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的动物》教师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归纳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三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了解动物多样的生存环境,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探究小动物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自主、合作探究各类动物的特征,并敢于分析、综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鼓励学生热爱科学、善于合作、愿意交流、敢于探究。
2.让学生主动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形成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了解常见的动物类型,知道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的特点,归纳三类动物各自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综合、比较、分析能力,敢于对各种动物进行大胆观察、探究。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法、体验探究法,具体探究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的特点的特征。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彩纸、剪刀、彩笔、金鱼、乌龟、蛇、壁虎、青蛙等动物的标本,鸟类、昆虫类、哺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动物的视频或图片资料等。
2.学生准备:彩纸、剪刀、彩笔,搜集到的各种动物图片、图书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导入新课:教师演示图片资料,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鸟类、昆虫类、哺乳类。然后提问:这些动物中,除了刚才的三类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动物?本节课,老师便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不同类型的动物朋友。(板书课题:多样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引导学生复习了有关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的旧知识,又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王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学习
活动一:观察动物图片及标本,填写观察记录表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及动物标本,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探究、记录,初步了解小动物的不同特征。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观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自主、小组合作探究出各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
活动二:动物分类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动物的特征相同或相近,然后按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说出分类依据,并填写动物分类表。
动物分类表
2、小组汇报分类结果,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交流,并能提出更好的分类方案。3、教师总结:动物的分类依据很多,但据动物学家研究,根据其主要特征可以将以上
动物分成三大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物分类的方法比较多,教师要不给学生任何限制,鼓励和激发学生作出尽可能多的分类探究,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得以培养。
三、结论总结
1、观察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种动物主要特征。
鱼类的特征:鱼类动物身体表面有鳞片,用卵繁殖后代,用腮呼吸,用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爬行类的.特征:身体表面有鳞片,腹部贴地爬行,用卵繁殖后代。
两栖类的特征:皮肤表面裸露,小时候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长大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用卵繁殖后代。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知识基础上,根据科学家对三类动物特征的研究进行归纳,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科学知识,总结三种动物的基本特征。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并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做科学。
四、课堂练习
五、作业布置
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我们身边有没有杀害小动物的现象,让我们为这些即将受到伤害的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家。
六、板书设计
多样的动物
鱼类的特征:体表有鳞片,卵生,用腮呼吸,用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
两栖类特征:体表裸露,卵生;小时在水中,用腮呼吸;长大在陆地生活,用肺呼吸。 爬行类特征:体表有鳞片或甲,卵生,腹部贴地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