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教案
【课题】 必修模块一 第 三 章 第二节 题目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所需课时】2课时
【课标要求及分析】高一学生学习任务中,在课堂尽量多理解、记忆和掌握知识,想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地理课程标准中阐明“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地理基本理念之一,本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一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上所述,本节课采用教师领导下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问题——生成新的问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是在前面学习了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也是对自然地里的总结,本节内容跨度大、对新概念,知识间联系复杂,知识性、规律性较强,难度较大。前面通过对陆地环境各要素的形成过程及特征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环境各要素间是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感性认识。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明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地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景观图和景观分布图,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能举例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区域综合的地理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过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规律性及整体性,树立科学环境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难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选择】1、列表比较法:地域分异规律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记忆。地域分异规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①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主要表现为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
2、引导式教学法:如果将总课题突兀地交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只会无从着手。而如果将问题分解为一个个梯级深入的小问题,则探究自会水到渠成。
3、归纳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旧有知识储备,并通过陆地自然景观图片展示,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在激活学生旧有知识的基础并予以补足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按照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规律的归纳法,帮助学生建立新知。
4、联系法:地理环境由气候、岩石、地貌、陆地水、生物和土壤六大要素所构成,其中气候是主导因素。因此,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首先要抓住气候要素的特殊性,再结合具体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这样更有助于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复习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时要联系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中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记忆对应的自然带和植被名称及相应的动物与土壤。
【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复习地理环境知识,引入地理要素,再导学生们思考地理要素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讨论并举例说明,从而让学生感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提问让学生分析比较两个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并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糊涂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陆地地域分异有无规律可循,有何规律,是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或事物都有规律可循?
【教学资源】中图版《地理教学参考书》、中图版《地理地图册》、《地理成才之路》
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那些自然地理要素?
这些地理要素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然地理环境。那么,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思考并回答
明确自然地理要素的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请以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为例,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
总结: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我们周围的地理环境,并且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中的'一个部分发展着。
思考并回答:温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地理要素之间有无一定联系?具体表现在哪写方面?
思考并回答: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怎样的变化?以上事实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体会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感受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严格地说,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
如果有可能做一次长途旅行,如从我国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或者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会有明显体验。
思考并回答:非洲赤道地区和撒哈拉地区为例,分析两个地区内地理要素的差异,分析原因 明确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特征,学会比较的方法分析区域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陆地自然带 问:自然要素在某个区域组成的整体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有何特点?
引出自然带概念
陆地自然带怎么形成的? 思考并回答 明确自然带的概念及成因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为什么我国南方炎热而北方温凉呢?
在画自然图时,我国东部地区的自然带从南向北(或从北向南)大致与纬线方向分布一致,即作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引出:各自然带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纬度地带性。
提问在中纬度的沿海地区多雨而内陆地区干旱,自然带又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
引出:各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做有规律更替的现象,叫经度地带性
提问:有的同学在假期里可能登过山,登上山顶有什么感觉呢?
明确:这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水热状况、自然景观也随着发生变化的规律,称为山地地带性。
分析图3-2-7珠穆朗玛峰
它的基带(最下面的一个自然带)与平地上的自然带是一致的,即为常绿阔叶林带。随着高度的增加,自然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明确陆地环境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培养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非地带性现象 提问:初中地理中学过绿洲,什么叫绿洲?
绿洲可以出现在温带沙漠中(如我国新疆),也可以出现在热带、亚热带沙漠中。
小结:区别于以上地带性的分异规律,陆地表面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一些非地带的现象,从而使地理环境更为复杂。 思考并回答
小组观看图片并讨论 名曲非地带性因素的存在使地带性的分布规律被打破,使地理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初步回血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一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概念: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地理环境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
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地域分异规律指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某个确定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在另一确定的方向上表现出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表现形式 主导因素 特例
纬度地带性 纬线延伸
纬度更替 热量 非洲沿20E经线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变化
经度地带性 经线延伸
经度更替 水分 亚欧大陆中纬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山地的垂直
地带性 山地垂直
自然带 水热状况 珠穆朗玛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
三、非地带性现象
【课堂评价】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答案:C
2.近年来,在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沙尘暴天气,这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 )
A.土壤 B.植被 C.地貌 D.水文
答案:B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是干燥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其主要成因是( )
A.热量因素的影响 B.地形阻挡水汽
C.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答案:B
答案:B
4.某高山山麓有常绿硬叶林分布,此山位于( )
A.热带 B.温带 C.亚热带 D.亚寒带
【关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教案】相关文章:
6.小草和大树教案
8.关于左右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