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课实词重点语句。
3、能顺畅的翻译课文。
4、能用原文回答问题。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
同目标2、3、4。
教具:
网络教室。
教法:
小组讨论,自学
教学过程:
一、以《酬乐天扬州席上出逢见赠》导入,学生介绍作者。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官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朗读课文,可采取多种方法朗读,如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学生个别读、集体朗读等。
3.
四、学生分小组进入网络完成学习任务。
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有仙则名:著名。有龙则灵:灵异。
斯是陋室:这。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阶绿:长到。草色入帘青:映入。
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往来无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无丝竹之乱耳:指琴瑟、管弦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
2、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4、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
5、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8、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完成课堂反馈
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
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
二、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三、追溯背景:
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四、释“铭”解题:
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
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
五、明确目标:
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
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
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
六、指导朗读: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
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xīn苔痕hén鸿儒rú案牍dú西蜀shǔ
(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
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
(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
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
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
德馨: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白丁:没有学问的人。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乱:使动用法,使……扰乱
(二)、翻译全文:(力求严密、准确)
如: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B、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八、小试牛刀:
1、解释下列词语:
名:著名。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劳形:使身体劳累
2、翻译下面句子。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3、练一练
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也
B.惟吾德馨如兰之馨
C.拍案而起无案牍之劳形
D.无案牍之劳形我们在劳动
九、布置作业:
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
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有句俗话叫做“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诗人刘禹锡也自称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们今天就来参观一下——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适当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1、齐读2、听录音范读3、引导断句4、请同学读
5、再齐读6、跟读录音
(2)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谁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
2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4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呢?
5.学生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领略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后,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情怀?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当今有什么意义呢?
三小结
四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3、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6、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题:
⑴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⑵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译句:
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
B、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态度。
5、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虚写的是。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类比,“山”和“水”其实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静的气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虚写,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D、⑧句以古庐、亭作类比说明陋室不陋,也表达了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意思。
【《陋室铭》教案】相关文章:
陋室铭教案05-11
《陋室铭》教案范文06-06
《陋室铭》教案优秀02-14
关于《陋室铭》教案范文集锦04-27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精选14篇)04-28
《陋室铭》教学设计05-11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2017最新03-28
八年级语文《陋室铭》教案及说课稿06-07
辽宁中考语文考点试题:陋室铭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