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小巷深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文人物性格和思想变化过程,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价值观:感悟母爱、赞美母爱。
教学思路
按照“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品读课文”、“感悟课文”这四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从文章中体味到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教学学法
用孟郊的《游子吟》导入,用感人动心的MTV《懂你》创设情境,通过自主、 合作、探究,让学生的心灵爱到冲击与震撼, 引起共鸣,张扬学生个性,真正理解、
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MTV《懂你》,创设情境。
一、导入
同学们,几年前香港曾经举行过一次“我最喜爱的一首唐诗”评选活动,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荣登榜首吗?
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如此钟爱这首诗呢?
我们自从降临到这大世界,就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母爱。可是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一个出生一个月的婴儿,被遗弃于荒野,一个双目失明的母亲把她抱回家,并倾注了她所有的爱。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林莉的《小巷深处》,来聆听这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二、感知课文
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①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②“我”对母亲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四、品读课文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或事例,试着有感情地读读
2、学生朗读,全班学生点评
3、老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五、感悟课文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在平凡的生活中母亲是如何关爱他的。
2、播放《懂你》
六、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探讨
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母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我认为教学中应以“情”字为突破口,达到用真情实感去感动学生。
设计亮点
把品读课文设计为亮点。
教学反思
《小巷深处》是语文版义务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课,课文主要记述了一个盲母亲收养我,为我付出了无私、深沉的爱的感人事迹,通过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深沉、无私、伟大的母爱。本教案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感受母爱的伟大,整个教学过程把读读、议议、品品、说说当作最基本的手段,配以电教媒体的辅助手段,使教学进行得顺畅,主线突出,重点明确,同时使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让更多的学生都获得了实践和表述的机会,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学科融合, 自读自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
1、“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策略,应当是二十一世纪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教案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了这一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把语文与音乐结合起来,将音乐融入语文课堂,借助音乐形象解读语言文字,触发学生的情感情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中心。
2、本教案教学过程设计了质疑的教学环节,引出了学生学习任务,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为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
媒体,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信息传播的中介,其重要作用是毋庸质疑的。它虽然只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如果在教学中恰当、适度的运用,可以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一点在本教案中体现较为明显。本教案中MTV的运用,既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出表情达意的作用。所以说,“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小巷深处》叙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可在平实的叙述中却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感情。感情是抽象的,很难通过字面分析理解。本教案的“读”贯穿始终,默读、轻声读、自由读、范读、配乐读等举措,大大增加了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境,从而把课文的内容理解和感情体会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也逐步获取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的水平。
2、练习设计也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内感受到母爱,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母亲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从而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另外,本教案的结课较为成功。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俗话“编筐编箩,全在收口”,是因为有了好的收口,筐,箩才会结实耐用。一堂课的收口也是如此。本教案的结课从上一环节MTV入手进入课内,又拓展开来,真诚地请学生珍惜这份浓浓的亲情,这样的结尾有如品尝香茗,回味隽永。
【七年级《小巷深处》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小巷深处》教学教案06-21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07-06
七年级《小巷深处》教学设计07-14
小学语文《小巷深处》教学设计09-18
《小巷深处》教学设计8篇11-02
七年级《默读父亲》教案设计06-13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设计09-24
初中七年级《山市》教案设计09-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教案设计09-09
七年级政治《做人要自尊》教案设计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