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1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理解第3句。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五千仞也是虚指。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理解第3句。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2
设计意图:
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古诗)转化为语感的基本实践途径是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产生对富有象外之象的诗语的敏感,能产生对富有韵味气势的简练诗语有敏感,能产生对富有丰富内涵的美妙诗语的敏感。指导学生沿着诗文言语的阶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过程就是作品的言语积淀成为学生语感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背景简介:南宋时期,金占领了中原地区。爱国诗人陆游在山阴(今属浙江)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恢复统一。
二、背诵全诗,初悟诗语形象美。
1.读通全诗,字字读得响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顺口了再读几遍。
2.背诵默写。
“凡读书,须读得字字响亮,不要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读。”[读得准确是朗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过程中要初悟诗的音韵美。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儿童朗读音韵和谐、语言精练的古诗必熟记于心,“心书,目过口过总不如手过”,背默之举无疑能强化学生对古诗整体的直觉感受。]
三、品读比较,领悟诗语精练美。
(1)自学古诗,指导学生先学:
1.我读了_遍就能响亮、顺口地朗读这首诗,不误一字,不少一字。并能标出朗读的节奏和轻重音。★★
2.我认真地读了_遍诗,产生了_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我和同桌一起思考、讨论,解决了__个问题。★★★
3.我仔细读了三遍诗,知道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知道这首诗题目的重点词是:____。★
诗的前两句写了__河很_______,__山很______。明白了诗人想表达________的感受。★★★
5.我细细琢磨了后两句诗词语的意思,明白陆游称他们为“遗民”是因为_________,“胡尘”不是灰尘,而是指__________。★★
后两句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表明陆游是一位__________的诗人。★★★★
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自己的话表现古诗意思。
[牛儿吃草,抚把草吞下去,再返回嘴里细细咀嚼。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讨自学能力,理解此首诗大致的意思,并不是难事,此时可作为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时机。
(2)质疑问难,重点解答作者“感”什么,为什么“感”。
相机穿插有关时代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原文与诗意比较读。
[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意,把古诗译为现代文是远远不够的,岂不如译文比起原文“意义大致还在,它的情致就不知去向了”。
四、拓展阅读,体会诗语意蕴美。
从“南望王师又一年”引申开去,展示以下资料拓展阅读:
(1)1177年陆游52岁作的《关山月》:“中原干戈古已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度今宵垂泪痕。”
(2)1186年陆游61岁作的《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3)1192年陆游67岁作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1193年诗人68岁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凉有感》(略)。
(5)1210年诗人85岁作的绝笔诗《示儿》(略)。
接着学生分小组选择学习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诗意后开展诗歌朗读比赛。这些诗分别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83年写的,学生从这些具体数字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3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的忧国、爱民思想;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表现力。
2.使学生认会两个二类生字,会写2个一类生字。
3.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4.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查找作者的资料和古诗的`背景。
教学时数:一课时。
基础知识:
岳(yuè)(五岳)(岳父)(岳母)
教学过程:
一、朗诵古诗,感悟诗歌形象美。
1.读通全诗,做到不漏、不添、不错,读准确了再读几遍。达到这个要求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再播放音频资料,再师生共读。
2.结合古诗的创作背景体会诗人蕴涵诗中的思想感情。
质疑问难,重点解答诗人“感”什么,为什么“感”。这是爱国诗。1192年,陆游虽退居家中但不忘国家人民,诗中寄托了他对沦陷区内人民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小朝廷饱含愤怒的强烈控诉。教学时相机穿插创作背景,帮助学生填补认识上的空白,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结合书中所给的图片想象诗中画面。
二、品读比较,领悟诗句精练美。
1.利用手头资料,采用释(注释)、留(保留每一个字的意思)、补(补充有关词语)、调(适当调换语序)的方法,用现代语言表现古诗意思。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而且在中国文学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诗情诗意]
漫长的黄河东流入海,巍峨的高山直上云天。陷入敌手的百姓流干了眼泪,盼望官兵收复失地又过一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三、指导背诵,互检互查,及时反馈。
1.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2.学生自由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诗,指出优缺点。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查找陆游的生平资料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尝试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诗人:
简要介绍陆游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强调其爱国诗人的身份。
提问: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学生汇报资料)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时间、地点、事件及诗人的情感)
二、诵读古诗,感悟韵律美
初读古诗: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感悟韵律: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表现力。
三、理解诗意,领悟情感美
理解诗句:
利用注释和工具书,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领悟情感:
结合陆游的生平及古诗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问:诗人为什么“感”?他“感”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沦陷区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四、品读比较,领悟诗句精练美
品读诗句:
引导学生品味诗句中的`关键词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比较阅读:
将原诗与用现代语言表述的诗意进行比较阅读,感受古诗的精练美。
五、指导背诵,互检互查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背诵: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背诵。
学生自由背诵: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抽查背诵:
抽查学生背诵情况,指出优缺点,鼓励表扬。
六、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如《示儿》《书愤》等。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陆游诗的朗诵会或编写有关陆游的研究报告等语文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诵读、理解、品味、背诵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古诗的热爱。同时,通过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感悟、想象等方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难点:通过想象和感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古诗背景图片、音频资料等)。
查找诗人陆游的资料及古诗的创作背景。
准备生字卡片和板书设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导入方式:通过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引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
教师活动:简述陆游的生平,特别是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诗歌创作特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初步了解诗人及背景。
2. 初读古诗,感知音韵美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播放古诗音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学生活动:
自由朗读古诗,尝试读出古诗的韵味。
聆听音频资料,跟读并模仿。
3. 理解诗意,领悟情感美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讲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讨论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汇报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美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
学生活动:
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口头描述自己想象中的画面,与同学分享。
5. 诵读古诗,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
示范诵读,并引导学生模仿。
学生活动:
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小组内互相诵读,互相评价。
6.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收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进行阅读。
组织学生开展陆游诗歌朗诵会或编写研究报告。
学生活动:
课后收集陆游的爱国诗篇进行阅读。
积极参与朗诵会或编写研究报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和成长。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感受诗人陆游的忧国忧民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学会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影像资料。
收集有关诗人陆游及当时历史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并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如理解课题、感情朗读、体会诗境等)。
揭题:
板书课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解释题目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介绍作者及背景:
介绍陆游的生平及写作背景,特别是他从小立志杀敌报国,多次亲赴前线的经历。
初读古诗:
请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纠正发音错误。
检查自学情况:
抽读古诗,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理解诗意,领悟诗语精练美
解释字词:
逐句解释古诗中的字词,如“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五千仞”(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遗民”(指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胡尘”(指金朝暴政下扬起的尘土)等。
理解诗意:
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如“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滚,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与天连在了一起”。
强调“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所表达的'北方人民在金人统治下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对南宋军队解救的深切期盼。
情感升华:
通过对比南宋权贵们的醉生梦死和北方遗民的苦苦期盼,引导学生体会陆游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齐读古诗:
学生齐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讨论:迎凉有感的背后,是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在跳动?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和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诗,激发研究兴趣
总结诗意: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整首诗的意思,并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激发研究兴趣:
鼓励学生收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开展陆游诗的朗诵会,编写有关陆游的研究报告等。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拓展阅读:
选读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复制代码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旨在让学生不仅学会古诗的字词和意思,更能深刻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教案】相关文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04-11
美术门教案10-20
关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经典教学设计(精选9篇)06-02
清明惠崇春江晓景古诗教案08-26
《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教案05-11
《北京天安门》教案范文03-15
2016年出租车管理将制定统一指导意见03-27
迎国庆主题班会教案201503-17
迎冬至教案模板(通用8篇)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