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时间:2024-05-18 11:10:26 佩莹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精选6篇)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1

  教学目的

  知识: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二者的转化;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的关系与区别。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重点难点

  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综合启发式。

  教学用具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试管夹、药匙。

  药品:食盐、硝酸钾、氢氧化钙。

  其它:火柴、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附2:课堂练习二

  3.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可采取什么方法?

  4.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欲使其成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附3:课堂练习三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5.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食盐的饱和溶液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附4:课堂练习答案(略)

  附5:投影片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2)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辨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教学重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正确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水、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烧杯(若干)、多媒体课件、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复习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也不同。那么一种物质在一种溶剂中能否无限溶解下去呢?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实验9-5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交流现象】

  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

  【分析小结】

  实验现象:第一次的5g氯化钠都溶解了;第二次的5g氯化钠不能全部溶解;加人15mL水后剩余的氯化钠固体又溶解了。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及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

  2、简单认识溶解度曲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含义;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三、教学用品:

  教学设备:投影仪

  仪器及用品:烧杯、玻璃棒、天平、药匙、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

  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四、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

  1、什么是溶液?

  2、溶液的三大特征?

  解释溶液形成的微观过程,加入的氯化钠越多,溶液越咸。

  【提问1】那么氯化钠能不能无限溶解呢?

  【提问2】如果不能,能溶解多少呢?

  【实验】

  分组实验:教师与学生对比做实验。

  教师组:20mL水中加入5g氯化钠,(溶解),再加入5g氯化钠,(未全部溶解)

  【导出少量饱和氯化钠溶液备用】

  学生组:20mL水中加入5g硝酸钾,(溶解),再加入5g硝酸钾,(未全部溶解)

  【提问1】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回答】物质不能无限溶解在水中

  【解释】类比解释:同学们吃到不能再吃的时候,会说自己“吃饱了”,这两杯水中都不能再继续溶解,我们就说现在的溶液状态是“饱和溶液”

  【板书】饱和溶液的定义

  【提问2】那么物质的溶解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或者说,你能想出什么办法使未完全溶解的固体继续溶解呢?

  【回答】加水;加热

  【实验】氯化钠的烧杯:加水搅拌,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硝酸钾的烧杯:加热,剩余固体全部溶解。

  【结论】溶液的状态受到温度和溶剂的量的影响,因此,我们再来回顾一遍饱和溶液的定义,看看我标出重点的地方“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提问】那么没有溶解的部分属不属于饱和溶液的组份呢?

  【回答】不属于。

  同理概括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练习】

  【技巧提取】当有固体未溶解时,溶液一定是饱和状态。

  【提问】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能否溶解其他物质呢?

  【实验】向之前取出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溶液变成蓝色。

  【结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物质。

  【提示】一个溶液中可能出现多种溶质,且针对某些溶质可能是饱和,针对其他溶质可能不饱和,因此我们应当说清楚,一杯溶液到底是什么溶质的饱和溶液。

  【过渡】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那么这两种状态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

  【引导】回顾刚刚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如何将未溶解的固体溶解的?得出以下转化关系图。

  简单认识溶解度曲线,横纵坐标的讲解,点的意义的讲解。

  以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为例,借助溶解度曲线再次讲解两种溶液状态之间的转化方法。

  概括总结最可靠的方法:增加溶质或增加溶剂。

  【小结】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4

  教学知识目标:

  ⑴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

  科学素养目标:

  ⑴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

  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溶液?

  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

  二、新课引入

  日常生活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糖、食盐易溶解在水中,但是一杯水是否能够无限制地溶解糖或食盐呢?

  三、讲授新课

  分组实验7—3

  ⑴观察现象:两支试管中,氯化钠和硝酸钾都有剩余

  ⑵小结: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氯化钠和硝酸钾并不能无限制地溶解

  ⑶总结归纳得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⑷提问:判断某温度下、某溶液是否饱的方法是

  ⑸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

  实验7—4

  ⑴学生观察现象:温度升高后,原来没溶解的硝酸钾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升高温度时,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实验7—5

  ⑴学生观察现象:加水后,原来没溶解的氯化钠又溶解了

  ⑵学生小结:加水后,原来的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师总结:

  在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量的情况下,原来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因此在讲溶液饱和与不饱和时,一定要说明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中才有意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你有几种办法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小结: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饱和”、“不饱和”和“浓”“稀”的关系

  饱和溶液一定很浓吗?不饱和溶液一定很稀吗?

  分组实验7—6

  观察:各10ml水,分别放入2克氯化钠和0.1克熟石灰,则溶液较浓的是:

  根据现象判断:已经饱和的是

  总结:溶液“浓”“稀”与“饱和”“不饱和”的关系

  对不同溶质来说,一定温度下,浓溶液不一定饱和,稀溶液不一定不饱和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饱和比不饱和溶液 浓(稀)

  小结: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巩固与练习

  1、某氯化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钾,则该溶液为氯化钾 溶液,向其中加入氯化钠能继续溶解,则该溶液为氯化钠 溶液。

  2、20℃时,100克水中溶解20克氯化钠恰好饱和,则20℃时,100克水中 (填“最多”或“至少”)溶解20克NaCl,或 20℃时,完全溶解20克NaCl (填“最多”或“至少”)需要100克水。

  3、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 (填“浓”或“稀”)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5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使学生掌握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教学准备:

  食盐、水、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例(如糖水、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的溶质是否可以无限溶解在溶剂中,从而引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观察法:观察溶液中是否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

  (2)继续溶解法: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观察是否继续溶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1)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2)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至恰好饱和)。

  三、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溶解限度

  (1)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50ml水,再分别向烧杯中加入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能否无限溶解。

  (2)从上述有食盐晶体剩余的食盐溶液中,分别取出20ml加入新的烧杯中,再分别加入2g食盐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溶解。

  实验二:探究饱和条件

  (1)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食盐是否继续溶解。

  (2)在酒精灯上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食盐是否继续溶解。

  四、讨论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判断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些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思考并回答:如何判断一杯糖水是否为饱和溶液?如果不饱和,你如何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如果饱和,你如何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理解:

  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能够区分并识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掌握饱和溶液与溶解度、温度、溶剂量之间的关系。

  了解饱和溶液和浓溶液、不饱和溶液和稀溶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技能与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条件下溶液状态的变化,学会如何将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主要因素:温度、溶剂量、溶质种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饱和溶液与溶解度之间的定量关系。

  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影响饱和溶液状态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约5分钟)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水、盐水)引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激发学生好奇心。

  新知讲授(约20分钟)

  概念讲解:明确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不能再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更多溶质的溶液)的定义。

  区别联系:讲解饱和溶液与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的区别,并强调浓度并不直接决定饱和状态。

  影响因素:详细阐述温度、溶剂量对饱和溶液形成的影响,介绍溶解度的概念。

  实验演示与操作(约20分钟)

  实验一:制备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如加热、加溶剂)溶液状态的变化。

  实验二:通过改变温度或添加溶剂,演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讨论与分析(约10分钟)

  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饱和状态的因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总结与作业(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实际应用。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索日常用品中饱和溶液的应用实例,写一篇小报告。

  教学反思: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评估实验操作的难易度,以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结合的效果。

  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分析学生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理解的难点,以便在后续课程中进行针对性强化

【九年级化学下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案04-02

九年级化学溶液导入教学设计(通用8篇)07-31

九年级化学下册《几种常见的酸》教案11-02

化学探究优秀教案11-05

2022化学教学设计教案09-28

初中化学教案04-29

初中化学优秀教案10-24

高中化学教案09-03

高中化学《电离平衡和电化学》的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