答案呢?
(强调商不变,但余数中的0不能去掉。)
3)课本P95页第6题。说一说这两题各出错在什么地方?
师: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各有两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有一个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末尾一个有两个0,另外一个没有0,请问同时消去几个0?
三、综合练习:
1、趣味比赛
师:我们学知识应该活学活用,对吗?那么下面啊,老师这有个趣味比赛,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比一比,看谁写的`连等式多?老师给了一个例子,谁能解释一下我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的?我写这个是不是连等式?
师:你们也来试一试,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你来说一说你是如何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写的?
(2400÷300=240÷30=24÷3=8÷1=4800÷600=9600÷1200=960÷120=96÷12=……
师: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我们可以写出无数个连等式,商不变的性质是多么神奇啊!
2、能力拓展
1)甲乙两数相除,商是42,如果把甲、乙两数都扩大2倍,商是( )
2)甲乙两数相除,商是30,如果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商是( )
3)甲乙两数相除,商是87,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4倍,商是( )。
4)一个数除以5,如果除数变成1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应( )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80,如果这两个数都除以4,商是( )。
6)两个数相除的商是36,如果补除数乘以2,除数不变,商是( );如果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就变成了18。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四、学习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更加理解了商不变的性质、知道了商不变的性质能应用在口算中,竖式计算中。
师:这节课同学们不但进一步巩固了商不变的性质,还能够学以致用,其实我们数学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实际应用价值,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应用。
五、课后延伸:
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你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制成数学小报。(小组评比)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养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的意义,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说出下面各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0.3 0.72 0.418 0.6 0.94
(二)演示动画:复习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个规律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一)理解意义
1.出示例2
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演示动画:1
3.引导学生理解的意义.
教师提问:怎样求出 米花多少钱?
13.50.5
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式的?
单价数量=总价
这个算式和上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板书: 求13.5的'十分之五是多少.
练习:求0.82米布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4.小结
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5.练习
(1)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意义.
30.7 8.50.4 7.20.86 180.23
(2)列出乘法算式.
求21的十分之七是多少?
30的一半是多少?
副标题#e#
(二)学习法则
引导讨论:理解了的意义,下面我们研究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变化规律进行尝试、讨论.
1.出示讨论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2.演示动画:2
3.学生独立完成.
4.练习:670.3 2.146.2
5.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
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反馈练习
(一)根据 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118= 1.11.8= 0.1118=
1.10.18= 0.110.18=
(二)说出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
0.40.6 15.860.7 380.6 0.540.23
850.327 1.570.28 1.80.23
四、质疑调节
(一)这一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由学生总结概括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提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看法.(包括自己的问题、提醒别人要注意的地方、自身感
受等)组织学生答疑、解疑.
五、巩固发展
(一)不要计算,说出下表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副标题#e#
(二)根据第一栏的积,很快地写出后面每栏中两个数的积.
(三)列竖式计算.
1.823 0.370.4 1.05625
(四)一个长方形长是1.35米,宽是0.48米,这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六、课后作业
(一)判断下面各个积的小数位数有没有错误.
56.738=2154.6 0.370.94=3.478
41.29.2=3790.4 0.786.1=47.58
(二)蒙古牛一般体重是0.326吨,身高是1.12米.新培育的草原红牛体重约是蒙古牛的
1.3倍,身高约是蒙古牛的1.1倍.草原红牛的体重、身高各多少?
七、板书设计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2.花布每米13.5元,求买0.5米和0.82米各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教案点评:
是小数乘整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教学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复习中通过动画演示,从观察整数乘法算式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为理解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就是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和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
1.因数和倍数
2.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编排特点
精简概念,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四、方面的调整:
A.不再出现“整除”概念,直接从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B.不再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进行介绍。
C.公因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作为约分和通分的知识基础,更突出其应用性。
2.注意体现数学的抽象性。
数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到了高年级也应注意培养其抽象思维。
五、具体编排
1.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过去:用÷=表示能被整除,÷=表示能被整除。
现在:用=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用2×6=12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用3×4=12进一步巩固上述概念。
(3)让学生利用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自主发现12的其他因数。
(4)可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5)说明本单元的研究范围。
注意以下几点:
(1)虽然不出现“整除”一词,但本质上仍是以整除为基础,因此,乘法算式中的乘数和积都必须是整数。
(2)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注意区分乘法各部分名称中的“因数”和本单元中的“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4)注意区分“倍数”与前面学过的.“倍”的联系与区别。
例1(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1)可用不同的方法求出18的因数(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或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但应引导学生有序思考。
(2)用集合圈表示因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作铺垫。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因数是其自身,最小因数是1。
(2)因数个数有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
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2、3、5的倍数,为后面探讨2、3、5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的倍数。
(2)因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2.2、5、3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六、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5-1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8-2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9-12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小学数学教案07-31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5-2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