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观摩与评比教案
一、教学内容、地位、作用分析:
课题学习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内容目标的第四部分“实践与综合运用”的内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是一个关于数学应用的典型课题,是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的第一个课题学习。课标指出,课题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也常常要用到学生曾经学过的知识。另外一方面,它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体会数学中常见方法是大有好处的。学生在中学阶段会遇到很多这种探究性的问题,他们都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
这节课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以及用代数式的值去推断代数式所反映的规律等)、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的理解,体会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本课学习,需要学生体验一种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经历实验、分析、猜测、交流、推理和反思等一系列过程,认识数量的变化关系和规律,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
本课题突出两个方面:
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制作容积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过程,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研究过程,可获得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经验。
知识运用的综合性:本节课学习的活动重心是通过对长方体盒子的展开与折叠,让学生经历试验、想象、分析、猜测、交流、推断和反思等过程,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决。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数学课堂标准》的精神,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模,会用函数式表达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感受数量之间相依变化的状态和趋势,体验分割逼近的方法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
这节课运用一个实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这节课的主要目标应在于学生对过程方法方面的体验与感受。
这样制定教学目标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首先,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强他们对问题的感性认识。其次,经历折纸、列表、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再者,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大胆猜想、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通过解决“小明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辨证思想,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进行课题学习,他们对简单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列代数式,代数式的求值,统计图的画法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探索性学习,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适应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基础。
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1.制成无盖长方体形盒子需要剪去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
2.如何建立关于v的数学模型?
3.若a=20cm,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怎样缩小x的取值范围,去寻找v的最大值?
5.如何通过观察,总结归纳出:“若正方形纸片边长为a,当 时,v最大,v最大值为”这一结论?
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
教法特点:本节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索实践得出结论的过程。
预期效果:
1.会用正方形纸片制作容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2.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所体会;
3.对缩小区间逼近最大值的方法有所体会。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观摩与评比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