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 1
【教学结构】
本文通过记叙一个5岁孩子要给阿婆买熊皮手套的故事,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幼小孩童天真、纯朴、时时不忘孝敬老人的美德。
这是一篇典型的记事散文,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可以按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对待。所以重点是记叙文的基本知识:记叙的要素、中心意思、段落层次、情节、线索等等。因为文章表现的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矛盾,因而其思想内容不难掌握,难点是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怎样构思、如何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主题等。
【解题点要】
(一)学习本文可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去阅读、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谁?
3?课文中人物活动的地点(或场合)有几个,是什么?
4把全文的人和事从头至尾贯穿起来、并且连接起来的是什么?
对于问题1,学生回答不外乎下面这三种答案:
A孩子看戏时发现一只熊,可以用熊皮给抚养自己的阿婆生了冻疮的手做熊皮手套。
B精心抚养孩子的阿婆手上生了冻疮,等待孩子给她戴上熊皮手套。
C母亲在看戏时发现孩子想要一只熊皮手套戴在抚养他的阿婆生了冻疮的手上。
提问:
本文共写了几个人?──三个。
哪三个?──孩子、母亲、阿婆。
这三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呢?
全文是用第一人称──"我"即母亲叙述故事的,显然母亲是衬托人物;写了具体事迹的有阿婆和孩子。这两人究竟谁是主人公呢?这要看作者行文的意向:看开头,看结尾,再看标题。这样就能发现,虽然也写了阿婆的事迹,但主要是为了赞扬孩子。孩子才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人物。回过头去,再看那三种答案,一眼就可以看出A是以孩子为主线回答的,B是以阿婆为主线,C是以母亲为主线。究竟哪一种答案更符合作品的实际呢?就很容易作出正确选择了。
将全文故事情节连接起来的事物是什么呢?显然是熊皮手套。
从熊皮手套引出了什么呢?引出了阿婆的冻坏的手。
表现出阿婆对孩子的关怀照顾,孩子对阿婆的纯真感情的事例,在生活中可以找出很多,作者为什么要挑选"生了冻疮的手"和"熊皮手套"来表现呢?我们来看看文章是怎样描写的。并进一步体会作者选材的匠心。
提问:文中写"熊皮手套"的地方有几处?──四处。
(1)孩子看戏熊时的联想:"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
(2)孩子过去对手上生了冻疮的阿婆的耳语:"阿婆,等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一副熊皮手套……"。
(3)母亲的回忆:弥留的阿婆"仿佛等待孩子给她戴上暖合的熊皮手套……"
(4)母亲回忆后的悲叹:"孩子……你的熊皮手套她戴不到了!"
这四处描写怎么就生动地突出了孩子对阿婆的深情了呢?
阿婆是为了保护孩子而生了冻疮,孩子对阿婆的感激莫过于保护那为自己而冻坏的手。给阿婆戴上熊皮手套,就能集中表现出孩子的爱心。由看戏熊而引起的联想,更表明了孩子感情的深厚;而母亲的悲叹又衬托、加深了这种感情。另外,由戏熊而引起熊皮手套的联想,又富有孩子天真纯朴的特点,更加生动感人。
(二)文章的结构
人物的活动、故事情节的展开,总要放到一定的场合中。这种场合是时间、地点、环境等的综合体现,一般叫"场面"
提问:本文写了哪几个场面?一是体育馆,母子在看戏。二是医院的病房。母亲回忆孩子探望昏迷的阿婆。这两个场面是怎样连接成一篇文章的呢?请同学们先回答课后练习
二,我们可以总结出:
(1)本文故事发生的现实场面只有一个,即"体育馆",全文从体育馆看戏开始,在体育馆看戏结束。
(2)本文中间穿插了一部分母亲的回忆。
所以,全文的`结构形式是体育馆(现实)──病房(回忆)──体育馆(现实)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浩波为阿婆做熊皮手套的急切心情,表现了他的天真。
第二部分:9-14自然段。通过"我"的回忆,写出阿婆与浩波之间动人的往事,及纯真的感情。
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赞美孩子纯洁的心灵,以议论结束全篇。
记叙文的一般知识: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
记叙文叙事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
【写作评析】
写人,主要是描写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至于每个具体的人物重点写什么,要看表现人物的特点的需要。本文的三个人物都各有描写的侧重点,大家在阅读时细细梳理,具体领会。本文除了写主人公浩波对熊皮手套的特殊心情外,在开头、结尾反复描写的是什么?是眼睛。作者为什要着重写孩子的眼睛呢?孩子天真活泼,内心世界用眼睛比用语言更能表现。因此,写孩子的眼睛最能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的心灵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孩子的眼睛的?为什么要这样描写?作者写孩子的眼睛主要用"闪亮的星"来比喻。因为舞台的灯光也是"闪亮"的,这就把人和景融合起来,夸张了孩子眼睛的明亮。而从"星星"的闪光又容易联想到流星的转瞬即逝,这就反衬了孩子的心不像流星。作者还用了"水晶般"的形容词,也是为了写出孩子纯洁的心灵。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描写呢?这就是作者有意使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为了突出,因为这是揭示孩子心灵纯洁的集中点。这种写法,还说明了作者的高明。
我们同学们不妨在自己的文章里,学习这种描写方法,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对他(她)的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做细致的刻画。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 2
教学目的:
一、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文章的结构;
二、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的中心意思,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指导学生正确、清楚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
2.指导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课时:
1教时
教具:
小黑板。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段,领会中心意思: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朗读和造句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导自读。
1.板书文题:这不是一颗流星。
解题:什么是流星?你们见过流星吗?流星很快地在天空移动,一转眼就消失了。这“一转眼就消失”的现象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转瞬即逝”(板书)“这不是一颗流星”就是说这颗星是怎样的呢?(一直存在着不会消失的。)这颗星是指什么呢?大家读过课文就会明白了。
2.指名朗读“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正音释义:
①拙zhuō:笨:笨拙,文中指动作不灵巧,“笨手笨脚”。
②喃喃nán: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如“喃喃自语”,课文中“喃喃”指声音轻轻的`。
③肴yáo:指鱼肉等荤菜,“佳肴”就是好菜。如“美酒佳肴”。
④系jì:打结,不读xì(读xì时作拴,绑解),系马,系缚。
⑤轻盈: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⑥抚摩:用手轻轻按着并来回移动。
⑦转瞬:转眼。
3.范读课文,注意语气及语调。
4.自读课文,考虑:
如果把本文分成三个总值发,即“我”回忆前,回忆中和回忆后,应怎样划分?
第一部分。(开头——“眼泪相当于在记忆的门里”)写在万人体育馆看戏熊,儿子想到为阿婆做熊皮手套。
第二部分(“阿婆静静地躺在床上”——“还是在等待孩子给他戴上熊皮手套”)写病房里,孩子决心要给阿婆买一副熊皮手套。
第三部分(“……我抹去眼泪——结尾)
写“我“明白了孩子的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5.怎样理解篇末的“我原以为……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句话的含义?
可分三步理解:
(1)将这句话概括成一句简短的语?(孩子的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2)“孩子的这颗心”是指什么呢?(指要给阿婆买或做一副熊皮手套的愿望所显示的是一颗美好的心灵)
(3)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不是仅仅赞美孩子要送一副熊皮手套给阿婆呢?
(不是。文章只不过通过这样一件事来赞美孩子们真诚纯洁的心灵)。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为什么要从万人体育馆看戏熊写起?
为了引起下文回忆有关熊皮手套的事。
3.主要写了哪向个人物?
报幕员“我”“我”儿子
4.当黑熊出现在舞台上时,儿子的反应跟别人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儿子不是像观众那样哄笑,而是情不自禁地“嚷”起来,还使劲“推”妈妈,从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他对“熊”有了极大兴趣,也可见熊皮手套在他心中占有多大的份量。
5.读第一部分的时候,是什么使你急于读下去而想弄个明白?
是孩子为什么要给阿婆买熊皮手套。
6.当孩子说“有了熊皮,不是可以给阿婆做熊皮手套了吗?”为什么我的心猛烈一震?
因为妈妈本来以为儿子是在胡闹,所以“生气了”,却没有想到儿子脑子里竟有这样一个可贵的念头:“给阿婆做熊皮手套。”因此,听了儿子的话,内心不由得一震,“啊,多好的孩子,我真是错怪了你!”具体说是被孩子对阿婆的真情所感动。为误解儿子而后悔。
以上我们分析了课文第一部分,知道了这部分主要是写万人体育馆里看戏熊,儿子想到为阿婆做熊皮手套。同时留下了悬念:孩子为什么要给阿婆买熊皮手套?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下预习第二三部分。(作业1)
三、作业
给小黑板上的字注音,解释画线词语。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 3
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和中心意思。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孩子对阿婆的纯真感情,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顺。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视亲情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记叙文的要素和中心意思。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孩子对阿婆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构思和选材的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孝顺的短片或讲述一个孝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而引出课题《这不是一颗流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速、停顿和语调。
整体感知:
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细节分析:
分析文章中描写阿婆手的语句,体会阿婆的艰辛和对孩子的爱。
分析文章中描写孩子眼睛的语句,体会孩子的天真纯朴和对阿婆的深情。
结构分析:
提问:全文的结构形式是怎样的?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四、讨论与合作
小组讨论:
课文中的哪些细节最能体现孩子对阿婆的深情?
如何理解“这绝不是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拓展延伸
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家人之间的小故事,注意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中的`场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六、课堂总结
知识总结:
总结记叙文的要素和中心意思,以及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方法。
情感升华:
强调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关爱他人、珍视亲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写作练习,并认真修改。
预习新课: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要通过细节描写和结构分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珍视亲情。
【《这不是一颗流星》教案】相关文章:
《一颗钮扣》小班教案09-08
大班语言教案:流星花_大班语言教案10-25
《流星花》公开课教案及课后反思09-07
中班健康教案流星球(通用11篇)04-12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教案08-20
一颗苹果树的教案与反思08-15
幼儿园健康课快乐流星球教案示例09-30
大班语言教案:一颗超级顽固的牙09-25
一颗纽扣小班数学教案设计08-18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班会教案(精选13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