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分网手机站

有趣的蚂蚁王国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时间:2020-12-12 17:32:5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趣的蚂蚁王国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贯彻《纲要》精神的过程中,特别是受瑞吉欧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我们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趣的蚂蚁王国》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引发了我们许多思考。

有趣的蚂蚁王国幼儿园主题活动教案

  主题的产生:

  我们到公园春游时,孩子们在树旁发现了一群黑黑的小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他们感到非常好奇,开始议论起来,并邀请我一起观看他们的宝贝,“老师,蚂蚁怎么这么黑呀!”“蚂蚁怎么还会排队呀!”“他们会打仗吗?”……看到他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的观察着蚂蚁,有的幼儿动手去捉蚂蚁,把它放到自己的跟前;有的把一些食品放在大树旁,吸引蚂蚁,表现出对蚂蚁的好奇。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出发,我们决定研究蚂蚁,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在自然中,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让幼儿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信息传递、社会分工等方面的知识。从而确定了《有趣的蚂蚁王国》活动方案。

  主题总目标:

  1、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在自由的氛围中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结构及生活习性。(生活环境、吃食情况、对特殊气味的反应)

  2、通过观察、记录、查阅资料等方式探索关于蚂蚁的种类、信息传递的知识,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3、学习把观察的事物现象用自己的方式讲述、记录、统计和表征,培养幼儿有顺序、细致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4、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主动接近动物,培养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一:我的猜想

  活动过程:

  活动之前,和幼儿一起去树底下观察蚂蚁,让幼儿说说蚂蚁长的什么样?除了在树底下能找到蚂蚁,蚂蚁的家还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发言,看着孩子们急于表达的样子,我建议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孩子们在画纸上,用水彩笔画下蚂蚁不同的家和食物。有的画了蚂蚁住在长满草地的山坡上,有的画了蚂蚁住在滑梯下面的水泥地上,有的画了蚂蚁住在小菜园里、石头地下、沙地里、树干上、花朵里……

  他们猜想的蚂蚁的食物也各不相同,有的记下蚂蚁吃面包,有的记下蚂蚁吃糖、饼干、饺子、馒头、骨头、肉、鱼……

  因为第一次学习填写表格,用的时间较长,但总的来说,每个幼儿都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图画或符号表示出来,有的幼儿能把自己的多种想法进行表征,填写完后,请每个幼儿讲述自己的填写的内容,讲述的比较完整。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高,能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出蚂蚁的住处和喜欢吃的食物,并初步学习了运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表征。在幼儿提出各种想法时,是否正确教师不给予指正,而是让每个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填入表格,为下一步打下伏笔,想办法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以便顺利推展后面的活动。

  活动二:寻蚂蚁

  活动过程: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开始了寻蚂蚁的活动。我们分别从:草地—沙地—菜园—花坛—石头缝—花丛—路边(水泥地、土路)—树(树干、树底、树叶)— 滑梯—楼道去寻找蚂蚁。孩子们分散到自己认为最有可能的地方寻找蚂蚁。“我在草地上发现蚂蚁了,蚂蚁的洞口很小很小的。”“我在树上发现一群蚂蚁。”“老师,我们挖挖蚂蚁的窝,看看它里面有什么吧!”“不行,那样小蚂蚁就没有家了!”……

  回到教室后,幼儿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提醒幼儿记录在《我的发现》表格中,下午离园时,我们发出书面通知,请家长引导幼儿观察蚂蚁,找找哪些地方有蚂蚁,并帮助幼儿做好记录。

  反思:

  在寻找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参与性很高,每个幼儿都认真仔细地找,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告诉伙伴,共同分享发现的快乐。通过猜想、寻找,从想象到实践验证,幼儿对蚂蚁的生活环境有了确切的认识,对自己的错误猜想通过实践自己进行否定,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活动三:引蚂蚁

  活动过程:

  蚂蚁究竟喜欢吃什么呢?真的和小朋友猜想的那样子吗?第二天,我们请家长协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认为蚂蚁喜欢吃的食物,投放在蚂蚁经常出入的地方,有的幼儿把食物放在蚂蚁洞口旁边,有的放在有蚂蚁的地方,幼儿观察周围的情况,结果放在洞口的食物蚂蚁发现的比较快,很短时间就引来了蚂蚁,孩子们

  还发现:“我给蚂蚁放了面包,它们没吃,给它投了白砂糖,它们很快围上来,一起把它抬回洞里。”“我把饼干给它们吃,饼干变小了”……

  通过验证,幼儿发现,蚂蚁喜欢的食物与自己猜想的基本一致,他们还发现,小的食物蚂蚁会马上托运回家,大的食物,蚂蚁会通过触角相互传递信息,在一段时间后,食物上就会粘满蚂蚁,黑压压的一片。对于肉骨头、饺子蚂蚁发现很快,能迅速占据食物,经过两天的观察,食物没有托运回洞,而是慢慢变小。

  幼儿把这些发现填入表格,把引蚂蚁的每种食物用图画表示出来并作上自己的标记,填此表格时幼儿填写比较迅速、规范。

  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索欲望非常高,调动了全体幼儿的学习热情,尤其是班级里特调皮好动的孩子,活动中他们与老师配合的最密切,讨论时提出的问题最多,表征时也是做的最突出的,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由此,我们意识到必须重新认识幼儿。在参与活动时我们体会是:对于孩子的问题,老师可以在活动中适时适度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认知、情感、意志、品格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同时,给幼儿提供学习的机会,并通过正确的启发和诱导,让幼儿观察、探索等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活动四:认识蚂蚁

  活动过程:

  户外活动时,幼儿发现几只蚂蚁,捉了几只带回来,我们把它放在透明的鱼缸里,立刻引来了孩子们的注意。看到围上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便把蚂蚁放在桌子上,并准备放大镜,让幼儿仔细观察。开始大家争着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看着孩子们的争论,我们提出一个孩子们在游戏中常用的办法“剪子、包袱、锤”来表决,他们同意了,并分成了两组,一组幼儿观察,一组幼儿查找资料。

  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蚂蚁的头是弧形的,头上有两根长长的触角。”“蚂蚁的肚子像椭圆形,有点尖。”“腿长在胸上,有六条腿。” 有个幼儿提出:“蚂蚁的触角有什么用?”有的说可以找方向,有的说是好看。在观察蚂蚁的嘴时也发生了分歧,有的说蚂蚁的嘴很小,有的嘴很大,有的说“蚂蚁的嘴上长有两颗大牙呢。”任哲说:“那是蚂蚁用来打仗的。”王琪:“那是吃饭用的。”他们谁也不服气谁。对于孩子们的争执,我们没有给予回答和抑制,而是引导他们去查找有关的资料。孩子们对蚂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我们出示蚂蚁身体结构图,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系统讲述。

  在资料区中,我们引导其他幼儿学习查找有关资料,将资料中的不懂得文字念给他们听,并引导他们将查找的有关内容讲给观察组的幼儿听。

  孩子们认识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后,在区角活动中,有的幼儿用水彩笔画出各种姿态的小蚂蚁,有的幼儿用手指的不同位置画出蚂蚁的各个部分,然后添画上腿和触角,并在周围添画上景物,组成一副完整的图画。

  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求知的欲望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被自发的调动起来,教师要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幼儿瞬间的问题,并给予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同时,教师也应注意自己引导方式的巧妙性,以至于更好的发展幼儿的观察、探索的能力。

  活动五:蚂蚁的分工和分类

  活动过程:

  蚂蚁有妈妈吗?这是幼儿非常关注的问题,提出之后,立刻引来大家的争议,说法不一,怎么班呢?这时,万心怡说:“我们到图书馆去找找蚂蚁的书,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于悦说:“我让爸爸到电脑上查一查,或许能找到答案。”那么我们都去找找,谁找到了就赶快告诉大家。很快我们从网上下载有关蚂蚁的分工方面的资料,孩子们听到找到了答案都有些迫不及待,于是利用投影仪,采取讲故事、提问的方式,介绍给孩子,他们听了更加好奇了,“蚂蚁也有爸爸、妈妈,它们中还有警察呢!”

  反思:

  活动中,发现孩子们查阅资料的`机会太少,应利用家长资源,得到家长的帮助,正确引导幼儿收集相关的资料。通过活动幼儿了解了蚂蚁分工的不同,及其所担负的职责。

  活动六:意愿画——蚂蚁王国趣事多

  活动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后,幼儿对蚂蚁有了新的了解和研究,他们的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寻找资料,解决问题,而是想把他们获得知识用各种形式加以表现。他们在头脑中经常想象,蚂蚁王国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所以我们安排了表征活动《蚂蚁王国趣事多》,为幼儿准备了各种操作材料:纸、胶水、剪刀、水粉颜料、毛笔等,在活动中,选择绘画的幼儿比较多,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材料,自觉的分成了几个组,有合作绘画的,有剪贴的,还有拼贴的,有用圆片拼贴的,很快,一幅幅生动有趣的蚂蚁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们设计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设计蚂蚁找食吃的;有设计蚂蚁大战的;有设计蚂蚁生小宝宝的;有天上的蚂蚁,有地上的蚂蚁;有生活在树上的;有跑的,有玩的,形态各异。

  活动后,幼儿进行了构图讲述,他们的讲述充满了稚气,但我们始终没有干预他们。下面是我们记录幼儿讲述的蚂蚁故事内容:

  蚁后生了许多小宝宝,大家都在忙着给宝宝们准备食物,有面包、大米、糖,还有毛毛虫,真多呀。

  人们开着挖掘机铲除了草,蚂蚁城只剩下一只蚂蚁了,因为这儿要盖楼房,它很难过,只能到别处安家了。

  红蚁和白蚁为了争夺食物在进行大战,红蚁可厉害啦,它们有的用头顶,有的用嘴咬,不一会儿就占了上风,占领了食物。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它在用触角传递好消息,告诉伙伴:这里有好食物,快来吃呐。

  反思:

  此活动幼儿兴趣很高,能自愿结合,选择适合自己的伙伴和材料运用绘画、剪纸、水粉的表现形式,共同创设《蚂蚁王国》的画面,使幼儿从中获取了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激发创作的兴趣,引导他们用语言进行构图讲述活动,培养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增进了师生之情。

  通过活动我们觉得虽然教师的生活经验比幼儿丰富,但也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需要,教师预设的教育计划不可能完全适合幼儿发展水平,满足幼儿各种需要。教师只有随时的调整和改变预设计划,认真的观察、了解幼儿从他们的兴趣中挖掘有价值的知识,并能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孩子们才能在这个空间里,相互交流,认识和掌握各种知识,使自己的表达、创造等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活动七:人们的分工交流会

  活动过程:

  蚂蚁也有爸爸、妈妈,它们的分工各不相同,那我们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分工的呢?为此,我们让家长与幼儿一起在家庭中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做好记录带回来。有的孩子和爸爸、妈妈讨论了家庭成员的分工,有的讨论了爸爸妈妈工作单位的分工,有的讨论了我们幼儿园职工的分工。

  回到幼儿园后,孩子们可兴奋了,他们互相介绍着自己的讨论结果,我们组织幼儿举行一次交流会。通过交流,孩子们更加明确了做一件事情,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离开谁,就少了一份力量,只有合理分工,才能成功。自然,孩子们想到在游戏中,也要团结合作,并进行表征活动《团结合作在一起》,幼儿的线条虽然不是很流畅,线条不是很均匀,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画他们一起拔河比赛,画他们排队滑滑梯,画他们一起合作搭建……

  反思:

  随着幼儿探索面的不断深入和提高,我们的兴趣也完全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从蚂蚁的分工延伸到家庭的分工、幼儿园的分工,渗透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精神。

  主题的反思:

  《有趣的蚂蚁王国》方案的实施已经圆满结束,回想孩子们在活动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谈话,以及他们对作品的分析,我们对幼儿思维的认识也在一步步的加深:幼儿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主题活动教学对幼儿主动发展有多大的价值?在活动中我们的所见所闻,使我们有了许多体会和反思。

  (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杜威曾提出:“在儿童兴趣和需求中,早已暗含着教育所要追求的东西。”《有趣的蚂蚁王国》主题的确定正是孩子们的需求所在。作为教师应真正走入孩子们的童心世界,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从而协商确定主题,以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作为教师应使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在愉快的情绪支配下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中来,支持和鼓励幼儿去探索科学现象,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学习内在的动力。

  (二)宽松的环境是幼儿主动探索的前提。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探索性活动中,我们在活动前反复斟酌、思考,确定幼儿在活动中探索什么,如何去探索;探索中需要什么样环境,如何创设环境;创设的环境如何减少各种无关的干扰,以确保幼儿在创设的环境中能愉快、创造性的探索、表达。活动中我们同幼儿一起收集资料,根据幼儿探索的活动内容和活动需求,共同创设了观察区、创意区、幻想区等区角,并充分利用角区、园内环境、家长、社区等现有的环境资源,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三)家园互动,形成合力。

  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要教育好幼儿必须家园、社会同步进行教育,共同创设一种有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家庭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作为教师应树立大的教育观念,积极推动家园共育。

  探究型主题活动是一种弹性课程,主题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活动的推进和拓展,都来源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探究中需要孩子们搜集大量的信息、材料,无疑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在这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我们搜集,家长们非常配合我们的工作,帮我们搜集了大量的动画片、知识问题的vcd光盘、电脑下载打印的资料、图片,

  为我们在活动中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准备了第一手资料。另外,我们每天把活动情况尽可能的展现给的家长,请他们在家中继续我们的活动。整个活动下来,仅仅这些书面通知,就成为解读本活动的一本小书。

  通过家长的指导和协助,孩子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使家长在活动中逐渐转变了对幼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整体素质,并更好的支持和配合了幼儿园的教育教改工作。

  (四)师幼互动,事半功倍。

  活动中,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找到答案,教师在活动中只是引导者、帮助者,而不是操纵者、主宰者。整个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都是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探索得到的答案,幼儿的思维活跃了。活动中,经常听到幼儿出乎意料的见解,“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要发言”幼儿的新鲜事多了,想象力丰富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力提高了,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有些内容是生成的,不是老师提前预设的,如果条件成熟:教师的知识、幼儿具有相关的经验、有足够的操作材料和适宜探究环境,就生成活动,满足幼儿的需要。而如果条件不成熟:教师的知识和材料没有准备,幼儿的兴趣就会消失,所以,通过活动我们体会到:幼儿是考官,我们是他们的学生,面对幼儿我们必须去翻阅大量的书籍吸取知识以便应付自如。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只有丰富的知识才能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很大的支持;只有适时适度的引导才能给幼儿的活动带来新的生机;只有全身心的参与才能给幼儿活动带来活力。同时我们意识到,如果教师在活动中能过抓住机会,对孩子提出一些通过他们自己努力才能解决的问题,会进一步拓展幼儿思考范围,更有益于促进幼儿的发展。正如:要给孩子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活水”