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时间:2024-02-17 20:10:34 秀雯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精选5篇)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1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说明不同类型血管的功能,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说明心脏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能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

  4、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5、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的实验,学习用比较法归纳三种血管的区别。

  6、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

  (4)血压与脉搏的概念。

  2.难点

  (1)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心动周期与心脏功能的方法。

  (3)体循环、肺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4)血压、脉搏的形成;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第。

  教学用具

  显微镜血管的横切片猪心脏水蚤鲫鱼

  教学方法

  探究试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见的血型有几种?

  2、输血时有什么原则

  新课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各种血管

  观察步骤

  (1)在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的横切片,区别并比较动脉与静脉管壁结构的差异。

  (2)观察毛细管装片。

  2.三种血管的比较学习

  多媒体展示三种血管的模式图

  讨论三种血管的特点。

  小结师生共同得出:

  (1)动脉:A概念: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B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最快。

  (2)静脉:A概念: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输送回心脏的血管。B特点:与同级动脉相比,静脉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3)毛细血管:A概念: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B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体内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离心血管,静脉是回心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有很多特点有助于血液和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课堂练习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2

  知识目标

  1、复述血液循环的概念

  2、通过录像、VCD的演示、老师的讲述,使学生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了解血压和脉搏的基本知识。

  4、通过观察出血状况的录像,使学生了解出血护理的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学习血压、脉搏,学会用血压计给同学测量血压及自己会测量脉搏,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4、通过对出血的初步护理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紧急救护的'一些方法。

  5、查阅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科学史的学习,了解科学方法。

  2、介绍最新医学动态,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3、通过出血的初步处理这部分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救护和互爱的教育。

  4、通过对“切脉”诊病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通过小组测量血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所以本节成为本章重点内容的核心。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血压是本节的难点。解决办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入手;从感性入手——让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的录像及VCD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

  关于《血液循环》:

  1、课上结合血液循环的录像、VCD和挂图,从感性认识入手,识记血液循环途径。先安排学生观察录像,在观察录像时,最好采用分步观察,先观察体循环,再观察肺循环,为了使观察针对性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时,最好列出观察提纲:(1)、体循环的起点、止点、大致路径?(2)、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地点?(3)、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4)、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变化?在何处发生的变化?使观察明确具体,并且每观察一步都及时进行反馈,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结合挂图归纳并板书血液循环途径(见板书设计)。

  2、分析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在分析体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时,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毛细血管壁的特点、血红蛋白、动脉血的特点来分析,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可让学生自己分析,以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完后,教师在板书结构里,把流动脉血的结构用红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动脉和肺循环中的肺静脉),流静脉血的结构用兰色粉笔来表示(如体循环中的静脉和肺循环中的肺动脉)。这样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不是动脉血管里一定流动脉血,静脉血管并不一定流静脉血。

  3、最后教师用投影写出下列图解并配合录像来使学生获得: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它们的起止点都是心脏,二者在心脏处汇合,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自心脏。

  关于《血压》:

  联系有关医学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安排几人一台血压计让学生分组实验——亲自用血压计来相互测量血压,学会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同时加深学生对血压的理解。

  在用血压计测量血压的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先介绍血压计的结构,并找几个学生上讲台来示范,演示测量血压的完整步骤及介绍如何读数,如果是老式血压计,教师要介绍毫米汞柱和千帕的换算关系:

  1mmHg=0.133千帕

  1千帕=7.5mmHg

  学生在测量时,首先是血压计的摆放:如果两人一台,将血压计摆放在实验桌的两个同学的中央,若四人一台,则让前面的两个同学和后面的两人为一组;血压计带有水银柱刻度的朝向学生,不要倒放。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

  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学生体验】:学生4人一组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设计实验,列表或绘制曲线图表示运动与心率的关系

  【讨论】:为什么人的心率在运动状态下比在平静状态下高?

  【活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教师提示:血液实际流动方向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情况一致吗?

  学生开始活动,按课本提示进行,5分钟后大屏幕展示:动画“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

  问题:你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哪种血管,是怎样区分的?

  学生小组讨论:血流速度快,逐渐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慢,逐渐汇合的血管是动脉;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教师质疑:血液流动方向呢?

  学生小组讨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尾部流向头部,实际是由头部流向尾部的血管是动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由头部流向尾部,实际是由尾部流向头部的血管是静脉。

  提醒学生:将鱼放回水中,不要损伤鱼。

  教师质疑:刚才我们看到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情况,那么所有血管内的血液颜色是否都是鲜红的呢?

  【演示实验】:观察动脉血和静脉血的颜色变化。

  1.实验材料

  制氧气装置一套,制二氧化碳的装置一套,量筒两个,杯子一个,竹筷一根。

  2.实验方法

  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若干毫升,再制取不凝固的血液。方法是,取少量鸡血,把血液装入杯子内,立即用竹筷搅拌杯内血液,搅拌6~10分钟后,竹筷上便缠有一团团的丝状物,把竹筷上这些丝状物质去掉,继续搅拌,直到再没有丝状物在血液中出现为止,这样制得的血液就不会凝固了,可以供做实验用。再将血液分成两份,分别倒入两只量筒内。

  (1)把制得的氧气通入血液中,可观察到量筒中的血液有气泡生成,紧接着血液呈现出鲜红色。(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进去的少量氧气结合生成为氧合血红蛋白。含氧合血红蛋白的血液是鲜红的。)

  (2)向另外一只盛有血液的量筒里通入制好的二氧化碳气体,结果我们发现当二氧化碳气体进入量筒中的血液里后,血液瞬间变成了暗红色了。(因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通入的二氧化碳结合生成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含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血液呈暗红色。)

  通过上面两个演示实验,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动脉血、静脉血的理解。

  教师质疑: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

  生: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时与氧气结合,而使血液变得鲜红,这样的血叫做动脉血;在氧气浓度低时与氧气分离,而使血液变得暗红,这样的血叫做静脉血。

  【质疑】:

  1、什么叫血压?什么叫舒张压?什么叫收缩压?

  正常血压范围是多少?

  2、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应注意些什么?

  【交流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后对以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知识应用和自我评价:课本51页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所讲的心脏与血液循环属于生命世界这一领域。本单元前两课已经研究了呼吸与心跳之间的关联关系,呼吸和肺之间的关系,本课重点研究血液循环系统,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全身不停的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带给身体各部分所需的氧气和养料,带回二氧化碳和废料,明白血液循环对人体的重要性,知道其循环不息的动力来自于心脏有规则的搏动,进而认识到保护心脏的重要性和心脏保健的常识。教学目标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测量心跳与脉搏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知道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了解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路径。

  教学过程

  一、常识解答,导入新课

  1、感受心脏的跳动

  教师:同学们,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并将感受到的现象在交流中分享。)

  2、教师引入本节内容,并板书课题:心脏和血液循环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认识心脏

  1、教师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们思考过吗?(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试着回答)

  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心脏。(出示课件心脏模型,请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现在,你能说说心脏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心脏的形状近似一颗桃子。心脏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其大小相当于人的拳头。

  2、教师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回答)

  实验:反复的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20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学生分组实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总结:手有节奏地握紧与松开,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心脏也是由肌肉组成的,心脏跳动就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一次,我们就感觉到一次心跳。

  (设计意图:心跳是这部分的重点,充分利用拳头的收缩与舒张来体会心跳,其实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二)认识心脏不停跳动的原因

  教师: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的状态,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做个实验。

  实验:在水中反复挤压塑料瓶,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①学生分组实验、讨论

  ②全班交流、汇报

  ③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输送到哪里去了,通过什么来输送的?(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人体血管情况,组织学生认识血管情况)

  教师总结: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与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重要活动。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的血管。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心脏的血管。

  测量1分钟内的心跳和脉搏次数。(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在水中挤压塑料瓶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心脏不停跳动的原因。通过测定1分钟的脉搏和心跳次数,学生将认识到两者是一样的。)

  (三)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

  1、教师提问:现在,你能推测出心脏不停地跳动是在干什么吗?(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2、学生阅读教材54页内容,了解科学地研究是怎样的?

  提问:为什么人在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学生思考后积极回答)

  讲解:随着人体活动加强,呼吸频率和心率会同时增加,这是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的缘故。

  3、提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活动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让学生自己解决运动时“心跳呼吸为什么会同时加快”的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学素养训练

  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到底有多重要呢?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课堂介绍,教师总结学生发言)

  四、拓展与总结

  1、拓展

  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

  (设计意图:制定一份锻炼计划,巩固单元学习的卫生保健知识,促使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2、总结

  每个人的血液时刻都在自己的身体里不停地循环流动,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两个血液循环器官,其中心脏相当于血液循环的泵,由它提供动力,血液才能循环,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心脏。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认识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

  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

  教学重点:

  认识心脏。

  教学难点:

  认识心脏的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半身模型、自制血液循环教具、小皮球、记录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心脏和心跳

  1、出示心脏模型,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2、说说心脏的位置及大小。先请同学指一指自己的心脏,再出示模型,加深认识。

  3、关于心脏,同学们有什么想研究的?(心脏怎样跳动、心脏为什么不停的跳动、教师板书问题)

  4、交流:我们可以怎样来研究?(解剖、请教医生等人士、查资料)

  5、老师给大家找了些资料,多媒体——心脏的跳动

  6、请学生说说看心脏的跳动是怎样的。教师补充介绍: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肌不停的舒张与收缩,形成心跳。

  7、出示小皮球,教师演示,分发给学生感受心脏的跳动。

  8、交流感受:心肌强劲有力,确保心脏不停跳动。

  二、认识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循环。

  1、心脏为什么要不停的跳动呢?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播放录像,学生观看。

  3、出示人体半身模型,引导学生认识血管分布情况。

  4、说说看心脏怎样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

  5、教师出示自制教具,演示血液循环情况。

  第二课时

  一、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

  1、血液为什么要在身体里不停的流动呢?学生说,然后阅读材料。

  2、组织学生交流:血液如果不流动会有怎样的后果?

  3、教师小结:血液扮演着“运输兵”的角色,为身体的各个部位输送养料,运走垃圾,功劳巨大。

  4、上一次,我们很多同学测量出自己的心跳和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不一样,今天,我们再来测一测,怎样测量才会更准确呢?

  5、学生交流,自己测量心跳,请同学测量脉搏,再轮换。

  6、教师介绍“搭脉”的技巧,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汇报交流。

  二、学会保护心脏

  1、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认识到了心脏的重要性。

  2、交流:我们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心脏呢?

  3、教师补充介绍。

【初中生物教案《血液循环》】相关文章:

初中生物教案09-06

公卫助理医师《生理学》章节试题:血液循环09-22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教案10-29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11-09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优秀03-23

学期教学总结初中生物05-06

初中生物教学总结范文05-16

初中生物考试反思范文参考02-28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精选5篇)03-16

初中生物教学经验总结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