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3-01-28 20:44:53 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分析比较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4、知识要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学法指导:

  引探教学法教具

  学具课件:

  通案个案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百分数展示给大家。

  (1)羊毛衫羊毛的含量是90%。

  (2)上衣纶的含量是23%。

  (3)白酒中酒精的含量是52%。

  大家收集到百分数真不少,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百分数。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让学生交流已经知道百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会读百分数、会写百分数……

  2、教师示范“%”和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3、让学生写出几个喜欢的百分数,并读出来。

  4、小组交流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提问:什么叫百分数呢?生答。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教师解释: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种固定的数100,所以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3)讨论: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哪些数呢?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5、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联系是: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区别是: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时可以带单位名称。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6、练习:下面的这些分数哪个能写成百分数。

  (1)六一班的同学中男同学的人数占48/100。

  (2)一个苹果重27/100千克。

  (3)一堆煤重87/100吨,运走它的32/100。

  三、巩固应用熟练掌握

  (1)完成P78“做一做”。

  (2)在规定时间内写出10个满意的百分数,结束后让学生说出实际写的个数是规定的百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体验收获

  五、课堂检测

  (一)必做题

  1、25%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3、一杯牛奶重25%千克。()

  4、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完全相同。()

  (二)选做题

  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2%,15%,120%,100%,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3、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

  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三、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四、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11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周率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2、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绳子、圆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启发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动画故事:小白兔和兰精灵进行跑步锻炼,争论谁最先到达原来的起点。(正方形和圆形跑道,正方形边长20米,圆形直径2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

  2、讨论:小白兔和兰精灵到底谁最先跑回原来的出发点?

  揭示课题。(板书:圆的周长)

  二、探究

  1、观察:看屏幕上的圆,说一说什么叫圆的周长?

  2、摸一摸: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指出:拿的这个周长是指哪一部分长?

  3、比一比: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

  哪个圆的周长长一些?

  4、量一量:(分小组合作)

  学生用剪刀、直尺和绳子测量出手中圆形纸片的周长。

  5、信息反馈:

  ①小组汇报所测量的圆的周长是多少?

  板书:周长

  ○12cm多一些

  ○31cm多一些

  ○47cm多一些

  ②生说一说是怎样测出圆的周长的?(绳测法、滚动法)

  ③(课件演示)绳测法和滚动法的操作过程;

  ④讨论:能用这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教师演示)拿一根栓了重物的绳子在空中抡了一圈。

  如何才知道它的'周长呢?

  6、①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

  ②(课件演示)三个直径不同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是三个圆的周长。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关系)

  7、①再猜一猜,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测量、计算、讨论圆和直径的关系。

  ③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板书:周长直径

  12cm多一些4cm

  31cm多一些10cm

  47cm多一些15cm

  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④课件出示:验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

  ⑤小结:无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

  6、介绍圆周率,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教师引出“圆周率”,介绍用字母“∏”来表示,并介绍读法。

  ②出示祖冲之画像,配音介绍祖冲之及圆周率知识(∏≈3.14)

  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7、讨论:如果知道了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怎样求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或C=2∏r)

  三、求知

  1、让学生把测量的三个圆用公式计算出三个圆的周长来。

  2、让学生把老师在空中用绳子甩一圈的圆的周长计算出来。

  (绳子的长度就是圆的半径)

  3、抢答:

  ①D=1分米,C=?

  ②r=1厘米,C=?

  ③C=12。56米,D=?

  4、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

  5、裁定原来兰精灵和小白兔的争论。谁先到达起点?知道是为什么了吗?(课件演示跑的过程)

  四、评议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有何感受?

  2、本节课学习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3、本节课学习后对你生活有什么帮助?

  4、在学习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如何?谁表现?为什么?你准备在以后学习中怎样做?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折扣和纳税之后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是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本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

  2、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以及利率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折扣和纳税这两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第三个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2、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障碍点应该在于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

  1、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2、利息税的扣除和国债利息不扣除利息税上。

  教学过程:

  一、课内交流、探究

  师:在储蓄的过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关的知识?(学生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生汇报。开放的问题情景下,根据每组学生的差异,预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1)有关储蓄的一般知识,如储蓄的方式;

  (2)有关储蓄的相关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税的知识;

  (3)有关利息的计算方法,如有的小组利率的含义推导出利息的计算方法;

  (4)、有关调查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师:根据每组交流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并和学生共同整理储蓄的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二、创设情景、体验储蓄

  1、创设情景

  2、体验储蓄。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安排教学过程。

  (1)学生拿出复制好的储蓄存款凭证进行填写。

  (2)学生活动,教师了解学生填写情况后,最后利用投影仪进行订正。

  (3)、充分联系生活,设置储蓄密码。

  (4)保管好存折或存单。

  师:储蓄完成以后,银行要给我们一个存单或存折,我们要牢记密码,妥善保管好存单或存折。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交流讨论,了解利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的知识,如果告诉你两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够求出张大爷储蓄到期时能获得多少利息吗?(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汇报情况)

  2、学习利息税知识。

  师:大家都算出了应得的.利息,但实际上张大爷他并不能得到你们算出的这些钱,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99页最下面的一句话:“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纳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

  生:就是银行多给的那部分钱的5%要上交给国家。

  生:就是只能得到利息的95%。

  师:对,存款的利息必须要按5%的利率纳税,纳税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座的各位同学长大之后都要依法进行纳税。

  师:储蓄到期时,张大爷实际领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48.60×5%=2.43(元)

  1000+48.60—2.43=1046.17(元)

  生2:48.60×(1—5%)=46.17(元)

  1000+46.17=1046.17(元)

  生3:1000+48.60×(1—5%)=1046.17(元)

  师总结利息的利息计算方法。

  3、巩固新知:学生进行练习(教材第100页的“做一做”)

  (1)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个人汇报

  四、课后实践、体验储蓄过程

  师:请同学们课后把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存入银行,在储蓄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你能想办法解决吗?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讨论。

  五、课后作业布置

  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9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寻找出简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题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关键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单位“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教学课件演示

  教学意图

  一、基础训练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对分数应用题做一下全面的复习。大家想一下我们解答分数应用题最关键的是什么?

  专项训练:

  课件:练习:已知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有关的数量关系式。

  在每道题后追问:从信息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并作评价:说一说你们找单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我们以信息中的第6题为例,谁来说说,应该怎样画线段图呢?根据线段图教师问:线段图画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还剩的吨数应该怎样做?

  常规性基本训练,复习找单位“1”训练:为新知识做铺垫。

  二、根据看线段图列式

  师:谁来说说,根据线段图应该这么列式呢?出示线段图 【教学课件演示】

  注重线段图的应用,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出乘法数量关系式。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师:用我们刚才复习的方法做。(学生做完后教师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谁看作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计算?

  归纳总结:请同学们把这4道题分分类,并要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有能力的就独立完成。学生进行思考;在学生回答时要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类题目应当怎样解答。

  尝试练习,然后提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分数和比联系在一起会出现许多的新问题。出示:文艺书和科技书本数的比是1∶4。谁来说说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学课件演示】

  培养学生审题要仔细,弄清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分数应用题分类的依据是。

  四、对比练习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通过两题对比,突出较复杂应用题的难点,帮助学产生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分析能力。

  五、巩固练习

  练习八的3-5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进行计算,完成练习八P118第3题和第4题。

  (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

  (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

  (3)、出示P118页5题。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

  结合讲解,进一步强调在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单位“1”。因为分数乘法应用题是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的,求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就要把那个数量作为单位“1”。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时,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数量看作单位“1”,每一步中的单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课件演示】

  加强解题思维的训练,沟通新旧知识,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强化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7题:

  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个,小强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强的2/3,小亮跳了多少个?

  渗透健康教育:

  跳绳运动,是对付肥胖、预防血脂异常、高血压最切实可行的方式,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同学们要积极进行跳绳运动,

  学生独立进行思考计算,请个别同学讲解回答。

  2、练习二十七的第8题,练习二十七的第9题。

  (1)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是今年绿色蔬菜总产量的9/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2)一个县去年绿色蔬菜总产量720万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县绿色蔬菜总产量是多少万千克?

  渗透健康教育:

  绿色蔬菜含维生素U较多是抗癌、防癌的复合剂,对胃溃疡高血压、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肾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多吃的蔬菜会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所帮助。

  【教学课件演示】

  强化数量关系的分析,强化方程的解法,体现解法的多样性、解法的最优化,提高学生自主意识和优化意识。

  通过强化练习提升学习水平,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七、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要先找准单位“1”和相等的数量关系,再确定算法,然后列式计算,先找单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减”。

  【教学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抓住解题的重点,已知单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单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

  八、作业:

  练习二十七的第8、10题【教学课件演示】

  板书: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复习

  根据条件分析单位“1”和找准对应分率。

  用算术方法解:已知单位“1”用乘法,不知单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单位“1”不知道或者题目的条件中含有“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和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生活的物品,认识扇形,掌握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扇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扇形的大小与圆心角的关系。

  教学准备:

  扇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有一根绳子长31、4m,小红、小东和小林分别想用这根绳子在操场上围出一块地,怎样围面积最大?

  二、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出示第75页主题图,谈话

  (1)主题图上呈现的是什么?

  (2)这些物体的名称都含有扇字,那什么是扇形呢?

  (3)根据画面情境,你能说出一些扇形的物体吗?

  2、揭示课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扇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扇形。

  3、板书课题:认识扇形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认识扇形的各部分名称。

  (1)介绍扇形的含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2)介绍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弧: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

  圆心角:像<AOB这样,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3)观察:在同一个圆中出现不同圆心角的扇形,你发现了什么?

  (4)结论: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2、认识特殊的扇形

  (1)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学生自主探索:半圆的圆心角是180

  (2)以1/4圆为弧的扇形呢?

  1/4圆:圆心角是90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第76页第1题。

  根据扇形的含义,找一找物体中的扇形。

  2、完成第76页第2题。

  圆心角一定是两条半径组成的角。

  3、完成76页第3题

  把画圆和画角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作图能力。

  4、完成76页第4题

  介绍扇环知识。扇环就是圆环的一部分,求圆环面积的方法迁移到这,求扇环的面积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存折上的明确数据,让学生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负数的含义。

  【重点难点

  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3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像2000,500这样的数表示的是存入的钱数;而前面有“-”号的数,像-500,-132这样的数表示的是支出的钱数。

  (3)教师:上述数据中500和-500意义相同吗?(500和-500意义相反,一个是存入,一个是支出)。你能用刚才的`方法快速而又准确地表示出向东走100m和向西走200m、前进20步和后退25步吗?说说你是怎么表示的?师把学生的表示结果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2.归纳正数和负数。

  (1)你能把黑板上板书的这些数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交流。

  (2)教师展示分类的结果,适时讲解。像+8,+4,+2000,+500,+1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像-8,-4,-500,-20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3)那么0应该归为哪一类呢?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师设难:“我认为0应该归为正数一类。”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4)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负数?教师鼓励学生注意联系实际举出更多的例子。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第2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8-27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教案优质10-27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模板10-17

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模板10-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09

202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8-03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9-16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个人教案10-20

六年级上册数学全教案范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