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10-13 15:19:2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

  【学情分析】

  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提高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题卡等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

  复习整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

  ↓ ↓

  巩固应用→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喜欢)游泳是一个很好的健身运动,老师也非常喜欢。老师的家就住在维多利亚度假村附近,所以也经常去游泳。(出示游泳池情境图)

  看!他们游得多快活呀!

  出示问题:游泳池里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又下去16个人,现在游泳池里有多少个人?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学生汇报:39人。

  师:太正确了!你能说一下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学生高兴地说:原来有41个人,上来18个人后,游泳池内还有41-18=23个人,又下去16个人,那么现在游泳池内还有23+16=39人。

  师:太棒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进行整理和复习。看谁不仅会算,而且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复习整理】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师:情境图中,同学们在干什么?

  生: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

  师:根据情境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吗?

  要求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整理得最全面。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得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针对笔算加减法来进行复习。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得结果。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

  连加连减:计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可以分步笔算,也可以两步连在一起用简便写法算。

  加减混合:分带括号和不带括号两种情况:如果不带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算;如果带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加减混合的应用:先找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关键词语和要解答的.问题,再根据关键词语选择合适的列式方法,最后利用已知条件得出答案。最后不要忘记写答语。

  对学生的整理教师要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独自思考加减法、连加、连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

  (1)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根据例2的计算方法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七第2题。

  【巩固应用】

  1.完成教材第36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3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断结果及方式。

  3.完成练习七第4、5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回答解题思路。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3.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4.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钟面和电子表面,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地读、写整时时刻和大约几时。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3.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对策:让学生通过拨一拨、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正好有一段动画片,想不想看?

  在这段动画片里有一样物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请你们边看边找,比一比,看谁能第一个把它找出来。(课件播放动画片)

  2.指名汇报,公布正确答案:钟表。

  3.提问:你知道钟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处吗?学生介绍

  4.揭示课题:钟表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它能告诉我们时间,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钟表”。出示课题。

  【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动画片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让学生说说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及能力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体会领悟。

  1.组织探究,认识钟面。

  (1)师:今天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小闹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真漂亮!向同学们展示一下吧!(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各种式样的钟表)

  (2)师:无论什么式样的钟,都有一个钟面。仔细观察你的钟面,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汇报: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教具钟演示:12个大格,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板书)

  由学生介绍时针和分针。

  提问:怎样区分时针和分针呢?

  每人在自己的实物钟上指出“时针”和“分针”给同桌看。

  (3)师:下面请你们拨动你的小闹钟,看看还能发现些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时针和分针同时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样快的……

  (4)师:老师这儿也有个钟面(课件出示一个空白钟面)。

  提问:这个钟面完整吗?再给它加上些什么才算比较完整?

  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上12个数字,时针和分针。

  2.认识整时。

  (1)指着刚刚添加完整的钟面,提问:这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是怎样认出是3

  时的?(学生介绍认识整时的方法)

  (2)出示5时的钟和表,提问:这只钟和这块表上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几时。

  (3)出示电子钟,提问:你知道这个是什么钟?这个电子钟表示的是几时呢?怎么看出来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

  小结:圆点后面两个零,前面是几就几时。

  (4)师拨钟面,指名口答。

  (5)请你拨一个你喜欢的整时,让同桌的小朋友来认一认。同桌活动集体反馈时根据学生拨的整时让学生说说当时一般在做什么?

  3.认识大约几时。

  (1)教师拨钟(5时整),提问:这是几时?再拨(5时过一点),提问:这又是什么时刻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小组讨论最佳答案。再拨(5时不到),提问:这个时刻怎样说比较合适呢?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小结:几时不到和几时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大约几时”。

  (2)出示“7时不到”“7时刚过”“7时整”三个钟面,指名认钟并说明理由。

  (3)交流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小闹钟拨出自己最喜欢的时刻(可以是整时或大约几时)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师,介绍一下自己拨的时间,并说明此时此刻自己一般在干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通过观察、拨钟、小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去获得新知。】

  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

  1.画一画。“想想做做”5。

  丁丁听说我们小朋友今天学习了认钟表,想出示几个钟面考考大家,可没想到他是个小马虎,画出的钟面不是缺这个就是少那个,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个钟面,依次指名说说缺少什么。

  你能帮帮丁丁,把这几个钟面补充完整,并且使钟面表示的时间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时间吗?学生完成,集体评议。

  2.议一议。“想想做做”6。

  课件出示:有一天,老师听到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一件和时间有关的事,小明说10时的时候他在上第二节课,小丽说10时的时候她在床上已经睡着了,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原来一天之中,上午有个10时,晚上也有个10时。

  3.说一说。课件出示:上午时,中午时,下午时,晚上时。

  让学生根据这几句话填上合适的时间,并说说当时自己在干什么。(小组交流)

  【练习的设计力求联系生活实际,注意加强趣味性,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时的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开放。

  周末的时候你们一般都做些什么呀?

  请小朋友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回家以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张周末的“作息时间表”,合理的安排好时间,渡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作息时间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10至第1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用具:

  课件、幻灯、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口算表内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

  30÷3,600÷2,560÷7,360÷9

  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3、师出题:84÷4

  观察这道算式,比较与第1、第2题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据这道算式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汇报所编应用题,尝试计算解答。

  2、探索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3、全班汇报,交流思考方法。通过交流、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归纳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4、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们,这几种方法都是你们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欢哪种就用哪种。

  5、运用知识,解决例题。

  (1)让生根据课件创设情境。

  生: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树节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山坡下植树,他们又说又笑,干劲可大啦。

  (2)在画面中加入条件“有36人,每组3人”。你能提出问题吗?

  让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多少组?”。

  (3)你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吗?

  (4)让生独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

  (5)全班交流,指名说是怎样算的,允许学生多种方法并存。

  三、灵活运用、拓展延伸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双鞋子的价钱是一副手套的几倍?

  ⑵、一双鞋子的价钱比一副手套贵多少倍?

  ⑶、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几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课小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共同分享。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认真审题,正确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法:

  自主探究法

  学法:

  合作学习法

  教学用具:

  挂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都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公园玩,好吗?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出示自学指导

  1.自学课本第54页内容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再给同桌讲一讲;

  3.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2.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3.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3人坐太空船,需要多少钱?

  12 ×3 =36(元)

  4.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小组交流、组际解疑)

  四、精讲点拨

  结合学生自学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五、当堂训练:(小黑板出示)

  1.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 2

  × 3

  12

  × 4

  12

  × 5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12×5  18×3  15×6  27×3  43×3

  (组内检查、全体交流)

  六、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5-1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2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08-24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09-12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07-27

(精)小学数学教案07-31

小学趣味数学教案05-20

小学数学教案【推荐】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